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有效回收某高砷高硫复杂难处金矿中的金,分别开展了矿石的工艺矿物学分析,及浮选、焙烧、氰化浸出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黄铁矿、毒砂为主的载金矿物嵌布粒度较细,多以包裹体赋存,采用常规的氰化工艺金的浸出率较低,仅为18%左右。而采用浮选的工艺,通过组合药剂的优化使用,可获得金品位为21.05 g/t、金回收率为92.58%的金精矿,金精矿再经焙烧氰化浸出,金的浸出率可达89.93%。最终矿石在“浮选-焙烧-水洗-氰化” 的联合工艺下,可使矿石中的金得到较好回收。  相似文献   

2.
某低品位金矿石原矿含金1.68 g/t,砷0.43%、碳0.40%、硫3.20%,金以显微或次显微形式浸染于毒砂、黄铁矿、褐铁矿中,具有载金矿物粒度细、砷和碳含量高等特点,是典型的低品位含砷碳极难处理 金矿石,严重影响金的浮选指标。为回收利用矿石中的金,分别进行了直接全泥氰化浸出、重选、浮选三种方案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直接全泥氰化浸出率仅5%,重选金精矿回收率不足10%,浮选可获得金品位 15.04 g/t、回收率77.13%的金精矿。由于浮选金精矿含砷、碳、硫有害元素均较高,浮选尾矿含金0.42 g/t,损失较高,因此试验采用焙烧预处理以脱除金精矿和尾矿中的有害元素,然后焙砂氰化浸出回收金。最终 试验采用浮选—金精矿焙烧氰化浸出—尾矿焙烧氰化浸出联合工艺,得到金总回收率70.66%的较好指标,有效地回收了矿石中的金。  相似文献   

3.
某低品位金矿石原矿含金1.68 g/t,砷0.43%、碳0.40%、硫3.20%,金以显微或次显微形式浸染于毒砂、黄铁矿、褐铁矿中,具有载金矿物粒度细、砷和碳含量高等特点,是典型的低品位含砷碳极难处理 金矿石,严重影响金的浮选指标。为回收利用矿石中的金,分别进行了直接全泥氰化浸出、重选、浮选三种方案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直接全泥氰化浸出率仅5%,重选金精矿回收率不足10%,浮选可获得金品位 15.04 g/t、回收率77.13%的金精矿。由于浮选金精矿含砷、碳、硫有害元素均较高,浮选尾矿含金0.42 g/t,损失较高,因此试验采用焙烧预处理以脱除金精矿和尾矿中的有害元素,然后焙砂氰化浸出回收金。最终 试验采用浮选—金精矿焙烧氰化浸出—尾矿焙烧氰化浸出联合工艺,得到金总回收率70.66%的较好指标,有效地回收了矿石中的金。  相似文献   

4.
甘肃某金矿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毒砂、褐铁矿、辉锑矿。金矿物中24.88%的金以次显微或微细包裹体形式赋存于黄铁矿、毒砂等硫化矿物中,10.87%的金以微细包裹体形式赋存于褐铁矿、锑铁矿及石英等脉石矿物中。针对该微细粒浸染含砷含锑的金矿石,通过详细的条件试验及不同流程结构的试验研究,采用浮选+中矿再磨氰化浸出的选矿工艺流程,得金精矿金品位50.21 g/t,金总回收率78.81%,实现了较高的金回收率。  相似文献   

5.
采用MLA矿物自动检测技术,并结合传统的化学分析、显微分析等手段,对某低品位细粒级破碎带石英脉型金矿石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石中主要有用矿物为含银自然金,金载体矿物为毒砂、黄铁矿、石英等。矿石磨至-0.045 mm,可解离的自然金、仍包含于黄铁矿和毒砂中的金、包含于脉石中的金分别占61.24%、34.78%和3.98%,金的理论回收率为96%左右。矿石中金与砷矿物毒砂关系密切,将对氰化提金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甘肃某金矿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毒砂、褐铁矿、辉锑矿。金矿物中24.88%的金以次显微或微细包裹体形式赋存于黄铁矿、毒砂等硫化矿物中,10.87%的金以微细包裹体形式赋存于褐铁矿、锑铁矿及石英等脉石矿物中。针对该微细粒浸染含砷含锑的金矿石,通过详细的条件试验及不同流程结构的试验研究,采用浮选+中矿再磨氰化浸出的选矿工艺流程,得金精矿金品位50.21g/t,金总回收率78.81%,实现了较高的金回收率。   相似文献   

