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上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光传输设备、光缆技术的成熟和商品化,光纤传输系统逐步替代长距离电缆传输干线,应用到模拟有线电视系统。而1550nm光传输系统以其技术指标高、光纤损耗小、可用EDFA进行接力放大等诸多优点.在有线电视信号长距离传输或者区域联网中被广泛采用。我市在1998年.应用美国ATX1550nm光传输设备全面实现了市到乡镇的有线电视联网。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光传输设备、光缆技术的成熟和商品化,光纤传输系统逐步替代长距离电缆传输干线,应用到模拟有线电视系统.而1550nm光传输系统以其技术指标高、光纤损耗小、可用EDFA进行接力放大等诸多优点,在有线电视信号长距离传输或者区域联网中被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3.
石家庄市有线电视市县网络采用1550nm模数混合光传输设备,分主、备两路向十八个县广电前端传送市区有线电视网络的50套模拟和20个频点的数字电视信号,用SDH系统传送1550nm光传输设备的网管信息和县(市)数字电视用户管理信息,很好地实现了光传输网络的安全性、可管理性、高性能指标三项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4.
孙志恒 《中国有线电视》2007,(13):1264-1267
城市有线电视光纤网络物理结构一般由主干环网及分中心的二级星型光网络组成,可以采用不同波长的光系统灵活组网,具体来讲可以采用1550nm+EDFA,1550nm+1310nm,1310nm+1310nm3种方式,分别对其综合性能进行比较分析(回传一般都采用空分法,其传输的各项要求均相同,因此未作比较)。  相似文献   

5.
在有线电视网络的建设中,随着1550nm模拟传输技术日趋成熟,1550nm设备价格不断下浮,在市—镇联网和城市环网建设中被大量采用。我市在97年就采用了1550nm模拟传输技术,实现市—镇联网。既提高了传输质量,又降低了成本。在镇—村有线电视联网中同样可使用1550nm模拟传输技术,主要涉及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在市—镇利用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在广电市县数字电视联网的应用中,传统的1550nm光纤传输网络有着巨大的技术和成本等许多综合竞争优势。但它的技术难点在于G.652光纤的色散导致长距离(超过200km)传输后,高端的平均功率POWER和调制误差率MER等大幅度地劣化.对超长干线而言都已经不能使用。更何况要将此干线信号送至县里2级光纤加电缆分配网络了,其平均功率和调制误差率等显然将更差,亳无实用价值。因此,1550nm超长干线的指标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近年来,随着德国BKtel公司窄线谱高端1550nm外调制光发射机的出现和长距离色散补偿技术的成熟,1550nm长距离模拟光传输系统已进入普及阶段,许多地级市、经济特区和省级市都采用了广电传统的1550nm模拟光传输设备来覆盖周边县区,系统集成商上海霍普和深圳飞通都有大量成功的案例。  相似文献   

7.
1 宁国数字电视信号源简介 宁国市数字电视信号由省中心数字电视平台统一下传,全省SDH骨干网将DS3信号流传送到各地市数字电视QAM分前端,各地市再将QAM调制后数字电视射频信号混合输出到1550nm光发射机中,通过1550nm光传输系统将数字电视信号传送到县前端机房(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8.
1550nm传输系统对比于1310nm传输系统具有传输距离长、系统指标优良等优点,适用于有线电视的长距离传输,可较好地解决有线电视的市县联网问题。本文拟根据1550nm传输系统的特点,分析影响系统指标的几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淮北矿区有线电视网络1992年时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市区内1310nm HFC传输网(15km),二是总前端至各厂矿分前端由MMDS联网传输。2004年MMDS设备老化,且传输带宽已不能满足需求,改用1550nm光网络传输信号到各厂矿,网络传输带宽860MHz,模拟38个频道,单向数字12个传输流、105个频道,光设备采用美国哈雷公司产品,开通时技术参数符合国标,图像清晰,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采用1550+EPON技术对1310nm有线电视传输网络升级改造的案例,详细分析了采用1550nm+EOPN技术完成双向网改造的技术优势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利用色散补偿器件对长距离G.652光纤进行色散补偿,同时采用喇曼放大器解决1550nm长距离传输中大跨距传输的问题,实现市-县最长182km传输。  相似文献   

