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5 毫秒
1.
随着铜坑-长坡矿床上部锡石-硫化物矿资源枯竭,深部锌铜矿体将成为铜坑矿开采接替资源。侧重不同勘探线(走向)95号矿体自西向东品位变化,研究发现深部锌铜矿成矿与隐伏岩体关系密切,但成矿作用强度与岩体的距离并无明显的相关性。同时,Zn矿体的分布范围要较Cu矿体广,Cu矿体局限在Zn矿体中或偏离Zn矿体。  相似文献   

2.
陈盛矿区成矿地质体为铁山杂岩体中燕山早期第一侵入期次闪长岩、透辉石闪长岩岩株及深部隐伏三叠系碳酸盐岩;成矿构造为侵入接触构造、断裂构造及捕虏体构造;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为金云母化矽卡岩+透辉石化矽卡岩+磁铁矿化,是典型的接触交代型(矽卡岩型)矿床。矿区内深部找矿方向为寻找深部隐伏三叠系碳酸盐岩,重点关注的成矿构造为侵入接触构造及捕虏体构造,重点关注的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为金云母化矽卡岩、磁铁矿化。  相似文献   

3.
嘎里河铜矿位于"三江特提斯"构造域澜沧江火山弧内,受区域构造的影响,变质作用、岩浆岩活动及构造运动较强烈,成矿条件优越,为嘎里河铜矿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矿床主要赋矿层位为三叠系上统小定西组第四段,含矿岩性为安山岩、安山玄武岩及蚀变安山岩,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及透镜状产出,在空间上受控于地层及NE向、NW向断裂构造,矿化与较强的褐铁矿化、硅化及方解石化等蚀变关系密切。本文对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化规律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矿化沿水平方向变化较大,而沿厚度方向上较稳定,验证了矿床同生成矿作用及后期热液改造作用的叠加,属于与火山—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铜矿。  相似文献   

4.
天台山火山盆地位于华南板块与扬子板块接壤部位,处在赣杭铀成矿带中段北缘,已探明 5 个铀矿点以 及 9 个铀矿化点,矿化类型较多,控矿因素复杂,制约了下一步找矿。 结合该盆地地质特征、铀矿化特征调查成果,分 析了铀矿控矿因素,为下一步找矿提供方向。 结果表明:①铀矿化主要受岩层、岩体、断裂、火山机构以及层间破碎带 等控制,下白垩统火山岩、前寒武系变质岩以及花岗闪长岩是主要赋矿岩层;NE 向、近 EW 向断裂是导矿断裂,NE 向 断裂控制了盆地北部铀矿化展布,近 EW 向断裂控制了南部铀矿化;火山机构、层间破碎带是主要控矿构造。 ②盆地 南部沿着 F1 断裂追索寻找铀矿化信息,在天台山火山机构深部寻找隐爆角砾岩型、次火山岩亚型铀矿化。 ③盆地北 部沿着 F4、F5 断裂寻找碳硅泥岩型铀矿化,加强姜家、王石山岗火山机构深部构造特征研究,探索次火山岩亚型、隐爆 角砾岩亚型铀矿化;④加强花岗闪长岩深部侵入形态特征研究,岩体侵入界面与 NE 向断裂交汇部位是寻找花岗岩型 铀矿的重点部位。  相似文献   

5.
嘎里河铜矿位于“三江特提斯”构造域澜沧江火山弧内,受区域构造的影响,变质作用、岩浆岩活动及构造运动较强烈,成矿条件优越,为嘎里河铜矿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矿床主要赋矿层位为三叠系上统小定西组第四段,含矿岩性为安山岩、安山玄武岩及蚀变安山岩,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及透镜状产出,在空间山受控于地层及NE向、NW向断裂构造,矿化与较强的褐铁矿化、硅化及方解石化等蚀变关系密切。本文对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化规律进行总结,表明矿化沿水平方向变化较大而沿厚度方向上较稳定,验证了矿床同生成矿作用及后期热液改造作用的叠加,属与火山-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铜矿。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西准噶尔北缘乌什加嘎衣提地区发现了布兰萨拉金铜矿床、乌什加嘎衣提金矿床和多处金、铜矿(化)点,找矿效果显著。为近一指导找矿工作,结合该区内已取得的地质研究成果,通过分析区域地质背景、矿化类型及矿化特征,并深入探讨了控矿因素、构造与成矿关系等,研究表明:①金成矿与中酸性岩体、构造关系密切,一般产于岩体外接触带中的石英脉中;②铜矿化广泛发育于构造裂隙和蚀变带中,主要赋矿层位为谢米斯台组地层;③区内成矿期主要分为两期:志留纪与火山热液和构造活动有关的铜成矿时期,晚石炭与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和构造活动有关的金、铜多金属成矿时期。  相似文献   

