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赵楼矿井制冷降温技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赵楼煤矿根据自身特点,在矿井基建的不同时期分别制定井筒凿进时期制冷降温系统和井下永久制冷降温系统。井筒凿进时期,在地面设置制冷机组与喷淋室,降低进风风流温度;随着采掘工程的进展,在井底车场设置井下集中式永久制冷降温系统,制取低温冷媒水,通过保温管路输送至需冷地点,降低工作面进风风流温度,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新庄矿井为高温热害矿井。该矿采用加大井下供风量的非人工制冷方式对井下进行降温;同时设置了一套人工制冷降温系统。经过分析比较表明,对于地面有余热利用,且矿井冷量规模超过在10MW的矿井,人工制冷降温的载冷介质选用冷水更经济,制冷站位置选用地面集中式更经济合理;高低压系统选用三腔高低压转换系统更高效。  相似文献   

3.
随着矿山开采深度的持续增加,高温热害问题越发显著,机械制冷降温技术在深井降温工程中得了到广泛的应用。以冷水为载冷介质的机械制冷降温系统为研究目标,讨论系统运行过程中主要的冷损方式,对冷水管道输送过程中与外界的热交换进行数学分析,推导出管道单位长度的冷量损失计算公式和冷水温升计算公式,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影响冷量损失的关键因素,讨论了从管道规格、保冷层材料和厚度等方面减少冷损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机械制冷已是矿井热害治理的主要措施,可移动水制冷空调系统是机械制冷的推广趋势。本文论述了井下可移动水制冷空调的运行方式及优越性,为集中式空调系统和地面集中式水冷空调系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地面集中式、井下集中式、冰冷降温系统等,系统较复杂,初期投资大,安装维修工程量大,适应于制冷量大于5000kW以上的大型矿井降温,其他矿井降温方式适应于需冷量在3000kW的一些小型生产矿井。  相似文献   

6.
安徽皖北煤电集团朱集西矿投资2.73亿元开工建设井下集中降温系统。该系统包括井下降温和热能利用两大工程。其中,降温系统采用地面集中制冷,共安装3个6 000kW制冷单元,采用两级制冷方式,冷冻水经地面制  相似文献   

7.
为改善井下热环境,分析了目前的深井冷控系统,确定一种不仅能够满足大规模工业化制冷,而且有技术经济优势和推广前景的制冷方式。该系统通过气体的绝热膨胀冷却井下水源,代替制冰机等制造冷水以满足矿井制冷需要。通过分析所用压气量与制造冷水量的关系,建立了压气绝热膨胀后制造冷水的温度、质量与压气量间的数学关系式。分析并比较了压气冷水系统与地面集中式制冷降温系统的降温成本和效果,得出压气冷水系统优于其他制冷系统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为了消除深井高温对作业人员的健康和工作效率的影响,分析了利用机械制冷机组降温方法中的大型冷水机组集中降温、地面制冰井下制冷和井下局部降温3种方式的适用条件。通过考察分析,决定在姚桥煤矿采用井下局部降温方式。本制冷系统由空气压缩机组、制冷机和冷热风混合器等3部分构成,观测结果表明,-850 m水平西六回风上山掘进面80 m范围内温度降幅达3.6~5.9℃,风筒出口5 m处的相对湿度降低10.1%,作业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深井金属矿山的逐渐增多,高温高湿热害矿井日益增加,且采用加大通风量的通风方式难以解决深部高温热害问题,人工制冷降温成为了深部矿井开采的必然选择。然而,目前深井金属矿山人工制冷降温系统工程甚少,这不仅与人工制冷降温系统本身的复杂性、投资及运行成本、维护管理有关,而且受各矿地温地热、水文地质、采矿方法、专业人才储备等多因素影响。首先分析了矿井人工制冷降温冷负荷这一最基础数据计算特点及难点,然后主要从制冷机组布置形式、热量排放途径以及井下通风、涌水水量水温水质等外部条件提出了6种人工制冷降温模式,分析了各降温模式特点及适用条件。研究得出:矿井回风排放冷凝热模式受通风系统影响大,矿井低温涌水排放冷凝热受矿山涌水量、水温、水质、水文水质条件影响大,水温宜≤30℃。实例计算说明:采用"进出口空气焓差"计算冷负荷,计算简单,适合于工程设计中采用。该研究有利于提高矿山设计院、设备厂家及矿山生产企业对矿井人工制冷降温系统的宏观认识。  相似文献   

