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激光二极管阵列侧面对称抽运薄片激光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对激光二极管(LD)阵列5向侧面对称抽运Nd∶YAG薄片激光器进行了实验和模拟研究。薄片激光器的耦合系统由消像差透镜组和空心光波导组成,采用15mm×1.5mm的Nd∶YAG薄片进行初步实验,实验得到薄片激光器的激光输出平均功率为65.7W,光-光转换效率为10.5%,同时增益介质内具有较理想的荧光分布。同时考虑激光二极管在快轴和慢轴方向的发散特性及增益介质侧面的散射特性,采用光线追迹法,模拟并分析了增益介质内抽运光分布,模拟结果表明耦合系统具有88.3%的耦合效率,同时增益介质内具有较理想的抽运光分布,且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热畸变对单板条热容激光器输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开展了激光二极管(LD)抽运的全固态热容激光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数值模拟了在热容工作条件下侧面抽运的Nd∶YAG板条激光器的热透镜效应,分析了热透镜效应对激光输出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应的实验论证。实验中采用的晶体尺寸为57mm×40mm×4mm,激光二极管阵列的抽运峰值功率为12kW,重复频率为1kHz,占空比为20%,为了获得较高的增益,将抽运光通过光学系统进行聚焦,抽运光在晶体侧面的光斑大小为15mm×57mm.实验中观察了1s内的脉冲能量输出的波动情况,在开始工作的时候单脉冲能量输出为1J,在1s后单脉冲能量输出下降到开始的50%。  相似文献   

3.
激光二极管抽运Nd∶YAG双薄片激光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光介质的热效应是高平均功率固体激光器面临的最大挑战,采用薄片激光介质是解决热效应的有效手段之一。当在抽运区尺寸远大于薄片厚度并且抽运光均匀分布的条件下,热流近似为沿厚度方向的一维分布,从而大大降低介质的热透镜效应和热致应力双折射。设计了四通光学耦合系统,通过提高二极管激光器阵列输出激光强度分布的均匀性,并优化经微柱透镜准直后光束的发散角,实现了抽运光的近平顶分布。采用两片1 mm厚的Nd∶YAG薄片激光介质,在两个峰值功率2000 W,占空比为15%的二极管激光器阵列抽运下,获得了峰值功率1440 W,平均功率216 W的准连续激光输出,光光转换效率达到36%,电光转换效率超过16%,在稳腔下测得的光束质量M2因子约为12×13。  相似文献   

4.
激光二极管抽运Nd:YAG双薄片激光器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激光介质的热效应是高平均功率固体激光器面临的最大挑战,采用薄片激光介质是解决热效应的有效手段之一。当在抽运区尺寸远大于薄片厚度并且抽运光均匀分布的条件下,热流近似为沿厚度方向的一维分布,从而大大降低介质的热透镜效应和热致应力双折射。设计了四通光学耦合系统,通过提高二极管激光器阵列输出激光强度分布的均匀性,并优化经微柱透镜准直后光束的发散角,实现了抽运光的近平顶分布。采用两片1 mm厚的Nd∶YAG薄片激光介质,在两个峰值功率2000 W,占空比为15%的二极管激光器阵列抽运下,获得了峰值功率1440 W,平均功率216 W的准连续激光输出,光光转换效率达到36%,电光转换效率超过16%,在稳腔下测得的光束质量M2 因子约为12×13。  相似文献   

