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探索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在煤矿职业病危害评价中的应用,选取某大型煤矿5个主要工段的12个主要工序,运用罗马尼亚风险评估模型(Romanian model)和国际采矿与金属委员会风险评估模型(ICMM)对某煤矿进行风险评估并比较2种模型的评估结果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噪声、CO等有毒气体、电焊烟尘这3种职业危害因素,ICMM矩阵法评估为中等风险,定量法评估为不可接受风险,Romanian model评估为4级中等风险水平。对于粉尘造成尘肺病这一风险事件,ICMM矩阵法评估为高风险;定量法评估为不可接受风险;Romanian model评估为5级高风险水平。Romanian model模型的评估结果更能为煤矿企业职业病危险分级防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汪立新 《西部探矿工程》2007,19(10):170-173
结合某大跨度四车道隧道建设,通过单、双侧壁导坑法动态施工过程的弹塑性有限元数值模拟,对隧道Ⅳ级围岩段的围岩-支护结构体屈服接近度、位移和应力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该隧道较优的施工方法.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大跨度隧道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野三关隧道是全线地质最为复杂、最有可能发生涌水突泥的隧道之一.对野三关隧道进口右线的坍方原因进行了分析,对坍方处治过程及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概括性地提出了在特殊地质条件下施工的一般防坍措施.  相似文献   

4.
邱成虎 《西部探矿工程》2021,(3):185-188,192
国家“以人为本”、平安交通理念逐步深入民心,开展隧道工程设计阶段的安全风险评估尤为重要。首先通过全面系统的调研与分析,辨识隧道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的主要风险源,建立了隧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采用专家调查法确定了各层影响因素之间的判断矩阵,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级因素的权重,并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模糊评判模型,对隧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单因素和整体进行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果确定该隧道风险概率等级为4级,在此基础上提出隧道风险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多种常用隧道开挖工法的对比分析,设计采用三台阶法对班界隧道V级围岩段进行开挖,并借助ANSYS软件对开挖过程的各阶段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开挖过程的各阶段,隧道围岩均处于稳定状态,支护后围岩的应力水平和位移量均明显降低,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6.
孙悦  江泽标  康向涛 《煤矿安全》2020,51(6):158-162
选取贵州某代表性的煤矿为研究对象,进行现场调查与数据收集,采用罗马尼亚职业事故和职业病风险评估方法(MLSP法)、国际采矿与金属委员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模型(ICMM模型)和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法这3种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进行健康风险评价,并对比分析3种模型评估结果的优缺点。结果表明:MLSP模型判定该煤矿工人接触粉尘的健康风险为中等风险水平;ICMM模型定量法判定该煤矿工人接触粉尘的健康风险为不可容忍的风险水平,ICMM模型矩阵法判定该煤矿工人接触粉尘的健康风险为中等风险或者低风险;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法判定该煤矿工人接触粉尘的风险等级为Ⅰ级轻度危害作业。并针对该煤矿企业研究现状从政府、企业自身以及煤矿工人等3方面提出风险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复杂地质条件下水下盾构隧道的施工风险管理技术,依托长沙地铁4号线跨江段盾构工程,进行工程地质、水位条件、施工范围周边环境的勘察,对此施工区间地质风险进行了详细分析,主要包括盾构机在富水圆砾层、高水压强渗透强风化砾岩层以及岩溶地层中掘进的风险,结合PC法对复杂地质条件下水下盾构隧道地质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并提出了对应的风险管理措施,最大程度的降低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盾构隧道施工提供施工风险管理参考.  相似文献   

8.
四、新奥法的量测技术自1975年以来,各国岩体工程技术界主要探求用有限元法解决隧道支护结构设计的数解法问题。但是,由于岩石的生成条件和地质作用的复杂性,以及隧道施工中由于开挖方法、支护方法、支护时机、支护结构刚度等对岩体稳定性均有影响,所以.数解法  相似文献   

9.
监控量测是隧道新奥法施工的三大支柱之一,是监测围岩稳定性、检验设计与施工是否正确、合理及安全的重要手段.在监控量测工作中,隧道地质和支护观察是其重要环节之一,围岩地质观察不仅为判断围岩稳定性提供直观依据,还能预测前方围岩地质条件;而对已支护段进行支护观察,可获取判断支护段稳定性、检验支护设计参数是否合理等方面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多种常用隧道开挖工法的对比分析,设计采用三台阶法对班界隧道V级围岩段进行开挖,并借助ANSYS软件对开挖过程的各阶段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开挖过程的各阶段,隧道围岩均处于稳定状态,支护后围岩的应力水平和位移量均明显降低,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11.
新奥法简介     
新奥法(The New Austrian Tunnelling Method,简称N. A. T. M.)是根据岩石力学理论,通过对隧道围岩动态的量测,积极调动围岩自承能力的隧道设计和指导施工的方法。其要点是及时依靠密贴于围岩的薄层喷混凝土及锚杆支护,以控制围岩的变形和松动,从而调整围岩的应力重分布而达到新的平衡,以便最大限度地保持住围岩的固有强度。它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地质条件,尤其是较弱围岩或不良地质条件下施工。新奥法也常被称作为欧洲隧道掘进法、最小支承法、收敛约束法或特性曲线法等。它的原理适用于一切类型的支护,但不应只  相似文献   