10.
为彻底缓解阳城煤矿井下热害问题,研究和建立了集中降温系统,对多个子系统进行了详细研究和设计。研制开发出ZLS3300/10000井下集中制冷机组,成功将地面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与井下集中制冷降温"循环冷却水系统"有效的结合起来,简化了系统工艺,降低了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11.
夏亮亮  连涛  张刚 《山东煤炭科技》2020,(5):187-188,191
针对阳城煤矿热害治理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管路、冷却塔、机电硐室等设施,将地面电厂与井下集中制冷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自主设计研发的单台制冷量达到3300kW、最大承压达到16MPa的井下制冷装置应用成功,实现了井下作业现场温度降低5℃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系统地介绍远距离供液技术研究成果,对国内外远距离供液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归纳。分析了工作面传统供液方案存在的不足,探讨了远距离供液可以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其优势,介绍了超大流量液压动力技术、多泵站并联多级卸荷压力控制技术、乳化液远距离回液中继技术以及工作面液压系统失压自动保护技术等远距离供液中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最后,在动力系统、管路系统及系统布置3个方面对远距离供液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和建议,提出了随着供液系统高频脉动有效控制技术、基于变频调速的多泵站流量连续压力控制技术、以及远距离供液压降控制等技术的发展,工作面供液系统由现在的“一面一站”向“多工作面集中供液”再向“地面泵站”过渡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王善功  姜顺鹏  林海  韩宇  任晓明 《中国矿业》2012,21(Z1):523-526
在矿山井下充填采用高浓度浆料管路输送和快硬高强胶凝材料胶结充填已成发展趋势情况下,管路输送系统的安全监控就成为最为关切的问题。本文介绍的矿山充填管路流态监控与灾害预防系统,通过运用管路压力感应关键设备仪器,计算机、通讯、图像处理和网络技术,将远程图像监控和报警联网系统有机的结合,有效的实施监控管路的运行状况,大大降低了充填管路的堵塞率,对促进安全生产、及时处理事故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任森 《金属矿山》2014,43(5):162-165
随着地下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矿井热害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威胁井下作业人员的健康,而且严重影响劳动效率及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对传统制冷工艺的深入研究,在分析以往人工制冷措施利弊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矿井热害防治系统,该系统由2部分组成,分别运用了传热学及热力学的相关原理。第一部分是覆盖在制冷巷道围岩表面的隔热材料,作用是降低围岩热辐射及与制冷系统配合延缓空气升温。第二部分是一套人工制冷系统,是在传统空气压缩制冷循环的基础上合理改进而来。该系统以制冷巷道作为制冷对象,将原有的换热方式改为2股气流的混合,在不影响井下风量和风速的前提下,降低制冷巷道中的风流温度。该系统不仅使制冷效果得以显著提高,而且简化了系统组成,降低了施工及运行管理的技术难度,同时减少了资金投入,节约了生产成本,而且系统安全性也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超深井长距离膏体充填管道自流输送问题,根据云南某矿山实际充填管路采用Gambit建立三维数值模型,用ANSYS 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以水平管道和弯管为例研究了不同配比、浓度和流量下的管道压力、流速变化规律和管道阻力损失之间的关系。通过井下工业环管的压力监测系统,统计分析矿山井下实际管道压力监测值,井下实际监测结果和采用ANSYS FLUENT软件三维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较为接近,表明ANSYS FLUENT软件模拟超深井长距离膏体充填管道输送是可行的,研究结果可为矿山实现超深井、长距离、大倍线条件下膏体充填管道输送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刨煤机组全自动集中控制,系统采用光缆技术、现场总线技术、集中控制技术,不仅可实现井下视频控制和地面控制,并可实现泵站设备、转载机、破碎机、刮板输送机、带式输送机等刨煤机组所有设备的联机控制和保护。重点描述了刨煤机组集中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  相似文献   

17.
黄鹂  丁旭东  吕品 《煤矿安全》2012,43(1):141-143
针对深井开采时的风流高温问题,对具有代表性的顾桥煤矿高温致热源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提出了相关的高温防治措施,有开采技术措施以及分区集中制冷、冷凝热地面排放降温系统,对该降温系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比分析了降温措施取得的效果。结果表明,采取降温措施可降低井下局部区域风流温度4~5℃,改善了工作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事故的发生率,保障了煤矿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采用空气绝缘技术的矿用隔爆型高压配电装置在电气绝缘、密封、维护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目前10 kV设备所采用的空气绝缘、气体绝缘、固体绝缘3种技术的特点,提出并论证了气体绝缘技术可应用于矿用隔爆型高压配电装置中,采用气体绝缘技术的隔爆兼正压(充气)型高压配电装置可提高煤矿井下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同时,针对煤矿井下设备的特殊性,提出了开发矿用隔爆兼正压(充气)型高压配电装置需亟待解决的4个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孙浩 《金属矿山》2012,41(11):135-137
冬瓜山铜矿是大型(开采规模300万t/a)千米深高温热害矿井。利用矿井上部采空区及废旧巷道具有低温围岩这一天然冷源,对矿井深部进风流进行地温自然预冷降温,预冷风量达到200 m3/s,入风流温度降低2~3 ℃。与直接采取矿井空调制冷降温技术相比较,不仅减少了制冷设备投资、运行管理成本,降低了技术风险,而且充分利用了已有通风工程与地温资源,实现了矿井节能环保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