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雷达组网系统对远端雷达站监控的需要,提出了一种雷达远程监控系统设计方法。采用高性能TMS320DM642处理器作为系统硬件平台,应用其高速处理性能和片上集成外设端口功能,实现对雷达状态视频信号采集及数据压缩处理,利用其IP端口完成远程数据传输。该系统嵌入远端雷达站,以视频方式收集雷达工作状态信息并上传;雷达组网系统接收并显示各雷达视频信息,实现了远程监控。  相似文献   

2.
雷达组网对于提高雷达系统目标探测及抗干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ADSPTS201的组网雷达数据融合实时处理系统。主要阐述了双ADSPTS201并行处理系统的结构、算法量的估计与结果分析。系统可满足集中式组网融合和分布式组网融合的实时处理需求。该系统还具有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可满足组网雷达信号处理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分布式检测的组网探测概率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域的探测概率分布是雷达组网系统部署、控制与评估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文中基于分布式检测完整推导了系统探测概率的数学模型,综合考虑了该模型的相关因子,给出了模型完善的方法,最后以等高线的方法进行了直观描述。实验仿真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工作在扫描方式下的分布式雷达面临多站数据的目标轨迹匹配问题,难以有效进行多站分布式积累。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序贯贝叶斯的多站融合算法,该方法可以完成多站雷达不同扫描帧间的多目标轨迹关联匹配,从而有效实现多站信号级融合并获取分集得益。并以该方法为基础,设计面向工程化应用的扫描方式下分布式雷达多站融合解决方案。基于外场试验平台实录数据进行仿真验证,处理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外场试验与数学仿真试验相结合的平行试验思想,提出基于对抗场景仿真的组网雷达干扰压制距离试验评估方法。给出了基于空间态势和目标特性的组网雷达数据融合仿真模型;建立了组网雷达干扰压制距离试验评估方法并给出了雷达电子战仿真评估推算系统EwserView;最后结合软件系统给出了替代等效推算试验评估实例和评估界面。本方法可以解决基于试验态势的组网雷达对抗试验评估问题,其可行性和有效性在试验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6.
鹿瑶  张佳琦  赵旺 《现代导航》2020,11(4):277-282
针对雷达组网中多型雷达数据融合存在的问题,本文对多型雷达在探测距离、探测精度、数据率以及处理时延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研究,提出一种新的混合式数据融合方法。该方法对组网内同型雷达进行聚类并对聚类内雷达量测数据采用集中式融合策略生成局部融合航迹,对不同聚类间的局部融合航迹采取分布式融合策略,并在每个融合节点形成一致的全局融合航迹。通过仿真实验验证,该方法与组网内所有雷达均采用集中式融合方法相比在航迹精度、航迹实时性以及航迹连续性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证明该方法是一种可行的工程化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7.
利用现有雷达平台设计了一种基于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2DPSK )的多载频雷达组网系统,对编队内各部雷达分配对应的频率资源,将雷达组网数据进行2DPSK调制后上变频至对应的载频发送,在各雷达接收端进行解调接收,以实现雷达数据的有效传输。仿真及试验结果表明:采用2DPSK调制解调方法能有效实现组网数据的可靠传输,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根据作战效能评估结果进行雷达组网部署决策的必要性,分析了雷达组网部署及作战效能评估仿真系统设计应考虑的主要问题,阐明了建立雷达组网部署及作战效能评估(仿真)系统所需的资源,列举了雷达组网部署及作战效能评估的部分算法模型,从而较系统地研究了建立雷达组网部署及作战效能评估(仿真)系统的工作原则和方法途径,为雷达组网部署及作战效能评估(仿真)系统的前期设计打下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分布式雷达组网的航迹关联不仅与网内各雷达的性能有关,而且与目标的相对位置有关。本文提出一种新的雷达组网航迹关联方法,该方法在综合网内各雷达性能的基础上,将组网雷达定位精度几何稀释模型引入航迹关联算法当中。根据各雷达对观测同一目标定位精度的差异为参考,给出一种新的航迹关联门限阈值选择算法。本文介绍了航迹关联阈值的计算过程,并利用该方法对真实航迹数据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10.
分布式干扰机对组网雷达的无源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凯  陈永光  李修和  沈阳 《电子学报》2008,36(6):1164-1168
 利用测向——交叉定位法对组网雷达中的辐射源进行无源定位时,来自不同辐射源的信号交织在一起,形成两类虚假定位.为消除这些虚假定位,根据分布式干扰机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定位算法:首先利用各干扰机中进行的初级信号分选和融合中心进行的融合分选识别去除第一类虚假定位;然后利用分选识别数据采用多点源定位方法对组网雷达进行定位.仿真试验结果证明,分布式干扰机对组网雷达的无源定位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AHP的分布式雷达抗干扰效能评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达抗干扰效能是雷达的一项重要的综合性指标,如何对其进行合理准确的评估对雷达具有重要意义。分布式雷达作为一种新体制雷达,目前还未形成成熟的抗干扰效能评估理论。文中根据抗干扰评估准则梳理了分布式雷达抗干扰效能的评估指标集,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分布式雷达抗干扰效能多层模糊评估方法。结合试验数据对一种分布式雷达抗干扰效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评估方法具有实用性,可以为分布式雷达抗干扰效能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包利民 《现代雷达》2012,34(3):75-77
雷达组网通过对多部雷达的综合调度、信息融合、综合优化处理,有效提高了雷达的作战效能.文中通过雷达分系统内嵌控制器控制与显示系统,实现了对雷达内部设备的集中控制与实时状态监测,并借助远程光纤互联与以太网加密技术实现多部雷达之间的组网.雷达系统的高可靠性和完善的机内自检设计确保了雷达的无人值守功能的实现,通过冗余设计、智能机箱设计、降额设计等措施提高了雷达系统的可靠性,与实物对应的多层次机内自检显示架构则使得雷达设备的工作状态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一种岸海雷达大功率直流伺服系统的设计,讨论了一种具备遥控工作和自工作、自测试、自调试功能的雷达伺服系统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4.
蔡晓波 《现代雷达》2011,33(9):69-71
雷达接收机有大量的参数需要测量。传统的人工测试方法既费时又费力,而且测量的结果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已经不能满足实际测试的要求。而基于通用接口总线的雷达接收机自动测试系统是解决该问题的一条可行途径。文中介绍了该远程测试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设计。在软件设计上,本系统用Agilent IO Libraries Suite将VB程序转化为能够被程控仪器识别的标准命令,从而控制有通用接口总线接口的仪器;而仪器端则根据使用的命令树设计了一种基于二叉树的命令解析程序来解析控制端发送的命令。通过实际测试,该测试系统成功实现了计算机对通用接口总线设备的远程控制。  相似文献   