5.
端面抽运板条放大器抽运均匀性和热效应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使激光二极管抽运的全固态激光器能够得到高光束质量、高功率的激光输出,对激光介质的温度分布和热透镜效应的研究很重要。利用ZEMAX软件的非序列模块,根据光束追迹的方法模拟了端面抽运结构下,高功率二极管抽运激光放大器的抽运光在增益介质中的光场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此抽运方式下光场分布均匀。将激光介质中吸收的抽运光体功率密度分布结果代入LAS-CAD软件,计算出在种子光未注入和注入情况下,抽运功率为2400W时,增益介质最大温差分别为68℃,54.7℃以及最大热应力分别为90N/mm2,67N/mm2,因此当抽运功率小于2400W,运转的全过程对于激光增益介质是没有威胁的。该模拟结果对于高功率二极管抽运板条激光放大器的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对高效光-光耦合、内腔倍频以及热透镜效应的补偿等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进行了研究,指出优化抽运光在工作物质内的增益分布和降低腔内基频光的损耗是提高光-光耦合效率和谐波效率的关键.实验中,我们采用国产30个20 W的连续波激光二极管阵列作为抽运源,谐振腔为L型腔,在LD输入抽运功率为600 W的情况下,利用φ5×100 mm的Nd∶YAG晶体,得到了静态1064nm 150 W的输出平均功率;在放入声光开关,10 kHz的重复频率下,1064 nm输出118 W;采用KTP晶体内腔倍频得到了532 nm绿光68 W的输出功率,在声光调Q下二极管抽运光-倍频光的转换效率超过11%,同时测得输出激光的脉宽为110 ns左右.在此条件下,进行了考机实验,激光器连续工作4小时以上时,激光输出功率不稳定度保持在5%以内.(OC14)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一台输出功率超过1.5kW的激光二极管抽运Nd∶YAG双薄片激光器。设计了四通光学耦合系统,通过优化经微柱透镜准直后光束的发散角,实现了抽运光的近平顶分布。薄片激光介质镀完介质膜后镀Ti,Pt,Au实现金属化,再采用铟焊工艺焊接在铜微通道冷却器上,以提高散热效率和冷却的均匀性。采用两片直径40mm,厚度1.3mm的Nd∶YAG薄片激光介质,在两个二极管激光器阵列抽运下,当每个薄片上的抽运峰值功率为17.7kW,占空比10%时,获得了平均功率1.52kW的准连续激光输出,光-光转换效率达到43%,电-光转换效率超过20%。  相似文献   

8.
1.5 kW激光二极管抽运Nd:YAG薄片激光器   总被引:4,自引:10,他引:4  
报道了一台输出功率超过1.5 kW的激光二极管抽运Nd∶YAG双薄片激光器.设计了四通光学耦合系统,通过优化经微柱透镜准直后光束的发散角,实现了抽运光的近平顶分布.薄片激光介质镀完介质膜后镀Ti,Pt,Au实现金属化,再采用铟焊工艺焊接在铜微通道冷却器上,以提高散热效率和冷却的均匀性.采用两片直径40 mm,厚度1.3 mm的Nd∶YAG薄片激光介质,在两个二极管激光器阵列抽运下,当每个薄片上的抽运峰值功率为17.7 kW,占空比10%时,获得了平均功率1.52 kW的准连续激光输出,光-光转换效率达到43%,电-光转换效率超过20%.  相似文献   

9.
针对大功率连续激光二极管抽运的Nd:YAG圆棒状固体激光器中激光输出功率与光束质量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在二极管侧面抽运条件下,通过优化抽运腔的结构设计以提高抽运的均匀性和对抽运光的吸收效率:在激光谐振腔内采用双棒结构,通过优化激光谐振腔的设计来补偿热透镜效应;在双棒之间插入偏振旋光器和光学成像系统,以补偿热致双折射效应.当每个抽运腔采用30个20W的连续激光二极管阵列抽运,总抽运功率达1200W时,实现了最大平均功率为300W,光-光转换效率为25%的激光输出.在此基础上进行声光调Q,获得了重复频率为15KHz,脉宽为110 ns,平均功率为240 W,光束质量M2为18的调Q基频激光的输出.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激光二极管抽运单片NdGGG热容激光器,实验获得平均输出功率为1.49 kW的激光输出,光-光转换效率为24.1%.同时对介质不同截面内抽运光、温度及温度梯度分布的瞬态三维分布进行了计算模拟.  相似文献   

