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太网业务是通过标准的、已经得到广泛认同的以太网接口来提供的.以太网业务因为具有容易使用、价格便宜以及灵活的带宽可扩展性等特点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现在有很多的业务供应商都在提供以太网业务,一些供应商已经把以太网业务扩展到了城域甚至是广域的范围内.对城域以太网业务产生的背景和城域以太网业务的定义、框架结构、业务类别以及业务属性等进行了论述,并给出了一些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
蒋万春  廖凯琴 《电子学报》2021,49(9):1830-1839
节能以太网是解决当前以太网中日益严峻的能耗问题的标准方案.在节能以太网中,节能策略及其参数配置决定了节能以太网设备进入和退出低功耗状态的时机,是影响数据帧延时和节能效果的关键.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大量关于节能以太网的节能策略研究.本文综述了1/10Gbps和40/100Gbps节能以太网的节能策略.首先从策略设计和建模分析的角度总结了1/10Gbps节能以太网的节能策略相关研究.然后,详细描述了40/100Gbps节能以太网的主要节能策略及其核心设计思想.接着,对比和分析了各种节能策略在节能状态选择、节能时长以及状态转换周期上的优缺点.最后,指出了节能策略在网络流量分布、负载状态以及用户延时需求上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万兆以太网技术(10 gigabit ethernet technology).万兆以太网使用以太网结构实现10Gbit/s点对点传输,距离可达到40km,使以太网的应用从局域网扩展到城域网和广域网.重点介绍了万兆以太网的功能结构、分层结构、物理传输介质和甚短距离(very short reach)网络传输的并行光传输系统在万兆以太网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万兆以太网技术(10 gigabit ethernet technology).万兆以太网使用以太网结构实现10Gbit/s点对点传输,距离可达到40km,使以太网的应用从局域网扩展到城域网和广域网.重点介绍了万兆以太网的功能结构、分层结构、物理传输介质和甚短距离(very short reach)网络传输的并行光传输系统在万兆以太网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万兆以太网技术(10 gigabit ethernet technology) . 万兆以太网使用以太网结构实现10Gbit/s点对点传输,距离可达到40km,使以太网的应用从局域网扩展到城域网和广域网. 重点介绍了万兆以太网的功能结构、分层结构、物理传输介质和甚短距离(very short reach)网络传输的并行光传输系统在万兆以太网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工业以太网是一种新型的基于网络的控制系统,目前正处于不断完善和发展中.本文介绍了工业以太网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了商用以太网在工业现场应用的局限性,讨论了目前工业以太网在工业现场应用的适用性和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 10 G以太网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阐述了 10 G以太网技术发展的背景、10 G以太网标准 IEEE80 2 .3ae的制定过程 ,分析了 10 G以太网技术原理和关键技术 ,给出了 10 G以太网在局域网、城域网以及广域网中的应用示例 ,并对 10 G以太网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自1972年Xerox公司发明以太网(Ethernet)以来,以太网作为一种快速、简单和高带宽的局域网(LAN)技术,在企业中已经使用了30多年.2001年城域以太网论坛(MEF)成立,MEF成立的初衷是研究一种能够供电信运营商使用的以太网技术,这也就是现在电信级以太网的最早雏形.  相似文献   

9.
基于ARM的以太网接口电路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基于ARM处理器LPC2294的嵌入式系统的以太网接口电路的设计,针对当前嵌入式研究领域的技术热点,实现了以太网功能在嵌入式系统上的开发与应用.详细介绍了ARM处理器的硬件设计,LPC2294与以太网控制器RTL8019AS的接口电路设计和以太网传输层的UDP协议、TCP/IP协议的软件设计流程,以及系统的通信调试过程.ARM处理器与RTL8019AS通过外部数据总线连接,具有非常好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很好地实现了嵌入式系统的以太网功能.  相似文献   

10.
电信级以太网OAM的标准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翊春 《电信科学》2007,23(10):72-76
OAM是以太网技术从局域网组网向城域网和广域网组网技术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本文列举了电信级以太网对于OAM的需求,介绍了以太网OAM在标准和技术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对其相关标准、协议机制、实现与应用等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