7.
栗木矿田锡钨矿床与花岗岩体的多期次侵入有着密切关系,而花岗岩体的侵入形态又受限于构造、地 层等因素。 因此,成矿地质条件与成矿过程的分析与总结,对于成矿预测、找矿潜力评价等找矿勘查工作至关重要。 针对栗木矿田地层、构造、岩浆岩三要素进行了成矿地质条件分析,揭示了三要素对成矿作用的影响,并探讨了成矿 作用的关键过程与机制。 研究表明:①花岗岩的含矿性既与初始岩浆的含矿性有关,又与岩浆演化过程中的气液分 异程度及构造活动强度有关。 ②矿床分布明显受隐伏岩体形态影响,而隐伏岩体形态又受基底构造层断裂和盖层断 裂控制。 ③岩体上覆围岩地层的岩性对形成的矿床类型及矿化蚀变分带有明显的制约,上覆围岩为灰岩、大理岩,有 利于形成完整的矿化垂向分带;上覆围岩为页岩、硅质泥岩和泥灰岩,仅有利于形成岩体内带石英脉型钨锡矿,不利 于其他类型矿床形成;上覆围岩为砂岩,介于两者之间;④矿区成矿过程是岩浆热液在地层、构造、岩浆三要素控制下 的综合反应。 上述分析可作为勘查技术组合分析的主要地质依据,指导隐伏花岗岩型锡钨矿床的找矿预测和勘探。  相似文献   

8.
胶东半岛金矿床的产出严格受 NE—NNE 向断裂带控制。招平断裂带是胶东半岛规模最大的 NE— NNE 向控矿断裂带,但是在其招远南至道头镇区段尚未发现成规模金矿床。为此,分析了该区已知金矿床金成矿地质背景和含矿地质体的地球物理特征,解析了区域布格重力异常,厘清了隐伏低密度构造带、玲珑岩体、招平断裂带、郭家店岩体和近 EW 向隐伏构造带 5 组控矿地质体的空间展布和时间顺序特征。其中,近 EW 向隐伏构造带控制了玲珑岩体的展布,招平断裂切割了早期生成的玲珑岩体,并控制了郭家店岩体的范围,近 EW 向构造带控制了晚期生成的花岗岩体的分布。成矿后形成的隐伏低密度带与相对贫矿区段范围对应。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探测和钻孔验证揭示的 349~905 m 金矿化特征表明近 EW 向构造带存在招平断裂带金成矿之后再活化情况。高温底侵岩体熔离了早期生成的金元素,并裹挟至地质体交界处卸载成矿。隐伏金矿床的形成受 NE 向招平断裂和基底 EW 向构造带共同控制,其交汇部位是金矿体产出的有利空间。  相似文献   

9.
胶东半岛金矿床的产出严格受 NE—NNE 向断裂带控制。招平断裂带是胶东半岛规模最大的 NE— NNE 向控矿断裂带,但是在其招远南至道头镇区段尚未发现成规模金矿床。为此,分析了该区已知金矿床金成矿地质背景和含矿地质体的地球物理特征,解析了区域布格重力异常,厘清了隐伏低密度构造带、玲珑岩体、招平断裂带、郭家店岩体和近 EW 向隐伏构造带 5 组控矿地质体的空间展布和时间顺序特征。其中,近 EW 向隐伏构造带控制了玲珑岩体的展布,招平断裂切割了早期生成的玲珑岩体,并控制了郭家店岩体的范围,近 EW 向构造带控制了晚期生成的花岗岩体的分布。成矿后形成的隐伏低密度带与相对贫矿区段范围对应。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探测和钻孔验证揭示的 349~905 m 金矿化特征表明近 EW 向构造带存在招平断裂带金成矿之后再活化情况。高温底侵岩体熔离了早期生成的金元素,并裹挟至地质体交界处卸载成矿。隐伏金矿床的形成受 NE 向招平断裂和基底 EW 向构造带共同控制,其交汇部位是金矿体产出的有利空间。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和物质组分的分析研究,认为该矿床具多期多种矿化特点,金矿体具有中酸性侵入体接触带型金矿的特点又具有破碎蚀变岩型金矿的特点,铜矿体属斑岩型铜矿。矿化可划分为两期,早期与次生石英岩同期,有金、铜形成;晚期成矿热液继续沿网状微裂隙或破碎带上升,在石英闪长岩体顶部微裂隙系统中使早期铜矿化进一步富集而形成铜矿体,同时含矿热液沿构造裂隙进一步富集形成金矿体。  相似文献   

