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云计算创新,让生活更精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驱动了云计算的发展,催生了平台即服务(PaaS)、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等的云计算模式。云计算的关键技术包括:海量分布式存储技术、并行编程模式、数据管理技术、分布式资源管理技术、云计算平台管理技术、绿色节能技术。中国移动将云计算确定为公司发展战略的重要方向之一,正积极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云计算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业界通常把云计算按照服务层次划分为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三个层面。如果按照服务领域和服务方向,我认为云计算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第一种,即"云计算",由服务提供商提供在云端的计算能力和计算资源,用户把自己要计算的东西送去进行计算;第二种,是云存储,由服务提供商提供云端存储空间,用户把  相似文献   

3.
云计算产业     
《数据通信》2012,(5):52-54
1云计算产业体系 云计算产业由云计算服务业、云计算制造业、基础设施服务业以及支持产业等组成。云计算服务业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如何采用全息技术建立分布式的RAID系统(磁盘存储阵列),让不同地理位置的分布式天文数据"存储单元"组成一个一体的遥控设备。为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建立一个平台(最好是开放源的),通过相应的软硬件(物理的或虚拟的),促进网页服务的认证加密和传递。我认为"桉树"开放源平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平台。一旦有了适宜的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就能建立所需的虚拟平台PaaS(平台即服务),然后才能按科研需求建立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任一一体服务都对应着特殊的仪器或天文台,通过与物理数据紧密相关的分布式次级元数据库提供。从外部看,这些服务可以被看作是一个资源的组成部分,是分布式计算的结果。终端用户只要用自己的个人许可证把相应的安全模式远程连接到设备中,就可以部分或全部使用这些技术了。存储块+服务构成的平台可以快速扩展,为某一仪器或任务提供分布式网络云计算服务。建议每种云计算都采用专门的网格基础设施,这样能更好地完成一些重要任务,快速使用大量加密压缩的科学数据。功效、可访问性、并行程度和冗余度都取决于分布式存储块和数据连网的数量:数量越多,IT系统的容量越大。这类存储块是两种技术和两种不同计算模式即网格技术与云技术的汇合点。提取、利用两种技术中的精华可以使效益最大化,缺点最小化,以最佳方式为将来的天文台和天文学任务开发建立基础设施。在本文中,我首先介绍了我引用的技术:网格计算,云计算(即云存储),最先进的全息数据存储技术与设备,然后讨论了现代科学数据存储设施的若干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一个利用存储块和基本需求服务技术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基于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的云计算服务模式,介绍了江苏电信公司管理支撑系统(MSS)云平台整合的实施策略、方法和步骤,并介绍了云平台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6.
云计算代表了信息产业由硬件转向软件、软件转向服务、分散服务转向集中服务的发展趋势。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是其中典型的两种云计算服务类型,在云计算的服务运营中,是底层基础设施构建后进一步促进平台及应用发展的关键的致胜法宝。文章从PaaS、SaaS的服务模式和技术架构出发,分析现阶段的运营实践情况,探讨其应用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阐述云计算架构的服务分层,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软件即服务、平台即服务概念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基于云计算的视频监控产品的架构研究,包括云计算技术的必要性、系统架构设计、云架构的关键技术;分析了云计算在视频监控行业的应用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云计算服务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在《NIST的云计算定义》中提出了云计算的参考定义,明确了云计算的3种服务模型,即SaaS(软件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和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文章归纳了云计算3种服务模型的基本定义,列举了每种服务模型的代表性产品,分析了各类服务模型的主要优势,给出了每种服务模型的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9.
云计算概念自2008年引入我国以来一直备受关注,截至2012年3月,全国已有13个省、市、自治区规划了约30个云数据中心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达2700亿元。据爱立信预计,到2015年,全球在云服务上的投资,包括对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与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以及支付与电子商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云计算环境下的SLA(服务等级协议)作了详细的描述,并从云计算基础设施提供商的角度对其重要性作了分析。简述了SLA如何从一个基础设施可用性的问题演进成为云计算环境下复杂的应用SLO(服务等级目标)相关的问题。文章为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提供了一些必要的方法来评估客户应用SLA对基础设施的相关要求,同时给出了完整的框架和步骤来实现这些SLA保障。  相似文献   

