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UG的WAVE和PTS模块,完成了基于WK-75矿用挖掘机斗杆的参数化设计系统的建立。利用WAVE和PTS强大的交互操作功能实现了无代码的可重用系统的编制,提高了挖掘机斗杆的再设计效率,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用定量信息变量化来控制CAD模型结构,以实现参数化设计,利用三维设计软件UG的WAVE和PTS模块建立了WK系列挖掘机动臂的参数化设计系统。该系统实现了良好的无需编程的人机交互模式,缩短了机械式挖掘机动臂的设计周期,降低了设计成本。同时,添加了一些PTS需求,使设计人员使用更加方便,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杜彦君  李秀红  谭彬  任家骏 《煤炭技术》2014,33(12):242-244
基于UG/WAVE装配技术和PTS模块,建立了大型矿用挖掘机铲斗的参数化模型,实现了无代码的可重用系统的编制,大大缩短了挖掘机铲斗的变型和设计周期。铲斗的设计方法为机械产品的可重用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朱金金  张明  任家骏  谭彬  杜彦君 《煤矿机械》2014,35(11):159-161
基于高级编程语言VC++,将建模软件UG和分析软件ANSYS集成在一个平台上。运用UG的WAVE和PTS功能,对挖掘机主要工作装置进行参数化建模,并结合ANSYS的参数化设计语言进行矿用挖掘机铲斗的参数化分析。实现了矿用挖掘机主要部件基于人机交互界面和图形模板的参数化设计功能,以及基于数据库的智能化文件管理功能,有效地缩短了矿用挖掘机主要部件的设计周期,提高了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5.
为缩短矿用挖掘机的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将参数化设计方法应用到挖掘机回转平台的设计中,采用扁平化的开发方案,基于UG下的WAVE模块和PTS模块建立了WK-75型矿用挖掘机回转平台的参数化模型和人机交互界面,结果证明:回转平台参数化模型和人机交互界面的建立,有效节约了挖掘机回转平台的设计时间、降低了设计工作量,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6.
邢永峰 《煤炭技术》2014,(9):206-208
主要针对35 m3机械式矿用挖掘机进行研究,借助ADAMS对该型挖掘机构建了参数化模型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通过计算机模拟得到挖掘机在理想状态下和仿真状态下的作业轨迹对比拟合曲线,对参数化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通过参数对比,对挖掘机进行了优化设计,提高了挖掘机的作业效率和挖掘性能。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中型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下降阶段重力势能浪费严重的现象,提出一种基于液压变压器和蓄能器为主要元件的油液混合动力动臂势能回收再利用液压系统。从挖掘机液压系统观点出发,分析了该系统原理,建立挖掘机3D模型和液压系统模型,并进行联合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一方面可以降低泵的功耗,吸收系统压力波动;另一方面,动臂势能回收率为19.5%,动臂势能回收再利用率为17.8%。该系统节能效果明显,可以有效改善挖掘机液压系统能耗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大型矿用液压挖掘机的能量利用率,基于液压挖掘机三泵系统的设计思路,提出了一种新的动臂势能回收与再利用系统。该系统的蓄能器回收动臂下放时释放的重力势能,用于上车回转的驱动。对该系统主要元件进行建模,并搭建系统的AMESim仿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搭建系统的试验平台,进行试验测试。试验数据表明:在同等条件下,试验样机同传统液压挖掘机相比,发动机输出功率的波动幅度减小了15%,油耗降低了7.5%。  相似文献   

9.
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选取WK35型挖掘机为研究对象,以减少挖掘机动臂提升力和推压力为研究目标,采用MATLAB软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分析了机械式矿用挖掘机动臂的理想挖掘轨迹。研究表明:优化设计后的挖掘机工作装置效率和挖掘性能都得到提高,可为同类产品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挖掘机动臂设计过程中,由于多种软件之间数据转化困难,缺乏集成优化设计平台,导致设计过程需要反复试算,效率很低。因此,成功搭建了包括ANSYS、HyperMesh、UG、iSIGHT的集成软件平台,完成了不同软件之间的数据自动交换,解决了集成平台数据接口难题。以挖掘机动臂轻量化作为目标,对动臂进行了优化设计。采用优化拉丁方法进行了试验设计,并根据试验设计结果,用Pareto方法筛选出对目标影响显著的优化变量。利用多岛遗传算法以及序列二次规划法,对动臂优化模型以质量最小为目标进行了优化设计,使得挖掘机动臂质量下降15%,优化效果显著。集成平台方法为解决挖掘机动臂优化以及类似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