11.
结合半导体激光器的特点,通过对高斯光束发散特性的分析,得到激光器的模场分布特点,指出与激光器最佳耦合的光纤外形为楔形光纤,楔形光纤的楔角与尖端半径决定着耦合效率。实验表明,楔形光纤与半导体激光器的耦合效率明显优于尖锥形光纤与半导体激光器的耦合。用楔角为104°,尖端半径为3.3μm的楔形光纤进行测量,测得最大耦合效率达到87.2%。  相似文献   

12.
利用数字技术进行激光横向光强分布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利用数字技术进行激光横向光强分布分析的原理。并给出了具体的方案.实现了对激光横向光强分布图像进行锐化处理、生成光强分布的曲线、三维彩色图像及相关函数,并能进行高斯分布拟合检验.  相似文献   

13.
大功率固体激光器高效率光纤耦合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光束质量参数对大功率固体激光器光纤耦合系统的设计起着关键作用。大功率固体激光器输出的为多模激光束,引入等效基模光束来计算多模激光束的光束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并定义包含光斑能量98%的光斑半径为束宽,以此计算多模激光束的光束质量,是准确有效的。结合大功率固体激光器的光纤耦合原理和光束变换理论设计了高效耦合系统,并对系统内透镜的通光孔径及焦距等参量做了数值优化。实验证明,此光纤耦合系统能够进行大功率固体激光高效率耦合,成功地实现了输入功率为2000W时,耦合效率大于94%的激光输出,并给出了光纤耦合的效率曲线及分析。  相似文献   

14.
980 nm半导体激光器的模场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980nm半导体激光器的特点,通过对高斯光束的发散特性的分析,得到激光器的模场分布特点。为提高980nm半导体激光器与光纤的耦合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纳秒无衍射贝塞耳光脉冲参量的分析与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分析测定了纳秒无衍射贝塞耳光脉冲的相关参量.由广义惠更斯-菲涅耳衍射积分理论出发给出了平行光通过轴棱锥后的光场分布、最大无衍射准直距离、最小中心光斑半径等参量的表达式,并进行相关参量的数值模拟.实验采用平-抗共振环(ARR)腔被动调QNd∶YAG激光器和轴棱锥系统获得了高稳定的纳秒贝塞耳光脉冲,测定了其脉冲宽度、最大无衍射距离、横面光强分布及最小中心亮斑尺寸,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利用胶片扫描法给出了光脉冲的截面光强分布精细结构,其分辨率远高于普通的光束分析仪.  相似文献   

16.
A laser diode (LD) pumping high-stability 1047 nm TEM00 mode Nd: YLiF4 (Nd: YLF) continuous wave (CW) laser is reported in this letter. The laser output power of 5.83 W with optical to optical effidency of 27% and slope efficiency of 30% has been achieved The instability of output power is 0.36% and spike caused by relaxation oscillation has not been observed in the laser beam. The transverse cross section of laser beam is an ellipse, the diameters of laser beam at output mirror in both directions are 0.97 mm and 1.07 mm, respectively. The divergent angles are 0. 936 mrad and 0. 774 mrad, and the values of M2 are 1.37 and 1.24, respectively. The polarization degree of laser beam is better than 237:1.  相似文献   

17.
黄春宁  李岩  张书练 《中国激光》2003,30(6):501-504
提出并实现了一种新型全光型压强传感器。用LD输出光经光纤抽运圆片状Nd∶YAG微片 ,被测压强通过传递膜片加到晶体径向上。由于应力双折射效应 ,此微片激光器输出光的频率发生分裂。输出的频率分裂激光经光纤传输至光电接收器 ,其拍频经光电转化成正弦频率电信号 ,探测该频差即可得到被测压强。对此激光器的出光模式对测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获得了 1.31MHz/kPa的测量灵敏度。证明此压强传感器适于高灵敏度测量 ,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