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维  任翔  张宁  杜婷婷 《采矿技术》2022,22(1):128-132
通过对近40年矿山爆破事故的不完全统计,采用事故致因"2-4"模型对20起矿山爆破事故进行研究.首先,从个人层面研究直接原因和习惯性行为原因,即不安全动作、不安全物态和安全知识、意识等;然后,从组织层面研究运行行为原因,即安全管理体系;最后,得到矿山爆破事故致因链.结果表明:在恶劣环境下爆破是发生事故最多的不安全动作原因;炸药、炮泥不合格是发生事故最主要的物态原因;企业对员工的安全培训不到位,未建立或执行爆破作业程序文件,使得员工缺乏相关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逐渐形成习惯性不安全行为,是发生事故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刘建军 《煤》2020,29(8)
"三违"行为是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致因,反"三违"是搞好煤矿安全工作和煤矿生存发展的重要前提。文章就"三违"行为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危害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作者多年来安全管理的经验和对行业内安全管理做法的总结,提出反"三违"应从企业管理层面做好三个强化、从行业监管层面要做好两个强化,通过"五个强化"提高反"三违"效果,进而促进煤矿安全管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为了有效解决煤矿企业员工的不安全行为,防控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违章行为,借助事故致因"2-4"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煤矿事故预防个人行为控制方法,即"知识控制",确定了以事故案例学习为载体的"知识控制"手段,研究得到其涵盖内容包括了不安全动作原因、不安全物态原因等8项具体分解出的事故案例知识,同时为方便方法的应用实施,建立了煤矿事故预防不安全行为"知识控制"的概念模型,形成一个不断重复循环前进的戴明环,推动该方法实施及内容更新,并通过对协庄煤矿的"知识控制"系统的构建,验证了基于事故致因"2-4"模型的个人行为控制方法实际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煤矿"三违"是导致事故的根源,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杜绝.煤矿区队是安全管理的主体,通过给区队下达控制指标、同时又给科室管理人员及专职安检人员下达抓"三违"指标减少"三违"的发生,提高了安全管理水平,实现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5.
全国煤矿顶板事故多发,研究表明,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行为安全最基本的方法就是通过纠正人的不安全动作和习惯来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基于行为安全"2-4"模型对某起重大顶板事故的动作原因、习惯原因、体系原因以及文化原因进行分析,得到组织行为错误是该事故发生的主导原因,并形成了本次顶板事故致因链。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培养员工安全习惯、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和宣贯安全文化等三方面的具体措施,最后形成顶板事故措施链。  相似文献   

6.
通过搜集2001—2016年间发生的重特大煤矿事故案例,分析煤矿事故直接致因及间接致因,选取群体压力、管理者态度、设备设施、复杂环境、组织管理等5个影响因素,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明晰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系数,计算各潜在变量间的直接效应值、间接效应值及总效应值,甄别对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作用效应值最大的影响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在多种因素共同耦合作用下,设备设施对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最大,群体压力是首要外因。因此,煤矿企业亟待强化员工抗压能力,减少甚至遏制客观因素对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煤矿安全》2016,(7):251-253
为了减少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发生,将煤矿企业员工划分为4个层级:一线员工、班组长、中基层管理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应用行为安全"2-4"模型案例分析方法,分析了2000-2011年间国内66起典型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不安全动作原因。结果表明:一线员工不安全动作的发生比例是37.30%、高层管理人员36.99%、中基层管理人员24.76%、班组长5.64%;一线员工不安全动作发出频次最高的是突出危险区作业,间接原因主要是安全知识不足和安全意识不高。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事故中,人因事故占很大的比重,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又与人因危险源存在着直接因果关系。为了有效降低煤矿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研究采用了前因-行为-结果(ABC)分析法,努力构建基于危险源的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模型:煤矿自身先对各子系统的员工进行人因危险源的辨识与等级分类;再通过意识引导、制度保障、行为规范、科技投入、物态警示等5个环节对员工的不安全行为进行源头治理和过程管控,将安全管理的关口前移,不断增强煤矿生产系统中人的可靠性;最终达到减少员工不安全行为,防止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安全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9.
赵晓晨 《煤》2005,14(1):75-76
通过对"三违"事件及事故案例的分析,以及煤矿生产中职工发生"三违"的心理分析,提出实际工作中要杜绝"三违"行为,在强化安全教育,引导职工干标准活的同时,必须依靠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0.
浅析"三违"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安保 《煤矿安全》2004,35(12):49-51
文章论述了"三违"行为与事故的必然联系和发生"三违"原因的心理因素及采取的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保证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1.
为预防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基于行为安全"2-4"模型,从个人层面与组织层面具体分析10起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行为原因,并统计出各类原因出现的频数与频率,构建煤矿瓦斯爆炸事故行为致因模型。结果表明:不安全动作发生次数最多的是未进行瓦斯抽采,即未落实安全技术与管理措施、冒险作业;不安全物态经常发生于局部通风机未正常运行;根本原因是由于安全管理体系的欠缺,导致安全责任没能落实,并提出加强人员监管、加大局部通风机检查、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构建安全文化等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保证安全生产,让员工从根本上自觉做出安全行为。文章采用经济学模型,对煤矿员工做出不安全行为的"预期收益"和被处罚的"预期损失"进行量化分析,揭示出"三违"行为屡禁不止背后的经济原因。以指导煤矿制定更合理的安全工资比例,设计更优化的激励约束机制,达到避免或减少不安全行为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前的国情决定了安全监督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科学、有计划的监督检查可以使一些隐患在事故发生以前得到控制与消除.安全事故的发生超过80%以上又是由于人的不安全因素造成的,因此,剖析"三违"行为的性质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根据输气管理处在安全监督与反"三违"管理中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杜绝"三违"现象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从人因视角探索煤矿机电事故致因内在联系,提出一种融合人因分析与分类系统和复杂网络的机电事故致因分析方法。首先运用改进的人因分析与分类系统识别事故致因和致因链,构建出事故致因网络;其次将各指标标准化后识别关键致因,并引入致灾率和脆弱度识别关键致因链;最后构建出不安全行为演化路径。结果表明:煤矿机电事故致因网络具有小世界特性,事故致因间连锁效应明显;事故关键致因为组织安全监督不充分和机电管理混乱,关键致因链为安全教育不足导致的个体安全意识差,组织因素是矿工不安全行为演化路径的源头。  相似文献   

