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6 毫秒
1.
北京周边重点矿山开采区的植被恢复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京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矿种多样,频繁的矿山开采活动严重地破坏了矿山周边的生态平衡。近年来经过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的努力,矿山周边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了解北京市重点矿山开采区整体环境变化状况对于合理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平衡矿产资源开采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了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四个时期的Landsat TM/OLI影像,采用像元二分模型反演了北京市重点矿山开采区的植被覆盖度,揭示了2000~2005年、2005~2010年以及2010~2015年矿山开采区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对矿山开采区的生态环境变化进行了定性定量的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门头沟区与密云区在三个时期中植被复绿和退化均相对不明显,当地政府在矿产资源开发的同时对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一直高度重视;房山区在2000~2005年间由于矿山开发使得周边植被退化,但在后两个五年阶段政府在矿山开采的同时加强了周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说明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进展比较顺利,取得的成果比较明显,为全市建设绿色矿山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实现评价矿山地质环境为目的,提出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分级定量评价方法。以非金属矿山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周边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建立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分级定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层次分析算法,对该指标体系内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实施相对重要程度赋值计算后,通过GIS空间分析算法,分析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等级赋值频率分布情况,确定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的分区阈值,得到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分级定量分区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评价非金属开采矿区地裂缝、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二级指标等级,可依据二级指标评价结果评价其一级指标等级,具备较好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要求严格执行新建矿山最低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要求。矿山开采规模必须与矿山所占有的矿产资源储量规模相适应。2018年,原河南省国土资源厅、河南省环保厅、河南省安全监管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露天矿山开发与综合整治工作的通知》,对河南省露天矿山开采与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部署,要求新设建筑石料类矿山储量规模必须达到1 000万t以上,企业年开采规模必须达到100万t以上。而大中城市周边规划开采区储量规模则需达到1亿t以上,年开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贵州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进行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摸清贵州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分析全省主要矿山开采技术条件,主要开采矿种、开发强度、开采方式及主要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矿业开发产生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危害、分布,总结贵州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分布特征,为更好地实施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促进矿产资源开发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河南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浅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常秋玲  康鸳鸯 《中国矿业》2006,15(11):43-45
本文通过对河南省煤炭开采区基本情况和煤炭开采造成的环境问题分析,提出了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是进行煤矿塌陷区治理的重要措施。采煤塌陷区以土地复垦为主,结合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通过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进行土地复垦,实现生态环境改善。对于缓解矿区及周边的人地矛盾,为社会稳定创造条件,改善居住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6.
采矿业是矿业城市经济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矿山进行系统的开发和修复是矿业城市生态安全的关键问题。立足于宏观视角下的矿山开采与修复,旨在通过生态网络构建识别出建平县矿山生态修复的重点区域。运用生境质量模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识别生态源地。综合考虑自然因素、干扰因素、国土空间三线、矿山开采风险4个方面因素构建和修正阻力面。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 Model,MCR)提取生态廊道,并结合生态廊道及其缓冲范围内的矿山类型、开采方式等因素,实现矿山开采风险分区,明确矿山开采和修复优先级。结果表明:(1)研究区共有生态源地28处,共计面积1 139.53 km2,提取生态廊道1 006 km。(2)矿山开采低、中、高风险区内分别包含生产矿山和废弃矿山的面积分别为17.92、10.62、25.77 km2和22.5、14.10、21.93 km2。(3)按照矿山空间分布对生态网络的影响程度,划分了生产矿山开采优先级和废弃矿山修复优先级分区;其中,优先开采区、限制开采区、禁止开采区内包含的生产矿山面积分别为17.93、11.80、23.63 ...  相似文献   

7.
