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5G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其在各个领域也逐渐的得到了普及,并且对工业互联网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5G工业互联网作为当前通信技术发展的焦点,会将边缘计算技术充分利用。而在5G快速发展的我国,边缘计算技术也被广泛的运用在工业的各个方面之中。文章通过论述边缘计算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技术特点,分析基于5G边缘计算的工业互联网的应用与发展情况,并提出云边端协同的5G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技术构架。  相似文献   

2.
随着5G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跨界融合对工业互联网平台带来的安全性问题亟待解决.基于5G技术的工业互联网要想健康发展,就需要行业各方共同努力并达成共识,致力于打造基于5G技术的环境安全体系.本文介绍了我国5G技术下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对与5G技术相关的工业互联网安全现状及安全隐患进行了研究,并对5G工业互联网的安全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5G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跨界融合对工业互联网平台带来的安全性问题亟待解决.基于5G技术的工业互联网要想健康发展,就需要行业各方共同努力并达成共识,致力于打造基于5G技术的环境安全体系.本文介绍了我国5G技术下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对与5G技术相关的工业互联网安全现状及安全隐患进行了研究,并对5G工业互联网的安全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安岗  张云勇  王金石  杨学红 《电信科学》2022,38(11):136-142
随着“新基建”的发展,我国数字乡村建设迎来新高潮,建设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农业互联网是数字乡村建设的关键环节,伴随5G等数字技术不断深入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我国农业互联网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重点围绕5G等数字技术为农业互联网带来的新变革,通过5G、卫星遥感、无人机、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等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转型,对我国农业互联网未来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信息业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特别是4G网络的发展突飞猛进。因此,在今后一个时期,如何充分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和4G网络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借鉴国外移动互联网技术对4G网络建设的相关策略,结合国内情况进行建设方案的分析,为我国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引领国内互联网通信行业的发展方向使其发展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6.
周智 《移动信息》2023,45(2):30-32
在大数据时代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5G技术正在逐步应用于我国的各个领域,提高了各领域的工作效率,保证了相关数据信息的有效传输。对此,在我国工业领域发展过程中,也对5G技术进行了分析。在5G技术的有效运用下,能够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日常工作情况以及工作效率予以保障。文中以5G技术的应用为基础,在明确工业互联网平台运行过程中主要的安全因素后,对构建工业互联网安全平台的具体措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朱发财  郭智鸿 《通讯世界》2017,(14):105-106
5G移动通信技术是未来通信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移动互联网及民众对于通讯高速稳定的需求.当然,5G移动通信的发展和推广也将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发展5G移动通信的过程中,只有充分吸取2G、3G、4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对5G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加以深入的探索,方能逐一攻克技术难关,实现5G移动通信的顺利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梁宇 《数字化用户》2020,(2):0013-0015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的信息技术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是我国社会经济体制转型下的重要技术保障。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以中美等信息技术强国为主导推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兴起。而其中以5G和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七大领域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推动国际社会技术快速革新。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依托高效的互联网技术,5G的发展同样会对今后的工业生产模式带来巨大的变革。但是由于目前研究尚缺乏深入性,5G依然不可避免存在如虚拟网络的脆弱性等问题,可能成为在工业互联网持续发展中的阻碍。本篇文章就将站在5G环境下探讨工业互联网应用的具体难点,并提出一系列措施以期能够为相关行业带来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4G移动宽带的加速发展,其快速发展对整个信息产业其他领域的影响很大。结合我国4G技术特点与移动互联网现状,从技术、业务、产业、社会文化、安全5个角度,对我国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10.
徐一升 《移动信息》2023,45(8):222-223,236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更加符合5G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使用要求。基于互联网所建设的工业生产体系实现了新的突破,避免了传统产业的发展束缚。文中以智慧农业产业园的建设探索为例,进一步研究了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传统产业的快速转型,符合智慧农业产业园的总体设计目标和三大智能化平台建设的基本方向,通过5G通信技术应用,获得了示范性的建设作用,提升了智慧农业产业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5G+工业互联网"已成为产业界探索的重要方向,但仍存在工业企业对5G能发挥的作用、与工业融合落地方式及发展趋势认识不足的问题.首先剖析了5G技术赋能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作用,其次从建网模式、5G+MEC、融合终端、融合应用等方面总结了"5G+工业互联网"阶段性发展经验,最后展望5G技术及标准化趋势,并提出5G与工业互...  相似文献   

12.
陈斌 《长江信息通信》2021,34(4):198-200
物联网和互联网不是同一个概念,基于科技的发展,全球物联网技术体系已经逐渐形成,5G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在物联网中得到了广泛推广,随着5G技术与物联网的快速融合发展,可以使5G技术与物联网彻底贯穿我国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领域当中,推动我国未来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以及科技的高速发展,我国已经完成了4G通信逐渐向5G时代的飞跃,同时,我国的无线移动通信技术也领先于世界水平,互联网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以及生产,网络广告的发展也有了新的思路和模式。本文探究了5G时代的概述,并分析了在5G时代下对移动端网络广告的影响,提出了新形势下,移动端网络广告发展的策略,以便强化移动端网络广告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4.
在通信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通信技术得到全新的更新,其中5G技术顺时而生,并且为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利保障。由于工业互联网对网络技术的要求相对较高,而5G技术的出现正好可以满足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5.
盖贝贝 《通信世界》2023,(18):14-15
<正>作为“5G+工业互联网”在工业领域深度融合应用的产物,5G工厂将促进5G在工业生产中由“局部单点”向“生产全局”、由“外围应用”向“生产核心”的跨跃发展,加快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开辟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新赛道”。继“512工程”后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不断深入发展,全球经济结构面临重塑,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正面临新一代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5G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G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将加速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5G+工业互联网”已进入深度融合的规模化应用发展阶段的背景下,针对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发展过程中面临5G网络特性带来的安全风险与工业互联网设备网络安全防护技术薄弱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给出相应的发展建议。同时,通过分析国家发布的“5G+工业互联网”相关安全政策,最后提出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防护推进思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移动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这种发展趋势的作用下,5G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探讨。文中探讨了如何在未来的发展中更有效地实现5G通信技术应用方式的创新,以期为5G通信技术的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标识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存储、传递和识别技术,是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制造业数据融合化、协同化发展的重要手段。“5G+工业互联网”是当前5G在工业领域的融合创新发展的产物。标识技术在“5G+工业互联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首先介绍了标识、“5G+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背景,分析了未来工业互联网应用需求情况,重点探讨了标识与“5G+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发展,以及当前发展出的几种典型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19.
陈寅 《数字化用户》2020,(28):0028-0030
本文主要研究 5G 移动通信下网络技术的发展,目前 5G 技术的发展已经遍布多个行业,物联网,互联网,随着我国 5G 技术的发展,令不同行业的网络速度都得以提升,随之而来是技术的变革,尤其是在移动云方面更是突飞猛进的改变,因此本文就 5G 技术在物联网的应用、企业办公中的应用以及云端的使用方面展开了研究,实现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5G作为一个系统和技术结合的新网络,具有在更大范围内支持业务的能力,进一步满足未来人类信息社会所需的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当前我国5G移动网络正处于研讨阶层。文章根据我国5G移动网络应用状况,对相关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简要解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