15.
针对蓄电池充电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设计了一种大批量,大容量铅酸蓄电池的分布式充电系统,解决了充电检测的关键技术,实现了快速充电,该系统的设计思想是基于电压,电流和温度的检测值的自适应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6.
雷达自动化电源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电源是雷达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是雷达系统可靠工作的保证。随着新体制雷达的不断出现以及雷达系统的复杂化 ,对电源系统的自动化和防护功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该文主要介绍了雷达供配电系统的设计 ,以及供配电系统中遥测、遥控、遥信和网络通信的实现以及系统防雷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天线远场专用测试系统及其软件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一个天线远场测试系统.根据某雷达天线的特点和测试的技术要求,采用GPIB总线虚拟结构、无线电数据传输等技术设计测试系统,利用LabVIEW7 Express平台环境开发测试系统软件,编写了系统的通信、控制、测量等应用程序.  相似文献   

18.
雷达长期在复杂的温湿度环境中工作,容易造成其内部的电子元器件失效而影响整个雷达的稳定运行。 针对这种状况,根据某相控阵雷达分布式温湿度调控系统的可靠性设计需求,运用可靠性理论分别对该系统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的 可靠性进行设计。其中,硬件可靠性设计主要包括滤波技术、隔离技术、屏蔽技术、接地技术等;软件可靠性主要包括恢复 技术与低功耗模式、时间冗余技术、集成电路通信、RS485 通信、FATFS文件系统等。对系统进行相关试验验证,结果表 明:系统在给定的试验环境中能够正常稳定地运转,其温度和湿度的重复性、迟滞性结果均满足相应的标准,所采集和反馈的数据与试验环境数据相符,能够满足可靠性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随着雷达数据记录回放系统对数据传输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提出了一种基于外设部件高速互连标准(PCIE)总线的多通道分散集聚DMA的改进方法。针对现有分散集聚DMA获取、更新描述符需要DMA控制器与驱动频繁握手的不足,提出了一种通过集中传输DMA描述符链表给FPGA的方法,基于该方法设计了一种改进的DMA控制器,实现了雷达数据的连续传输,并能够与雷达信号处理系统配合,实现雷达数据的流水传输与处理。该设计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实际测试的数据传输速率最高能达到1500 MB/s,能够满足雷达数据的高速传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