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和通信与信息的关系日益紧密,信息化社会在改变我们生活方式与工作习惯的同时,也对传统的住宅提出了挑战。社会、经济及技术的进步改革,更使人们的观念也随之变化,因此在小康住宅概念的基础上,派生出智能化住宅的概念。宽带智能住宅小区是将建筑技术与现代化技术,即现代计算  相似文献   

2.
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特别是网上购物。网络不仅带给我们丰富的信息,而且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本文主要对网上购物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工作进行较为深入的探析,希望让更多的人对网上购物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阴志华 《通信世界》2004,(17):28-28
如果说信息化在几年前还只是一个纯粹的概念的话,那么现在,随着信息技术、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已经有了实实在在的内容。信息化正在润物细无声地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而言之,信息化标志着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一个社会甚至一个国家现代化的程度;小而言之.它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生活。国家对信息化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单从机构设置看.国务院成立了信息化领导小组,下设专门的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信息产业部也设有信息化推进司。各省市区也有相应的机构负责信息化的推进工作。信息化正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用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季金奎司长的话说.信息化的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是信息化的六大要素之一,担负着为信息化提供装备、技术支持和服务支持的重要作用。季司长认为,通信运营业作为信息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方面面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网络电视、网络电台开始争夺人们看电视、读报纸的时间,网络游戏也在改变年轻一代的社会生活……总之,网络环境为信息共享、信息交流、信息服务创造了理想空间,但随之带来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云南信息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愈来愈迫切,传统的信息手段如广播、电视、电话。邮政等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向实时、交互式、大信息量发展,计算机网络为人与人、人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提供了良好的传递媒介。云南省目前已建成覆盖全省地州的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即“云南信息港”)。工程建成后,对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满足社会对信息服务的需求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随着整个社会向信息化时代迈进,信息服务也向多元化发展。在云南信息港公网…  相似文献   

6.
崭新的、渗透力极强的信息服务技术,不仅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信息化社会的魅力,而且它也正在改变着世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网络信息服务的类型和方式目前Internet已开发了一系列的服务项目,以实现互联网上各站点信息资源的共享。常见的Internet服务  相似文献   

7.
当今,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相当重要的渠道,也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们文化娱乐的基础设施之一.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还有7亿多人生活在农村,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信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已列为重点规划.  相似文献   

8.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和智能化大楼黑龙江省邮电管理局何英群一、前言面临世纪之交,随着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人们在生产、工作、学习、生活、社交和所有的一切活动中都需要大量的信息来支持与服务,信息渗透到每个部门和各个角落。今天由于...  相似文献   

9.
在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社会生活和政府运作方式无论是在广度还是深度方面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目前,我国政府自身的职能,也在实现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过程中。一些先行的省地市县政府将政府对外公共行政服务作为电子政务的突破口,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与网络技术,在网上实现信息发布、业务查询、信息咨询等功能,  相似文献   

10.
江沩 《现代通信》2002,(3):26-27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人们对信息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为了更有效可靠地传送、处理信息,便产生了计算机通信网。实际上,计算机通信网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网上邮件、网上聊天和网上购物已悄悄走进百姓生活,局域网、资源共享也在企事业单位中屡见不鲜。一、计算机通信网的概念和作用 将若干台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及传输媒体互相连接起来,在通信软件的支持下,实现计算机间信息传输与交换的系统称为计算机通信网。计算机通信网涉及到计算机和通信两个领域,计算机与通信的结合是计…  相似文献   

11.
《今日电子》1997,(12):86-87
Internet日新月异的空前发展速度,使信息网络的延伸无处不在。传统的生活方式已更多地被In-ternet带来的全新生活模式所取代,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享受电子方式的邮件收发、商务交往及资金划拨等先进的网上服务。日益繁多的网上商业活动的背后,蕴含着的已不再是资金与实力的较量,更多的是技术与信息的竞争。由此产生的信息传输的安全可靠性问题,自然而然地成为网上用户及各行业人士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人类社会已进人信息化时代,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对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利用率越来越高,联系范围也越来越广。然而,人类最早使用的主要通信工具——固定电话的发展速度却日趋缓慢,业务收人增长率逐年下降。固定电话与信息时代发展步伐极不协调的现象,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字化信息化日益发展的今天,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体已经深入到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安全和信息健康成为人们日益关心的话题。近年来,网上淫秽色情内容呈泛滥之势,严重败坏社会风气、污染社会环境、危害未成年人和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最近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打击淫秽色情网站的专项行动,就是贯彻中央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国务院最新下达《关于  相似文献   

14.
中国信息内容服务业步履艰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信息界》2003,(1):14-17
21世纪中国信息化是时下被人们提及最多的词语之一,其中的信息内容服务业也许是离我们最近的,因为它早已渗透在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当中。远程教育、网上炒股、收发电子邮件、滚动电子新闻、网上购物等等已经存在于我们的周围。不过,中国信息内容服务业的现状如何?它未来的发展前景怎样?目前面临着怎样的困窘?中国信息内容服务业的出路又在何方?这都是我们所共同关心的话题。为此,国家信息中心从2002年8月至10月对全国的信息内容服务企业和机构(以下简  相似文献   

15.
社会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我国也在加快实施信息化的步伐。广播电视是信息产业的重要方面,在我国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要坚持传统功能,增强和扩大信息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6.
由于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人类逐步走入了信息化时代,而计算机信息技术也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资源。它凭借着不可取代的便利性逐渐的被人们运用到社会的不同方面,如教学、统计、商业以及交通等。在这些不同的领域当中,正因为应用了计算机技术,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质量才会提高。由此可见,为了在更大程度上改善我们的生活,我们必须要珍惜并且合理应用计算机技术。  相似文献   

17.
4月14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持发布了《2004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数量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截至到2004年12月31日,全国域名数为1,852,300个,较2003年增长了56%。网站数为668,900个,增长了12.3%。互联网的出现,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它彻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对现代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网站已成为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数字门户与形象窗口,也是对外开展业务、提供服务的重要手段。对于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等需要与用户通过网站进行沟通的应用来说,网页被篡改意味着电子政务或电子商务将被迫终止对外的服务。对政府网站…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由信息革命推动的信息化正在席卷全球,并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深刻的影响。信息化催生了一批新兴的产业和行业,为一些传统产业和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在淘汰着一些传统的产业和行业。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形势下,作为中国市场业态之一的摊位制商品交易市场,如何顺应信息化发展的潮流,进而不断发展壮大自己,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一、摊位制商品交易市场信息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在互联网产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从观念上对在线交互式网站服务、自动化办公系统、信息化生产系统等在线生产生活方式逐渐接受,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从传统服务经营模式,进化为传统生产与在线服务、交互相结合的现代运营模式。在业务的进行过程中,会有大量涉及货币资产和国家机密的信息通过网络系统储存、流通,这在增加了交易便捷性的同时,也必定会引来藏匿于网络中的不法分子贪婪的窥视。  相似文献   

20.
在互联网产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从观念上对在线交互式网站服务、自动化办公系统、信息化生产系统等在线生产生活方式逐渐接受,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从传统服务经营模式,进化为传统生产与在线服务、交互相结合的运营模式。在业务的运行过程中,会有大量涉及货币资本和国家机密的信息通过网络系统储存、流通,这在大大增加了交易便捷性的同时,也必定会引来藏匿于网络中的不法分子贪婪的窥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