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天津永和大桥合龙段拆除后的主梁线形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永和大桥为5孔一联、主孔跨径260m、双塔双索面、塔墩固结、连续呈漂浮体系的Pc斜拉桥。与中跨合龙段置换相匹配,利用拆除合龙段后形成两半桥的时机,通过调索来改善主梁线形是国内既有PC斜拉桥维修的一个先例。通过对比分析合龙段拆除后状态与原桥竣工状态在桥面线形、索力等结构性能上的差异,并依据中跨合龙段拆除前已然存在的中跨局部下挠量,确立了主梁线形调整的目标和调索幅度,利用平面杆系有限元计算分析拟定并优选了调索方案,提出了主梁线形调整的施工控制原则。施工监测结果表明,所有调索步骤完成后,主梁线形调整最终达到了预期目标,调整后的索力更趋于均匀,调整过程兼顾了主梁混凝土应力、塔位以及劲性骨架轴力的变化,保证了结构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刘刚 《公路》2012,(7):169-173
中跨合龙段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斜拉桥成桥后的主梁应力及线形,结合福州林浦大桥工程的施工实践,对斜拉桥中跨合龙段施工技术行了介绍,具体阐述了中跨合龙段施工工艺及配重选择的新思路,为今后双塔双索面斜拉桥中跨合龙段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天津永和大桥的维修与加固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介绍天津永和大桥的主要病害,并对其成因进行初步分析.其后所采取的维修加固措施主要包括合龙段置换并加固、换索及新索索力调整等关键技术环节.阐述合龙段拆除施工的控制和安全防控措施及其后的主梁线形调整的基本方法,并就线形调整的效果进行分析.给出合龙段恢复与加固的基本工序和技术要点.最后介绍换索及索力误差调整方法.施工过程中的监测结果表明,维修加固后,大桥的桥面线形得到明显改善,全桥索力较为均匀,维修加固过程中主梁混凝土未产生过大的拉应力.  相似文献   

4.
万华 《中外公路》2011,31(4):104-107
合龙段施工是大跨斜拉桥主梁施工的关键环节,文章以荆岳长江公路大桥超长合龙段的中跨合龙施工为例,介绍该桥主梁合龙段全新的施工技术,提出了全新的施工理念,即以精确控制合龙缝的中跨合龙思路取代以往精确控制合龙口的中跨合龙思路,取消了梁端配重和劲性骨架锁定措施,简化了施工过程,降低了合龙施工难度,优化了合龙段的长度设计,同时实...  相似文献   

5.
可供大跨度混凝土斜拉桥拆除施工参考的工程实例不多,其拆除过程的施工监控对整个拆除施工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以上海市泖港大桥老桥中跨200m的混凝土斜拉桥为工程实例,讨论了老桥拆除施工监控的原则,介绍了施工监控结构分析的主要思路与内容,设计了满足拆桥监控需要的现场监测系统。在老桥拆除过程中,通过斜拉索索力、主塔偏位、主梁位移这些主要控制参数理论值与实测值的比较以及关注主塔与主梁关键截面应力的变化,对拆桥过程的结构安全风险进行了有效的控制,确保了老桥的顺利拆除。  相似文献   

6.
宁波中兴大桥为(64+86+400+86+64)m的单索面矮塔斜拉桥,中跨有索区钢箱梁采用悬臂拼装方案施工,设置一个合龙段。为保证主梁合龙施工精度及质量,结合结构体系特点,中跨合龙采用配切合龙法。在合龙施工中,采取了免压重合龙观测技术、折线配切方法进行合龙段精细配切,并采用对拉螺栓对合龙段主梁快速临时锁定。该桥主梁合龙后,中跨合龙口最大高差分别为6 mm,轴线偏差在9 mm以内,焊缝宽度均为10~17 mm。实践结果表明,该桥合龙施工技术切实可行、施工简便,合龙精度满足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江油涪江五桥在特殊地形下的成功合龙,通过对合龙段施工方案的优化,采用边跨加设临时支墩,再进行梁体锁定,重点控制合龙段施工的平面位置、高程及结构尺寸,观测温度变化,详细分析劲性骨架设计、合龙束预应力筋的安装、混凝土浇筑及养护工艺。结果表明:涪江五桥主梁的合龙施工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小了对防洪堤的破坏,对特殊情况下的斜拉桥主梁合龙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厦漳跨海大桥北汊主桥为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主梁采用悬臂拼装施工,中跨合龙方案采用配切-顶推合龙技术:在合龙前对合龙口进行观测,并拟合出合龙口宽度~温度曲线,根据预测的合龙口宽度对合龙段下料,同时在塔梁临时锚固上对单侧主梁顶推和回移一较小位移.实践证明,该桥采用的配切-顶推合龙技术既能确保合龙段顺利吊入合龙口,又能达到理想的焊缝宽度,提高了合龙的可靠性,降低了结构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9.
《公路》2015,(6)
纳金大桥主桥为三塔矮塔斜拉桥,以拉萨纳金大桥为工程实例,介绍矮塔斜拉桥合龙施工控制技术。该桥主桥箱梁为纵、横、竖向预应力体系,采用挂篮悬浇施工,全桥共设4个合龙段,合龙段采用吊架施工,利用挂篮底平台布置吊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悬浇配重优化,采用砌筑水池完成配重作业。  相似文献   

