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前言单脉冲雷达飞行目标模拟器(简称“目标模拟器”)是为地面跟踪雷达站精度校核和性能检测而研制的,它是一个实时的飞行目标模拟器。导弹制导雷达或炮瞄雷达的整机调试和校飞通常是用真飞机来进行的,所以在雷达的研制、调整、鉴定中需进行大量外场飞行试验,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试验费用,时间也往往拖得很长,直接影响设备的研制进度和部队的战备任务,研制此飞行目标模拟器后,可以改善上述状况。雷达站和它相连接后,在工厂或实验室的条件下实现目标、天线波束及雷达  相似文献   

2.
对于波瓣宽度为1°左右的炮瞄雷达来说,虽然具有一定的小范围搜索能力(如4×6°但要直接发现目标并及时转入跟踪是困难的。通常靠搜索雷达予以配合。通过口报形式把目标位置传给炮瞄雷达,由炮瞄雷达自行搜索并转入跟踪。但这样做往往捕捉不到目标而丟失战机。这里使用一种复合平面位置显示器。显示画面既保持原搜索雷达显示器的全部信息,又反映了炮瞄雷达的天线位置。利用遥控手轮,搜索雷达可直接使  相似文献   

3.
雷达数字引导系统是为了进一步完善红外激光雷达捕获、跟踪性能而设置的一个部件。一般对近目标光雷达可用单杆捕获、跟踪,而后转入自动跟踪。但是目标距光雷达站远或看不见,这时靠单杆就无法捕获并跟踪飞行目标。因此借助无线电雷达捕获空中飞行目标,通过计算机将空中飞行目标的方位(A)和俯仰(E)坐标,转换到光雷达坐标系,然后将目标的A、E和光雷达的A、E进行比较运算,并将其差值转换成电压模量,通过随动推动跟踪架以致光雷达视轴指向目标。若目标已被引导到红外视场内,则可转入红外自动跟踪状态。其原理方框图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4.
空空导弹研制需要一系列空中系留飞行试验,以解决导弹制导系统对真实目标的截获跟踪能力。传统的系留试验由于地面试验人员无法实时掌握靶机和目标机的动态,给飞行试验结果造成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本系统利用日益广泛使用的GPS全球定位技术,从载机的导弹产品和目标机GPS吊舱接收下传的GPS信息,实时解算出目标机相对于载机位置、速度等信息,显示在数据处理软件上,从而使地面试验人员实时获取载机和目标机的相关信息,为试验指挥提供了可靠数据;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大大提高了系留试验的成功率和导弹截获概率,为飞行试验节约了试验经费和时间,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针对试验和训练中靶机实装模拟、建模仿真需求,需在外场动态测试靶机飞行状态下红外辐射特性,该测量结果置信度较高。本文通过对红外成像测量设备定标,计算路径辐射和透过率,亮度反演的方法获得了靶机夜间不同方位辐射强度分布,测量误差约为21.24%。分析测量结果,但当靶机相对测量设备绕飞时,靶机不同方位辐射强度基本一致;靶机在一定距离外无法探测长波尾焰辐射,在靶机模拟和建模中需合理考虑尾焰辐射。该距离下靶机目标/背景灰度对比度约为人眼响应阈值的2倍,人工侦察探测识别较为困难,在靶机外场模拟时需注意对比度对试验探测识别结果的影响。本文可为靶机特性建模、外场模拟应用和测量设备研制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6.
为了简便有效地对光电产品进行检测,在地面模拟飞机实际飞行环境下进行地面运动目标跟踪精度试验,提出了将目标的GPS位置信息转换为产品坐标系下的坐标的变换方法,经过Matlab仿真计算,这种变换方法得到的目标基于产品的方位、俯仰角符合实际情况,适合计算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7.
针对场面监视雷达的应用需求,首先对地面民航机的运动场景和状态进行分析与仿真,对于机场目标运动模型多样、受环境影响大的情况,研究基于检测前跟踪算法的场监雷达数据处理算法;并将机场数字地图信息和目标数据库融入场内目标的跟踪过程,以提高雷达对不同运动状态目标的跟踪性能;同时,对异常情况及时告警,确保机场飞行安全;最后给出了仿真数据及某机场实测数据的处理结果,验证算法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在此研究用软件测试的方法对跟踪雷达“指示引导”功能进行测试。采用功能分解法对“指示引导”进行功能分解,分析典型空中高机动目标运动特性,设计了目标直线、圆周、俯冲等简单运动模型。运用模拟目标对雷达进行指示引导,以指示数据与雷达实际跟踪结果数据一次差结果作为功能是否合格的判据。给出了测试系统设计框图和运动模型实现程序,实际测试数据表明,有效地对雷达进行了跟踪引导,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运用真实目标试验代价高昂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红外搜索跟踪系统作用距离等效折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的红外搜索跟踪系统作用距离方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没有考虑背景辐射的影响。为了完成红外搜索跟踪系统对天空背景下快速运动小目标,在不同气象和飞行条件下作用距离的等效折算,推导了考虑天空背景辐射的点目标红外搜索跟踪作用距离模型,根据模型对不同气象条件下某型红外搜索跟踪系统对某型靶机的作用距离进行了推算,并利用红外搜索跟踪系统对靶机的飞行试验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精度较高,可以用于外场试验时红外搜索跟踪系统作用距离的等效折算。最后,利用模型对某型红外搜索跟踪系统对特定气象条件、不同飞行条件下某型导弹的作用距离进行了等效折算。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地面雷达在跟踪较小航路捷径的空中飞行目标时,在航路捷径附近容易丢失目标.整个天线伺服系统跟踪速度偏低,固然是一个原因,但方位支路没有增益补偿装置或补偿装置性能不佳,以致不能很好地补偿由于仰角抬高而引起的方位角增益跌落,使方位角严重滞后也是丢失目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针对导弹试验,雷达在跟踪测量目标时,需评估雷达测量效能问题,以便提供更准确可靠的测量目标航迹数据。结合试验和工程实际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雷达效能分析方法。通过算例试验数据分析,得出了影响雷达效能的因素中目标的过载、目标的姿态角和目标的温度对其影响较大,当目标匀速运动、目标机动性小和目标姿态稳定时,雷达跟踪较为稳定,雷达测量效能发挥较好。算例数据分析为雷达的使用提供了定量分析,可在靶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有旋翼无人机雷达回波信号仿真方法未将密切相关的机身速度与旋翼转速相关联的问题,本文利用旋翼无人机的飞控特征,提出了一种将机身运动与旋翼转速相结合的四旋翼无人机雷达回波信号仿真方法。首先根据雷达回波仿真所需参数利用四旋翼无人机飞控原理给出一种机身速度与旋翼转速关联的简化运动模型,其次推导并给出线性调频体制雷达四旋翼无人机雷达回波信号模型,最后利用坐标系转换将简化运动模型与回波信号模型相结合。实验结果表明,仿真回波信号的时频分析结果能够体现机身速度和旋翼转速相关联的微多普勒特征,对于无人机运动状态变化的情况,其雷达回波仿真有必要将机身速度与旋翼转速联合考虑。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某测量雷达伺服系统的改造任务,介绍了MATLAB仿真技术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经过校飞试验,雷达跟踪目标平稳、精度满足要求。从而说明利用仿真技术对系统进行改造设计与调试,不仅节省了硬件成本,而且缩短了调试周期。  相似文献   

