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统一消息系统的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统一消息(unifiedmessaging)系统就是将语音邮件(voice-mail)、电子邮件、传真等各种通信手段及其相应工具无缝集成的单一消息处理系统。在这种单一系统结构下,语音消息、传真、电子邮件和电子表单等信息媒体都被存储在一个对用户完全透明(不可见)的统一逻辑信箱之内。用户可以通过电话、PC、双向寻呼系统、数字蜂窝电话等设备分别访问这些信息,而访问的界面却可以是一致的。如,使用统一消息的用户可以在公共场合通过电话接收自己的语音邮件,而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则可以使用PC接收电子邮件和语音邮件。但是,在这两种不同的情景…  相似文献   

2.
统一消息系统是基于Internet和电信网的服务平台,它实现了固定电话,手持终端,传真机,PC机等设备之间的联系,个性化地实现了信息的互联互通以及信息的共享。本系统地介绍了陕西电信统一消息业务的搭建与实现。将用户类型按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来划分,按拓扑流程图介绍了两类用户如何享用此项服务、如何进行用户管理;并详细分析了邮件、语音、传真等功能的实现;最后对此业务提出了建设性的收费模式。  相似文献   

3.
要实现多个设备可以访问某个指定设备获得消息的需求.就需要在设备之间建立路由.用统一通讯系统(Unified Comunication Systems.UCS)能实现,UCS是在统一消息系统机-机交流之上增加了人-人相互通信的功能。用户可以规定在什么时间什么设备作为主要通信设备,将发往其他设备的信息都转到这个主要通信设备上:用户还可以规定对接收信息进行过滤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针对铁路企业工作人员使用多个应用系统需要同时记忆多套用户账号信息的现状,文中基于铁路统一用户管理系统的用户数据,设计了一种铁路应用系统用户的统一身份认证系统。该系统采用单点登录、Token、Cookie、Session共享等技术,实现了用户信息与应用系统的分离、统一用户管理、统一认证、一处登录、处处共享等功能,从根本上解决了不同应用系统重复维护用户信息的问题,使用户能够更便捷地访问不同的应用系统,并保证了不同应用系统间用户信息的一致性、安全性和共享性。  相似文献   

5.
统一消息系统是基于Internet和电信网的服务平台,它实现了固定电话,手持终端,传真机,PC机等设备之间的联系,个性化地实现了信息的互联互通以及信息的共享。本文系统地介绍了陕西电信统一消息业务的搭建与实现。将用户类型按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来划分,按拓扑流程图介绍了两类用户如何享用此项服务、如何进行用户管理;并详细分析了邮件、语音、传真等功能的实现;最后对此业务提出了建设性的收费模式。  相似文献   

6.
邓庆林 《通信世界》2004,(35):48-48
浙江移动在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逐渐确立了以BOSS、NMS、MIS为核心的IT架构.但不同的信息系统服务于企业的不同管理方向。系统之间相对独立,形成了企业的一个个信息孤岛。为了充分实现企业各类信息的共享.浙江移动企业信息化一期工程将通过对现有应用系统的完善和接入平台的改造.建设统一的接入平台,提供多元化的接入方式。并且实现统一的权限认证和用户管理。浙江移动统一信息平台一期工程的建设目标是完成OA系统的集中化、WEB化改造.全面完成OA系统建设。构建全省集中的WEB化统一信息平台.并实现接入多元化、完善网上教育等功能.初步实现企业各IT系统的统一展示管理和统一资源访问管理.并完成企业门户系统框架的搭建.实现企业门户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7.
实施建立一套较好的登录控制机制,能够为用户提供统一的信息资源认证访问入口,建立统一的、基于角色和个性化的信息访问、集成平台。通过实施单点登录功能,使用户只需一次登录就可以根据相关的规则去访问不同的应用系统,提高信息系统的易用性、安全性、稳定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政府、企业用户高速协同办公。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很多企业信息化建设系统较多,拥有多地址、多账号、多终端、多套系统用户管理,业务系统各自为战。在日常工作中需在多个系统间来回切换,极为不便,为提升操作体验和工作效率,同时增强账号安全性,亟需一个统一用户认证平台,可以实现多套系统用户信息的整合和管理。平台以“实用、可靠、高效、先进”为基本准则,设计“规范、安全、开放”的系统构架,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便利的工作平台,本系统不仅提升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而且实现统一的“业务集成、消息集成、应用集成、界面集成”为用户提供统一信息资源访问入口,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铁路部门业务管理效率低下,现有信息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信息系统缺乏统一的身份安全认证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适合的单点登录系统和个性化门户。采用PKI、CA、LDAP等技术为用户提供了统一的信息资源认证访问入口,建立了统一的、基于角色的和个性化的信息访问集成平台,用户只需一次登录就可以根据相关的访问权限和策略设置规则去访问不同的应用系统,单点登录系统的设计加强了各业务子系统的交互性、整体性和数据的互通共享,解决了企业的信息孤岛问题,为用户提供了快捷有效的信息服务和专家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精确管理的要求,近日,重庆电信正式与亚信公司签订合同,在重庆电信原有企业信息门户系统的基础上开通即时通信、电子印章和Office文档在线编辑三大功能,支持1万注册用户和1万个内部邮箱以及2000用户并发在线访问。这一举措将有效整合重庆电信内部资源,提高协同办公水平,加强企业内部、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交流,从而实现重庆电信日常高效、精确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即时通信通过互联网给人们提供了便捷的通信手段,针对手机覆盖区域和效果的不断提升,提出一种在流行的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上,实现客户端与客户端之间的即时通信的设计方案。设计基于开源的XMPP即时通信协议,采用C/S体系结构,通过GPRS无线网络用TCP协议连接到服务器,以架设开源的Openfire服务器作为即时通讯平台,极大地方便了互联网通信不畅的用户。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IMS域的移动增值新业务:无线一键通(PoC)业务,讨论了其实现方案,并对典型PoC业务的SIP信令交互流程进行了描述.在对PoC技术的优缺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文章探讨了未来PoC业务的用户定位问题,得出结论:企业级用户群、社团用户群以及主要由白领和青少年组成的个人用户群将是PoC业务的市场主体.文章认为PoC系统完全可以充当彩信、即时消息、状态呈现、图片收发等众多新业务的工具,将像短信业务那样,最终形成终端厂商、设备厂商、服务提供商、运营商合作共赢的PoC产业价值链.  相似文献   

