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珠江水运》2004,(12):4-7
我国内河航运的基本情况 1.我国的内河航运资源 ●水运资源丰富 我国幅员辽阔,江河横贯东西、支流沟通南北,构成了天然河网,为航运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2.
李旺生 《水道港口》2008,29(2):119-123
密西西比河是河流资源综合利用开发的典范,其在平衡各种资源利用、保障河流生命力并使其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做得较好,其中的航运资源得以较高程度的利用,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度较大。我国目前正处在内河航运建设的高潮,密西西比河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一、科学发展观在内河航运中的运用 科学发展观第一次在理论上明确提出我国的发展理念,在发展战略上,提出必须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的发展观要求内河航运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在统筹兼顾的原则下,使得内河航运的发展能够辐射周边经济产业带,从而实现整个社会总体的现代化。科学的发展观要求内河航运以协调发展为模式.即在内河航运系统中,协调好港口、航道、船舶和货物之间的关系.使得航运四要素协调发展;协调好航运与其他运输方式如公路、铁路、航空运输之间的关系.促进整个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协调发展。科学的发展观要求内河航运以可持续发展为途径,注重流域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注重对流域岸线资源的合理利用。注重航道治理开发的合理性,注重内河航运发展对货运市场发展的适应性,注重流域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内河航运资源的开发 分四个层次:一是具有优良的开发条件并可成为水运主通道、对发展国民经济和内河航运事业有突出作用、应充分开发利用的河流,主要是长江、珠江、京杭运河等大江大河干流和长江、珠江三角洲水网骨干航道;二是通过综合治理后具有发展水运的较好前景、对发展地区经济和形成骨干航道体系有重要作用的大江大河主要支流、区域性重要河流,应加强水资源综合开发并建成区域性对外运输重要通道;三是大规模开发航运有较大难度或需较多投入,但适度地开发可对发展地方经济和改变地区落后面貌有明显效果的河流、湖泊或库区;四是开发航运难度大、当前对全局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明显的河流、湖泊或库区,应作为资源储备加以保护,留待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再行开发.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的内河航运建设应据此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内河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在经济高速发展,能源以及其他物资运输压力倍增的情况下,水运的优势更加显露。但因多方面的原因,致使内河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如何发挥内河航运的优势,成了当今内河航运的一个课题。对此,中国船级社李科浚总裁提出了高标准航运的观点。按照他的观点,要实现高标准航运,需要建立一条责任链,其中涉及到港口、航运公司、航运管理部门、造船等。如果这几方面任何一方出现纰漏,高标准航运就不能实现。记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和采访发现,我国要达到高标准航运这一目标,还有一段路要走。  相似文献   

6.
对于珠江航运来说,2004年的确是让人兴奋的一年.春风吹拂,愈发强劲,愈发温暖.内河航运发展引起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的重视.温家宝总理在今年国务院第34次常务会议上说:"决不能忽视水运.要内河、海运并行不悖.重视铁路,不可忽视水运."黄菊副总理今年初在视察长三角交通发展和最近视察深圳港盐田港区时都强调要加快内河航运发展.11月中下旬,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奎元率领京内37位委员组成的视察团赴广西视察内河航运资源保护情况,为我国内河航运发展和广西航运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这是对加快我国内河航运、尤其是加快西部内河航运发展的强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为使浙江省内河航运智能化发展符合智能化时代节拍,更好发展浙江省内河航运,分析浙江省内河航运概况和智能化发展现状,阐述内河航运智能化发展中船舶智能网、物联网、航运装备网和智能决策系统对浙江内河航运智能化进程的要求,指出浙江省内河航运智能化发展要做到:不仅要使船舶满足船舶智能网的基本要求,还要致力于开发运用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的高级智能船舶;要将货物标识标准化;制定航运装备标准化制度;重视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和信息智能化运用,建立交互的、环状的航运智能系统。浙江省内河航运智能化发展只有在科学的顶层设计指导下才能把握先发优势,降低未来设施更新换代的成本。  相似文献   

8.
陈玉宝 《水运管理》2010,32(7):23-25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下午好!首先,感谢大会组委会邀请我出席"首届中国内河航运高端论坛"并作大会主题发言,作为我国最大的内河航运省份,安徽拥有丰富的航运资源,目前全省拥有水运企业750余家,船舶3.3万艘,总运力达1600万载重吨。安徽虽然是内河航运大省,但不是内河航运强省,安徽需要向全国,特别是长三角地区学习。此次论坛的召开,  相似文献   

