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现代高技术条件下舰艇编队反导作战的特点以及驱护编队反导作战面临的挑战,对电子战无人机在驱护编队反导作战中的使用进行了初步探讨,总结了一些方法、原则。  相似文献   

2.
水面舰艇编队对敌舰艇反导防御观察组织[刊,中]/孔令富//指挥控制与仿真.-2006,28(5).-56-59(L)针对反导防御对海观察组织的特点和水面舰艇编队在反导防御观察系统中的作战任务.运用定性定量分析法,得到了对敌水面舰艇编队反导防御观察区域与观察系统工作时间的计算模型。结合该模型与舰艇编队战术使用理论,探讨了海上对敌编队反导防御观察的组织方法,为水面舰艇的综合反导防御作战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参4基于云理论的预警探测系统作战效能评价[刊,中]/李春荣//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06,21(5).-36-39(G)科学评价预警探测系统作战效能是指导其发展建设的重要基础。本文通过建立预警探测系统作战效能模型,确定了评价指标,尝试采用云重心评价方法对预警探测系统的作战效能进行评价。参3  相似文献   

3.
针对海上多平台无源/光电干扰的战术运用问题,运用军事运筹的方法,对舰艇无源/光电干扰在编队反导防御中的作战使用以及电子战条件下的编队队形的确定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论证,提出了电子战条件下水面舰艇编队应优选的队形、队列角、编队舰舰距离和作战中根据威胁态势和作战环境优选上述要素的方法,定性讨论了海上多平台无源/光电干扰的战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龙涛 《舰船电子对抗》2009,32(4):12-14,27
反辐射无人机作为电子战中一种新兴的硬杀伤武器已经成为重要的突防力量。水面舰艇编队在海上防空作战中防御反辐射无人机目前存在一定困难。分析了反辐射无人机的特点、关键技术,研究了其优势和局限性,从技术和战术两方面探讨了水面舰艇对抗反辐射无人机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王庆国  谢福超 《现代导航》2018,9(4):310-312
随着无人机装备的迅速发展,当前水面舰艇已逐步开始装备舰载无人机。伴随着舰载无人机的列装,如何提升舰载无人机参与下的新型水面舰艇编队的作战效能已成为各国海军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舰载激光武器将成为海上舰艇编队未来反导作战的利器。针对舰载激光武器反导作战问题,研究了典型反舰导弹特性以及激光反导作战的毁伤机理,并以仿真的方法对武器系统毁伤导弹的能力进行了定量分析。基于此,构建航母编队反导作战的典型场景,通过模拟仿真,进一步验证了舰载激光武器在不同状态下应对反舰导弹饱和攻击时的综合抗击能力,为实战条件下舰载激光武器的反导作战运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近年来大型舰艇编队防空反导领域中的研究热点,通过剖析外军某大型编队防空作战过程,利用美国国防部体系结构框架(DoDAF)提出了一种编队防空反导系统作战体系结构设计方法,给出了基于DoDAF的编队防空反导系统作战体系结构设计的步骤,并结合一般的作战活动构建了部分作战体系结构模型,进而从不同侧面描述节点之间的信息关系。通过验证,所建模型直观且易于理解,对优化编队防空反导系统顶层设计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水面舰艇编队远程对海观察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水面舰艇编队的作战能力和生存能力,应建立有效的远程对海观察体系。分析了水面舰艇编队远程对海观察影响因素和任务特点,对编队远程对海观察体系构建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观察界限的计算方法,对水面舰艇编队远程对海观察组织计划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激光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水面舰艇面临的防空作战环境越来越严峻,激光武器逐渐体现出在水面舰艇防空反导作战中的明显优势和特点.介绍了激光武器对目标的毁伤机理,通过与普通舰载火炮和防空导弹武器相比较,论述了激光武器在防空反导中的作战运用特点和优势.结合对未来水面舰艇面临防空作战环境特点的分析,提出发展舰载防空反导激光武器的作战需求.并综述了国外海军舰载防空反导激光武器系统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0.
以分布式网络化反导作战为切入点,分析舰艇编队分布式网络化反导的作战特性,依据复杂网络相关理论建立静态模型,依据统一建模语言(Unifiedmodelinglanguage,UML)建立动态模型。静态模型可明确显示参战单元的整体状态,为进一步动态建模提供支撑;动态模型分析了舰艇编队分布式网络化反导的整个作战流程及系统内各单元的动作关联情况。经研究,建立的静态和动态模型能够体现编队反导的特性,符合协同作战的要求,为进一步的定量和定性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向哲  姜海龙 《现代导航》2022,13(4):297-302
以数据链组网驱动条件下水面舰艇编队完成对空对海作战任务为背景,综合利用虚拟兵力行为建模、预警机雷达回波信号模拟、数据链信号实时注入、虚实兵力数据链组网和时空一致性控制等关键技术,构建高强度、低成本的信号级虚实合成作战仿真环境,实现了多艘舰艇实装、预警机模拟器的实时组网控制,在全要素、全流程的环境下,激励水面舰艇编队遂行对空防御和对海打击任务。结果表明,利用数据链驱动开展的水面舰艇编队实战化训练,受地域和空域等因素影响较小,动用实际兵力资源少、成本较低,灵活性更强、重复性更高、训练次数大幅增加,为优化舰艇基本作战流程,验证装备操作使用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支撑。  相似文献   

