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介绍棱台形相控阵天线在不同空间位置的天线方向图分析计算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理论分析,计算的结果与实测结果非常一致,从而为相控阵天线的阵列单元初始相位设置和相位控制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精确预测相控阵天线相位中心的特性,研究了数字移相器相位量化误差对相控阵天线相位中心的影响.对计算相控阵天线相位中心的方法进行了论述,得出了根据远场相位分布精确计算天线阵相位中心的方法;采用该方法对一算例阵列进行计算仿真,算例阵列采用5位数字移相器,计算得出不同扫描角下天线相位中心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数字移相器量化误差对相控阵天线相位中心可造成显著影响,该影响与移相器位数和扫描角均有关.研究结论可用于指导高精度相控阵天线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李锐  李建新 《微波学报》2010,26(6):42-45
介绍了相位中心的定位方法--相位梯度法,分析了大型相控阵天线远场主瓣相位特性,明确指出大型相控阵天线相位中心位于天线的口径面上.在此基础上,结合相位梯度法与大型相控阵天线相位中心的特点,推导出了大型相控阵天线相位中心的定位方程组,该方程组可直接用于大型相控阵天线的相位中心定位,最后通过求解一个非对称加权的相控阵天线相位中心的实例验证了该大型相控阵天线相位中心定位技术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相控阵雷达和差波束法测角精度,研究了相控阵天线和差测角误差曲线的计算方法,分析了影响测角精度的不同因素.针对相控阵雷达测角误差函数随天线扫描角度变化问题,提出了任意扫描角度下相控阵天线相位中心的工程计算方法,可实时计算不同扫描角度的测角误差函数.仿真得到的测角误差曲线斜率与暗室测试得到的结果能够很好吻合,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以相位和差相控阵为例对和差方向图仿真进行研究,给出了相位和差单脉冲相控阵天线方向图仿真模型。以幅度加权为例,给出了和差方向图的数值仿真结果,并分析了方向图波瓣分布特点。对相位和差相控阵单脉冲测角原理、测角性能曲线和测角误差原因进行了分析。天线方向图计算机数值仿真方法可以为天线系统设计和天线参数测试提供参考。实践证明该仿真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并在实际天线测试和性能分析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6.
相控阵天线是由相位来控制波束指向的阵列天线,大带宽、双极化等特性是相控阵天线的特点.L型馈电和孔径耦合贴片天线带宽可达20%,但是一致性差,并且隔离度不高.针对上述问题,文章分析、改进了一种H缝隙的贴片天线并将之应用于相控阵领域,计算和测试结果表明:该种形式的双极化贴片天线完全可以应用于低剖面且具有较大带宽的相控阵天线,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仅相位加权的波束赋形技术在相控阵天线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模式搜索算法进行仅相位加权的相控阵天线波束赋形技术。该算法对初始相位分布没有严格要求,任意取值的初值都可以得到较为理想的结果。恰当的选取算法的初始步长和计算精度,可以有效降低迭代步数,缩短计算时间。最后,本文详细讨论了模式搜索算法在两种波束赋形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减少相位误差对相控阵天线的影响,介绍了相控阵天线数字移相器相位量化误差产生的原理,分析了相位量化误差对相控阵天线波束指向精度和天线波束性能的影响。为改善这一情况,提出采用递推比较补偿馈相法代替传统的确定性馈相法,通过对2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证明在不改变硬件的条件下,递推比较补偿馈相法能够减少相位量化误差的影响,降低波束指向误差的极大值和均方差,提高相控阵天线的指向精度和波束性能。  相似文献   

9.
对于不规则阵元分布的相控阵天线,其相位中心计算问题一直是一个工程难题。目前常用的相位中心计算方法有移动参考点法、相位梯度法、最小二乘法等。这些方法都是从相控阵天线的方向图远场的电磁特性来分析的,没有充分利用天线阵元分布的对称特性,运算时多次使用近似导致累计误差较大。目前大型相控阵雷达天线的阵元排布大多呈现对称分布特点,如铺路爪雷达和丹麦眼镜蛇雷达等。针对这些具有子阵对称特性的天线阵列,提出一种基于相位和差测角的相位中心计算方法。该方法从阵列信号处理的角度出发,先求出和波束输出值,再求出俯仰差波束输出值和方位差波束输出值;然后在波束指向角和目标来向角相差不大的条件下,用和波束值分别与俯仰差波束值...  相似文献   