15.
秦福焱 《煤》2020,29(7)
安全罚款是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对"三违"行为人的经济处罚。早期的安全罚款,是对员工"三违"行为的单向惩罚。目前部分煤矿企业开始实行"罚款返还"制度,只要员工在接受罚款后一定时期内实现了主动安全、无"三违",就可获得前期罚款不同比例的返还。文章就煤矿反"三违"、"罚款返还"制度及罚款返还制度的正向作用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为煤矿安全管理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控制不安全动作,进一步降低突出事故发生率,依据事故致因"2-4"模型理论统计分析了88起重特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识别出122种不安全动作,并分为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章行动、不违章4类。经分类研究得到出现频次最高的3种类型是违章行动(43%)、违章操作(35%)、违章指挥(21%),对应频次最高的不安全动作分别为"未处理突出预兆"、"突出危险工作面放炮落煤"、"安排工人在突出危险工作面作业";涉及事故比例最高的是违章操作(99%)和违章行动(99%);违章指挥涉及事故比例随时间和瓦斯等级的变化较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违章类型主要不安全动作的发生原因并提出了相应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控制不安全动作,进一步降低突出事故发生率,依据事故致因"2-4"模型理论统计分析了88起重特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识别出122种不安全动作,并分为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章行动、不违章4类。经分类研究得到出现频次最高的3种类型是违章行动(43%)、违章操作(35%)、违章指挥(21%),对应频次最高的不安全动作分别为"未处理突出预兆"、"突出危险工作面放炮落煤"、"安排工人在突出危险工作面作业";涉及事故比例最高的是违章操作(99%)和违章行动(99%);违章指挥涉及事故比例随时间和瓦斯等级的变化较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违章类型主要不安全动作的发生原因并提出了相应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煤矿安全》2016,(3):225-227
以2005-2014年间发生的8起重特大煤矿井下炸药自燃事故案例为样本,从事故发生原因与扩大原因2方面进行不安全动作研究。将导致事故发生的不安全动作分为违章贮存炸药,违法、违规生产,安全管理不力,购买、使用非煤矿用或质量不合格产品,未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或脱岗5大类及具体17小类,共52个不安全动作,其中,非法购买、使用非煤矿用或劣质炸药、违章建爆炸材料库出现频次较高,是事故发生的直接不安全动作;将导致事故扩大的不安全动作分为自救不力,救灾不力,通风系统设置不合理,其他4大类及具体23小类,共41个不安全动作,其中,未佩戴自救器(含未配备与未携带)、未及时上报救援或救援不力出现频次较高。从员工层级分析,一线员工发出的不安全动作较少,且无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不安全动作,在事故预防时应加强对管理层人员安全培训。  相似文献   

19.
为强化人员的行为管理,规范员工安全行为,提高其安全意识,基于综合行为安全理论与安全管理学方法,阐述了行为安全管理的定义与理论基础。引入扩充版行为安全“2-4”模型,从事故致因链、内部影响链、外部影响链3条行为链着手,详细分析模型的功能,深入诠释模型的有效性。运用该模型对斜沟煤矿一起伤人事故进行分析,定位事故原因,提出有效预防措施。结果表明,扩充版行为安全“2-4”模型可以用于煤矿行为管理,通过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来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遏制“三违”行为,是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主要手段。为探究“三违”管理对策,从领导及职工安全意识、安全培训、现场安全管理等方面分析了“三违”的产生原因。结合建庄矿业公司安全管理实际情况,以及历年来的安全管理经验,详述了建庄矿业公司对“三违”管理采取的“积分预警”、安全教育闭环、“三违”指标化等方式方法,规范了井下现场职工的操作行为。实践表明,该措施有效提升了职工的安全意识,推进了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建立,矿井安全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为奋斗企业安全稳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