11.
云计算在发展初始就有专家指出其具有“经济性”的特点。云主机是云计算在基础设施即服务(1aaS)层面的典型产品,现今已经可以通过网络订购云主机的服务。通过考察一个IT项目的例子,利用亚马逊公司的云主机服务(EC2)报价作为参考,将客户自购物理服务器及使用的成本与采用云主机服务的成本进行分析和对比,使用5%的贴现率来计算该IT项目的净现值(NPV),评估自购设备和使用云主机服务的经济效果,得出在当前使用云主机服务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近几年飞速发展,主要IT企业如Google,Microsoft,IBM,Amazon等纷纷推出其云计算解决方案,学术界也不断对云计算平台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和实用技术,但是安全问题始终困扰着云计算的发展。这里主要讨论的是云安全的问题,借助企业私有云平台,开展云安全研究,重点在于研究如何结合企业现有的网络安全措施补充提高云平台安全性和可靠性,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存储和入侵检测等方面的。提出了切合实际的云安全方案,形成满足企业安全需求的安全体系,实现安全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3.
云计算技术简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当今IT界的热门技术,借助云计算,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在瞬息之间,处理数以千万计甚至亿计的信息,实现和超级计算机同样强大的效能。同时,用户可以按需弹性地使用这些资源和服务,从而实现将计算作为一种公用设施来提供的梦想。本文首先介绍了云计算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技术要点和国内外发展情况,然后分别从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应用虚拟化、平台虚拟化和桌面虚拟化五个方面重点介绍虚拟化技术同云计算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电信运营商不断推出自有IaaS 云计算服务和产品,IaaS 云平台作为其底层资源的统一管理工具,由于其封闭性逐渐成为资源弹性调度与业务灵活提供的瓶颈。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电信运营商云业务的开展,需要结合自身云计算业务需求打造端到端开放式IaaS云管理平台。基于平台实现产业内多厂商的技术合作与开发,联合云计算企业推动国内开放化的计算、存储、网络等平台体系架构以及云间互联互通标准。在实现开放平台体系的过程中,积极借鉴以OpenStack 为代表的开源云平台的架构优势与技术优势,实现云平台系统的可扩展、底层兼容、差异化服务以及规模部署能力,基于运营商的优势智能管道,致力于功能细化、架构优化与部署规模化,最终实现云平台的精细化、构件化与服务化的运营。  相似文献   

15.
Cloud computing enables a transparent access t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services such that the users do not need to know the lo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levant resources. While IT resource virtualization and service abstraction have been widely investigated, data transport within the cloud and its efficient control have not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in the technical literature. In fact, connectivity is, itself, a service that contributes to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he cloud.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novel classification of the Network as a Service (NaaS) such that it can be orchestrated with other cloud services. Then, it proposes a network virtualization platform (NVP) as the mediation layer able to provide NaaS to cloud computing by exploiting the functionality provided by control plane (CP)-enabled networks. In particular, the proposed NVP maps the end-point addresses and perceived Quality of Service parameters of a NaaS requests in the parameters characterizing the connectivity as viewed by transport networks using the information obtained from the CP at the boundary of the network. The NVP uses these parameters to fulfill connectivity requests to the CP. Finally,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mplete design from both the software implementation and network signaling perspective of two use cases in which NaaS is involved as stand-alone facility for the connectivity service provisioning or is combined with other cloud services for a storage service provisioning.  相似文献   

16.
云计算服务等级协议(SLA)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云计算服务等级协议SLA为研究对象,从云计算SLA的概念、需求以及云计算SLA所涉及到的参数等几个方面,对云计算服务等级协议SLA进行了研究和阐述。重点对目前常见的几种云计算服务所涉及的关键服务质量参数进行了分类阐述。  相似文献   

17.
基于扩展图规划的Top-K服务组合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猛  崔立真  李庆忠 《电子学报》2012,40(7):1404-1409
自动服务组合是目前云计算中的关键技术与研究热点.为大规模用户提供多个满足个性化需求的组合服务是当前云环境下自动服务组合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扩展图规划的Top-K服务组合方法,借助服务索引和增加图规划中的辅助节点,使得经过一次规划搜索即可找到Top-K个满足用户QoS要求的组合服务.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服务组合的效率,并保证服务组合结果的正确性,更加适用于云计算环境下海量网络服务及大规模用户个性化需求的自动服务组合问题.  相似文献   

18.
Existing context‐aware systems focus only on characterizing the situation of an entity to exhibit the advantage of contextu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but they have no mechanism to facilitate the interoperation and reuse of contextual information. Cloud computing offers an adaptable and flexible solution for existing context‐aware applications, integrating Mobile Web 2.0 technologies. This work presents a multilayer context cloud framework (MCCF) that integrates Web 2.0 technologies into a mobile context‐aware system for use in a cloud computing environment. The proposed MCCF includes a context sensor layer, a context information layer, a context service layer, a context representation layer, a cloud computing layer, and a mobile Web 2.0 context‐aware Software as a Service layer. To demonstrate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approach, a Mobile Web 2.0‐based context‐aware Software as a Service platform, which is a cloud computing application based on MCCF, is implemented to provide continuous and context‐aware monitoring of a specific application.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9.
The lasting evolution of computing environment,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interaction methods leads to cloud computing. Cloud computing changes the configuration mode of resources on the Internet and all kinds of resources are virtualized and provided as services. Mass participation and online interaction with social annotations become usual in human daily life. People who own similar interests on the Internet may cluster naturally into scalable and boundless communities and collective intelligence will emerge. Human is taken as an intelligent computing factor, and uncertainty becomes a basic property in cloud computing. Virtualization, soft computing and granular computing will become essential features of cloud computing. Compared with the engineering technological problems of IaaS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PaaS (Platform as a Service) and SaaS (Software as a Service), collective intelligence and uncertain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will be more important frontiers in cloud computing for researchers within the community of intelligence sci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