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金川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山的开发活动可能对矿区及周围地区造成很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以金川矿区为主要调查区,测定了矿山及周边土壤的重金属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指数、改进内梅罗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4种评价方法对调查区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显示:采矿区内二矿区及周边的铁路和工业厂区受到轻微污染,其它地区并未受到污染,矿山的开采和矿石的运输是造成调查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生态修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刘敬勇 《中国矿业》2006,15(12):66-69
矿山固体废物和酸性废水导致矿区土壤中富集大量的重金属。重金属污染使土壤质量下降,生态系统退化,农作物减产,有时候还威胁到人体的健康。研究矿区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及迁移转化规律以及采用不同的污染评价方法,可以正确评估土壤的污染等级和危害程度,为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和生态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金昌是我国重要的镍铜生产基地,然而矿山的开发活动对矿区及周围地区造成可很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本文以金川矿区为主要调查区,测定了矿山及周边土壤的重金属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指数、改进内梅罗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4中评价方法对调查区进行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表明调查区内二矿区及周边的铁路和工业厂区受到一定的污染,其他地区并未受到污染,矿山的开采和矿石的运输是造成调查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篇矿山环境工程领域的论文。对赣南某矿区40个土壤样品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Cu、Zn、Cr、Ni、Cd、As和Hg含量的平均值均低于江西省土壤重金属背景值,而Pb含量高于背景值。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壤重金属Cu和Cr、Ni、Cd,Zn和Cd,Ni和Cr、Cd,Hg和As呈现显著正相关,说明其可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或复合关系。分别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法、污染负荷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分析法对研究区内土壤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和风险评估。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单一元素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Pb>Cd>Zn,但总体污染程度较低;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指出重金属重度污染的样本点主要集中在矿区和河流中下游地区;土壤样本重金属污染系数均值从高到低依次是Pb、Cd、Zn、Cr、Cu、Hg、Ni和As,整个研究区内土壤污染负荷指数适中,污染水平中等;重金属Cu、Zn、Cr、Ni和As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属于轻微生态风险,而Cd、Hg、Pb在研究区土壤生态环境中的贡献率较高。综合四种方法可知,整个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处于...  相似文献   

5.
张晓薇  王恩德  吴瑶 《金属矿山》2018,47(2):172-178
随着矿山开采量的增加,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加重,威胁矿区人民身体健康,为此,调查了辽阳弓长岭铁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以及当地自然生长的植物群落。采集当地土壤样品以及优势植物进行了Cd、Cu、Zn、Pb、Cr等重金属含量测定,对优势植物分别监测其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中重金属的含量,考察不同优势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转移能力以及耐受性。根据调查结果,建议大拉子尾矿库选取稗草和一年莲,独木排土场选取小藜和茵陈蒿,茨沟村选取鬼针草和一年莲,苏安大街选取桃叶蓼和鬼针草,下部排土场选取茵陈蒿和一年莲,分别作为各矿区重金属污染修复以及生态恢复的先锋植物。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现状及发展趋势,以郑州市矿区为例,结合无人机遥感调查、野外实地调查等技术,明确了研究区域生态修复治理现状,即当前矿山土地资源破坏总面积约为19 105 000 m2,仅有9%的土地资源完成了生态修复。经过治理的矿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为6.6 g/kg,植被资源覆盖度为25.07%,空气达标率为80%,区地上地下水资源均呈现出匮乏状态。当前矿山生态修复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需要进一步完善。根据区域生态修复治理现状,从土地资源、土壤适宜性、水资源分布、植被资源覆盖、水土流失、空气质量等方面出发分析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保障相关生态修复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有色金属矿山重金属污染评价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吴超  廖国礼 《采矿技术》2006,6(3):360-363
以湖南某铅锌矿山为研究对象,在对矿区水体和土壤进行了取样、化验和分析的基础上,对矿山的重金属污染迁移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矿区重金属污染进行了系统的评价.通过对采矿活动重金属污染的事故树分析,认为尾矿库是矿山重金属污染环境的主要场所.并建立了尾矿重金属离子随AMD迁移的数学模型,对其进行了定量分析.根据采矿活动不同工序的重金属污染特性,将矿区划分为4个不同的污染片区,各片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递降的顺序为:尾矿污染区污染>精矿运输污染区污染>污风沉降污染区污染>坑道废水污染区污染,其中尾矿库是重金属向环境迁移最主要的场所,矿山治理和控制重金属污染重点应放在尾矿污染区.依据环境风险评价理论和方法,建立了矿区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研究区重金属污染程度、重金属毒性响应系数和生态危害系数的计算,得出了研究区土壤不同片区的生态风险指数,其风险级别属重污染级.最后就如何治理和控制有色金属矿山重金属污染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清楚认识大冶市古铜矿遗址周边农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并为农田土壤重金属修复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该地区农田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并通过Arc GIS绘制出重金属污染和潜在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该地区重金属含量的平均值均高于大冶市土壤背景值,土壤重金属超标问题显著。60个样品中,Cu和Cd分别高达35%和32%的重度污染率,特别是由Cd元素引起的潜在生态风险十分严重,35%以上的样品土壤处于较高潜在生态风险及以上;综合评价结果显示,38%的样品土壤处于重度污染,23%的样品土壤处于较高潜在生态风险及以上。大部分重金属元素含量和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的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矿区中心地区高,向外辐射区域逐渐降低,说明矿业活动中采矿粉尘、采矿废水、矿石运输是造成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的主要原因。另外,村民从矿山取回土壤作为农田土壤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核心矿区土壤的转移。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广西某废弃锰矿场废渣堆存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评价重金属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以广西某废弃锰矿场废渣堆存区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堆存区内设置45个采样点以及周边区域的4个对照点。利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发法结合GIS克里金插值法对堆存区土壤中Pb、Hg、Cr、As、Cu、Cd、Ni、Co8种重金属的污染分布规律及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堆存区土壤样品中8种重金属含量均高于广西土壤环境背景值,在垂直分布上的特征为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重金属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而Cr因受到酸性土壤的影响含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加。堆存区土壤样品中As处于轻度污染状态,Co处于重度污染状态,Hg、Cd具有很强、强的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0.
