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大数据时代对数据存储提出了新的需求,数据的存储安全关乎社会稳定与发展。全息加密光存储具有高存储密度、快读取速度、长保存寿命等特点,为海量数据存储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是保障数据存储安全的有力手段。聚焦于全息光存储领域,论述了以振幅、相位和偏振等作为调制变量的全息加密光存储的基本原理,介绍了常见的全息加密光存储技术及其性能影响因素,梳理了大量密钥的管理方法,最后总结了各技术特点,并对全息加密光存储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超高密度光存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怡  金伟其 《激光与红外》2005,35(8):543-547
文章从三维体存储和近场光存储两个方向介绍了超高密度光存储技术。三维体存储 包括:体全息数据存储、双光子吸收存储和多层存储。体全息数据存储容量大、寻址快、存储寿命长;双光子吸收存储也属于多层记录存储,存储形式多样,本文以光致色变光存储为例进行讨论。海量存储的另一个研究方向是近场光存储,该技术与传统光存储显著的区别在于:用纳米尺寸的光学探针距记录介质纳米距离实现纳米尺寸光点的记录,从而实现超高密度光存储。文章最后对超高密度光存储发展及应用趋势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体全息存储技术是一种超越现有串行存储方式的并行存储技术,同时又兼备内容寻址的功能.能实现高密度、大容量、高传输率的数据存储及并行多通道光计算.利用体全息相关器作为基准图像库和粗处理微处理器,与传统光电系统相结合,可并行地进行实时图像与基准图像的相关匹配,快速进行复杂景象的搜索与识别,进行快速飞行目标的锁定和跟踪.由于匹配算法的并行性,可大大减小由于处理延迟而产生的跟踪误差.在高分辨率精准导航定位或侦察监视系统中,由于目标图像及图像库数据容量大,采用体全息存储相关技术结合DSP处理技术,对大幅面数据页在大规模图像库中进行进行快速搜索截获,可以将处理速度大为提高.文中简要介绍了体全息存储及相关识别的原理;多通道体全息存储快速目标识别的系统结构;提高体全息相关器通道密度的方法;提高识别精度的方法;基于体全息相关识别的图像预处理算法;基于体全息存储技术的地形匹配技术与目标跟踪技术;最后展望了光学多通道体全息快速目标识别技术在以大数据量,高速,精准为特征的导航定位或侦察监视等武器平台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全息光存储技术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信息存储技术,因其具有高信息冗余度、高存储容量和高存取速率等优点而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介绍了全息光存储技术的研究历史与现状,并对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全息光存储系统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5.
全息光盘     
全息盘是把数据存贮在盘上的大容量装置 ,它可以提供 2 1世纪大规模数据存贮所需的性能。随着计划在单面 1 2 cm直径平板上达到 1 0 1 2 位的容量 ,全息盘有能力成为用于数据库的高效存贮器件。全息盘的快读出率使它特别适用于产生多路、宽带的数据流 ,例如对网络服务器的需要。在交互式视频和高清晰度电视的多媒体应用中 ,也能发挥全息存储器的大容量和快速数据存取的潜力。图 1 全息盘的数据读出图 1是全息光盘数据读出的概念图。此系统把数字全息图存储在一个平盘介质上。存贮的像安排在不同的轨迹中。盘可以连续旋转 ,也允许激光头穿过…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增强加密或存储器件的实用性与安全性,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多通道偏振复用的相变全息超表面,通过在多通道全息超表面设计中引入相变介质,实现了动态的可擦除功能。当耦合相变介质层处于非晶态时,所构造的编码超表面可以产生两个独立成像的全息通道。当相变介质变为晶态时,决定相位调控的交叉偏振被关闭,对应的相位编码“被擦除”。  相似文献   

7.
光盘记录介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材料科学、光存储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对光存储介质的研究不断深入.文章对全息、光谱烧孔、电子俘获、双光子、光致变色材料等光盘记录介质及其存储机理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高密度光学信息存储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高密度信息存储的最新进展,阐述在光折变材料上全息存储的多波长,多角度、多相位记录和读取方法,噪声的改善和全息图的寿命;双光子吸收在聚集光束扫描存储技术中的应用;近场光学记录方法,光纤探针的研制以及孔径-介质间距控制。最后讨论了光存储材料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高密度光信息存储的最新进展,阐述在光折变材料上全息存储的多波长、多角度、多相位记录和读取方法,噪声的改善和全息图的寿命;双光子吸收在聚焦光束扫描存储技术中的应用;近场光学记录方法,光纤探针的研制以及孔径介质间距控制。最后讨论了光存储材料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燕威  高宏峰 《应用激光》2007,27(6):500-503
在全息光存储系统中,数据以二维'页'的形式进行存储时,会引入大量的突发错误和随机错误.为了将大片的突发错误离散开,使其变为单个的随机错误,就需要使用数据交错技术.文中提出了两种二维交错结构,并在全息存储系统中对两种交错结构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这两种结构能有效地克服全息存储系统中产生的大尺寸的突发错误.  相似文献   