11.
单竹坑铅锌银矿床位于粤东曾公嶂火山盆地外围西北,属于武夷成矿带西南段。通过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及矿床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从地层、构造、岩浆岩、围岩蚀变与矿化富集规律等方面初步探讨了矿床成因。研究表明:矿体赋存于硅化角岩化碎裂岩中,受NW—NNW向断裂控制,深部存在隐伏的含矿斑岩体;单竹坑铅锌银矿床属于与岩浆作用有关的热液裂隙充填型脉状铅锌银多金属矿床。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梳理了矿床地质、蚀变、铁帽找矿标志,供矿区后续找矿参考。  相似文献   

12.
藏北阿里江玛—赛登地区铜多金属矿点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通过开展矿产调查工作在该地区发现了赛登铜矿点、江玛铜金矿点、江玛南铜银矿点。为明确区内下一步找矿方向和工作重点,首先对区域成矿背景进行了系统分析;然后分别从矿体形态及产出、矿物组合、矿石结构构造、控矿因素、围岩蚀变等方面总结了矿床地质特征;最后分析了成矿机理,初步建立了矿床模型,总结了区内地层、岩体、构造、蚀变等找矿标志,并对区内找矿前景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去申拉组地层对区内铜多金属矿化的控制作用十分明显,其中蚀变安山岩与成矿关系密切;2赛登铜矿化体主要产出于NW—SE向顺层产出的蚀变破碎带内,江玛南铜银矿化体受火山机构控制明显;3江玛铜金矿化、金矿化主要产出于蚀变安山岩和蚀变石英闪长玢岩中;4矿区剥蚀程度较小,矿床保存尚好,寻找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前景良好,下一步工作重点是被地表安山岩覆盖的深部含矿隐爆角砾岩筒及含矿玢岩体。  相似文献   

13.
念扎金矿位于冈底斯铜(钼)成矿带南部,产于强片理化及褪色蚀变超基性岩片与燕山期石英闪长岩体的接触边部。矿体主要赋存于含矿构造带蚀变破碎带,多呈脉状产出,厚度较稳定且矿化较均匀,矿区内地质构造复杂,矿体空间展布及富化主要受控于NW向断裂,NE向断裂则主要为破矿构造,矿区内褐铁矿化、硅化、碳酸盐化与矿化呈正相关。本文通过对矿床成矿背景及成矿规律的总结,表明矿化主要受地层岩性(围岩)、构造及围岩蚀变控制,属于构造蚀变型金矿床,并提出各含矿带深部、倾向延伸部分及石英脉集中地段找矿潜力较大,可为相似成矿条件矿段的地质勘查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陈欣  方启春  黄超 《金属矿山》2016,45(8):108-113
江西德兴福泉山地区位于东乡-德兴多金属成矿带北段,区内已发现小型钨矿床1处以及金、铜、铅、锌矿化点(带)10余处。为给该区深部找矿勘查及成矿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结合区内野外地质调查、物化探测量及钻探揭露成果,详细分析了区内地质背景、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化特征,得出以下结论:①双桥山群变质岩可为区内成矿提供主要成矿元素,物化探综合异常可作为间接找矿标志,绿色蚀变带可作为直接找矿标志;②福泉山地区深部存在隐伏花岗岩体,岩体向南侧伏,钨多金属矿成矿作用与燕山早期岩体侵入活动关系密切。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对区内朱溪钨铜矿成矿规律进行了详细分析,并进行了找矿预测,认为研究区深部岩体与灰岩的接触带为成矿有利部位,也是今后找矿的关键部位及突破口,区内有望寻找到类似朱溪矽卡岩型钨铜矿床。  相似文献   

