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油田开发后期套管形井增多,常规机械卡堵水采用的Y341-114封隔器不能满足套管变形井卡堵水的需要,研究开发了一种小直径堵水封隔器,并阐述了其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主要技术参数及室内、现场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2.
水力压裂是煤层气井重要的增产措施,压裂施工过程中可能因各种原因造成压裂卡钻事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严重时甚至会使煤层气井报废。以煤层气井压裂施工工艺为依据,分析了煤层气井压裂施工过程中卡钻事故的主要类型,探讨了卡钻事故发生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工程建议。研究认为,煤层气井压裂卡钻主要分为封隔器卡钻、砂埋卡钻、套管变形卡钻和落物卡钻4种类型;砂埋、井身结构变化、施工工艺及入井工具材料存在问题和人为因素是煤层气井压裂卡钻的主要原因;为防止压裂卡钻事故的发生,压裂施工前,应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并加强管理,规范施工过程。  相似文献   

3.
过油管封隔器在油管中或穿过油管进行作业,通过电缆或连续油管送入,具有无需起出生产油管和压井的特点,是油田生产中应用前景广阔的井下工具。在对国内外过油管封隔器资料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它具有传统封隔器所不具有的突出优点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既可以应用于钻井、修井、完井等领域,如套管和油管切割、磨铣、选择性酸化、打捞、堵水,也可以利用膨胀式封隔器、跨隔式封隔器等多种封隔器完成封隔作业。  相似文献   

4.
川西气井在完井过程中,为实现分层开采与分层评价的目的,常采用封隔器完井,气井在生产一段时间后,产能衰竭,需要开发另外的层位,转层下试或者转层上试,需将井内带封隔器的管柱处理出井,但封隔器有沉砂造成封隔器被砂埋而不能解封。重点介绍了川西常用的封隔器类型,常用封隔器的简介,封隔器卡钻原因及解卡方法,解卡方法包括:活动解卡法、憋压解卡、悬吊解卡、震击解卡、套铣倒扣解卡等,特别介绍了现在常用两种处理封隔器上部管串的处理方法———爆炸切割法、倒扣打捞法,并对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介绍了封隔器解卡打捞工艺技术在X894井及X883井的成功应用,为以后该类型修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二连盆地低煤阶煤层气井煤层厚度比较厚,一般需要进行分层压裂。在分层压裂过程中,分压管柱主要由砂埋管柱、砂卡管柱、封隔器无法解封、套管变形等几种原因造成管柱遇卡经常发生,如何能及时、快捷、有效的处理遇卡事故一直是井下作业工程的重要课题。在霍煤1井分压管柱解卡现场实践中,利用小修设备处理井下事故,经过多方面的井下分析论证,有针对性的制定技术措施,实现高效解卡打捞,为今后的解卡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6.
克拉玛依油田六东区克下组浅层稠油油藏,经过多年的蒸汽吞吐热采开发对套管结构受套管质量和固井质量影响,以及地层水对套管的电化学腐蚀等,使油(汽)井套管变形、穿孔、错断井数急剧增加;通过分析套管损坏类型、特点及套管损坏机理、类型,采用下衬管、爆炸整形补贴、挤水泥封堵和二次固井等综合治理工艺技术,修复了部分油井套管,满足了稠油开发生产需要,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JS203-4HF井是一口部署在四川盆地川西凹陷中江—回龙构造上的开发水平井,目的层为上沙溪庙组,完钻井深3001m,水平段长780.39m。该井完钻后下套管至井深2655m遇卡。针对本井下套管遇卡技术难题,通过原因分析,判断为压差粘附卡套管。分析表明,遇卡时上部套管的重量无法使套管串有效地移动,再加上井底较大的正压差,钻井液固相含量高,是造成本次遇卡的主要原因,由此形成了套管解卡处理思路。该井采用上下活动、降密度、泡解卡剂等工艺后,成功解卡。通过总结事故原因,为以后川西中江地区水平井下套管安全施工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克拉玛依油田六一九区浅层稠油油藏经过20多年注蒸汽热采开发,由于各种内外因素对套管结构的损害,使油(汽)井套管发生变形、穿孔、错断的问题日益增多;套管损坏严重影响了油汽井正常生产,通过对套管损坏现状及原因分析,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套管,满足稠油开发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9.
目前丛式井组已经成为主要开发井型,大斜度定向井、大位移井和水平井的应用也越来越多,精细油藏管理对固井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套管居中是提高固井质量的前提,套管扶正器类型选择、可能的组合和安装间距优化是复杂井况下套管居中设计的重点。基于套管受力与变形分析,结合相关行业标准,基于弹性扶正器力学特性和套管柱连续梁力学模型,建立了实际井况下套管居中度计算数学模型,并应用Microsoft C#语言编程开发了套管扶正器安装间距优化软件,成功应用于套管柱扶正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10.
定向井卡套管在完井过程中是比较常见的事故。套管一但被卡,如发生事故(井漏、井塌),处理难度非常大。从井眼轨迹、钻井液、套管串几方面分析了对卡套管的影响,减少卡套管发生的几率。  相似文献   

