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经济快速发展对耕地面积减少的影响,是当前土地利用变化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以山西省为例,应用STIRPAT模型,分析总人口、城市化率、产业结构对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及富裕度与耕地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总人口对耕地减少产生线性正效应,但各城市影响强度差异明显,最大者是最小者的23倍;城市化率、产业结构对耕地面积的弹性系数均大于-1且小于0,说明这两个因素每发生1%的变化,耕地面积发生反向但小于1%的变化;在观测数据范围内,富裕度和耕地面积之间形成类似环境Kuznets曲线。据此研究认为,缓解山西省耕地面积减少的压力可从控制人口、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对坡度图碎面处理规则没有作具体的规定,只要求各省依据本省地形地貌特点自行定义最小上图面积指标,但对于坡度级就低不就高原则并入邻近图斑这一点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文章就“就低不就高原则并入邻近图斑”这一关键点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处理方式对耕地面积的影响趋势,以及不同处理方式对国土面积统计的影响。实验证明,坡度图碎面处理规则的细化能为今后坡度图的生产提供参考,且能更细致的反映出地貌情况。  相似文献   

3.
淮南市是重要的煤电基地。建国以来,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耕地主要用于粮食生产。本文分析了淮南市耕地面临的形势即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以及使用的情况;煤电生产现状及趋势,提出煤电化基地建设和耕地资源保护利用应在开源节流、结构调整、科技投入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我国历史上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量,得到传统耕作方式下农业“力业相称”时每个农村劳动力的最大耕种面积。以此数据为基点,推算了在复种指数为1、复种指数为1.26、复种指数1.26和最小规模化经营3种情况下,2008年、2020年、2030年耕地能够承载的最小劳动力,需要转入城市的人口数量。按照城镇规划的标准,计算出了我国城镇建设占用的总面积,城镇还需占用的土地面积。转入城镇的农村人口留下的农村居民点经过复垦整理增加的耕地面积和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相挂钩,最后得出我国耕地保有量的面积。  相似文献   

5.
丁晓莉 《矿山测量》2021,49(1):109-112
在生产的过程中,如何辅助检查人员判断地物边界采集是否准确,为管理人员评估图斑采集质量提供依据,快速准确地提取出三调图斑与二调图斑的重合边界,实时计算重线图斑数量的占比情况,是其中一个重要手段。文中详细地分析了数据情况和技术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ArcGIS平台模型构建器自动提取重合图斑边界的方法。这种方法封装了详细复杂的处理流程和顺序,有效地避免了单个工具处理产生的各种冗余数据,操作简单,大大提高了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6.
根据芜湖市1971~2003年的统计资料,利用主成分方法分析影响芜湖市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揭示耕地面积减少的驱动机制,分析芜湖市近30年来耕地数量变化的时间过程及空间差异,从国家建设用地、乡村集体建设用地、农民个人建房三个方面阐述耕地流失的方向,揭示耕地流失的特征,为芜湖市建立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地关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浙江、河北两省6县(市)356户农户的抽样调查数据,对典型地区农民耕地流转行为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Logit模型和Tobit模型分别从转入和转出两个方面对农民耕地流转行为及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农户转入耕地行为及规模均与现有耕地面积、年流转租金和流转的期限密切相关。同时,转入耕地的规模还与户主年龄和户主健康状况有相关关系;农户转出耕地行为与现有耕地面积、年流转租金、流转期限与户主年龄密切相关,转出耕地的规模与户主年龄、农业劳动力人数、年流转租金、流转期限、户主从事的职业和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浙江、河北两省6县(市)356户农户的抽样调查数据,对典型地区农民耕地流转行为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Logit模型和Tobit模型分别从转入和转出两个方面对农民耕地流转行为及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农户转入耕地行为及规模均与现有耕地面积、年流转租金和流转的期限密切相关。同时,转入耕地的规模还与户主年龄和户主健康状况有相关关系;农户转出耕地行为与现有耕地面积、年流转租金、流转期限与户主年龄密切相关,转出耕地的规模与户主年龄、农业劳动力人数、年流转租金、流转期限、户主从事的职业和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主要任务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全面查清土地的地类、面积、权属。地类图斑是三调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图斑质量关系着整个数据库的的质量。过近的图斑节点不仅会增加整个数据库的大小,也会影响面积计算速度,因此必须消除过近节点。为此,文章基于ArcMap AddIn设计了一个节点抽稀工具。  相似文献   

10.
