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对密集城区环境下的实际TD-LTE网络部署进行了研究.通过系统级仿真对宏小区/微小区、宏小区/家庭基站小区、宏小区/微小区/家庭基站小区3种异构网络的下行系统性能进行研究,并与单一宏小区的网络部署场景进行了比较.对实际城区环境下的信号传播损耗模型和用户分布进行了三维空间建模.通过比较4种不同TD-LTE网络部署方案下,位于不同楼层高度室内用户的性能,得出异构网络中不同小区(宏小区、微小区和家庭基站小区)的覆盖和容量特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铁塔对室外型小基站的规划方法进行研究,根据目前小基站发展趋势,给出中国铁塔对小基站的界定,研究小基站宏微协调规划方法和流程,归纳小基站适用的4大类10小类场景,并采用热力图辅助确定小基站部署目标区域,最后给出射线跟踪模型+5m高精度地图的小基站仿真分析方法,本研究为中国铁塔进行小基站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5G超密集组网网络架构及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密集组网通过小基站加密部署提升空间复用的方式,成为解决未来5G网络数据流量1 000倍以及用户体验速率10~100倍提升的有效解决方案.然而,小区密集部署带来的干扰问题以及小基站较小的覆盖范围导致的高速移动用户频繁切换问题,会降低网络容量和用户体验.因此,为了同时考虑未来5G超密集组网“覆盖”和“容量”的问题,提出了以控制承载分离以及簇化集中控制为主要技术特征的5G超密集组网网络架构.除此之外,针对宏-微和微-微的超密集组网部署场景,给出了具体实现方案.更进一步地,针对5G超密集组网网络架构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进行了讨论,为后续研究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门乐  王坦 《电信科学》2012,28(8):131-137
热点微基站作为异构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部署灵活、可规划性高、室外覆盖能力强等特点.由于宏、微基站并存,干扰环境复杂,给系统的无线资源管理带来了新挑战.本文以热点覆盖的小区选择为研究内容,在小区范围扩展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每个热点微基站所处的干扰环境,设计了差异化的接入偏移量,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讨论,有效地提高了小区边缘与平均谱效率.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移动TD-LTE扩大规模建设,大部分基站需要安装9-12付天线,这给工程建设和物业协调带来很大的压力.基站天面资源紧张的问题日益凸显.小基站的研究和应用成为需求.一体化微站和Relay就是两种可以灵活部署的小基站.  相似文献   

6.
针对LTE网络建设的不同阶段,详细阐述了引入宏、微基站互补建设的必要性,对微基站的部署策略、相关技术要求以及工程造价进行分析,并以大型园区综合体作为案例,通过宏、微异构组网前后各项关键指标的测试和对比,论证该组网方式对网络覆盖的提升效果,并对后续应用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LTE网络中,为了满足不同部署场景的需求,宏站、分布式基站、小基站和直放站将会协同组网.文章分析了各种站型的特点以及对传输网络的需求,总结出PON承载LTE基站时存在三种场景应用,再结合TDM PON和WDM PON的传输指标和优劣势,选择合适的PON来承载不同的站型.  相似文献   

8.
灵活小基站在TD-LTE网络中的应用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移动联合各TD-LTE基站厂商已基本完成了分布式宏站、一体化/分布式微站、Femto基站的站型规划工作,后续将在扩大规模试验中,进一步验证除宏蜂窝基站外的TD-LTE系列化小基站站型的实际性能,以推动更多厂商进一步丰富并成熟系列化TD-LTE的小基站站型。  相似文献   

9.
LTE小基站和宏站回传需求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时林  吴芳  何岩 《移动通信》2013,37(2):41-44,52
在未来LTE的部署中,小基站将被广泛应用,和宏站协同组网。从回传网结构、回传单元集成、覆盖、容量、QoS、同步、可靠性、安全性、操作维护等各方面对比了LTE小基站和宏站的特点,以及对回传网络的需求差异。  相似文献   

10.
正如计算机的发展是从大型机、小型机到笔记本一样,基站也经历着从大到小的变迁:宏蜂窝基站、微蜂窝基站(microcell)、毫微微蜂窝基站(femtocell,俗称家用基站)。据统计,2010年家用基站的出货量是140万,同全球220万传统的宏基站相比,ABI预测,2012年以后,LTE小基站的部署数量将超过宏基站的数量,这个数字在2015年有望增至7020万,年复合增长率为154%!小基站真正迎来快速发展期。  相似文献   

