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不同接入技术的IPv6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彻底解决目前IPv4遇到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应用提供更好的支持,Internet工程组的IPng工作组提出了修改IP协议的建议--IPv6.文章描述了在不同的接入技术上整套的IPv6实施,介绍了IPv6存在时这些网络的本质特性,最后给出了结论和IPv6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IPv4的许多缺陷逐渐暴露出来,其中最突出的是IP地址空间将被耗尽和主干路由表不断增长的问题.据调查,我国上网人数突破5千万,居世界第二位.按照目前互联网的发展速度,IPv4地址将在2005至2010年间分配完毕.为了彻底解决目前IPv4遇到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应用提供更好的支持,Internet工程组(IETF)的IPng工作组(IPng Working Group)提出了修改IP协议的建议.新的建议是IP的第6个版本,因此也称为IPv6.它弥补了IPv4的缺陷.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通信》2010,(6):66-66
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6的缩写,其中Internet Protocol译为“互联网协议”。IPv6是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Force)设计的用于替代现行版本IP协议(IPv4)的下一代IP协议。目前IP协议的版本号是4(简称为IPv4),它的下一个版本就是IPv6。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Internet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现在广泛使用的32位IP地址面临被用完的威胁,为此IETF 提出了下一代因特网协议(IPng)即IPv6,用来取代IPv4。本文介绍了IPv4/IPv6过渡技术的机制及过程,对各种IPV4/IPV6过渡技术的安全问题进行讨论,探讨了这些过渡机制安全方面的优劣、使用中的限制、应用方式及效果。  相似文献   

5.
IPv6的部署     
IPv4已经使用25年了,它已经过了最有效的时期,已不能跟上Internet的发展。IPv6是IPv4的自然演进,它克服了旧协议的许多缺点,并且能适应Internet的发展。IETF的IPng工作组已经制定了关于IPv6的标准,NGtrans工作组则正在研究如何从IPv4平滑地过渡到IPv6。IPv6的优点从90年代起,IPv4就面临着地址空间的耗尽问题。负责全球IP地址分配的机构(RIPE-NCC、ARIN、APNIC)已经采用了相应的机制来缓解这个问题。但是,由于Internet还在呈指数规律地增长,网络管理者必须依靠NAT技术来部署网络;管理这些NAT设备是一个复杂…  相似文献   

6.
Internet技术已经进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随着人们对网络技术应用的日益增长与需求,Internet的TCP/IP协议IPv4已经不能适应网络的发展。本文指出了IPv4的局限性,阐述了下一代网络协议IPv6的特点和发展方向,以及IPv4协议向IPv6协议演进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电子元器件应用》2005,7(9):44-44,46,48
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作为下一代互联网协议,它是由IETF设计的,用来替代现行的IPv4协议的一种新的IP协议。  相似文献   

8.
全球目前广泛采用的IP地址是基于IP协议第四版本的IPv4,其地址数约有43亿个,但是随着Internet用户数的急剧膨胀和移动Internet的兴旺,现有IP地址越来越紧张,预计到2010年的Pv4资源将会耗尽,为此,新的IP地址协议应运而生,这就是IPv6。  相似文献   

9.
一、IP_(V6)的提出 下一代Internet协议(next-generation Internet Protocol,简称IPng)是由Internet工程任务行动小组IPng地区主任在1994年7月25日IETF多伦多会议上提出的,并载入文件RFC1752“关于IP下一代协议的建议”。这一建议于1994年11月17日得到由Internet工程指导小组的批准并成为建议的标准。IPng的主要条款于1995年12月进入IETF的标准处理过程并作为RFC公布。  相似文献   

10.
IPv4向IPv6过渡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解决IPv4的设计缺陷,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开发了新一代Internet协议IPv6,但由于IPv4与IPv6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同时存在众多基于IPv4协议的网络及应用,因此,要用新的IPv6代替旧的IPv4只能采用逐步演进的办法,文章就现存的过渡策略做了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