11.
新型有机金属存储材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光存储领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的分析,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存储材料,即光致聚合物有机全息存储材料,并论述了其存储原理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铌酸锂晶体是一种多功能、多用途的人工晶体材料,具有温度稳定性好、易于光学冷加工、性能易调控等优势。作为典型的光折变晶体,铌酸锂被广泛应用于高密度光存储、激光物理、信息处理和计算等研究与应用领域。伴随海量存储及动态全息三维显示的巨大需求与快速发展,基于铌酸锂晶体的三维光存储及动态显示再次成为研究热点。针对上述研究与应用,综述了铌酸锂晶体光折变全息存储及显示的原理、研究历史和最新进展,并对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超高密度光存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光存储发展到HD—DVD时,其记录点尺寸已接近了传统光学记录的极限。突破这一存储极限,实现更高密度的存储成为目前新一代光存储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关于这一研究,目前主要涉及三维体存储和近场光存储这两个方面。本文主要介绍了各种光存储技术的原理及其研究现状、分析了各自的优势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通用电气公司的技术开发部门GE Global Research日前宣布公司的下一代光存储技术开发实现了重大突破。GE研究人员成功展示了一种突破性微型全息存储材料,此材料能够在标准DVD尺寸的磁碟中存储500GB的数据,这相当于20张单层蓝光光碟、100张DVD或大台式机硬盘的容量。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新的全息记录介质,本文我们介绍一种基于TMPTA单体的光致聚合物材料。我们已经在该聚合物薄膜样品中成功记录三维实物信息及数字静态视差图像存储等,证明具有良好的全息记录与重建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材料在记录角度为26°时,不加电压等任何外部条件下的衍射效率接近90%,并且制作简便、容易保存,作为全息记录介质能够有效地重建出高分辨率,高衍射效率的全息再现像。由于该聚合物的高衍射效率并且不需要外加电压等特性,该材料更加适合用于全息图和大数据的永久存储,并且它在大尺寸静态三维全息图显示、三维图像存储、数据储存、全息防伪、全息打印等领域具有较强的优势和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题目:DVDR光盘常规测试参数及测试方法;题目:全息光存储综述及发展状况;题目:光存储技术领域的一次盛会ISOS'2005会议报道;题目:光盘从二维面存储到三维面存储;题目:高密度光存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历经数年的研发,全息存储技术开发商InPhase Technologies(Longmont,CO)公司研制出了数据密度高达80Gb/cm^2的全息驱动器,并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推出业界第一个全息商用驱动器和存储介质。不同于目前已有的记录方式,全息存储记录能够在介质内部而不仅仅是表面记录数据。  相似文献   

18.
微全息存储是按"位"进行信息存储的技术,所存储的每个全息图代表1bit的数据信息量。该技术采用两束相向传播的高斯光束在其焦斑范围内干涉,存储材料将干涉图样记录下来形成微米大小的全息图。结合适当的混合复用技术有望在CD尺寸的存储介质盘内实现1TB的存储容量。微全息存储器的系统结构和传统的光盘系统类似,与现有光盘存储技术和驱动系统的兼容性好。阐述了微全息存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从存储材料、复用技术和实现的存储密度以及微全息存储系统等方面综述了微全息存储技术的发展和目前所取得的成果,指出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中国信息界》2014,(5):93-94
院士建议:“大数据光存储研发与应用”急需上升为国家战略 4月23日,由国家信息中心主办,《中国信息界》杂志社和中经云数据存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三届大容量光存储技术研讨会暨中国大数据光存储产业联盟发起大会”在京召开。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新型多层波导全息存储结构,该结构由波导输出光栅和体全息层为单元构成,其光的衍射效率得到很大的改善,读出光的耦合效率理论上可达到50%。同时,该结构不同单元记录层的信号读出时串扰很小。有望在全息光存储、三维立体彩色显示等方面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