9.
珠江水系江海联运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哲 《集装箱化》2011,22(7):13-15
作为我国第二大内河航运动脉,珠江连接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四省区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是我国华南地区最重要的自然水力资源和交通网络资源。目前,珠江水系已形成以珠三角地区为中心并有效连接西江航运干线和国际远洋航线的网络通道,为实现内河航运与远洋海运对接以及  相似文献   

10.
<正>张德江副总理去年底亲临长江调研内河航运发展情况,并在武汉召开了内河航运发展座谈会,明确提出要下决心把内河航运搞上去,加快发展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内河航运,努力实现我国内河航运事业的新跨越,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这充分体现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和国家对长江航运的新要求和新期待,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奋力推进长江航运发展新跨越。  相似文献   

11.
发展内河航运涉及船舶、航道、港口及信息技术等诸多要素。在京杭运河实施船型标准化示范工程,目的就是保护运河水环境,改善广大船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船舶营运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提升内河航运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内河航道定级与船舶大型化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东华  陈虹  陈越 《水运工程》2011,(11):184-188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运能大、占地面积小、能耗低、污染少的内河航运必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此外,内河船舶标准化、大型化的发展趋势日趋明显,小吨位船舶的运能及经济性劣势迫使其快速 淘汰,不少地区早年的航道定级已然不适应内河航运的发展需求。若城市的开发建设按不合理的航道定级标准进行规划控制,将极大地限制内河航运的发展,并对船舶的航行构成重大安全隐患。结合实际情况,探讨长三角地区内河航道定级调整的若干设想,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我国北方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思路,对传统的航运中心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并依托于对大连港各方面竞争优劣势的剖析,提出了环渤海湾乃至我国北方地区国际航运中心的新的定义,并对该地区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战略性发展的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通过现状调查和技术分析得出加快发展钱塘江中上游内河航运对浙中西部地区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具大的社会效益,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提出浙中西地区内河航运发展规划设想。  相似文献   

15.
介绍金沙江中下游航道与港口现状及发展规划和水电开发利用规划,对金沙江航运经济腹地进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分析并对典型路径运输成本进行测算。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对金沙江客货运量和主要港口吞吐量进行预测。结合水电梯级开发对航道条件的影响,分析金沙江航道开发潜能,提出长江干线航道上延至金沙江的合理区段。针对金沙江中下游4个水电枢纽的现场条件,分析适应翻坝运输的货种对象,提出过坝线路选择与运输组织的原则,开展"水-陆-水"翻坝运输方案与"陆-水"公路短途驳运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以期为金沙江攀枝花—水富段航运资源开发论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杜伏华 《中国水运》2007,7(11):50-52
江苏发展水运的条件优越,但是江苏省等级航道比例低,长期内河建设的投入不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船舶运力结构的不合理,这些都影响着江苏航运事业的发展,为此江苏省在"十一五"期间加大水运建设的投入,积极推广标准船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王益良 《水道港口》2014,(4):376-381
文章全面介绍了我国国际河流航运合作和水运通道建设现状,结合发达国家的成功实践和我国近期相关研究成果,探讨了我国国际河流的资源开发、航运合作与水运通道的建设发展,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内河航运中普遍使用VHF语音通信进行船舶信息交流的缺点,设计了一种基于自组织无线数据通信、GPS定位、嵌入式软硬件设计和电子江图等关键技术实现的内河船舶信息自动报告系统,研制的实验室样机实现了自动感知临近船舶并对距离过近的危险船舶报警、船舶向岸基设备自动发送相关航运信息等功能。该系统具有运营低成本、自动准确报告船舶信息的特点,能够提高内河航运安全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9.
宋昕  袁成清 《船舶工程》2016,38(7):54-57
本文在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危机下,致力于内河船舶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分析了水流速度对内河船舶营运能效的影响。本分析是基于一艘客船的数据进行的,分别对不同航段下水流速度,主机转速,燃油消耗进行测量,并计算得到内河船舶营运能效。根据测量结果提出内河船舶营运能效提升策略,为内河航运业的节能减排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