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7 毫秒
1.
为解决采煤工作面超前支护工序繁琐、劳动强度大、工作面推进慢、巷道变形严重等问题,以工作面运输巷为工程背景,现场调研对巷道围岩支护进行分析,采用工程类比法分析提出超前支护区注浆施工技术,通过数值模拟对巷道支护进行重新设计。试验结果表明,实施注浆后,顶板围岩裂隙内浆液充填范围广,巷道变形控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煤矿安全》2013,(11):130-133
任楼煤矿-720轨道大巷受上覆煤层工作面开采影响强烈,巷道变形严重。对此,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上覆煤层工作面开采对底板巷道围岩稳定性影响规律,研究采动诱导巷道围岩失稳机理。应用支护结构补偿技术,提出适合此类采动诱导巷道的高强稳定型锚网索支护技术,并进行现场工业性试验。对上覆工作面回采期间,试验巷道围岩变形情况进行长期观测,掌握工作面回采期间巷道围岩变形特征,正确评价支护技术及参数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结合斜沟煤矿薄煤层工作面具体地质情况,对回采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原因进行分析,确定薄煤层工作面合理的支护方式和支护参数。为检验支护效果,在巷道内进行测点监测。监测结果表明:薄煤层综采回采巷道围岩逐步趋于稳定,巷道变形量明显下降,确保了回采巷道的安全使用和工作面的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南阳坡矿408-2巷掘进工作面的支护为工程背景,在大断面回采巷道掘进工作面中探索使用锚杆+锚索联合支护形式。结果表明,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方式巷道围岩变形过程较为平缓,围岩更快进入变形稳定阶段,能有效地保证巷道围岩稳定。  相似文献   

5.
《煤矿安全》2017,(11):144-147
为解决单翼开采时,相邻回采工作面形成的采动应力场对下部掘进巷道围岩造成的破坏性变形问题,以新窑煤矿公司5502回风巷为研究对象,分析发现,相邻的回采工作面产生的采动压力传递到5502回风巷,致使5502回风巷围岩松散破碎,大大降低巷道围岩的承压能力,同时巷道围岩发生较大变形。据此提出采用锚注联合支护技术,对掘进巷道围岩进行"控固、提刚、改性",在提高巷道支护强度的同时将巷道松散围岩用水泥浆液胶结为一个整体,提高巷道围岩自身的承压能力。结果表明:采用锚注联合支护技术后,巷道变形量得到有效控制,胶结后的围岩较完整,承压能力强,保证了巷道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东曲矿含泥岩夹矸煤层大采高工作面端头和超前支护区巷道围岩变形量大的问题,探讨了东曲矿28808工作面两端头和超前支护区巷道围岩结构特点、围岩应力环境和围岩变形原因,提出了端头切顶、保证工作面和超前区顶板支护强度,配合破碎区注浆加固的工作面端头和超前区的综合控制技术,并进行了现场工业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端头在叠加应力作用下,围岩整体破碎范围增大,巷帮的破坏失稳是引起巷道围岩变形增大的原因。对两顺槽超前加固并对工作面侧巷帮进行二次加固,配合调整工作面拉架工艺后,两顺槽超前支护区巷道围岩变形量明显减小,保障了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  相似文献   

7.
矿压监测是检验巷道支护效果的主要方法之一,以凌志达矿1505厚煤层工作面为研究背景,对该工作面巷道在掘进期间和回采期间进行矿压监测,分别从巷道围岩变形及锚杆、锚索受力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强度、高预紧力强力锚杆支护技术在大断面厚煤巷中的使用是可行的,在该矿能有效控制大断面厚煤巷围岩的变形,减少巷道的维修,支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孤岛工作面地质条件复杂,矿压显现剧烈,围岩破坏严重,巷道支护困难,对煤矿安全回采具有重大影响。143上16综采工作面是已三面回采的典型"孤岛"工作面,工作面地应力大,巷道破坏严重。研究143上16综采工作面支护机理,对于在相似条件下的巷道支护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煤炭技术》2016,(2):54-56
为解决清水营煤矿"三软"煤层110202工作面辅运巷难以支护的问题,通过分析工作面巷道来压情况和巷道破坏的主要因素,认为围岩工程力学性质差和支护与围岩不适应是导致工作面巷道严重破坏的主要原因。根据巷道支护与围岩的耦合性原理,应用理论计算和FLAC3D数值模拟方法,设计了锚网索+钢支架联合支护的综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沿空窄煤柱巷道围岩力学条件、工作面回采对巷道支护体系影响及巷道的破损原因,结合锚带网支护特点,对提高沿空窄煤柱巷道的支护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综采工作面上下两巷围岩的稳定直接影响着工作面的产量。本文以段王煤矿090509皮带巷为工程背景,对巷道围岩的破坏原因进行分析,依据强帮固顶的原则,提出采用锚网索联合支护方案对巷道进行支护,并进行工程实践。实践结果表明:采用锚网索联合支护技术之后,巷道两帮围岩最大变形为97 mm,顶底板围岩最大变形68 mm,巷道围岩的变形均在有效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2.
工作面巷道开挖后,巷道围岩体经历塑性、粘塑性以及流变三个阶段.根据宏亚煤矿D03111综放工作面的开采环境,采用UDEC软件对该综放工作面围岩体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在数值模拟中充分考虑巷道围岩体节理面之间的水平压力、顶板的下沉量以及两帮的移近量等因素,利用模拟结果改进巷道的支护技术,提高了巷道的支护效果,降低了巷道围岩体的破坏.  相似文献   