12.
随着反舰导弹雷达抗干扰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舰载集中式大功率干扰装备的作战效能受到严峻考验,分布式无人机电子干扰系统以其灵活的作战使用和有效干扰,将在舰艇防空反导中发挥重要作用.详细阐述了舰载分布式无人机电子干扰系统的组成原理和作战使用流程,并提出了效能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公式赋权法的水面舰艇防空反导效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面舰艇防空反导的效能评估是研究作战效能不可或缺的步骤,而目标权系数的选取是评估中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数学分析及推导,得出了确定权重的数学公式,并给出了水面舰艇防空反导效能评估的算法,分析了防空反导效能评估的影响因素,建立了水面舰艇防空反导效能评估的指标体系,通过算例说明了公式赋权法的实用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14.
雷达/红外成像复合制导反舰导弹是现代海战中舰艇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针对雷达/红外成像复合制导的制导原理和工作方式,分析了箔条质心+烟幕对其进行复合干扰的可行性.基于仿真思想,把对抗过程分为箔条质心干扰、烟幕干扰和复合干扰效果评估3个子过程,根据仿真结果总结出舰艇反导作战使用原则,对提高水面舰艇的反导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直升机侧翼护航倾斜三角形搜潜方法及其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舰载直升机进行伴随护航反潜是保证水面舰艇编队对潜防御安全的重要方法。针对侧翼反潜护航的实际需要和反潜直升机使用吊放声纳搜索的特点, 提出了倾斜三角形搜索法这一新的作战使用方法。建立了同步模型, 有效解决了巡逻搜索线与编队之间的同步问题。通过建立仿真模型对倾斜三角形搜索方法的搜索效能进行了仿真, 并根据仿真结果对倾斜三角形搜索法的具体作战使用方法进行了优化, 为直升机采用侧翼法进行伴随护航反潜的作战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编队冲淡干扰在反导作战中的战术使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冲淡干扰在反导作战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冲淡干扰在编队协同作战情况下的战术使用进行了研究探讨,提出了使用方法和组织原则,对提高冲淡干扰的实战水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舰艇反导作战能力评估涉及大量难以量化的因素。在分析舰艇反导作战特点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和模糊数理论建立了舰艇反导作战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最后以某型舰艇反导作战训练评估为例,验证了该模型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优化舰艇编队编成,利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影响舰艇编队雷达网作战能力的因素,建立了基于雷达网作战能力的编队综合作战能力指数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舰艇编队编成优化模型.仿真结果表明,综合作战能力指数模型能够反映舰艇编队编成配置的要求以及编队装备体系效能与编队雷达网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舰艇编队雷达网的优化,进而优化舰艇编队编成.该模型对于辅助指挥员进行科学预测,合理编成编队,选择较好的配置方案,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舰艇编队超视距反导威胁评估指标主观权重确定问题,建立威胁评估指标体系。分别针对决策者给出的语言型、效用值型、序关系值型、模糊互补判断矩阵型、互反判断矩阵型以及区间数型指标权重信息建立了指标权重确定的最优化模型,将主观指标权重确定问题建模为多目标约束优化问题,在得出各种类型权重信息矩阵的规范化系数的基础上采用线性加权的方法将其变为单目标约束优化问题,并给出了指标主观权重解。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直接集结决策者给出的多种类型的指标权重确定信息,且能够准确地得到舰艇编队超视距反导威胁评估主观权重,计算量小、易于进行工程推广,能够为舰艇编队超视距反导作战辅助决策系统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首先分析了当前反舰导弹对水面舰艇的威胁,着眼于提高整个舰艇编队的防空反导能力,引入了接力制导的概念并讨论了其现实意义。随后对编队舰空导弹接力制导的交接方式、具体流程和交接班平台的主要任务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指出接力制导所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