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矿井内因火灾事故的条件与特性进行分析,运用预先危险性分析的方法辨别出矿井内因火灾的危险性类型、触发条件、隐患位置及可能造成的后果,结合矿井的实际安全条件建立矿井内因火灾的预先危险性分析表,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对策,为矿井内因火灾的预防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分析矿井内因火灾危险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矿井内因火灾危险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将模糊数学相关理论和灰色关联理论相结合,建立了基于灰色关联度的矿井内因火灾危险性模糊评价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枣庄矿业集团新安煤矿新源井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3.
矿井内因火灾危险性的模糊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依据矿井火灾的危险性的影响因素,应用模糊识别理论及系统安全方法,建立了矿井火灾危险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集值统计方法对各项指标权重进行了处理。将该理论应用到湖南省谭家山煤矿矿井火灾危险性评价中,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矿井内因火灾的突发性、不确定性和高危害性等特点,提出熵值法和突变理论相结合的矿井内因火灾安全评价方法。选取人、物、环境和管理4个方面的因素建立了4级共20个评价指标的矿井内因火灾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判断各个指标的权重,利用突变级数法计算突变级数值,避免了单一熵值法主观人为赋权的弊端。以陕西省红石岩煤矿为例,运用该评价方法对其进行了内因火灾安全评价,其评价结果符合该矿井的安全状况,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煤炭自然发火是煤矿发生火灾危害的主要诱因。矿井一旦发生火灾,会给企业和矿工带来无法预计的后果,因此,预防煤炭自燃是矿井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影响煤层自燃危险性的因素共有5个一级因素、22个二级因素,根据实例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使用模糊聚类评价方法对煤层自燃危险性进行聚类,得出不同工作面煤层自燃的相似关系,便于矿井进行分类管理。  相似文献   

6.
田燚  舒仕海  任建军  阮毅  王沉  刘亚飞 《煤》2024,(2):18-23
为有效防治矿井火灾事故,准确评价矿井火灾危险性等级。基于矿井现场火灾影响因素,选取5个一级指标及22个二级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指标权重,利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计算样本贴近度矩阵,结合权重与贴近度确定矿井火灾危险性等级。结果表明:基于AHP耦合TOPSIS法得到矿井样本评价指标值为0.327 1,评价结果为安全,对应火灾危险等级与实际生产状况一致。该模型能有效评价矿井火灾危险程度,可应用于评价矿井火灾危险性。  相似文献   

