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3 毫秒
1.
日前,中国互联网数据中心(DCCI)针对国内各类Android市场下载量前1400位的APP进行了评测,并在《2013移动隐私安全评测报告》中称,66.9%的智能手机移动应用在抓取用户隐私数据,其中,34.5%的移动应用有"隐私越轨"行为。"隐私越轨"行为是指APP抓取用户隐私信息并非APP服务功能所必需。DCCI在报告中声称,61%的短信记录读取权限,73%的通话记录读取权限,是移动应用功能中不必要的权限,即存在"隐私越轨"行为。而据国际一项报告统计,在不到一年时间内,针对移动设备的恶意软件变体数量已经从1.4万上升到4万,增长了近3倍。随着应用开发技术门槛越来越低,很多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随着有关规定在军队基层的颁布实施,部队开始逐步放开智能手机的使用。作为现代生活必备的通讯交流工具,智能手机成为广大官兵战士连接社会、获取信息的重要媒介。为引导智能手机在部队的使用,第13集团军某旅和四川移动德阳分公司联合研发了一款"军字头"手机APP——"铁拳"APP,用于整合各种网络资源,拓展政治工作路径。2016年初,德阳移动发挥网络基础、软件研发等技术优势,与该旅合作,军地双方积极沟通、协力推进,  相似文献   

3.
面对移动互联网发展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和挑战,目前我国信息安全产业链包括政府、运营商、安全企业和手机厂商都充分重视,正在积极保护和共同应对。因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央视3·15晚会曝光大量手机应用潜藏"黑手",稍不注意将造成用户财产损失和隐私泄露。事实上,手机恶意攻击、山寨软件、"钓鱼"Wi-Fi、恶意二维码等问题正严重影响用户的移动生活。另一方面,BYOD移动的出现,对企业级网络安全问题带来了新的挑  相似文献   

4.
姜浩 《通讯世界》2016,(14):1-2
随着智能手机越来越多的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安卓智能手机发展到现在,已经占据了移动终端操作系统的半壁江山。随着安卓系统手机的普及,安卓应用数量也飞速增长,但由于安卓系统的开放性和谷歌对应用市场把控不严,导致三方应用市场混杂,恶意应用数量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用户数据安全逐渐被大家重视。本文中基于安卓平台设计了一套数据保护架构,目的是保护用户的数据隐私安全,实现对用户短信、联系人和通话记录的数据加密保护。  相似文献   

5.
在大数据时代,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科技的快速发展,移动设备已经成了人们接收与发布信息的重要平台。手机APP成为公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带给我们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在记录着我们的生活数据,使公民隐私泄露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如何在网络信息环境中,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的同时保障用户的个人隐私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蓬勃发展,各类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应用越来越广泛。基于智能手机的便携性,智能性,可交互性等特点,智能手机的APP开发应用正被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社会的各个环节。智能手机均配有麦克风,扬声器,通过这两种设备结合讯飞语音SDK可实现人与智能手机的交流,并完成一些特定的操作。文章研究的是如何在DELPHI XE开发平台上加载讯飞语音SDK来创建基于安卓的手机的语音APP应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智慧城市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移动应用软件(APP)种类、数量呈爆发式增长,一方面APP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公众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高品质需求,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手机用户个人信息安全、财产安全、权益保护以及恶意软件如何监管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用户数量呈爆发式增长,移动互联网APP市场也随之迅猛发展。近年来,手机APP市场发展迅猛,在广大人民群众享受APP带来的便利的同时,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文章介绍了当前APP对用户个人信息安全造成的威胁,并给出了安全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普及,手机已从单纯的通话工具变成个人信息终端,用户的个人基本信息、隐私信息、财产信息等都与该终端相连,手机安全已上升至空前重要的高度。但目前我们使用的手机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隐患,各种手机病毒层出不穷,破坏力巨大。2014年"七夕"前后,一个大学生因炫耀技术而作的"超级手机病毒"一天之内就让全国上百万用户手机被感染。更令人震惊的是,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已形成了制造、售卖等一条龙式的专业级手机木马产业链。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广大手机用户对于安全手机究竟有着怎样的期  相似文献   