13.
张晓鹏 《煤矿现代化》2022,31(1):85-87,90
为提高综采工作面围岩稳定性,增强工作面开采安全性,以竹林山煤业1406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对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确定出巷道围岩变形程度最大的区域为距工作面10~20 m区域内,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优选出锚杆、锚索支护参数组合,并针对1406综采工作面推进期间,巷道支承压力峰值区域围岩压力积聚,破碎程度高的问题,提出围岩高应力区域注浆加固工艺,该支护技术效果显著,工作面回采推进期间,巷道围岩稳定性增强,高应力区域围岩破碎的情况得到有效抑制,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工作面回采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锚梁网索支护技术在复合顶板回采巷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张集矿北区11418(W)工作面复合顶板回采巷道锚梁网索联合支护的试验情况,根据巷道支护难点,提出了支护技术对策,在支护载荷分析基础上,确定了锚梁网索支护参数;实践证明该巷道采用锚梁网索支护技术,既改善了巷道围岩的变形量,又保证了工作面正常回采;该技术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该文对目前深部巷道主要支护理论及支护技术进行了总结与评价。主要介绍了锚杆主动控制技术,分析了我国目前锚杆支护存在的不足和缺点。实践表明:合理的锚杆支护形式与支护参数是复杂围岩条件下巷道支护的关键,锚杆支护显著提高了巷道围岩控制效果,保证了采煤工作面的安全、快速推进,促进了煤炭产量的大幅度增长。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某矿煤焦共生煤层沿空巷道长期维护的难题,结合此类巷道围岩易片帮、完整性差、变形剧烈等特征,分析了巷道变形破坏机理,认为巷道围岩特性、顶板岩层赋存、邻近巷道影响、毗邻工作面回采等是造成该巷道难以维护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分阶强化支护的技术思路及以超前预注浆、喷层防片帮、高强锚杆支护、分阶支护等技术为主的煤焦共生煤层沿空巷道分阶高强支护体系。现场实践表明,巷道成巷100 d内,两帮移近量接近200 mm,顶板下沉量接近40 mm,巷道围岩整体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7.
以芦子沟矿3107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应用数值模拟分析了3107工作面采动阶段煤柱侧帮围岩应力动态变化特征,巷道煤柱侧帮围岩受采动影响强烈。理论分析了回采巷道强动压显现机理,基于此,提出强动压巷道顶板大深度预切缝卸压技术,并阐述了其技术原理。预切缝后,沿空巷道超前支护段围岩应力降低,侧向支承压力峰值位置向工作面中部移动,沿空巷道超前支承压力峰值位置向工作面推进方向前移,能够有效改善超前支护段巷道围岩应力状态。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结果表明预切缝后超前支护段巷道围岩稳定,巷道变形量减小,矿山压力显现缓和。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淮南矿业集团谢桥煤矿1131(3)孤岛工作面上下顺槽巷道围岩变形规律的观测,分析孤岛工作面巷道变形规律,并且实施相应的巷道支护方案.研究得出了孤岛工作面上下顺槽、巷道两帮与顶底板、浅部与深部围岩的变形特点及差异,对现场支护工作及其他孤岛工作面回采巷道维护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首旺煤矿综采工作面回采巷道顶板破碎,围岩软弱,变形量较大。基于围岩松动圈理论,对首旺煤矿回采巷道的破碎机理和围岩变形机制进行分析,并根据围岩松动圈支护理论,确定锚杆支护的具体参数,设计采用锚杆+注浆联合支护来控制巷道的破坏变形。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对支护后工作面回采巷道的屈服破坏特征、巷道围岩垂直应力、巷道围岩位移特征进行了分析。现场工业试验表明,采用锚杆+注浆联合支护技术后,巷道顶底板移近量和两帮移近量明显降低,巷道完整稳定,可以很好的控制破碎软岩巷道变形,提高巷道的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戴磊  刘波涛 《煤矿安全》2013,44(6):37-40
针对某矿2502采区250206上工作面轨道巷,提出采用留窄煤柱沿空掘巷技术进行采掘。通过FlAC3D建模分析留设窄煤柱掘巷支护的方案,理论上研究了锚杆、锚索各个参数对巷道围岩变形控制的影响,确定了最优的参数。通过对250206上工作面轨道巷进行现场应用,对巷道围岩多个测点进行数据监测,证明采用最优参数支护对巷道围岩起到了很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