7.
何懿 《现代矿业》2009,25(10):104-106
金属矿山井下通风系统安全运行是矿井安全生产的基本保障。根据五圩矿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现状,分析了矿井通风系统的危险性因素,提出相应的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对五圩矿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矿井自然火灾危险性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识别、分析和评价矿井固有或潜在自然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和危险因素,论述了矿井自然火灾危险性评价的意义和矿井自燃危险性综合评价的步骤与过程。在分析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了矿井自然火灾危险性多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基于矿井自然火灾危险性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结合矿井实例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导致煤与瓦斯突出的行为因素,以采取预防措施降低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率,基于事故致因"2-4"模型建立了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原因分类框架,进而统计分析了93起重特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根源原因,得到了各类事故原因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主要因素,并给出了与各阶段因素相应的控制措施。结果表明:事故原因可分为4个阶段13类因素,直接原因不安全动作、直接原因不安全物态、间接原因、根本原因,根源原因中引发事故比例最高的因素分别为违章放炮、突出预兆、安全意识不高、安全培训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决定于安全意识。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事故原因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以煤矿瓦斯爆炸险兆事件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综述与现场访谈的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总结,并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这些因素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然后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层,明确了煤矿瓦斯爆炸险兆事件的致因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煤矿瓦斯爆炸险兆事件影响因素分为4类二级指标与20个三级指标;20个三级指标通过不同层级的作用关系,影响着煤矿瓦斯爆炸险兆事件的发生,表层因素中6个因素是影响险兆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中层因素中11个因素是间接原因,深层因素中3个因素是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基建煤矿安全管理较生产矿井具有危险性高、人员流动性大、生产系统不完善、风险因素不断变化等特点,安全管理工作难度大。为提高基建矿井安全管理水平,应用系统安全管理理论,对所属基建煤矿安全现状进行系统分析评价,通过审查资料、现场调查、井下勘查和专家访谈等形式,对建设项目存在的危险源、有害因素进行了全面地辨识,研究确定安全检查表和评价方法。并对影响矿井当前建设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安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研究提出了在基建矿井建立安全风险预警预控管理体系的方法与措施,使基建煤矿在施工运行期内的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确保煤炭建设工程的安全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煤矿生产矿井通风现状进行科学评判、对老矿井通风系统改造方案进行比选,在总结国内煤矿通风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矿井通风的现状,分析了影响老矿井通风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主要因素,建立了与矿区实际相符的通风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及安全可靠性等3类13个定义明确的实用指标。实践验证表明,该评价指标体系对老矿区矿井通风系统安全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瓦斯矿井瓦斯超限和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会对矿工生命构成威胁。针对郁山煤业有限公司33061回风巷掘进工作面掘进期间的一次瓦斯超限事故,分析了事故发生的原因,得出了事故的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提出了针对性的防范对策,实现了安全掘进,确保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影响矿井主提升机系统安全性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提出矿井主提升机系统安全性能等级评定方法体系,并根据安全性能评定结果,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煤矿事故的致因分析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名标  彭德红 《矿业快报》2006,25(11):33-35
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从危险源与触发因子角度出发,对2005年发生的3341起伤亡事故的各种类型及所占的比例进行了统计,从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基本原因三个方面对煤矿安全生产事故致因做了因果分析。最后提出了预防和控制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我国木质古建筑众多,火灾事故频发,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为此本文对木质古建筑火灾进行研究,运用事故树分析法,结合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方法,对造成火灾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综合考虑分析结果,提出切实可行、经济高效的消防安全策略,旨在降低木质古建筑火灾发生的概率,减少事故损失。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检验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将集对分析方法应用于矿井通风系统安全可靠性评价中,并以火铺矿为工程实例进行计算分析。在分析火铺矿通风系统安全可靠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矿井通风系统安全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运用集对分析法对各级指标权重和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其结果可为决策者提供参考,并为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指明方向。该方法适用于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可靠性评价。  相似文献   

18.
矿井火灾是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影响因素众多,影响过程也极其复杂。在结合煤矿实际与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评价指标并划分了矿井火灾危险等级,根据物元和可拓理论建立了矿井火灾安全评价的可拓优度评价模型。以云南省某矿为例,对可拓优度评价法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评价结果准确地反映出矿井火灾危险性。根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防灭火措施,为指导煤矿安全、高效生产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给采空区治理实施方案提供有力依据,在基于采空区调查和勘查成果的基础上,分析采空区隐患特点,并依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等的要求,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采空区危险性评价体系,并对某县矿井采空区进行危险性评价分级,提出相对应的综合治理利用方案。基于对采空区灾害危险性影响因素的分析,构建了以总体系为基准的8个分体系,分别为:采空区积水危险性、采空区火灾危险性、采空区瓦斯及有毒有害气体涌出危险性、采空区漏风危险性、采空区顶板危险性、采空区地表沉陷危险性、采空区矿震危险性以及采空区地表水土流失危险性评价体系。并提出将各灾害以安全、较安全、较危险、危险4个等级的分级作为参考标准。根据构建的采空区灾害危险性评价总体系,对某县54座矿井采空区各类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分级,提出了10种典型采空区综合治理利用方案。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我国住宅建设中工程质量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了产生质量问题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指出问题原因是深层次原因,同住宅质量管理体制、制约机制和政府管理模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