13.
企业信息化共用消息平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目前企业软件信息孤立、用户被动地使用的现状,提出使用消息平台消除信息孤岛的思路,消息平台使网络系统的工作方式由被动改为主动,消除了系统之间的区别。给出了消息平台的组成结构,主要包括服务器端、客户端、消息控件,探讨了消息平台实现的关键技术,包括服务转换、消息控件、实时通知服务等。利用该模式建立的企业信息化平台具有主动、高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即时通信目前有4种主要协议:即时信息和空间协议(IMPP)、空间和即时信息协议(PRIM)、针对即时通信和空间平衡扩充的进程协议SIP(SIMPLE)以及XMPP。XMPP是其中最重要的协议之一,是基于XML流的即时通信协议。首先简单介绍XMPP出现的背景,然后详细解析XMPP中的XML流、XML节和JID等基本概念,采用一些实例说明这些基本概念在即时通信中的应用,最后还对XMPP的互通性、安全性及加密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统一通信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企业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用户尤其是企业用户提出了更多的业务要求。统一通信业务提供了一个融合语音、数据、多媒体的业务解决方案,使得用户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能灵活的使用各种通信业务。一个好的统一通信业务平台包括VoIP通信能力、呈现业务能力、即时消息业务能力以及众多的业务。同时为了实现和企业基础设施无缝的融合,统一通信业务平台可以提供开放的业务接口。  相似文献   

16.
基于SIP和CMPP的即时消息网关的设计和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基于SIP和CMPP协议,提出了一个即时消息网关的设计与实现方案,使IP网络上的SIP即时消息可以与CMPP消息互通.在实现了SIP、CMPP协议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给出了一个实现短信网关接口的简单模型,并从网关的体系结构、典型信令流程、协议映射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整个方案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The prospects of multimedia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depend largely on effective design of interactive multimedia applications now. Multimedia Messaging Service (MMS) and streaming are two potential multimedia applications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Though MMS has many advantages, a limitation is noted in MMS—an inability to handle a message requiring more space than available in a mobile terminal, as the message must be fully retrieved and stored before its presentation. Moreover, a large message can keep a recipient user waiting long for its retrieval before it is presented, causing poor user‐experience.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implementation solution for the interworking between MMS and streaming to overcome the limitation. The new solut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existing frameworks and working principles of both MMS and streaming. The new solution is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solutions, indicating that it has considerable advantages. This paper also presents general network architecture, providing various architectural options, to accommodate the interworking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The architecture considers many practical cases, like person‐to‐person messaging, messaging involving content providers and multiple network operators, load balancing and scalability in related network servers, operational agreement between a content provider and a network operator, and using existing network infrastructure for the interworking. Copyright © 200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8.
段玉宏 《世界电信》1994,7(6):5-6,26
信息处理系统(MHS)位于开放系统互连(OSI)基本参考模型的最高层。它基于存储转发方式,可快速、准确、安全、可靠地完成信息的处理和传送,并可处理各种类型的信息客体,为用户提供丰富的服务。中国的MHS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工程,要求有关部门统一管理、统筹安排。  相似文献   

19.
论文主要介绍了USBKey用户认证平台的理论研究和实现方法,从企业信息化发展中出现的用户认证问题出发,提出了USBKey认证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分析了不同身份认证技术的优缺点,选择了企业统一认证的适用方式——USBKey认证,实现了以USBKey为介质的用户安全认证系统平台。  相似文献   

20.
Peer-to-peer needs new middleware technologies and counterparts to the widely established CORBA, EJB, COM+, and messaging systems products. Specially designed middleware would release the advantages of peer-to-peer networks to a broad spectrum of applications. Network-specific advantages like scalability, fault tolerance, and resource availability could easily be utilized without any concerns about their underlying infrastructure and resources. We address this need with our P2P Messaging System, which focuses on high-performance group communication based on a publish/subscribe model. The P2P Messaging System considers the heterogeneous and dynamic character of peer-to-peer networks by an augmented topology and its supporting features. The P2P Messaging System was evaluated by experimental benchmark tests, and the results provide evidence of its efficiency and scala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