12.
吕波 《有线电视技术》2006,13(12):32-35
宜昌有线电视网络始建1988年,是根据宜昌地理结构、经济发展状况及网络用户需求而建的光纤电缆传输网。1989年采用邻频传输技术建立550M电缆分配系统;1991年采用基带传输技术建立光传输系统;1994年采用调频光传输技术建立星型1310nm光传输体系;2001年采用数据交换技术建成千兆以太网,城区三个机房采用自愈环网结构建立数据传输平台,实现了用光缆、以太、Cahle Modem同轴电缆等多种接入方式进行宽带接入;2002年采用1550nm光传输技术实现宜昌市县有线电视信号联网。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发展,宜昌广电网络现已成为全国有线电视数字宽带传输网的中继站房,担负国家宽带数字广播电视信息向大西南传输的重要任务;采用SDH传输系统上接湖北省有线网络和国家广电光缆骨干网;采用1550nm传输系统下联当阳、长阳、枝江、秭归、宜都、兴山、五峰、远安等各市、县有线电视网络,县市有线电视用户二十多万户;城区总用户数为二十多万户,城区有线电视用户达到十二万户(不含葛洲坝集团有线电视用户四万多户)。  相似文献   

13.
殷军 《有线电视技术》2007,14(5):31-33,90
在丽水市建立有线数字电视服务平台后,如何将有线数字电视传输到丽水市各县(市)、乡镇乃至农户家里,实现有线数字电视的全市覆盖,成为丽水有线电视数字化过程中一个新的课题。本文从丽水市的实际情况出发,利用SDH传输网和1550nm射频副载波调制干线光传输相结合的传输方法覆盖全市8个县(市)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4.
1 前言 江门五邑地区宽带光纤网下行传送采用1550nm光纤传输系统,传输距离非常远,平均每个光节点60km,最远的达123km。并且传输质量高,传送频道多,投资规模小,所需费用远低于SDH数字传输系统,也低于1310nm多级级联方式,是一种比较好的超长距离下行传送方式。但是,如何建立宽带光纤网长距离上行传送通道,迅速开展数据传输、会议电视、新闻回传等双向多功能业务,便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传统的上行回传技术无一例外地采用AM—  相似文献   

15.
一 1550nm长距离传输的基本技术问题 由于光纤放大器技术的成熟化和商用化.使得光中继成为可能,减少了光一电一光中继对系统指标的劣化,但在长距离或超长距离的光纤传输系统中,由于传输功率高,易产生自相位调制等非线性效应。而普遍铺设的G.652光纤又在1550nm波长处有高达+17ps/nm·km的色散。这样光纤的色散以及自相位调制和色散共同作用都会引起CSO的劣化.使传输距离大大受限,系统指标下降。因此在利用光纤放大器和外调制光发射机构造大功率、超长距离的1550nm光纤传输系统时。  相似文献   

16.
1前言 临海市陆地总面积约2200平方公里,人口110余万。从1998年开始进行了HFC改造,已经对全县19个乡镇采用1550nm光发送机进行了联网,各乡镇到村采用1310nm光发送机进行覆盖,有线电视用户总计约20万户。现在,单向广播业务在550MHz带宽内传输31套PAL-D模拟电视节目和18套数字电视节目。整个网络由市广电网络中心统一经营管理。随着有线电视网络设备与技术的进步,构建高可靠、高性能、低成本的双向HFC网络已经成为可能。而人们对综合信息传输的需求又大大加速了HFC网络的双向改造进程。临海市单向HFC网络也准备进行全网络的双向改造。  相似文献   

17.
有线电视系统通常采用1310nm或者1550nm的发射光波长.随着1550nm外调制光发射机成本的降低,1550nm光系统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传输距离长、衰减小、可以进行中继放大传输,减少机房内的设备数量从而降低用电量等.在1550nm光传输系统里,用来中继放大的光放大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随着串联级别逐渐增多,会导致信号质量的下降.本文根据一次实际故障,通过光放大器背靠背实验进行测试,分析光放大器的使用环境,对于光放大器放置位置的设计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咸阳市—县模拟、数字电视信号混合传输的实践,阐述咸阳市-县有线电视网络改造思路及具体实施,介绍1550 nm系统在数字电视节目传输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兴化有线电视城乡光纤联网(1310nm系统)于1997年建成,本文通过对光传输1550nm系统与1310nm系统优劣的比较,指出1550nm系统是今后网络发展的方向,此次网络升级改造是在原有1310nm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增加1550nm光发射机、光放大器以及线路扩容、加芯等技术手段来有计划分阶段地实施1550nm改造工程,并对回传业务.指标分配.实施步骤等作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广电市县联网1550nm长距离传输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广电1550nm市县联网长距离传输的解决方案,包括方案设计、关键技术、设备的选型和工程调试等,给出了一个具体案例,展望了长距离1550nm传输在广电市县数字电视联网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