季静 《中州煤炭》2022,(12):67-72
分析矿山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有助于提高矿山修复治理效果。以西北某矿山土壤为研究对象,确定该地绿植生态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是重金属镍超标,研究镍对绿植的影响得出高浓度镍会抑制绿植生长的结论,采用电动微生物法修复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实现矿山土壤镍污染绿植生态修复治理。经验证,在电压和微生物合适的情况下,电动微生物法对矿山土壤重金属污染绿植生态修复治理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煤炭资源的大量回采,产生了大量的煤矸石经过地表堆积形成矸石山。矸石山侵占大量土地的同时会释放多种有害重金属元素,能够在周围土壤中进行富集,通过食物链在生态中传递,会对煤矸石周围人群造成伤害。煤矸石周围土壤中重金属分布规律对于矿区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山西某矿区两个典型矿井矸石山堆积地为研究对象,基于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周围环境和土壤中七种重金属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甲、乙煤矿的煤矸石七种重金属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当地背景值,Cr的污染最大,污染最小的是Hg;下风向区域的重金属污染含量明显高于上风向的重金属含量;平面方向上,煤矿甲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明显高于煤矿乙对土壤的污染与煤矿矸石堆堆放时间有关;煤矿矸石堆周围重金属元素含量随着距矸石堆的距离增加而减少,其变化趋势存在差异;随着采矿活动的不断进行,矿区矸石堆周围土壤中能够明显的表现出重金属积累的特征;甲、乙煤矿矸石堆周围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煤矿甲在剖面方向上重金属含量煤明显高于煤矿乙。   相似文献   

12.
广西是我国的金属之乡,矿产资源蕴藏量大,但末期矿山多,地质环境薄弱,金属矿山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尤为突出,亟需复垦。总结了广西金属矿山复垦及生态恢复重建模式,包括分区采样、实验分析、污染评价、生态复垦及系统重建等。介绍了我国在矿山污染评价、矿山复垦规划与前期处理、土壤污染修复、超富集植物筛选、生态恢复评价等方面所进行的实践。探讨了今后广西矿山复垦与生态重建工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矿山生态修复是长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的重点攻关方向。本文面向长江大保护战略的环境治理需求,从矿山生态修复角度出发,系统梳理了长江经济带矿山生态治理的相关政策和环保督察案例,在此基础上,分析出长江经济带矿山生态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监管缺位、无序开采、尾矿库/尾矿渣处置不当、废水排放不达标、土壤污染评估缺失等。尤其是,地方政府和企业对矿山生态修复责任意识不足、法律意识欠缺,导致矿山生态问题频出;相关规范和标准的不足,导致矿山生态修复形式多追求短平快的景观修复工程,对于重金属和酸性废水等污染物缺乏科学的防治方式。最后,从健全法律法规及监管机制、完善矿山修复规范和标准、坚持“以废治废”的生态修复思路三个角度给出相应的治理建议,为长江大保护战略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大型露天煤矿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型露天煤矿开采强度大,对周围环境破坏较大,特别是重金属元素由地下深部转至地表,改变了它们迁移的地球化学条件,在地表重新分布,形成了局部地区的严重污染。通过对胜利露天煤矿5号煤层上覆岩层的重金属含量及赋存状态的调查,得到该矿重金属Cd的含量已经超标,是本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矿区农田土壤-小麦中重金属分布及农作物中重金属的迁移特征,以皖北恒源煤矿为研究对象,在矿区范围内采集了16个农田土壤和对应的小麦样品进行测试分析,应用内梅罗指数法评价了矿区内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采用回归模型分析研究土壤根系、根系茎籽粒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并利用靶标危害系数法评价了小麦籽粒中重金属对人身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土壤中的Cu、Zn、Mn、Pb、Hg、Cd、As、Cr和Ni等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低;小麦籽粒中重金属含量也未超出标准限量值;在小麦根、茎、籽粒等器官中,Mn、Pb、Cd、As、Cr和Ni在小麦根部含量最大,Hg较多地分布在小麦的茎中,Zn和Cu更易向上迁移至小麦的籽粒中;小麦籽粒中的Pb、Hg、Cd、As和Cr等重金属的单一重金属元素的靶标危害系数THQ和多种重金属元素的复合危害系数TTHQ均小于1。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某废弃铅锌矿山及周边区域土壤和地下水的环境风险。以矿山历史开采区内及周边土壤、矿山上下游地下水中的砷、汞、镍、镉、铬、铜、铅、锌重金属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等方法对重金属含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壤受到明显污染,砷、镉、铅、锌污染较严重,主要超标原因可能为矿山开采过程中历史上环境措施不到位,且区域本底值较高。地下水含量未超标。废弃矿山生态风险存在,建议废弃矿山应尽快进行治理修复,地下水应做好长期监测。为废弃矿山后续的治理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金属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技术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金属矿山开采后的废弃地(如尾矿库)表面形成极端的生态环境,需要进行生态恢复.简述了恢复生态学在废弃地治理方面所应用的理论基础,总结了金属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技术包括废弃地工程处理、植被恢复、区域生态系统重建等途径,介绍了我国在金属矿山废弃地复垦、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改良土壤肥力及区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等方面所进行的实践,探讨了今后我国金属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工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