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连续时间信号的傅里叶变换性质是信号与系统课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但学生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性质的理论推导和具体表达形式上,忽略了性质背后的物理意义和具体的工程应用。本文以音乐的幅度谱、雷达动目标显示和图像平滑处理为例,介绍如何从物理意义和工程实践两个方面加深对傅里叶变换微积分性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探讨如何在“电路原理”的课堂教学中讲解网络函数与频率特性之间的内在联系。经教学实践后表明:从网络函数H(S)在s=jω时本身的物理意义、一个电路系统在频域和在时域中激励与响应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讲解网络函数与频率特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以RLC串联电路为例,详细介绍了上述三个方面的讲解内容。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电子通信类研究生"线性系统理论"课程的特点,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案例选择等角度出发,提出结合工程实例的教学改革方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其他相关课程,引导学生建立"大学科观念";利用相关知识改善"锁相环"跟踪性能,凸显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实践表明,课程改革提高了研究生工程分析和应用能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DSP原理与应用"是一门工程和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硬件复杂、内容多、编程灵活等问题,提出基于不同专业背景、已有相关知识和经典案例以及C语言入门的教学方式,改革教学内容和手段,多角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具体的教学实施表明,该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及创新能力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测控专业角度出发阐述了"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特点和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结合专业培养方向及学生实际情况,探讨了课程体系优化的有效途径,提出从理论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教材建设、实验教学及考核方法等方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工程实践应用能力以及培养信息技术时代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移动通信课程实验教学从教学的课程系统角度分析主要包含了对现代通信各方面知识的讲解,例如:现代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现代移动通信基本技术、现代的移动通信典型系统等。在移动通信课程中,实验环节是其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形式的实际动手操作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相关移动通信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和理解。本文从移动通信课程实验教学现状分析入手,综合分析了实验改革具体措施以及搭建移动通信实验三平台。通过相关领域的课题研究可以为将来进一步的实际应用和科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CDIO是国外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通过对学生的能力与态度一体化的教育培养高质量的IT应用型人才。"数据结构"作为计算机学科的一门核心基础课,提高教学质量尤为重要。本文从CDIO教学模式的理念和方法出发,在如何提高"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效果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在教学活动中贯彻"做中学"的"内容设置主线化,实践设计层次化,知识讲解案例化,课内课外协作化,实战演练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从而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学生在“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基本概念的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若干典型问题,以本课程具体习题为例,给出了学生在应用基本概念时经常出现的错误,分析了这些错误产生的原因,然后从教学的角度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相应对策。并结合课程中基本概念的实例进一步说明,怎样通过对本课程基本概念的学习与总结,领会概念在课程中的作用和意义,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出了相关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9.
"Matlab语言与应用"课程具有教学内容多、实践性强等特点。针对仪器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科交叉以及Matlab教学学时短、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要求高的教学特点,本文从教学课时安排、教学内容设计和典型例题的讲解方法三方面,讨论如何提高教学实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水平和运用能力。教学实践表明,在课程设计和授课中注重上述三方面的问题,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实效。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硕士研究生课程"电机智能控制"为例,探讨了如何通过教学内容安排与课堂教学组织,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仅讲授相关人工智能理论的基础知识和实用性强的具体技术方法,并通过大量实际应用例子的细致讲解,使学生领悟这些智能控制方法的特点,掌握实际应用过程,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在课程群的教学中由于每门课程各自独立开展教学,缺乏知识的融合和衔接,导致学生运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在课程群的教学中采用案例嵌入协同教学模式,将完整的工程案例嵌入到课程群各门课程的教学中,协同规划各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每门课程再围绕案例展开研究性教学。通过嵌入的工程案例衔接各门课程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强化工程应用的概念;同时通过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两部分相结合,提高了学生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微波负载单支节匹配和时域反射仪为例,以同轴线为传输线,建立几何模型,用软件数值仿真,分别从频域和时域研究同轴线传输特性参数,目的是借助仿真软件理解微波传输物理量在频域和时域中不同的表现形式,用可视化的仿真结果帮助理解物理内涵,同时把仿真软件结合实际应用,以此提高学生在电磁场和微波技术中工程应用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面向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基于课程群建设路线,构建课程间知识链条,形成完备知识体系,有助于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效果。本文以光纤通信课程为教学视角,探讨与多门关联课程的协同内容教学探索,提出辨析、对比、应用三种课堂教学手段,来有效实现课程群的知识衔接、整合与贯通,完善了通信工程专业从理论到应用的知识与能力培养体系,有利于加强学生在知识理论方面的理解深度,以及支撑应用实践与创新的培养任务。  相似文献   

14.
以切实提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针对原有教学体系存在的弊端,以大力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抓手,有计划地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活动,强化实践,开展探究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探索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的具体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面向实际、深入实践,以知促行、以行求知,初步构建了贯通课内、课外,融汇主要教学环节的地方高校工科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5.
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工科课程应着力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分析通信原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系统性问题,以软件无线电为基础,构建新型通信原理教学模式,通过引入新的教学模型、设计新的教学活动,既能够提高通信原理教学水平,又可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通信原理的热情和解决实际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信息论与编码理论是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文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给出了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方案与实践效果。该实施方案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式实验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进阶式章节测试鼓励小翻转课堂等方式,实施了个性化、差异化教学。通过固守课程精髓,重要定理推导采用板书方式,促使学生与老师在课堂上一起思考,锻炼了学生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多元化考核机制,激励了学生马拉松式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7.
《运动控制》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和自动化专业的专业骨干课程,其培养学生解决电气和自动化专业复杂问题的能力。传统“填鸭式”理论教学方式,学生难以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课程教学的知识点,学生工程实际应用能力不理想。结合本课程特点,结合科研项目的前沿性,将仿真和实践教学加入到运动控制的课程教学中,同时凝练理论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软硬件和实践环节训练,使学生具备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能力,具备一定的研究开发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对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阻抗匹配电路的设计是射频实验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以高频地波雷达接收机中匹配电路的设计为原型,设计了一个阻抗匹配的教学实验。该实验要求学生根据项目实际应用需求,针对雷达接收机中具体匹配要求,以ADS仿真软件为设计平台,来完成接收机中滤波器与放大器间的匹配电路的设计。该实验项目将理论分析、电磁仿真与工程应用紧密结合,增强学生对阻抗匹配的原理及其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的理解,同时增强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双创”形势下,结合我校电气类和自动化类专业的实际情况,以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切入点,构建了满足控制类课程的三个实验教学平台,既保证学生接受扎实的基础实验训练,又受到良好的工程师训练,让学生接触到控制领域的先进技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20.
电子技术系列课程既是理论基础也是实践基础,对电气电子信息领域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培养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介绍中外合作UC电气专业的“Electronics”系列课程的教学计划和内容体系,展示了 “理论课程重基础,以实践课程深化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通过PBL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建构电子电路知识体系的教学探索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