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矿井生产计划中 ,原煤产量和掘进进度计划是生产计划的核心 ,也是煤矿企业其它各项计划的落脚点。而对原煤产量、进度计划起决定性作用的是采掘接替的安排。掘进落后了就要造成回采工作面衔接紧张 ,影响采煤生产。但是 ,如果新的回采工作面、采区或水平过早地掘进出来 ,就会造成巷道积压 ,维护费用增加 ,影响原煤成本。那么如何合理安排掘进 ,才能恰到好处呢 ?目前编制生产计划的方法主要是平衡法、最优法和二者综合法。而煤矿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主要是平衡法 ,这种方法依赖于一定的实际经验 ,只讲究其可行性 ,而往往忽略其经济合理性。现…  相似文献   

2.
提出并简述了一种以数学规划为基础的工作面衔接图表的计算方法。该方法能使地下铁矿主要计划文件的编制工作最大程度地实现自动化。  相似文献   

3.
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是急倾斜煤层开采的首选采煤方法,基于淮南矿区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40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从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角度出发,运用理论分析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工作面单产提高的正规循环作业及其4个主要技术参数,即工作面长度、支架宽度、每循环进度及循环个数分别进行研究,分析了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的正规循环作业过程,并得出正规循环产量的计算方法、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依据、支架宽度与煤层倾角的关系、下放步距换算、循环个数与支架宽度及工作面长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根据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及分布状况,提出采煤工作面按瓦斯涌出量进行计算的方法及其主要参数的选取,对完善采煤工作面需风量的计算方法,保障采煤工作面安全生产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建学  郭晋云 《煤矿安全》1995,(5):32-34,11
本文论述了高温采煤工作面的配风量与进风温度及所需制冷量的关系,编制了计算机程序,为高温采煤工作面配风量及制冷量的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煤》2017,(9):70-73
对高瓦斯矿井采煤工作面"以风定产"管理进行了配风量计算规范及产量核算分析,形成了高瓦斯矿井采煤工作面瓦斯治理与集约高效生产的有机统一,有效保障了各高瓦斯矿井采煤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与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7.
当前,较多企业在工作面采煤工艺过程等方面,均是根据传统的设计施工方法进行设计,缺乏系统的设计规划,导致整个工作面的建设成本、施工周期、煤矿开采成本等均相对较高,建立工作面的安全性也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为降低工作面建设及煤矿开采过程的施工周期及成本,提高整个过程的安全性,各工作面在施工筹建之前,需对其进行系统、科学的规划设计,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施工方案。为此,以9105综采工作面为分析对象,对该工作面前期的采煤方法、采煤工艺及相关设备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设计,并对该工作面的采煤工艺方法进行现场实践评价,验证了整套方案的可行性及可靠性,达到了预期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8.
随着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的更新换代,单个工作面产量成倍增加,根据当前灌浆防灭火方法计算出的灌浆量愈来愈大。通过分析影响工作面采空区浮煤自燃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通过工作面基本参数结合煤层最短自然发火期、采空区最大氧化带宽度来确定工作面灌浆量的计算方法。在同一工作面用两种方法计算并对结果进行比较,新的计算方法能适应高产高效工作面的灌浆需求。  相似文献   

9.
系统仿真是通过建立和运行系统的计算机仿真模型,在计算机上进行试验的全过程。基于煤矿长壁采煤工作面,以计算机为工具计算不同活动的延续时间,可有效地分析各个采煤工作面的煤流分布规律。文章提出了建立综采工作面采煤生产计算机模拟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前采煤年进度计划的计算有以下两个方式:第一种:将采区确定后,分采区为几个分阶段,即按工作面的实际长度计算,不算煤柱回收,如:回收率×工作面的实际长×年进度×厚度×比重=工作面的年产量,根据此产量即得出第个采区的年限。第二种:计算采区埋藏量,再分出分阶段埋藏量,减去工作面的煤柱及采煤损失,然后来配矿井的年产量,再配年进度。计算厚煤层中间巷道煤柱,认为有50%可以随工作面回收。按通风来检查与第一种相符合,伹服务年限少  相似文献   

11.
西曲矿18501工作面为大采高一次采全厚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工作面煤壁片帮情况严重。根据西曲矿开采煤层地质条件,对工作面煤壁片帮机理进行了分析,提出采煤机滚筒加长轴的台阶形煤壁推进工作面采煤方法,通过施工实践后观测统计,优化后的采煤方法明显改善了工作面煤壁片帮情况。  相似文献   