15.
武山铜矿位于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西段—九瑞矿集区中部,成矿地质条件优越。近年来,随着地质研究程度及勘查深度的不断加深,发现其深部地质成矿条件较浅部有了重大变化,在进一步总结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条件的基础上,着重对成矿物质来源、成矿运移通道及围岩条件进行了研究,以深部找矿新发现的地质现象为支撑,多维度分析和探讨了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研究表明:①在五通组与黄龙组之间的假整合面上未能见到原始沉积的矿坯层,排除了海西期海底喷流或同生沉积的可能;②北矿带的层控块状硫化物型矿床及南矿带矽卡岩型矿床,在成因上均属略晚于花岗闪长斑岩体同期生成的热液型铜矿床;③NW与NE向的基底断裂控制了成矿岩体的活动和定位,岩浆上侵携带了大量的成矿物质来源,接触带及层间破碎带构造为成矿提供了重要的运移通道和成矿的富集空间,化学性质活泼的碳酸盐岩类地层为成矿热液交代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这三者在空间上的特殊配置和时间上的耦合为成矿提供了有利条件;④根据地层产状向深部预测,志留系下伏的奥陶系碳酸盐岩类地层将在深部与岩体相交,今后应注意在其接触带部位探索存在矽卡岩型铜矿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冬瓜山铜矿床的矿体可分为层控矽卡岩型和斑岩型。层控矽卡岩型矿体铜金属量达100万t,受五通组与黄龙组之间的层间滑脱构造和岩体控制。斑岩型矿体位于层控矽卡岩型矿体下部,规模可达中型,含矿岩体是包村岩体和青山脚岩体,岩性为石英二长闪长(斑)岩,矿化蚀变作用强烈,形成了环(带)状矿化蚀变,矿化富集部位发生在石英—钾长石化带内。不同类型矿体组成了矽卡岩型—斑岩型—热液型成矿系列。冬瓜山矿床东南侧深部有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7.
普朗铜矿是位于"三江"成矿带上的大型斑岩型铜矿床,矿区外围东部发育大脉状铜矿,与斑岩型铜矿特征有所区别。矿体赋矿围岩为石英二长斑岩及石英闪长玢岩,矿化多产自NW向断裂、裂隙带及次生节理裂隙中,构造控制作用明显。硅化、黑云母化及绢英岩化与矿化富集关系密切。大脉状矿体赋存于矿区主斑岩体的绢英岩化带内,呈脉状产出,走向变化较大但厚度较稳定,成矿物质源自侧向主岩体中心相的石英二长斑岩,属中—低温热液脉型铜矿。在分析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矿床成因及找矿方向,认为矿区东矿段深部及构造交汇部位找矿前景较好,是矿区东部大脉状铜矿床的有利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8.
初步总结黄山岭铅锌矿矿体分布特征,分析了控矿条件,指出铅锌矿体受奥陶系与志留系之间“区域性滑动面”控制,成矿与南东侧隐伏斑状花岗岩有成因关联.通过生产实践发现,4#矿体为1#矿体向南西方向沿倾向尖灭再现的隐伏矿体,位于深部岩体的西南侧,受深部岩体控制.在4#矿体深部矽卡岩带依然存在,且有变厚趋势,其向南仍然有较大范围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19.
袁小明 《有色矿山》2003,32(3):1-3,12
冬瓜山铜矿床的矿体可分为层控矽卡岩型和斑岩型。层控矽卡岩型矿体铜金属量达100万t,受五通组与黄龙组之间的层间滑脱构造和岩体控制。斑岩型矿体位于层控矽卡岩型矿体下部,规模可达中型.含矿岩体是包村岩体和青山脚岩体,岩性为石英二长闪长(斑)岩,矿化蚀变作用强烈,形成了环(带)状矿化蚀变,矿化富集部位发生在石英--钾长石化带内。不同类型矿体组成了矽卡岩型--斑岩型--热液型成矿系列。冬瓜山矿床东南侧深部有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20.
民乐宋家坡铜矿位于云南省景谷县西北部,地处兰坪—思茅褶皱系内子马—景谷复式向斜西侧,成矿条件良好。矿床已发现的Ⅰ、Ⅱ、Ⅲ3个矿化层赋存于中三叠统宋家坡组地层中,容矿岩石主要为流纹质熔结凝灰岩(T_2s~2λ)、晶屑凝灰岩(T_2s~1λ),钾硅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硅—千枚岩化等围岩蚀变与矿化关系密切。结合区域成矿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及相关工作成果,发现矿(化)体严格受控于地层岩性、断裂及劈理化构造带,早期形成透镜状、似层状矿体,后期构造活动致使局部矿段叠加富化为次生淋滤富铜矿体,矿床属于火山—次火山交代为主的次生富集铜矿床。矿区大独田、老八田、一厂、荒田等地断裂旁侧、蚀变发育地段为矿化富集区,建议对该类找矿靶区进一步开展工程验证,并加强对Ⅲ号矿化带南延部分富矿体的探寻工作,有望实现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