10.
杜毅鹏  徐飞 《现代导航》2023,14(4):256-260
某导航设备相控阵天线主要由天线阵子、移相器和控制单元组成,移相器负责对天线阵子的相位进行实时控制。为了消除设备相控阵天线移相器之间的相位偏差,提出一种基于System Generator的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相位求解技术,通过System Generator快速构建设备相控阵天线移相器相位解算模型,完成相位解算和补偿工作。经验证,该方法能有效缩短设计人员软件编程时间,具有较强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一维相控阵天线的低旁瓣性能对孔径的相位容差有严格的要求,它需要对阵元进行周期性的重复测试和相位校准,以补偿由于老化,热变形以及更换元件造成的相位误差。为了实现无需将天线送回测试场或校准实验室进行这种相位校准,现已发明了一种可在运动载体上完成的快速自检和相位补偿的办法,这种校准技术用了一维天线阵的电子移相器,并通过一种专用的BITE耦合器向天线馈入射频信号,在天线的末端测出相位和幅度值,并通过FFT计算得到所需的相位补偿值,从而形成一低旁瓣的辐射方向图。 本文详细介绍了这种校准方法,同时给出了由电扫相控阵天线得到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2.
首先对相控阵天线的指向误差进行了概述,并对由相位误差引起的随机误差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相控阵天线指向误差的测试结果与分析结果,确定了产生其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主因。对型号批产时的质量控制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棱镜折射原理,提出一种用来放大相控阵天线扫描角的无源透镜。该透镜由任意旋转曲面形阵列或介质材料构成。给出了计算阵列透镜配相、介质透镜外形曲线和平面相控阵天线孔径相位的若干计算公式。当这种透镜与平面相控阵天线组合使用时,则可使单个平面相控阵天线波束获得半球空域的扫描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相控阵天线系统散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采用S参数分析了有源相控阵天线单元馈电系统模型的接收机负载反射系数.将该反射系数代入阵列天线散射场基础理论公式分析了有源相控阵天线的散射场,将有源相控阵天线的天线模式项散射场分为天线模式反射散射场和天线模式相控散射场进行分析.最后通过一维线阵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该分析方法和分析结果为相控阵天线RCS计算和控制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有源相控阵天线系统的部件失效会造成天线增益、副瓣电平等性能参数的恶化。在考虑了天线单元幅度和相位的随机误差呈正态分布后,以部件失效的概率分布为依据,分析了包括天线单元失效、子阵失效以及组件失效情况下,天线性能随之变化的趋势。通过算例仿真得出,在文中建立的不同部件失效的数学模型下,天线增益的变化相对平缓,而副瓣抬升则相对较大。计算结果及结论可用于实际相控阵天线性能的评估和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16.
宽带相控阵天线延迟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频率无关移相器的相控阵天线的波束指向会随频率发生变化,实时延迟线是提高宽带相控阵天线波束指向精度的重要方法。分析了子阵级采用延迟线,单元级使用移相器的宽带相控阵天线副辫特性,发现当工作频率改变时,由于阵列存在周期相位误差导致天线副瓣电平抬高。针对此问题,提出单元级精细延迟线方案,消除周期相位误差对天线副瓣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在扩展相控阵天线带宽的同时,明显改善了天线的副瓣特性。  相似文献   

17.
相控阵天线单元存在着幅度和相位误差,这些误差的综合作用会导致天线方向图副瓣电平达不到优化设计结果。提出了一种基于近场幅相校正的相控阵天线低副瓣综合方法,首先采用近场单通道测量方法,得到相控阵天线阵面的实测幅相值;然后采用非线性二乘法对天线单元幅度和相位进行优化综合;最后根据优化幅相值对实测幅相值进行修正,获得相控阵天线阵面幅相配置参数。方向图实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混合遗传算法-基于排序的主动变异型退火-遗传算法(AMAGA),描述了相控阵天线部分单元仅相位加权降低副瓣方法,并将量化效应考虑在内,避免了量化所带来的误差,计算结果可直接工程应用.部分单元仅相位加权降低副瓣比满阵相位加权更具有可实现性和灵活性.最后给出仿真实例,分析了不同加权单元数的天线性能.  相似文献   

19.
在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用于偶极阵列天线数值计算时,采用带有内电阻的缝隙馈电激励源模型,及选择自由度较大的调制高斯脉冲信号,来提高数值算法迭代计算的收敛速度;在各馈电单元的时域信号中通过引入合适时间延迟,实现对相应单元相位的控制。用二元相控阵列天线模型,验证了算法和程序是正确的;用六元相控圆形阵列天线,分析了该算法在实际相控阵天线问题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宽带相控阵天线一般利用时延补偿技术来实现.首先分析了波束指向的偏移对相控阵天线带宽的限制.接着对子阵均匀划分、不均匀划分、部分相位加权等方法进行了全面分析和阐述.相位的确定是通过遗传算法实现的.证明了采用这些方法,阵列的栅瓣、波束指向偏移都有较大抑制,带宽相应增加,为宽带相控阵天线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