10.
合肥南淝河大桥主桥合龙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卫东  柳俊峰 《桥梁建设》2012,42(Z1):126-130
合肥南淝河大桥主桥为(60+100+60)m双塔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部分斜拉桥,主桥箱梁采用挂篮悬臂浇筑法施工,边、中跨合龙段采用挂篮吊架辅助合龙施工.为选择有效的合龙措施,分析了温度、荷载和体系转换对合龙的影响,采用有限元软件计算了配重前、后结构位移差值,确定在夜间气温最低时间段合龙;合龙前清理桥面多余临时荷载;在边跨合龙且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解除主墩支座临时锚固;采用砂袋配重43.5t.该桥主梁按照先边跨后中跨的顺序进行合龙.实践表明,大桥主梁合龙线形流畅,结构满足安全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
武汉二七长江大桥主桥桥塔施工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武汉二七长江大桥主桥桥塔施工工期紧、大体积混凝土构件裂缝控制及高空作业难度大、施工风险高等问题,该桥塔柱采用爬模施工,横梁采用满堂支架法施工,上塔柱采取塔梁同步施工技术.塔柱采用改进的液压自爬模系统和大节段模板、分竖向6 m大节段施工;为控制裂缝,下塔柱第1节与塔座混凝土同时灌注,横梁分2层施工,中塔柱合龙段施工时增设水平联结系以锁定两肢中塔柱;采用接力泵、振捣坐标化管理及有针对性的养护措施确保高空混凝土施工及质量;塔梁同步施工阶段,根据塔形变形曲线精确定位索道管,并设置高空防护平台、封闭液压自爬模系统等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2.
以松浦大桥改建为背景,分析了桁架梁桥改建的施工监控特点,建立了老桥施工监控以结构安全控制为主,新、旧结构的适配性控制为辅的总体控制思路,研究了相应的监测与控制方法.针对支座更换施工阶段,对支座反力和主桁架动力特性进行识别,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与评估结构总体的技术状况.此外,开发应用了基于“互联网+”的监控数据与信息交互平台工作模式,为国内外同类桥梁的施工监控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跨、轻、柔等新型桥型的不断建造,桥梁结构运营状态的安全性及耐久性受到工程界高度重视.大跨度桥梁的实时结构健康监测和近实时结构安全评估工作也成为工程界及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介绍桥梁健康监测与评估系统的内容及系统构成,简要回顾国内外大型桥梁健康监测与评估系统的研究现状,阐述桥梁健康监测与评估项目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前景,并重点分析武汉阳逻长江大桥健康监测系统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张征  黄才良  牟瑛娜 《公路》2008,(1):66-69
红枫湖大桥采用劲性骨架法进行边跨和主跨的合龙,并通过采取了一系列确保合龙段施工质量的措施,保证了合龙段施工过程中结构受力的安全和主梁线形的平顺。  相似文献   

15.
南京长江第三大桥南塔钢套箱首节段下水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长江第三大桥南塔钢套箱为哑铃形结构,首节段的整体下水是其施工中的关键环节。针对其结构特点介绍了南塔钢套箱首节段的下水条件、下水方案以及确保下水安全的施工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以主跨150m的连续刚构桥为例,介绍监测数据驱动下的施工控制技术要点,包括施工控制流程和测试方案,并提出了施工监控数据的深度挖掘利用内容和方法。实践表明,通过监测传感器的测试数据、结构数值仿真数据的融合分析,充分挖掘监测数据的冗余性,可以提高监测数据的利用率,进一步提升施工控制的可靠性,增强结构施工监控对施工过程的协助作用。测试得到的施工过程和成桥数据,对结构后期的运营管养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保证施工阶段的结构安全,一些斜拉桥的施工需要进行2次分步张拉斜拉索,而由于二次调索控制目标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调索计算方法。针对施工期间存在2种阶段控制目标的斜拉桥,以主梁脱离支架和内力分布合理作为控制目标,采用以梁塔拉压及弯曲应变能最小为约束条件的最小能量法进行初张力优化计算,以设计成桥索力作为控制目标,采用差值法进行正装迭代计算确定第2次张拉索力,并结合工程实例,利用有限元法实现了二次张拉索力计算。2种方法组合使用所确定的施工张拉索力能够满足施工控制要求,最终成桥状态亦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王聪  彭浩 《隧道建设》2020,40(10):1433-1440
襄阳市东西轴线项目沉管预制采用节段整体式全断面顺浇法,具有高强度、大断面、大体积的特点,管节控裂难度较大。为验证混凝土配合比、施工工艺以及裂缝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及可靠性,采用Midas FEA软件,进行沉管管节在设计工况下的水化热温度应力数值仿真模拟计算,分析管节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内部温度及应力变化情况。数值仿真结果表明,管节连接处抗裂安全系数较低。进而选取理论开裂风险最高的边墙倒角位置和施工难度最高的中隔墙倒角位置进行模型试验,实际模拟钢筋及预埋件施工工序,全面检验原材料、配合比和混凝土施工性能的可靠性,并布设智能温度监测系统。通过局部块体试验,合理优化钢筋及预埋件的结构形式和安装工序,验证混凝土性能并优选施工配合比;同时,通过提出的原材料温控标准对模型试验进行温度智能监测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市区箱涵施工,采用现场监测的手段,跟踪监测公路箱涵施工试验段周边地表变形的发展过程。通过分析监测数据,得出施工试验段周边地表的沉降、水平位移变形,主要集中在开挖基坑、钢板桩施工、开挖至底部和拔除钢板桩四个施工阶段,且拔除钢板桩时变形最大。通过对检测数据的分析:试验段的累计地表沉降、累计水平位移和裂缝变形等几个主要控制指标,均超过设计预警值,故原设计方案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