7.
广西某含砷金矿石金品位4.20 g/t,含砷1.76%,金主要呈超显微金、胶态金的形态包裹于黄铁矿、毒砂及其次生矿物褐铁矿中,嵌布粒度细,较难选别。为回收该矿石中的金,分别采用直接浸出工艺和浮选-焙烧-浸出工艺进行选矿试验。结果表明:①堆浸直接浸出工艺金浸出率低,在入浸矿石粒度-5 mm时浸出率仅28.48%;②全泥氰化浸出工艺在磨矿细度-0.074 mm 6.58%时,金浸出率34.03%,仍不理想;③浮选-焙烧-浸出工艺在磨矿细度-0.074 mm 5.74%、焙烧温度550 ℃、氰化钠用量1 500 g/t时,可获得金浸出率90.43%的良好指标,可作为确定该金矿石选矿工艺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8.
浙江某金矿石含金2.48g/t、砷2.01%、硫3.34%,金主要以显微及次显微不可见状存在于毒砂和黄铁矿中,属于高砷高硫微细粒金矿石。为回收矿石中的金,在研究矿石性质的基础上,分析了砷、硫对金回收的不利影响,通过多方案对比,制定了"浮选—金精矿焙烧—氰化浸出"的选冶工艺。经过详细的条件试验和流程内部结构筛选优化试验,浮选闭路试验获得了金品位21.6g/t、回收率86.76%的金精矿;金精矿在650℃下焙烧2.0h,As和S的脱除率分别达到了99.25%和98.93%;焙砂氰化浸出率为90.35%。金的综合回收率为78.39%,试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选冶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格尔托金矿矿石中金的回收率,本文通过研究矿石物质组成、矿物结构构造、矿石嵌布粒度、主要矿物的赋存状态及金的载体矿物和分布规律。开展全泥氰化浸出、焙烧除碳-氰化浸出、浮选除碳-碳质焙烧-氰化浸出对比试验。最终确定全泥氰化浸出为最佳工艺流程,金浸出率达88.22%。  相似文献   

10.
某含砷金精矿中金矿物嵌布粒度较细,金主要以硫化物(黄铁矿、毒砂)包裹金形式存在。采用焙烧预处理-氰化浸出工艺,研究了一段焙烧、两段焙烧和添加剂焙烧对氰化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常规一段、两段焙烧方式,金浸出率均未达到90%,银浸出率低于50%; 添加剂焙烧效果显著,在焙烧温度650 ℃、时间1.0 h、添加剂用量NaXY 100 kg/t+YC-1 20 kg/t的条件下,金浸出率达到93.56%,银浸出率达62.45%。  相似文献   

11.
某石英脉型微细粒嵌布低品位金矿石选矿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某石英脉型微细粒嵌布低品位金矿石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根据矿石性质,采用浮选-浮选尾矿氰化浸出-浮选精矿焙烧后氰化浸出工艺流程进行了选矿试验。结果表明:浮选-尾矿氰化浸出可获得金品位为61.88 g/t、砷含量为4.21%、金回收率为77.57%的金精矿和作业金浸出率为75.85%、对原矿金回收率为17.02%的尾矿浸出液,两者的金回收率合计达到94.59%。金精矿经焙烧预处理,焙砂砷含量降到0.38%、金品位提高到88.40 g/t;焙砂氰化浸出的作业金浸出率达93.28%、对原矿金回收率为72.36%,金精矿焙砂和浮选尾矿氰化浸出的综合金回收率为89.38%。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含碳超显微包裹体难浸金矿石,分别开展了常规氰化浸出探索试验、优先浮碳再细磨浮金探索试验、细磨焙烧预处理再氰化提金探索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常规氰化时金的浸出率仅为14.01%,即使进行脱碳处理后,金浮选的回收率也仅达到51.82%。该类型矿石若要解决受含碳和包裹金影响的问题,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进行焙烧预处理。矿石经细磨后,采用“焙烧-水洗-碱浸-氰化”的工艺流程,金的浸出率可达87.57%,从而使金得到了较好的回收。  相似文献   

13.
以新疆某提金厂的氰化浸出含金废炭为研究对象,先后采用了焙烧—浮选、焙烧—直接氰化浸出、焙烧—浮选除杂—氰化浸出工艺进行废炭提金工艺研究,但是由于废炭以及焙烧后灰渣结构复杂,这三种工艺均未获得良好结果;最终采用焙烧—炭灰渣熔炼富集金银—金银分离的新工艺获得了合格的金银产品,为该废炭的利用奠定了工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某难处理金矿石提金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含砷高、含碳高、硫化物含量低的微细粒浸染型难处珲金矿石,进行了不同流程的提金工艺试验研究.对于金品位为2.98 g/t的原生矿,用常规氰化金的浸出率仅为0.68%;焙烧-氰化提金工艺,金的浸出率为80%左右;原矿浮选,金的浮选回收率为82.73%;浮选-金精矿生物氧化-炭浸提金工艺,金的总回收率74.72%;浮选...  相似文献   

