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范庆  周烈 《江苏船舶》2008,25(1):20-21
叙述了焊接变形的原理和变形种类,详细介绍了船舶建造中正确的焊接结构设计、合理的装配焊接工艺、反变形措施、刚性固定法约束控制,提出了在采取控制变形措施后仍无法消除船体件的焊接变形时,可采用的矫正变形的基本方法,从而达到提高船舶建造质量,缩短船舶建造周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为减少焊接变形对建造精度、质量和周期影响,结合薄板、中厚板焊后的变形特点,以及中小型船舶建造过程中各阶段的特点,通过对小组立,中、大组立,总组及搭载等阶段中焊接变形实船记录,找出船板选择、船体分段划分、坡口设计、装配及工装、焊接试验、焊接工艺设计、焊接顺序等对焊接变形产生影响的因素。结果表明应在设计阶段考虑焊接变形控制,从而解决船体构件焊接后变形复杂、矫正困难和精度偏差大的难点,为后续中小型船舶建造从焊接工艺设计进行预防和控制焊接变形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3.
《江苏船舶》2015,(5):31-33
采用薄板焊接结构的船舶在建造中为了保证建造质量,必须对薄板变形加以控制。薄板变形问题不仅影响着船舶整体外观,而且关系到船舶安全与性能。为减少船舶建造过程中的薄板变形,分析了不同施工阶段引起薄板变形的原因,并结合实际建造经验,对不同阶段控制薄板变形的有效工艺措施做了总结,给出了有效控制薄板变形的焊接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4.
陈彤  陈岗军 《船海工程》2007,36(2):38-41
对中小型船舶建造中常用的船体总段大合拢方法,包括合拢前的工艺准备、合拢的工艺过程、防变形手段和质量控制以及环形焊缝的焊接等作了全面论述,提出在大接头焊接缝加马板;加放焊缝横向收缩补偿量等控制变形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船舶建造过程中,大量构件的焊接变形不利于船体分段建造精度的控制,从而影响船舶建造的质量.通过分析船体构件焊接变形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并考虑船舶构件建造过程中各阶段的特点,总结出船舶建造不同阶段减小船舶变形的结构设计措施和建造工艺措施,从而达到满足船舶强度及使用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随着大型船舶的结构与功能向着集成化、复杂化方向发展,对船舶制造工业的零部件质量和装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焊接技术作为现代船舶工业的重要技术手段,对提高船舶生产效率,改善船舶生产周期,提高船舶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大型船舶的壳体结构体积庞大,在进行焊接时容易出现焊接变形和残余应力等问题,导致船体出现裂痕等严重事故。本文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的基础上,对船舶焊接结构件的变形与残余应力进行了仿真分析,对改良船舶结构件焊接工艺,提高船舶结构件制造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焊接变形和残余应力对集装箱船的建造质量有着重要影响,通过优化焊接工艺可以有效提高其结构的焊接质量。为选择合理的焊接工艺参数,文章基于ANSYS软件,建立了船舶平板对接焊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高斯热源模型,对接头的温度场及应力变形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焊接电流、焊接速度和板厚对平板对接焊残余应力场及变形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对实际生产中集装箱船结构焊接质量的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汤忠泉 《江苏船舶》2013,30(3):23-25
船舶货舱区域变形会影响舱口盖的密封性,引起整个船体的变形,破坏船舶的结构,从而对船舶安全造成危害。从船舶超载、增大舱口密度、增加货舱口长度、货舱围板本身缺陷、全船性结构缺陷,船舶焊接质量等6个方面分析了其对船舶货舱口区域的影响,并提出了预防和控制补救措施,为未发生变形或已发生变形船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船体结构焊接变形预测与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船体结构的焊接变形控制是精度造船的重要组成,对于提高舰船质量、缩短造船周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船体结构焊接变形预测与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在船舶行业的应用情况,讨论了焊接变形预测的各种数值仿真方法及其特点,重点阐述了热弹塑性有限元法和固有应变法在船舶行业的应用前景,介绍了控制焊接变形的各种措施,推动精度造船技术在船厂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大型船舶目前大都以焊接艉柱代替铸钢艉柱。国外一般由专门工厂生产焊接艉柱。焊接艉柱在制造时,对放样和加工的工艺要求高、焊接工艺复杂、坡口形式繁多、焊接程序控制要求严格、变形难以控制等,因而必须制订严密的焊接工艺来确保焊接艉柱的制造质量。本文结合36000吨远洋散货船的焊接艉柱生产实际情况,说明艉柱的焊接工艺。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当前整个航运业的低迷,各大造船企业纷纷转型升级寻求开发新型产品,大型集装箱船舶成为较受青睐的产品,高强度钢加厚板在大型集装箱船舶建造中应用非常广泛,钢板厚度也随着船载重量以及集装箱装货量的上升而越来越厚,这就要求加厚钢板的焊接需要采用有别于传统钢板焊接的工艺,并在焊接过程中严格控制焊接质量。文章主要就加厚FAO钢板的焊接工艺选择以及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浅谈船用薄板焊接变形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兴楼  陈鹏宇 《船舶》2014,(2):54-57