10.
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迅速,作为一种新的信息媒介移动端APP成为互联网行业的重要部分,由于手机APP市场竞争激化,使得运营优化改善用户体验成为了决定智能手机APP发展的高度、强度和速度的重要命脉。本文以微信为例,基于用户体验的角度并运用互联网爬虫技术探究社交类APP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键盘手机逐渐被智能手机取代,对于智能手机,我们使用到的只是手机的电话短信功能及一些常用的软件,而手机本身的蓝牙功能却没有被我们普遍使用。本文首先分析了蓝牙技术和安卓系统发展现状,并基于智能手机蓝牙控制器为平台,编写适用于安卓手机的控制家居系统的APP,通过APP可以实现对普通家电、家具的灵活控制。  相似文献   

12.
智能终端及应用作为“大连接”中的重要节点和业务载体,直接或间接接触大量用户敏感隐私信息,近年来,App强制授权、过度索权、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的现象大量存在, 违法违规使用个人信息的问题十分突出,用户隐私泄露的情况愈演愈烈,安全及隐私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本论文根据不同源头的APP隐私安全风险全面梳理排查,创新提出“静态权限检测+动态行为特征+网络DPI智能分析”的隐私信息检测防护技术体系,实现了敏感权限智能分析、违规索权动态监控、隐私泄露探测预警、敏感信息深度追踪,确保移动应用APP安全、可信、可控,保障了业务单位和用户隐私安全权益。  相似文献   

13.
OTT虽来势凶猛,但监管部门大可不必惊慌。在对其加强监管的同时,更要用宽容的态度呵护其成长,才能实现产业共赢OTT业务收费的噩梦尚未散去,安全与隐私问题又被主管部门架在了刀口上。在近日举行的2013移动互联网业务创新与信息安全论坛上,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通信信息所副总工程师张焱滨透露,微信等OTT业务的安全和隐私问题日益凸  相似文献   

14.
移动互联时代,随着移动设备的快速发展,手机用户数量不断增加,用户对APP软件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Android是目前智能手机等设备常用的一种操作系统,该系统灵活友好的操作界面深受用户喜爱。本APP项目的主要目的是打造一款基于Android的方便快捷、功能完善的手机天气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功能手机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Android手机由于其强大的功能、低廉的价格而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手机里的通讯录、短信、银行卡密码、QQ聊天记录等隐私数据容易被别人无意看到或有意窃取。在手机被盗之后,不仅这些隐私泄露了,而且还可能导致亲戚朋友上当受骗,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和实际需要,本文提出了基于Android平台的手机屏幕保护功能,用来保护用户的隐私安全。  相似文献   

16.
Mobile RFID的安全和隐私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射频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物体的自动识别,广泛地部署射频识别的标签会给用户的隐私带来新的安全威胁。目前,射频识别出现一种融合的趋势,阅读器被集成到移动电话中。移动射频识别主要应用于普通终端用户,用户的安全和隐私是最优考虑的问题。论文描述了移动RFID的应用场景和安全及隐私威胁,重点描述了移动环境下特殊的安全和隐私危险及解决移动RFID安全和隐私问题的安全体系构架方案。  相似文献   

17.
移动互联网时代个人隐私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隐私权的定义出发,探讨了移动互联网个人隐私保护问题产生的背景。结合移动互联网的特性,分析了隐私数据的类型和隐私泄露的途径。提出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个人隐私保护的有效途径,包括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制定、通信运营商以及服务提供商的管理、手机厂商与软件开发者的自律,以及增强网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几方面。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原来老式的非智能手机已经逐渐淘汰,智能手机已经广泛应用于生活中,智能手机用户也成为了移动用户的主流,所谓"移动改变生活",移动学习也将成为中学生的另一种学习方式。本文主要是在介绍智能手机、移动学习的基础上,介绍中学教育中的APP软件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从位置隐私保护理论模型和位置隐私保护方法两个方面入手,对智能移动终端上的位置隐私保护研究现状进行了探讨,重点研究当前模型和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各自的适用场景;结合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指出当前位置隐私保护技术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智能手机问世,人们对手机应用的需求和依赖日益增长。2007年苹果发布了其第一款智能手机,与其同时展现在人们面前的苹果应用商店,令所有人耳目一新,随后Android系统智能手机于2008年发布,同样以应用商店的形式提供应用服务,由此开启了移动APP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