叶美芬  李平 《地矿测绘》2005,21(3):40-41
根据工作实践,对利用Mapgis Idier建立土地利用现状更调查数据库的有关问题,即图斑线的采集点数过于密集影响数据运转、漏图斑、汇总面积不一致、无属性碎部图斑的产生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出相应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耕地的收益平衡体现耕地的经济生产能力。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一体性,未来耕地占补平衡不仅要考虑耕地质量的平衡,同时还要考虑耕地的收益平衡。本文依托河北省农用地分等定级的理论和成果,将耕地的收益作为耕地占补平衡折算的桥梁,建立一套区域内耕地经济收益占补平衡的测算方法体系,并以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在经济层面上确定了新的占、补耕地的换算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12.
耕地的收益平衡体现耕地的经济生产能力。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一体性,未来耕地占补平衡不仅要考虑耕地质量的平衡,同时还要考虑耕地的收益平衡。本文依托河北省农用地分等定级的理论和成果,将耕地的收益作为耕地占补平衡折算的桥梁,建立一套区域内耕地经济收益占补平衡的测算方法体系,并以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在经济层面上确定了新的占、补耕地的换算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13.
胡晓  李新举 《煤炭学报》2019,44(11):3547-3555
准确、快速、低成本的获取高潜水位煤矿区沉陷耕地的面积、分布、受损等信息对耕地保护有重要的意义。色彩空间转换、纹理分析和植被指数等方法能够有效的增强和挖掘影像潜在的信息,对信息提取有很大帮助。利用2018年4月获取的无人机可见光影像对典型高潜水位煤矿区——山东兖州兴隆庄煤矿的沉陷耕地进行了提取研究。首先统计了耕地、积水区等地物在可见光三波段的均值和标准差,比较发现耕地与积水区在红、绿、蓝3个波段均有重合。其次对研究区影像进行了色彩空间转换与二阶矩阵纹理滤波,统计了耕地与积水区共27项色彩与纹理特征指标,利用均值和标准差计算了变异系数和相对差异值,最终选取色度(变异系数26%,相对差异73.33%)和绿色信息熵(变异系数20.59%,相对差异72.79%)作为耕地提取的最优特征,采用最大似然法进行耕地提取。之后计算了备选的6种可见光植被指数,根据结果分布图,选取了过绿指数EXG(excess green index)、可见光差异植被指数VDVI(visible-ban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红绿蓝植被指数RGBVI(red green blue vegetation index)及归一化绿红差异指数NGRDI(normalized green-red difference index)作为沉陷耕地提取指数,利用双峰阈值法确定了耕地提取阈值。比较提取结果得出,EXG和NGRDI指数无法全面、客观反映研究区实际情况,VDVI指数的耕地总体分类精度为81.05%,高于RGBVI指数的71.38%,是本研究中最适用于高潜水位煤矿区沉陷耕地提取的指数。最后利用验证区影像,以基于样本面向对象提取的沉陷耕地面积作为参考值,通过比较面积及误差得出,基于色彩与纹理特征法提取的面积与参考面积更接近,误差(6.8%)小于可见光植被指数法(16.0%),更适用于高潜水位煤矿区沉陷耕地的提取。本研究结果客观反映了由于采煤沉陷导致耕地颜色、纹理、疏密等变化特征,为高潜水位煤矿区沉陷耕地的面积测算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和RS的煤矿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兖州南屯煤矿区为例,以四个时期的遥感数据作为数据源,利用GIS的空间分析方法,提取分析了煤矿区30年来土地变化的信息,研究结果显示,从1978年到2007年,矿区耕地减少44%,大部分转化为建设用地、塌陷地、林地。建设用地增加117%,林地增加323%,塌陷地从无到有,到2007年已经占矿区总面积的14%,研究成果为矿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徐州垞城矿为例,通过RS和GIS技术,采用改进的CASA模型对煤矿区1987年、1998年、2005年、2008年的植被碳储量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矿区碳储量的年平均值的变化量与采矿生产能力呈高度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02,随着矿区生产能力从45万t/a提高到100万t/a,植被碳量的年平均碳密度值从181.24 g/m 2下降到111.43 g/m 2,矿区总碳储量从443.53 Pg下降到272.68 Pg;不同土地覆盖类型植被碳密度分析得出,耕地的碳密度降低了43.91 g/m 2,林地碳密度降低了53.52 g/m 2,水域用地碳密度降低了81.44 g/m 2;分析矿区采矿活动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矿区碳储量的影响表明,在1987-2008年间矿区碳总量降低了170.85 Pg,其中耕地碳总量降低了203.90 Pg,是矿区碳总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采矿活动导致矿区耕地面积的减少和耕地碳密度降低所导致的,林地碳总量增加了25.39 Pg,是因为采矿活动导致耕地转变为林地,林地面积增大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人口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困扰中国发展的热点问题。