为了减轻结构质量、提高舰船性能,舰船上层建筑等部位普遍采用薄板焊接结构,而薄板变形将严重影响焊接质量和舰船外观。文中论述了薄板焊接变形的成因、设计与工艺控制方法,这些方法的使用将为优化薄板变形的控制工艺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庹前进 《船舶工程》2012,34(6):56-58
在船舶的建造与维修中常常发生焊接变形的情况,对船舶的质量以及运行造成了安全隐患,并使相应的成本费用提高,对于我国航运事业来说形成了制约与阻碍。在船舶焊接施工过程中,导致其焊接变形的因素众多,必须深入地进行分析研究。文章介绍了船舶修造焊接过程中的变形情况,提出了对变形情况进行的矫正方法与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提升船舶企业焊接自动化率,研究面向机器人焊接的小组立三维结构模型处理、复杂结构机器人焊接仿真、复杂结构焊接工艺数据库等关键技术,以提高船舶部件的焊接效率和质量。明确船舶小组立复杂结构智能焊接装备应用方案:针对加工对象梳理焊接流程;利用软件建立工艺数据库以实现焊接数据处理;完成控制系统设计和总体结构优化。利用该方案构建的智能焊接装备在船厂得到应用。实践证明,该方案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15.
为改善铜镍管焊接时的焊缝成形、提高焊接质量,选择手工直流脉冲钨极惰性气体(Tungsten Inert Gas,TIG)焊并采取无间隙组对进行工艺试验。经相关检测,焊后内外焊缝成形优良,表面无缺陷,X射线探伤满足规范要求。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手工直流脉冲TIG焊可有效改善管子内壁焊缝成形、减少焊接缺陷、提升焊接质量;采取无装配间隙的组对方式可提高管子零件的制作精度与工作效率,在实船应用中得到推广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贾晓丹  刘土光  金翔 《船舶工程》2011,(Z2):157-159,181
为了能够科学合理地评价大型复杂船体结构焊接工艺方案,以某船体分段为例,计算六种焊接工艺方案下分段焊接变形.建立一种评价体系,依次确定评价要素,评分方法,允许偏差值和权重值.最后,将六种方案下分段焊接变形计算值代入评分公式,进而对船体结构的焊接工艺方案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7.
袁欢  李清  辛露  霍晟 《船海工程》2022,(1):120-123
为提高焊接质量,对涂装的船舶舾装件焊接安装前需打磨涂层的工艺进行改进,结合外高桥舾装件涂装和存放的现状,提出舾装件焊接区域不涂装,仅涂车间底漆进行防腐保护的方法,实施效果证明该方法可有效规避舾装件的焊前打磨,在外高桥建造的船舶上层建筑中基本实现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杨先威  张发军  曹磊 《船舶工程》2020,42(9):99-104
船舶焊接领域中,钢板等焊接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焊接残余应力,针对这一问题,文章通过分析焊接机器人焊枪末端受电抖振及其扰动等影响来揭示其响应规律。首先通过搭建的焊接模型阐明焊接过程动力学特性,然后研究不同特性电弧力对焊枪运动稳定性的影响,探索末端焊枪作业稳定性与焊接区电弧力及电源频率等参量之间响应关系,并对多组不同驱动电频下的焊接运动进行动力学仿真,得到电频变化与电弧力的对应规律。研究表明,焊接电源频率的有效细化有利于末端焊枪焊接运动过程的平稳,且发现最优焊接电源频率在10HZ邻域时焊枪末端动态振动最小,通过控制电源频率大小能明显抑制焊枪振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残余应力大小,有利于船舶焊接表面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14 400 t系列船的上层建筑设计为铝合金结构。根据铝合金材料特性及可焊接性,针对铝合金分段焊接难点,阐述铝合金分段的焊接方法、焊前清洁、焊接顺序、无损检测及注意事项等焊接质量控制要点。在实船应用中,结合焊接质量控制要点,铝合金分段的强度和焊接质量得到有效保证,为扩大铝合金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船体在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焊接残余应力不仅会降低船体结构的性能,还会使得建造精度难以控制,从而最终影响到船舶建造质量.本文以热弹塑性理论为基础,利用ANSYS非线性分析有限元程序,对船体结构焊缝进行了数值分析,获得了焊接顺序、构件尺寸对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显示,分段焊接可以有效降低残余应力的峰值,尤其是对控制横向残余应力更为明显,焊缝方向上的残余应力会造成较大的残余变形.本文研究结果为优化生产工艺,控制残余应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