15.
缅甸某地原生金矿提金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原矿金品位14.9g/t的某地高硫原生金矿,开展了原矿直接氰化浸出、重选—金精矿氰化浸出、重选—金精矿焙烧—氰化浸出和浮选—金精矿氰化浸出等四种提金工艺流程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原矿直接氰化浸出是合理的提金工艺流程,其金浸出率可达86.85%。  相似文献   

16.
青海某含砷金精矿焙烧浸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某金矿石为难处理含砷硫化金矿石,其浮选精矿直接氰化浸出的金浸出率只有41%左右。为此,对该浮选金精矿进行了焙烧预处理-氰化浸出试验研究。试验考察了焙烧段数、焙烧温度对焙烧效果的影响,以及磨矿细度、氰化钠用量、保护碱种类及用量、矿浆液固比、浸出时间对氰化浸出效果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条件,使浮选金精矿的金浸出率达到了90.54%。  相似文献   

17.
难处理金矿石选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某金矿金矿品位较低,矿石氧化程度较高。金矿物粒度细小,主要以微粒、次显微金矿物形式嵌布于褐铁矿粒间以及被粘土矿物充填的褐铁矿裂隙、孔洞中,属于难处理矿石。根据该矿石性质进行了原矿全泥氰化浸金和浮选富集-氰化浸金两种工艺流程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两种工艺均可获得较好的选矿指标:原矿全泥氰化搅拌浸出的金浸出率为94.19%;浮选富集-氰化浸金的金浸出率为97.62%,银浸出率为90.80%。由于浮选抛尾可显著提高氰化浸金的设备效率和经济效益,故推荐浮选富集-氰化浸金为该金矿的选冶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8.
某大型金矿矿石性质较复杂,脉石矿物种类繁多,金矿物主要是自然金和银金矿,金矿物嵌布粒度微细、嵌布关系十分复杂,大部分金矿物被硫化物、难溶硅酸盐及碳酸盐矿物包裹,矿石磨至-71μm占80%时仅有约10%的金矿物实现单体解离。为确定该矿石的开发利用工艺,分别进行了单一氰化浸出工艺、单一浮选工艺、浮选—氰化浸出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单一浸出工艺处理矿石,在磨矿细度为-38μm占96%,浸出液固比为3∶1,石灰用量为3 000 g/t(p H=11.5),氰化物初始浓度为0.05%,浸出时间为6 h情况下,金浸出率仅达61.59%。矿石在磨矿细度为-71μm占80%的情况下,采用2粗1精1扫、中矿精扫选后返回的闭路流程处理,获得了金品位为33.57 g/t、金回收率为51.60%的金精矿,尾矿金品位仍高达1.67 g/t。以单一浮选试验结果为基础,对浮选金精矿进行焙烧—浸出,对浮选尾矿进行直接浸出,金总回收率达79.32%,明显优于单一氰化浸出工艺或单一浮选工艺的回收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以老挝某含碳金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及光学显微镜等手段对原矿进行了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含金2.97g/t,有机碳0.28%,硫0.8%,是典型含硫高碳难处理金矿。同时金属矿物以黄铁矿、毒砂、闪锌矿等金属矿物为主,脉石矿物以石英、斜长石、白(绢)云母、铁白云石为主,矿物成分较复杂。原矿中金绝大部分以自然金形式存在,且超过93%被其它物质包裹,主要嵌布于硫化矿物中。原矿中自然金粒度不均匀,-19μm+4.75μm粒级区间的自然金占比达到90.31%,未发现粗粒金。在工艺矿物学的基础上,提出“浮选-焙烧-浸出”处理工艺路线,经过浮选后得到的精金矿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29.21g/t,88.97%。浮选后的精金矿经过焙烧,直接浸出金的浸出率达到89.86%。 显著提高原矿中金的浸出率,为该类型金矿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青海某金矿含金3.58 g/t,含砷0.47%,含碳0.80%,属含砷含碳难处理复杂金矿,直接氰化金浸出率仅为37.15%。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磁黄铁矿、毒砂,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和白云母,主要金矿物为自然金,其次为方锑金矿和银金矿。金主要呈微细粒包裹体的形式嵌布于毒砂、斜方砷铁矿等载体矿物及两者颗粒间隙中。经选冶工艺探索比较,最终选定浮选—尾矿氰化浸出工艺,为工业应用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