11.
套管开窗侧钻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逐渐成熟,并且具有减少调整井施工,节省征地、避开地面建筑物及地下设施等的诸多优点。在安徽某铁矿涌水治理施工过程中,首次将套管开窗侧钻技术应用于矿山堵水工程领域。在原有巷道截流孔的基础上进行开窗侧钻,施工完成了多个分支孔,对矿井疑似突水水源区域进行探查注浆。应用该技术不但节省了投资成本,缩短了施工工期,而且实现了快速高效堵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山西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井的大规模开发,套管变形问题严重影响着局部区域的整体排水降压。通过分析套管变形与煤体结构、煤岩性质、煤层顶底板、套管钢级、固井质量和压裂施工等之间的关系。分析认为套管变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套管钢级低,在压裂施工中施工压力超过套管限压需进行高压放喷,导致射孔段套管变形。  相似文献   

13.
普光气田建产后,部分井因盐膏层蠕动导致的套管变形,存在安全隐患,无法正常生产,另一部分井井下出水严重,气层被地层水"淹死",无法复产。这类井需要通过注水泥塞封堵射孔段,进行弃井作业或者是堵水后酸冲复产。针对井筒产层套管内下入的是复杂的采气管柱,进行注水泥塞作业时,无法施工常规油管,只能下入连续油管进行注水泥作业的情况,分析了主要面临的地层水高含硫化氢、地层亏空导致承压能力低、施工泵压高、水泥浆流变性及水泥石抗硫化氢腐蚀要求高等施工难点,通过从施工工艺、水泥浆体系等方面入手,展开了相关应用研究,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施工工艺技术。D405-3井和P105-2井的连续油管注水泥塞施工实践表明,地面施工作业成功率100%,且成功完成D405-3井的弃井作业和P105-2井的堵水作业。  相似文献   

14.
地面多分支水平井注浆技术作为煤矿区域水害治理关键技术之一,多分支水平注浆井采用三开井身结构。针对于二开套管损坏变形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钻进与注浆过程可能造成套管损环变形机理因素分析:套管磨损、注浆扰动、固井质量效果等方面。基于因素机理分析分别从套管磨损预防、套管剪切损坏预防、固井质量效果差预防等方面细化,深入研究了预防二开套管损坏变形措施。  相似文献   

15.
常规挤灰作业对油层上部存在大段破漏的井来说,施工难度大及占井周期长.为克服上述困难,介绍了插管桥塞在大段破漏井卡堵水工艺中的应用.经研发改进,扩大了插管桥塞在卡堵水工艺中的应用范围,该工艺适用于产层上部存在大段、多段破漏或出水层的油井,且施工简单作业周期短.  相似文献   

16.
通过介绍套管扶正器的应用情况,证实了由于井斜使套管不居中,影响套管下入和顶替效率;阐明了加扶正器有利于斜井套管顺利下入、防止套管静置粘卡、提高固井质量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河南稠油油田自1987年投入开发,陆续出现各类停产井460口,通过对停产原因进行综合分析,有针对性地实施了套管补贴、小套管二次固井、套管漏失化学封堵、管外窜槽化学封堵、复杂解卡打捞工艺、防砂、电加热、斜井防偏磨等工艺技术,挖掘停产井潜力,使开井数增加,开发效果得到改善.2002~2007年共实施工艺扶停产井397口,累产油11.3×10<'4>t,扶停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套管连接检测技术可在完井现场对套管螺纹进行逐一检测,可杜绝丝扣不合格套管入井,保证井下整体管柱的密封性及强度,为此大庆油田自2013年开始进行该技术的研究。设计采用1∶11的氦、氮混合气体作为检测介质,同时自主研制了检测封隔器,极大地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检测效率,达到了很好的应用效果,使得该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成为了大庆深层天然气开发井钻完井施工的必要工序。  相似文献   

19.
针对海洋油田长时间开发后出现的套管完整性问题,考虑到传统的修补措施如跨越式封隔器等无法满足后期作业对井眼尺寸的要求的现状,提出了套管外补贴技术。介绍了套管外补贴的原理及在惠州油田HZ19-3-6和HZ26-1-16井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修复后的套管能保持原有强度且产生永久密封,具有不"牺牲"井眼尺寸等优点。针对作业过程中出现的复杂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对海洋油田套管完整性的修复工作具有实践和理论指导意义,同时也给水井、地热井套管的修复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分公司近年来在酸压完井以及后期修井作业过程中,封隔器常出现失封和解封遇卡等封隔器故障,针对解封失败故障井处理,后常进行倒扣或切割形成井筒落鱼转大修作业复杂事故。通过对历年封隔器应用效果及事故分析,研究不同类型封隔器事故影响因素,为后期措施封隔器选型提供指导,总结历年处理经验,引进处理封隔器新工艺和新技术,提高事故处理效率,避免二次事故,减少作业周期及费用,形成超深井封隔器事故治理技术系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