我国矿产资源丰富,矿山的建设生产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当地地质环境与土地资源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总结了矿山开采可能带来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对应的恢复治理措施,结合山西某矿实际情况,通过实施预防、地质灾害治理等措施,消除了矿区内大部分地质灾害,避免了矿区内村民住房遭到破坏,解决了周边居民饮水问题,矿山地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缓解了矿山生产与周边居民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划定非能源重要矿产重点开采区是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中资源优化配置和勘查开发合理布局的重要手段之一,以规划保障年限、大中型矿山比例、开采集中度、矿区面积占比、矿山与重点开采区符合率为指标,对179个重点开采区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51个重点开采区可延续使用,部分重点开采区需要进行调整或取消。在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过程中,省级矿产资源规划可将部分重点开采区继续划定为重点矿区,并提出相应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小窑开采区山体的稳定性,以元宝山山体为例,首先通过钻探及物探手段查明了元宝山周边小窑采空区的分布情况,并结合山体裂缝发育规律,分析了小窑采空区的开采情况。在此基础上采用典型剖面法对元宝山坡体稳定性进行了分析,为周边居民生活及工业生产提供了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0.
闫利祥 《矿山测量》2021,49(2):33-37
对矿山开采区进行阶段性的沉降现状监测,是保障矿山长期开采的必要措施。文中以山东境内某矿山开采区的部分矿区为例,进行沉降现状监测,采取了包括高程网监测和基于D-InSAR的卫星监测两种方法进行三期/两年的长期监测,对监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评价该区现状,对水准成果与D-InSAR成果进行一致符合性评价,并基于数据融合给出该区地表沉降发展趋势分析。  相似文献   

11.
软弱围岩工作面回撤过程中顶板运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软弱围岩条件下综采工作面回撤过程中顶板运移规律,通过对昌汉沟矿综采15104工作面约80m末采区和回撤通道19d的现场矿山压力监测,详细记录了支架与围岩在工作面回撤前与回撤时的压力分布情况,以及矿山压力显现规律。根据理论分析计算,得出了在软弱围岩工作面回撤过程中顶板运移规律,对指导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不规则煤柱影响下旋采工作面冲击地压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口煤矿3303工作面初采期间存在多个不规则煤柱,对工作面的围岩应力状态和分布规律造成了不利影响,工作面存在冲击地压发生可能性。为了防止工作面初采期间冲击地压的发生,对工作面初采期间的应力状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倾斜推进、旋采和水平推进3个阶段的工作面围岩应力状态变化及其冲击危险性,划分了6个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回采过程中对危险区域进行应力监测,若发现危险立即采取放炮卸压措施解除冲击地压危险。实践证明通过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的划分和危险性分析.继而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可有效地防止工作面冲击地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田会  王忠鑫 《煤炭学报》2018,43(9):2416-2421
阐述了露天开采产生环境扰动的概念,基于扰动对象和矿田开发阶段确定了扰动行为的分类方法,提出了扰动行为具有自恢复性、过程性和可控性等特征。创建了扰动行为的管理控制理论,其基本原理是将露天矿区的环境背景值作为基准值,以露天矿开采后恢复原始环境为最低控制目标,对扰动行为实施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与控制,确保露天矿开采后的周边环境恢复到原始状态,力争实现对周边环境的重构和改善。提出了"扰动系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用于量化露天开采对环境的综合扰动程度,建立了露天开采对水、大气、土地和生态环境扰动的分类控制指标,共4大类7个指标。研究了中国典型露天煤矿的扰动系数,构建了扰动控制关键技术体系。提出的综合扰动程度评价指标主要适用于露天开采,对于矿井开采也可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中国露天采煤发展现状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通过对比分析中国与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的露天煤矿发展情况,系统概况了中国露天采煤工业的发展现状,整体情况不容乐观,中国露天采煤存在先天欠缺和后劲不足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技术上进行突破,结合中国露天煤矿实际以及国外的发展现状,从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和保护环境三个方面提出了急需破解的技术难题和研究思路,建议通过加快绿色开采技术研发和采矿设备国产化进程,提供一定政策支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方式提高中国露天采煤业的水平,从而达到中国露天采煤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对矿山生产实践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文章通过对石场煤矿4-2煤层综采工作面围岩在煤层开采过程中的移动规律进行研究,掌握了4-2煤层顶板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步距、工作面支架支护强度、围岩破坏活动过程煤壁中应力变化大小和应力影响范围。