12.
仲辉 《采矿技术》2007,7(3):167-168
采用TSP203对某隧道的地质条件进行探测,超前查明了前方围岩的地质情况、不良地质体的位置、工程性状、水文地质状况等信息,预报了隧道围岩级别,从而为施工阶段修正设计、施工支护材料的提早准备、防止可能的工程险情、采取合理的施工措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资源、技术经济、政治、经济、政策、社会和自然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依据风险的稳定性把矿产勘探风险分为不稳定风险和稳定性风险,对可变风险按时间分为立项期、勘探期和验证期3个阶段进行评估。在风险评估中,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风险进行分析;在矿产勘探风险影响因素的权重分配中,运用了非线性模糊赋权法,降低个人主观分配权重的干扰。把非线性模糊赋权法、层次分析法和区间动态方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为今后对国外矿产勘探风险进行评估提供了较为科学的评估模型,从而提高境外地质风险评估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最后结合国外矿产勘探项目实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地震反射波法在隧道超前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怀新高速公路庙山隧道地震反射波法超前预报工作的阐述,介绍了在隧道中常用的地质超前预报方法(地震反射波法)的特点,通过超前地质预报为隧道工程的快速掘进,支护材料的提前准备以及灾害事故的有效预防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与信息,说明地震反射波法超前预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城市交通逐渐向地下发展,地下立交中相交隧道数量日益增加。为探究复杂地质条件下相交隧道的变形规律,以深圳南龙地下立交隧道相交隧道段为工程背景,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探索相交隧道在开挖支护及超载状态下的变形机理。首先自主设计三维模型试验系统,并通过相似理论计算,进行了多种岩样及支护材料的配制;其次在模型搭建完成后,基于开挖补偿理论,利用缩尺NPR(Negative Poisson’s Ratio)锚索对相交隧道进行开挖支护。通过对隧道应变、位移及NPR锚索轴力的分析,得到隧道开挖状态下的应力重分布特征;最后,对隧道进行超载试验,结合数据及现象分析,揭示了相交隧道合建结构的围岩破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相交隧道在开挖贯通时,合建区域岩体因隧道开挖产生应力损失,会对已经开挖支护完的隧道造成轻微影响。隧道贯通加载时,相交隧道的破坏分为3个阶段:拱顶应力集中区沉降阶段、合建结构的破坏阶段和隧道洞口破坏阶段。具体表现:首先是上层隧道合建区域拱顶开始出现沉降,然后下层隧道出现底鼓,最后应力传播至边界,使得洞口上方垮塌。试验中采用NPR锚索对相交隧道进行支护,现象和数据表明,开挖阶段隧道合建区的沉降影响到NPR...  相似文献   

16.
为科学地评估隧道邻近结构物风险的大小,基于肯特指数法建立可用于工程实践的安全风险评价体系。分析隧道邻近结构物风险事件的主要风险源,从隧道、地层和邻近结构物等方面确定风险源基础指数,再确定隧道邻近结构物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工程实例的统计及已有文献的总结,提出各指标等级赋值标准和评价准则;最后结合长沙轨道交通4号线工程实例对评价体系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评价体系能为工程决策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7.
结合某高速铁路隧道Dg K88+520~522段施工出现掌子面附近拱顶塌方的工程背景,从现场地质条件与设计支护参数等方面分析了塌方原因,并采用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勘查设计与围岩变更后的开挖支护措施引起的围岩变形。结果表明,根据原勘查设计Ⅲa级围岩确定的开挖方法与支护参数不能有效保证实际围岩条件下的隧道稳定性,而采用围岩变更为Ⅴb级围岩、三台阶七步法开挖、Ⅴb级围岩复合式衬砌支护的设计,拱顶沉降则可大幅度降低。介绍了塌方处治措施和拱顶沉降监测结果。由于围岩表现为脆性,在塌方后拱顶沉降较小,为确保工程安全,应根据地质勘查与超前地质预报等辅助措施,更为准确地掌握隧道围岩地质赋存条件,确定合理的开挖方法与支护参数。  相似文献   

18.
围岩分级是评价隧道掌子面稳定的基础.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多变,使公路隧道的围岩级别在勘察设计阶段与实际施工阶段存在较大差异,这就需要在施工期间对围岩级别进行核定.通过对断面进行超前预报和现场力学性质测试,修正了设计围岩级别,并通过对现场监控量测数据的统计和对比分析,得出IV级、V级围岩周边收敛和拱顶下沉的取值范围,评价了隧道已优化结构的稳定性,验证了超前预报的正确性,降低了工程造价,真正做到因地制宜、经济合理地进行隧道开挖和围岩支护.  相似文献   

19.
锚杆参数的合理选择对隧道初期支护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考虑隧道浅埋偏压的地质特性,采用了双侧壁导坑法,山内而外进行侧洞开挖,对浅埋偏压公路隧道的初期支护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横阳间距和锚杆长度下,地表沉降、拱顶沉降、墙腰收敛值的变化规律,从而给出锚杆参数的合理值.  相似文献   

20.
针对浅埋大断面隧道塌方事故,从地质因素与人为因素方面分析隧道塌方的原因。结合具体情况,采取护拱法和临时回填砂浆两种方案对塌方段进行加固处理;并对隧道塌方断面的变形及支护结构应力进行监测,量测结果显示围岩在支护一定时间后趋于稳定,表明护拱法和临时回填砂浆处理隧道塌方区效果良好。利用FLAC3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到隧道收敛位移和拱顶下沉变化规律与现场监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