14.
最小可检测速度是机载预警雷达的一项重要战术指标,直接影响雷达低速目标检测和跟踪,应尽可能采用实际飞行试验方式进行检验。针对机载预警雷达最小可检测速度试飞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雷达杂波频谱,进而明确了主杂波谱宽对速度盲区和最小可检测速度的影响关系。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最小可检测速度试飞航线设计,提出了平行航线和垂直航线两种方案,配试飞机与预警机分别按相互平行和垂直航线进行飞行,使得目标能够穿越雷达速度盲区,从而检验出雷达最小可检测速度。最后,给出了相关的仿真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5.
欧阳文  何友  杨志清 《电光与控制》2006,13(1):36-40,44
在机载航电设备综合训练系统的飞行模拟中,雷达模拟器与导航、气象与地理、电子对抗模拟器等构成一个分布式作战仿真系统。采用分布式交互仿真网络为技术平台,研究在一定的气象、地理以及敌方电子对抗等条件下,机载雷达完成目标自动检测、跟踪与电子对抗等任务的综合训练系统设计方法。从结构、硬件与软件3个方面做出了说明。为某型号飞行训练模拟器的研制提供了具体技术方案,工程进展证明了其合理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王强  喻波  王爱国  李涛 《电讯技术》2016,56(9):1039-1043
针对近程目标的机动特性以及在近距离询问信号饱和使应答机抑制等因素造成二次监视雷达不能稳定跟踪目标的现象,提出了一种新的跟踪方法,采用询问编排、功率控制等措施让应答机能有效应答,并通过近程跟踪滤波、航迹融合来实现对近程目标的稳定跟踪。该方法提高了系统的跟踪效能,近程目标的应答率提高到了80%左右,适合于二次监视雷达系统对近距离目标跟踪要求严苛的场合。该方法已在实际工程中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7.
舰载导弹和火炮指挥系统中的舰载火控雷达,在现代末端防御系统中仍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由于舰艇处于摇摆状态,因此分析摇摆性质,把握其对雷达角跟踪的影响,成为确保雷达对目标快速捕获与稳定跟踪的奠基之石。  相似文献   

18.
跟踪雷达在跟踪航路捷径较小的飞行目标时,在航路捷径附近将出现较大的滞后。本文提出了用实时处理的电视视频信号来获取雷达跟踪误差方法,然后对跟踪数据进行事后修正,以提高其跟踪精度。通过对校飞中的实际飞行数据进行计算机仿真的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某型雷达在航路捷径附近的跟踪精度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