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择有效的方案实现智能电网中的双向实时通信至关重要,电力线载波(PLC)技术提供了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低成本解决方案。介绍了OFDM PLC调制技术的优势,通过分析低压电力线通信信道输入阻抗,建立了低压电力线载波模块系统模型。并在关于电力线信道的研究基础上,设计了基于低压电力线的高速载波模块。测试结果表明,该载波模块设计方案具有较高的接收灵敏度和抗噪声能力。  相似文献   

2.
电力线载波技术(PLC)已经在各个领域应用多年,向船舶通信中的应用延伸成为必然趋势。分析和研究电力线载波技术在船舶通信中应用的可行性,针对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实用性强的解决方案,能为船舶电网环境的通信带来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电力线载波(PLC)通信是指利用现有电力线,通过载波方式将模拟或数字信号进行传输的技术。然而,以下缺点导致PLC的主要应用——“电力上网”未能大规模应用。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电力线载波通信被认最佳的通信方式.电力线载波简称为PLC,是一种经济和可靠的通信手段,也是公认的配用电通信最佳方式.PLC以其诸多的优点使其得以广泛的应用,不仅有效地提高了频带的利用率和通信的可靠性,而且通话质量和通信有效性也有了大幅度地提高.  相似文献   

5.
基于OFDM技术的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发送端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交频分复用(OFDM)是一种多载波调制技术,它具有良好的抗多径干扰能力、频谱利用率高和数据传输率高等优点。它是多载波传输方案的实现方式之一。电力线载波(PLC)通信是基于现有的电力线传输网络实现数字通信的一种通信方式。本文研究了一种将OFDM技术应用于PLC通信中的方式。同时,在该研究的理论基础上,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件(DSP)实现了其中的发送部分。  相似文献   

6.
<正> 1.电力线上网的技术背景 所谓电力线上网是指应用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以低压配电网为通信介质实现Internet宽带接入。从用户角度来看,就是由家中的电源插座接入,通过电力线实现计算机上网功能。电力线上网的技术形式是电力线通信技术,电力线通信技术(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简称PLC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电力线通信系统在每时隙内的最大总功率、各实时用户固定比特和非实时用户最小比特、各子载波允许最大功率和特定比特数的约束下,多用户多业务在多子载波上的自适应资源分配的多层多目标最优模型,并提出一种基于资源因子和用户优先级的功率和速率自适应相结合的资源分配算法。在典型电力线信道环境下其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算法的性能忧于已有的多用户资源分配算法且能满足多用户多业务电力线通信资源分配的多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8.
电力通信技术是英文PowerLine Communication的中文解释,简称为PLC。PLC是通过使用配电线的低压线路来传递数据、语音以及图像等多媒体数据的一种技术。当光缆连接用户所在社区或办公大楼的总配电室后,技术人员只需要通过使用调制解调器使其与室内使用者的插座相连接,然后通过电力线来与楼宇配电变压器中控设备相连接,用户即可开始上网,而省略了拨号的过程。相对于ISDN来说,这种通信技术速度更为迅速,伴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力线通信技术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赵佩菁 《电子测试》2005,(10):73-75
电力线网络技术(Power Line Communication,PLC)是指利用电力线传输数据和语音信号的一种通信方式,电力线通讯及产品分布于中压与低压网.由于该技术发展已有几十年历史,本身发展已非常成熟,目前在多种场合使用的低速电力载波已很普遍.本文将从PLC芯片及设备业者角度,探讨PLC市场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唐军 《现代通信》2002,(4):9-10
一、电力线通信由来已久 众所周知,电力线用于传送低频(50Hz或60Hz)、低压(220V或110V)电流。所谓电力线通信是在电力线上输送高频信息。20世纪20年代初期,就有用电力线作为传输通道传递载波信号的。想当年,我国电话容量满足不了用户需求时,那些特殊用户就使用这种载波电话。不过,那是用模拟技术在电力线上传送载波信号,其速率低,稳定性差,通信质量不如人意。随着电话技术的发展和电话容量的增加,载波电话自然而然地不被人们采用。 当今世界贫富差别极大,但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一般来说,都要使用电。电…  相似文献   

11.
一、配电线通信 中低压交流配电线用于电能的输送同时,也可作为传输介质实现数据通信。电力线载波通信(PLC)技术就是通过载波方式将模拟或数字信号在配电线上进行高速传输的技术。  相似文献   

