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分析矿井避险空间生氧净化系统性能,根据其功能及工作原理,确定系统由气源装置、汇流装置、控制装置、CO2净化装置及CO净化装置组成。研究确定80人16 h需要15 MPa,40 L医用氧气瓶10个及4.78×105 g JS-1净化药剂,药剂更换频率为1.51 h。密闭模拟试验表明:药剂去除效率与CO2初始体积分数无关,而与风机位置、风机功率及药剂层厚度相关;当风机位于药剂层下方时,最佳风机功率为185 W,最佳药剂厚度为250 mm,CO2去除效率为91%;组合后的生氧净化系统比独立系统提高了CO2净化性能及空间气体均匀扩散能力。现场载人实验证明:生氧净化系统能够保证空间O2体积分数为19.5%,CO2体积分数为0.6%~0.9%。  相似文献   

2.
栗婧  金龙哲  汪声  徐洋 《煤炭学报》2013,38(10):1819-1824
在矿用救生舱、载人航天器等有人应急生存或作业的有限空间内长时间生存,去除人体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是保障人员生存的重要措施。碱石灰相比于其他吸附药剂具有吸附稳定性高、技术成熟、价格合理等特点,作为密闭救援空间空气净化的吸附药剂具有无可替代的优点。但是救生舱等密闭救援空间由于受到灾变后特殊条件(外部动力中断及体积等因素)限定,要求碱石灰具有较高的吸附率和吸附速率。通过对市场粒径、组分、产品吸附率等条件的筛选,共选出6种碱石灰进行了不同组分、不同厚度、不同风速、不同温度及湿度下的吸附率影响因素试验,得到了碱石灰对二氧化碳吸附的最佳配比及在密闭救援空间内工作的最佳方式和最佳使用条件。结果表明:碱石灰在救生舱等密闭救援空间内使用条件、优化其成分配比、开发相关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技术装备提供了必要的数据支持及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酸性矿山废水中Fe2+、Mn2+含量高,褐煤吸附能力有限等问题,以褐煤为基料,选取硅烷偶联剂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MS)作为改性试剂对褐煤进行改性处理。通过单因素试验单独考察各影响因子变化对响应值的影响,应用响应面法(RSM)进一步确定了各影响因子的交互作用,利用EDS能谱、扫描电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FTIR)等手段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单因素试验确定巯基改性褐煤较优制备条件为褐煤粒径0.18 mm(80目)、褐煤与甲醇质量比为1∶3、反应温度40℃。利用Design-Expert软件进行优化配比,综合考虑去除率与成本后,提出本试验巯基改性褐煤的最佳配比为:褐煤粒径0.18 mm(80目),褐煤与甲醇质量比为1∶4,反应温度为40℃,其Fe2+、Mn2+去除率分别为84.2%、88.9%,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6.715、2.295 mg/g,较原褐煤Mn2+去除率提升44.9%, Fe2+吸附容量提高27.42%,...  相似文献   

4.
以花生壳为原料,经Na OH化学改性,对改性前后的花生壳吸附性能进行对比,研究了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吸附质浓度、废水pH值和温度等因素对改性花生壳吸附Pb2+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Na OH改性后,花生壳的表面变得多孔洞、结构蓬松,利于吸附,且吸附性能有很大的提高,其最适反应条件为:吸附时间为60 min,吸附剂投加量为3 g/L,Pb2+初始浓度为≤50 mg/L,pH为7,温度为25~55℃,吸附平衡时Pb2+去除率可达到98.17%。  相似文献   

5.
通过机械粉磨、化学药剂复合激发粉煤灰的活性,制得了粉煤灰掺量达50%的高掺量粉煤灰水泥。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粉磨时间为30 min,激发剂选用Na OH。在粉煤灰、熟料、石膏与激发剂配比为50∶44∶5∶1下,制得的高掺量粉煤灰水泥强度达到52.5R等级,且各项性能均满足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石灰中和蒸压法预处理磷石膏,分析不同转晶剂对磷石膏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得出复掺0.015%硫酸铝和0.015%烷基苯磺酸钠预处理所得的α半水磷石膏绝干抗压强度能达到32.7 MPa,外部形貌主要为短柱状。选用粉煤灰、水泥等进行配料分析各组分对半水磷石膏基自流平材料的影响,根据JC/T 1023-2007检验标准检测其性能,并分析其微观结构,确定最佳配比为:α半水磷石膏50%,普通硅酸盐水泥8%,粉煤灰5%。此工艺条件下的自流平材料的绝干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分别达到16.87 MPa、6.03 MPa,30 min后流动度达到143 mm。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混合酸溶液脱除石油焦中硫的技术。采用单因子法分析了石油焦粒度、混合酸配比、液固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脱硫率的影响, 对混合酸脱除石油焦中硫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混合酸脱除石油焦中硫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 使用混合酸可以有效脱除石油焦中大部分硫, 最佳脱硫条件为: 石油焦粒度0.1 mm, 混合酸配比为1.0, 液固比为30∶1, 反应时间为24 h, 反应温度为60 ℃。在此最佳条件下, 最大脱硫率达到63.5%。  相似文献   