其中,耕地是土地利用中变化最显著的一类。目前,国内正面临着人口增长、耕地减少等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系列问题,而人口数量是土地利用变更尤其是耕地变化的直接因素之一。为此,通过分析中国2001-2005年间耕地变化与人口的关系,即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各类统计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一元、二元空间自相关分析来研究人口与耕地的空间分布特征,验证了人口是耕地变化的活力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以兖州矿区兴隆庄煤矿为例,基于1990-2018年间的遥感影像数据,从供给、调节、支持和文化4个方面对兴隆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测算评估,并分析其动态变化度及敏感性。评估结果表明,总生态服务价值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1990-2010年矿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从18841.5万元增加至29034.2万元,主要原因是采煤塌陷导致耕地向塌陷水体转变以及林地面积的增加;2010-2018年生态总价值减少了2484.8万元,主要在于耕地大规模地转变为建设用地以及区域地下水位下降造成的水域面积减小。敏感性分析显示,耕地和水体是平原矿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敏感的因素,耕地的敏感性指数由1990年的0.79降为2018年的0.28,说明其在生态服务价值中的影响逐年降低。  相似文献   

18.
我国1997—2004年城镇建设占用耕地对耕地减少和粮食安全的影响程度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建设占用耕地面积仅占耕地总减少面积的1/10,而其引起的粮食减产却占耕地减少引起的粮食总减产量的1/4强,说明了城镇建设占用耕地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威胁程度是巨大的。为控制城镇建设占用耕地,切实保护耕地,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必须转变我国传统的城市发展观和用地观,加强土地立法并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19.
城镇建设占用耕地与粮食安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我国1997-2004年城镇建设占用耕地对耕地减少和粮食安全的影响程度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建设占用耕地面积仅占耕地总减少面积的1/10,而其引起的粮食减产却占耕地减少引起的粮食总减产量的1/4强,说明了城镇建设占用耕地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威胁程度是巨大的。为控制城镇建设占用耕地,切实保护耕地。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必须转变我国传统的城市发展观和用地观,加强土地立法并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20.
矿区土地复垦碳减排效果测度模型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区土地复垦是改善矿区受损生态环境和恢复破坏土地利用的重要技术途径,但它对土壤碳库和植被碳库的作用及其大小目前研究还不充分。本文以淮北矿区为例,在综合现有农地、林地、湿地、草地、建设用地等碳源碳汇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矿区土地复垦碳减排效果测度模型并评估了淮北矿区土地复垦碳减排效果。结果表明:耕地(复垦前)—耕地(复垦后)的复垦模式的碳汇能力有所提高,废弃地—耕地、林地的碳减排效果最显著,积水区向其它用地类型转化的碳减排效应并不明显甚至会变成碳源,煤矸石充填复垦可有效减少CO2的潜在排放。测算结果表明,淮北矿区已复垦的1.05×104hm2损毁土地,年CO2吸收量可增加1.68×108kg,碳减排效益明显。由此证明,矿区土地复垦是矿山碳减排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