12.
臧林 《通讯世界》2017,(18):126-127
我国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一般在低压供电线之上完成,因此为了实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功能,以电线为载体进行数据传输,一般会选择电力线载波技术作为实现手段,电力线载波技术(power line communication)PLC是将信息置放通过调制作用使其能够在电力线载体之上进行运动,并随着信号前进.本文将通过对电力线载波技术的分析,来讨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对计量异常的分析应用.  相似文献   

13.
较系统地介绍了电力线网络技术产生的背景,分析了电力线网络技术成本低、速度快等优点,并指出线路杂波对电力线网路通信的影响;着重阐述多载波复用(OFDM)技术的工作过程;最后展望了电力线网络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4.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对船舶通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种新型的通信技术——电力线通信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电力线通信技术简称PLC,是利用电力线传输数据和话音信号的一种通信方式,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和可靠性。本文以电力线通信技术为切入点,在分析电力线通信技术在船舶上应用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解决船舶电力线通信技术问题的方法,旨在说明电力线通信技术在船舶上应用的重要性,以期为船舶电力线通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pH值监测采用传统的通信方式局限性,提出利用电力线载波技术传输pH值数据。本监测系统采用LPC2103微处理器和电力线载波通信模块作为pH值采集终端,将pH值数据通过电力线网络传输到上位机显示,实现对pH值的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16.
宽带电力线通信技术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宽带电力线通信技术是电力线载波通信发展的方向.文章围绕电力线宽带通信的原理,介绍了两种主要用于电力线载波通信的宽带调制技术:扩频技术和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分析了其在电力线通信中抗干扰和抗多径效应的原理.比较了这两种技术应用于电力线通信时的优缺点;然后介绍了几款最新的电力线载波芯片;最后,对电力线通信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基于Turbo码的自适应OFDM系统在PLC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力线通信是利用电力线,通过载波方式将模拟或数字信号进行高速传输的技术.文中从电力线的物理特性出发,分析了自适应OFDM技术和Turbo码的优缺点,提出将基于Turbo码的自适应OFDM技术用于高速电力线通信环境.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仿真表明,采用Turbo码的自适应OFDM技术,大大地增加了系统的抗干扰、抗衰落特性,从而提高了电力线通信系统的传输速度和通信质量.  相似文献   

18.
电力线通信(PLC)是指通过架设在电力线杆和布置于室内的电力线进行通信,即利用专用调制解调器对信号进行调制,然后把信号加载到现有电力线中进行通信的技术。利用电力线进行载波通信是一种很成熟、在电力系统内部通信中应用很广的老技术,但这种通信频带窄(日本《无线电法》规定只能使用10-450kHz频带)、传输速度慢。要想提高传输速度就必须增加带宽,这就是近年来提出的电力线宽带通信技术(BPL:BroadbandoverPowerLine)。  相似文献   

19.
低压电力线双路扩谱通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低压电力线的信道特性异常恶劣,为了利用低压电力线实现可靠通信,把数字载波调制与扩谱技术等现代通信技术应用于低压电力线通信,提出了数字载波调制与直序列扩谱(DS)相结合的低压电力线通信模式,建立了低压电力线的MSK双路扩谱通信系统模型;基于该模型,研制了低压电力线的MSK双路扩谱通信电路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满足了电力线通信信道有效带宽窄的特点,实现了较好的频谱利用率,而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因此,该低压电力线扩谱通信系统能较好地抑制低压电力线通信信道的干扰,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可广泛应用于低压电力线通信领域。  相似文献   

20.
电力线载波扩频通信调制模块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容娟  刘大茂 《现代电子技术》2010,33(3):114-115,118
自动抄表技术的应用已成规模,并且趋向于以电力线载波(PLC)方式为主。利用电力线进行信号传输无需另外架设通信线路,可以大大节省通信网建设的费用,具有现实的经济效益。但是在电力线上传输信号,衰减大、干扰强、阻抗变化复杂。因此,设计出一个功能强大的电力线载波扩频调制解调芯片,成为通信领域的一大挑战课题。本系统基于Verilog HDL设计,实现直接序列扩频发射机,并对系统中的每个模块和整个系统进行了仿真测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