11.
家庭基站是一种可在室内灵活配置、低功率的无线接入点,能够以较低功率为用户提供大带宽、高速率的服务.而家庭基站的密集部署产生了干扰问题,如何有效地管理干扰是当前家庭基站研究的关键问题.在一个移动宏用户穿越家庭基站覆盖范围的场景中,以保障其SINR为目的,设计了一种估计其与家庭基站距离来控制功率的方案,并通过仿真证明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提出从容量和覆盖两方面采用微基站解决LTE网络深度覆盖问题方案,介绍微基站特点及按照功率进行分类,对微基站产品LampSite、ATOM(原子级基站)、AAU(有源天线单元)进行对比分析,给出微基站产品在解决无法获取站址、局部小范围覆盖弱区、楼宇内深度覆盖等问题的场景中的应用。最后总结出"宏站为主、微基站为辅"的建设原则,微基站定位于局部小范围补盲、难以获取站址区域及室内深度覆盖等场景的补充手段。指出基于微基站的定位方法及特点,在进行微基站建设时,配套建设应相匹配,避免超配。除根据需求使用PoE(以太网供电)远供外,原则上微基站不进行电源保证配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能够解决密集型城市居民居住区的热点区域4G网络覆盖问题,我们提出了基于多场景中小微基站灵活可行的建设方法,并通过多种现场检测发现在部署小微基站到网络忙点和热点区域中能够实现扩大化的网络覆盖,进一步增强网络容量,进而能够提升基站边缘网络覆盖的感知度,并且对小微基站的维护工作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LTE微基站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LTE微基站特点、阶段建设思路、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了LTE微基站典型应用场景和场景分类。并结合宏站与微基站造价对比,分析出微基站应在充分利旧现有网络各种资源的前提下,完善网络深度覆盖,作为宏站建设方式的一种有利补充,有效提升立体覆盖效果。  相似文献   

15.
随着4G用户的快速增长,传统室外宏站覆盖已无法满足热点区域容量需求,加上宏站站址获取难度的增加,使得采用微基站解决覆盖已经逐渐成为发展趋势.本文分析了微站的引入需求和部署场景,对比阐述了一体化微站、分布式微站等不同产品形态,评估了微站用于补盲场景的覆盖性能,并对微站用于补热场景的频率、重选、切换等参数设置进行了研究,最后给出微站应用和宏微协同组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兴通讯技术》2014,(2):17-21
提出了一种面向5G密集网络部署的极简数据载波设计。极简数据载波是在C-RAN架构下的一种微蜂窝数据载波,主要用于数据承载,支持无公共信道开销、极少或者没有控制信道开销,能够有效降低密集数据载波之间信令的干扰,较大幅度提高能效,并由于设计简单有利于降低数据载波的成本。重新设计了传统数据载波的信令,并重新设计宏基站和微基站的接口和交互流程。重点解决了3个问题:微基站载波的发现和选择、用户同宏微载波的同步接入、宏微和微微载波间的测量切换。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对理想的回传支持下,能较大幅度提升系统的切换性能、吞吐量和能效。  相似文献   

17.
市场分析公司Mobile Experts数据显示,目前全球范围内小基站的部署量超过1400万个.从全球小基站发展来看,伴随着越来越多运营商启动小基站部署,小基站产业正在被引爆,步入一个前所未有的爆发式增长期. 小基站包括微蜂窝、微微蜂窝和毫微微蜂窝,因环境不同,覆盖范围从10m2到3km2不等.  相似文献   

18.
针对配电网络单个通信终端节点数据量小、通信终端节点多的特点,在提高网络接入节点数量的基础上最大化网络的负载.在宏基站、微基站部署方式上,将宏基站与微基站同时部署,以提供给微基站更多的部署选择.在分析智能配电网络通信业务需求、现有网络规划的弊端的基础上,建立了多目标优化模型,并与单目标优化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最后,从规划方案图以及网络性能分析上证明了本文所提策略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殷哲  马哲锐  山笑磊 《移动通信》2016,(5):55-59,64
针对密集城区中传统宏基站组网的覆盖深度不足的问题,介绍了微基站的特点和微基站在深度覆盖方面的优势,给出了微基站在室外覆盖和室内覆盖的应用策略和建议,针对微基站这种高度集成化基站所带来的供电需求、传输光纤需求的挑战,均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微基站引入后的网络优化进一步复杂化也作了分析,最后将微基站组网和宏站组网的投资做了比较详细的对比,证明了微基站应用于LTE组网对于节约投资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移动互联网业务类型的多样化和大流量业务的普及提高了用户对移动网络质量的要求,单独使用宏基站建网已经不能满足网络多样化的需求,因此,微基站的引入成为必然,为了对室外LTE微基站应用方案进行探讨,在介绍了两类室外型LTE微基站的主要特点后,重点分析了微基站在室外场景中的频率选择问题、站型选择问题,并提出了在道路场景、广场公园场景两类典型室外微基站应用场景的具体部署方法,最后给出了为提高部署微基站灵活性可采用的三种传输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