12.
大断层斜交工作面改造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煤炭损失,提高工作面采出率,根据落差6.4~15.9 m的F3大断层对采煤工作面实际影响区域,对采煤工作面进行改造。按断层上盘与下盘将工作面改造成上、下2个水平的小型采煤工作面,巷道布置时综合考虑上下2个采煤工作面的联络和衔接,便于支架和其他设备的回撤、运输和对接。在巷道支护中,采取合理的巷道断面形状及支护方式,不仅保证了改造巷施工时的质量及安全,而且为顺利回采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避免了采煤工作面直接回采过断层引起冒顶或压力过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采煤机是综采工作面的核心装备,研发智能采煤机器人是实现综采工作面智能化的关键。综合分析当前采煤机机器人化研究进程中的传感检测、位姿控制、速度控制、截割轨迹规划与跟踪控制等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研发智能采煤机器人必须破解的“智能感知、位姿控制、速度控制、截割轨迹规划与跟踪控制、位-姿-速协同控制”五大关键技术,并给出解决方案。针对智能感知问题,提出了构建智能感知系统思路,给出了智能采煤机器人智能感知系统的架构,实现对运行状态、位姿、环境等全面感知,为智能采煤机器人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保障;针对位姿控制问题,提出了智能PID位姿控制思路,给出了改进遗传算法的PID位姿控制方法,实现了智能采煤机器人位姿精准控制;针对速度控制问题,提出了融合“力-电”异构数据的截割载荷测量思路,给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算法的截割载荷测量方法,实现了截割载荷的精准测量;提出牵引与截割速度自适应控制思路,给出了人工智能算法牵引与截割速度决策方法和滑模自抗扰控制的牵引与截割速度控制方法,实现了智能采煤机器人速度精准自适应控制;针对截割轨迹规划与跟踪控制问题,提出了截割轨迹精准规划思路,给出了融合地质数据和历史截割数据的截割轨...  相似文献   

14.
依据雁崖矿井下采煤工作面过断层漏项区的实际施工过程,分析了采煤工作面项板破碎的特点,介绍了该矿综采工作面人工假项及锚杆、锚索等支护材料在漏项区的应用方法,并提出了一些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采煤工作面手工编录方法在效率和精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近景摄影测量理论的数码影像地质编录方法,该方法采用专门设计的摄影装置快速获取工作面影像,数据处理时,通过断面计算、影像畸变校正与镶嵌、展示影像量测、产状计算与属性描述,实现了施工地质编录方法的手工作业向计算机辅助作业与信息管理的转换。实际应用表明,与现有手工方法相比,利用此方法提高了工作面地质编录的工作效率、完整性、准确性,并有利于提升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计算机模拟的原理和方法探讨用计算机代替手工编制回采工作面衔接规划。模拟模型主要由总体模型和选择、调整、人工干预三个基本功能子程序模型组成。通过这个模型可以获得可行方案的图表及统计出矿井的年产量。  相似文献   

17.
相较于传统采煤工艺,放顶煤工作面采煤工艺对提高我国煤炭产量有着重要推动作用。但在工作面放顶煤回采实践期间还是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安全因素。基于此,本文将对如何加强工作面顶板控制和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由于在一定煤层条件下,长壁采煤具有更高的生产能力,已有许多煤炭为长壁式工作面采出.采用后退式回采,一个长壁工作面已达到了很高的产量.但是,影响长壁采煤工效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工作面搬家占用生产时间和劳动.用传统方法长壁面搬家需要4~6周,产量减少10~15%.在多数情况下,为消除搬家的产量损失,就要使用第二套采煤设备.这虽然抵消了产量损失,但又增加了设备投资.寻求一种高效的工作面搬迁技术以提高长壁采煤工作面的利用率,需要一个快速搬迁工作面设备的方法.液压支架搬运车不用人工拆卸工作面设备,搬完一个长壁工作面设备降到4天时间.为有效地利用液压支架搬运车,必须对每一种开采条件制定周密的计划和严格的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保证采煤工作面回采率符合相关规定,根据采煤工作面回采率计算方法,结合液压支架支护高度与工作面采高关系的分析,提出了利用工作面回采率校核液压支架高度的方法,从而为减少支架高度选择的盲目性、保证工作面回采率符合相关规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深孔预裂爆破技术应用于综采工作面过大落差断层中,能帮助提高采煤产量,保障工作面生产连续,但受井下环境恶劣、施工技术要求高以及工作面安全问题等因素影响,制约着此技术推广使用。为克服上述困难,结合以往施工经验,对施工工艺进行了系统化研究,提出了钻孔施工原则,以满足高质量钻孔要求,并对装药、封堵、起爆施工方法进行优化创新,弥补原有技术中药包分布不均、封堵密实差以及爆破振动不易控制等缺陷,保证了各项工序安全高效、衔接紧密。在新巨龙煤矿2303S工作面,结合断层具体情况,进行了过断层技术方案制定和施工工艺的应用,通过分析爆后效果,证明了深孔预裂爆破施工工艺能有效提高爆破效果、保障施工安全,使采煤机顺利通过断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