8.
煤渣对水中氨氮和总磷吸附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煤渣吸附污染水源水中氨氮和总磷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采用静态试验的方法,分别考察了煤渣粒径、反应接触时间、煤渣投加量、原水氨氮和总磷浓度以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最佳条件:煤渣粒径为>10~15 mm,吸附时间为13h,煤渣投入量为50 g/L.在进水总磷、氨氮质量浓度分别为0.5、5 mg/L时,煤渣对总磷、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46.4%和8.3%.  相似文献   

9.
赵翔  黄波  刘国伟 《煤炭工程》2020,52(1):138-142
采用丙烯酰胺(AM)为分子骨架,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和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MA)为阳离子单体,通过水溶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一种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阳离子絮凝剂PADD。并确定其合成的最佳反应条件:pH=3,聚合反应温度为30℃,反应单体质量分数为25%,引发剂过硫酸钠(Na2S4O8)和亚硫酸钠(Na2SO3)质量分数均为0.10%,药剂单体用量配比为40∶30∶30,聚合反应时间为6h。之后用粘度法测定产物特性粘度并计算了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运用红外光谱对聚合物结构进行分析与表征,使用合成的絮凝剂对选煤厂煤泥水进行絮凝沉降试验,研究其絮凝性能。  相似文献   

10.
针对煤矿酸性废水中Fe2+、Mn2+含量高、处理难度大、处理成本高等问题,采用自燃煤矸石及Na OH、Na Cl、HCl活化改性煤矸石对煤矿酸性废水中Fe2+、Mn2+进行处理,单因素静态实验、SEM与XRD矿物学分析研究表明,自燃煤矸石的最佳反应条件为:粒径120~180μm,投加量4 g/50m L,p H值为5,震荡时间150 min。Na OH活化改性过程由于煤矸石结构发生较大改变,孔隙、比表面积增大,处理效果最好,最佳改性条件为:浓度3 mol/L,液固比2 L/kg,浸泡时间8 h。  相似文献   

11.
《煤矿机械》2016,(3):51-53
提出了一种混联机械臂,该机械臂是串并联混合机构,具有串联机构工作空间大和并联机构承载能力高的优点,可以实现较大活动空间内对重物的搬运仓储。对该机械臂进行了自由度分析,得到该机械臂的自由度为2,具有平面内的一个移动和一个转动自由度。基于几何解析法分析了该机构的运动学正反解,并且给出了5组正反解分析数值算例,验证了正反解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13.
为研究岩石流变特性对采空区长期稳定的影响,基于Reissner厚板和流变力学理论构建了矿柱-顶板流变力学模型,并推导出顶板沉降位移关于流变时间的关系式;依据不同边界条件将顶板破坏过程划分为固支、固支-简支、简支和内部破坏四个阶段。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流变力学模型可用于对采空区稳定时间的预测,并为采空区及时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横轴式掘进机截割机构横向截割的刚体动力学模型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模拟方法获得其在不同参数下的振动特性曲线,并分析了截割头质量、悬臂质量、液压系统刚度及阻尼变化对掘进机截割机构振动特性的影响,为研究横轴式掘进机的振动特性,改进机器设计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鱼娅 《煤质技术》2014,(Z1):45-47
介绍了煤中镜质组反射率的测定原理及在测定过程中应注重的问题,从镜质组富集程度的差异性、样品处理、镜质组颗粒鉴别、测试条件和技术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其反射率测定的影响因素,并概括论述了煤中镜质组反射率在生产实践中的确定煤级、指导炼焦配煤等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6.
依据JTG E41—2005《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结合工程项目实例,对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进行了试验,对试验结果采用JJF 1059—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进行分析与评定,了解测试中造成误差的因素,结果显示影响该项目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的主要因素来源于样品的不均匀性和压力试验机的测量。  相似文献   

17.
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是民事法律关系中两种重要制度,二者的构成要件不同,责任承担方式不同。当发生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时,如何选择适当的诉讼请求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球(棒)磨机筒体衬板螺栓孔漏料、螺栓易松动及断裂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找出了问题的根本所在,提出了处理措施,并给出了全新的结构方案。  相似文献   

19.
李翠梅  王好 《煤矿机械》2014,35(4):104-105
介绍某柴油机排气过渡管的加工工艺,分析空间尺寸较多的复杂管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及角度误差对空间尺寸的影响。通过角度在公差范围内的微量调整,解决了排气过渡管由于毛坯铸造及加工时找正存在的误差而造成气口处壁厚不均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