为现场管理提供完善、准确的资料,指导生产实践,解决工程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益新煤矿作为鹤岗市唯一一座城郊型矿区,矿区范围内城市居民点用地分布较广,占矿区总面积的60%以上。由于开采历史悠久,地表建筑物破坏严重,随着煤炭资源的进一步开采,势必造成更加严重的生态破坏,必须通过土地复垦工程来改善矿区生态环境。考虑省级生态功能区划、园林城市建设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将研究区建设用地复垦为生态用地,作为过渡性用地类型。同时根据道路状况及周边环境状况等区位因素,将矿区内废弃居民点建设用地划分为3大主体生态功能区:观赏林区、生态林区、经济林区;对原土地利用类型为农用地的仍复垦为农用地。通过复垦功能分区研究,可以指导矿区复垦工程投资,改善鹤岗市生态环境,促进鹤岗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落陵煤矿近距薄煤层18上开采设计为背景,在总结该井地层特征和开采历史条件的基础上,通过相似模拟实验,对18上煤层开采过程中的矿压显现特征、覆岩移动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综采支架与围岩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初期来压和周期来压后工作面附近顶板破断情况;通过FLAC3D数值模拟,讨论了薄煤层开采过程中顶、底板支承压力分布规律,并验证了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
智慧煤矿与智能化开采关键核心技术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煤炭开采面临的突出问题,找到煤炭开采未来发展方向和急需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分析了国内外能源结构及煤炭的现状,指出利用科技进步实现安全高效绿色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是煤炭的发展方向,建设智慧煤矿发展智能化开采是煤炭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提出了智慧煤矿的内涵和3个基础理论问题及研究方向:① 数字煤矿多源异构数据的统一表达及信息动态关联关系;② 复杂围岩环境-开采系统作用机理及设备群全程路径和姿态智能控制的理论基础;③ 矿井设备群的系统健康状况预测、维护决策机制。提出了建设智慧煤矿MOS多系统综合管理、井下机器人群协同智慧和馈电管理、井下精确定位导航和5G通信管理、地质及矿井采掘运通信息动态管理、视频增强及实时数据驱动三维场景再现远程干预、环境及危险源感知与安全预警系统管理、智能化无人工作面系统管理和全矿井设备和设施健康管理八大智能系统管理操作平台的构想,分析了各平台的功能、特征和关键核心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设路径和方法;分析了智慧煤矿的构成和建设目标,提出了智能化开采的八大核心技术短板和亟待攻破的关键技术,提出了技术层面从数据获取利用、智能决策和装备研发3个主要方向进行突破,管理层面从科学产能布局、专业化运行服务和建立新规范规程体系等促进发展的措施,指出了智慧煤矿和智能化开采技术发展的目标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9.
巨野矿区龙固矿井设计创新与发展-杨庆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龙固矿井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较复杂,设计合理选择井口位置,井筒特殊凿井法施工成功通过巨厚松散表土层,井下分区开拓,工作面配备国内最先进的综采放顶煤设备,首次实现了在600万t/a的特大型深井中采用一井一面高度集约化开采,在近900m深井条件下辅助运输实现无轨胶轮车运输,配备最先进的综合信息化系统,实现了矿井自动化。文章总结了复杂条件下现代化特大型矿井设计创新与发展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20.
“高科技煤矿”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思考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毛善君 《煤炭学报》2014,39(8):1572-1583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煤炭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逐步实现对我国煤炭工业的现代化改造,最终形成少人或无人的高科技矿山就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基于先进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空间信息技术、煤矿专有技术是实现煤矿现代化管理和安全生产的惟一道路。以高科技采矿的理念为指导,结合我国煤炭工业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行业发展的战略规划,阐述了数字煤矿、智慧煤矿、少人或无人煤矿的科学内涵和系统架构,并对高科技采矿涉及的部分核心技术和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为高科技煤矿建设提供了可供研讨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