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孔亚平  陈济丁  辛有俊 《公路》2008,(3):179-184
植被是维持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因素。根据多年来观测调查资料,分析了青藏公路沿线植被的种类、类型及其特征,提出青藏公路沿线最普遍的三类植被是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和高原沼泽群落,沿线植被生存环境极为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通过样方数据揭示:除取土坑外,公路建设对植被的影响范围一般不超过公路界外50 m;受公路建设的干扰,公路两侧草原植被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有明显的退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随着越来越多的公路建设在青藏高原地区这种典型生态脆弱区的开展,要求建设者十分注意路域生态修复和保护。该文基于公路沿线生态环境特点,对穿越青藏高原门源仙米自然保护区的国道569曼德拉至大通高速公路NK-SG4标段路基工程开展了生态修复与保护技术实践。具体措施为:根据不同施工创面,采用排水沟和急流槽等水保措施及客土绿化和客土喷播等生态修复技术,使用冷地早熟禾、披碱草及星星草等植物搭配。施工后1年的效果表明:截水沟和急流槽等排水效果良好,坡面保持完整且无水土流失,创面植被覆盖率达到70%以上,综合路基工程的生态修复与保护技术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结合西部某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根据山区公路建设的工程及地形特点,分析讨论了公路项目对沿线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对大气、水体和声环境的影响,以及隧道工程的生态影响等。并结合高速公路的建设特点,提出阶段性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公路》2018,(12)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为更好地落实水土保持措施中的植物措施,提高水土保持措施的防治效果,减少公路建设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借助GIS手段,结合影响植被生长的地貌、干燥度、土壤因素对新疆植被可恢复性进行区划,将新疆分为6个生态区和18个生态功能区,以期为植物措施的布设提供参考,便于按功能区的要求实施生态保护、建设与管理。  相似文献   

5.
青藏公路空间效应与多年冻土区公路修筑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公路由北向南纵贯青藏高原腹地,昆仑山唐古拉山间平均海拔4500 m以上,在沿线700多km范围内广泛分布有全球独一无二的以高海拔高温为主要特征的多年冻土。从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空间效应所包括的路基尺度效应、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效应、路基非对称变形效应3个方面入手,针对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路基、路面、桥梁、生态保护等主要工程对象,采用理论模拟、室内试验与实体工程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路基稳定、路面耐久、桩基安全、生态恢复等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空间效应是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公路冻土工程的稳定性、耐久性与空间效应密切相关,特殊路基结构与针对性的冻土工程措施是提高公路使用寿命和品质的有效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6.
国道213线郎木寺至川主寺公路(以下简称"郎川路")地处高寒、高海拔地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公路的建设将不可避免地对沿线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而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一经破坏,自然恢复就相当困难。因此如何将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解决好公路沿线人民群众生存与发展的矛盾,确保沿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郎川路建设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高寒湿地区域公路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寒湿地区域生态环境具有特殊性、敏感性和脆弱性等特征,因此"生态脆弱"是高寒湿地区域公路建设中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以213国道郎木寺至川主寺公路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为例,分析了公路建设对高寒湿地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合工程设计及施工,系统地介绍了公路建设过程中采取的各种生态环保措施,以期为该地区及类似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参考,从而有效地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重大交通工程建设在某些地区使得生态地质环境更加脆弱,生态功能和承载力也急剧下降.通过重大交通工程对生态地质环境的切割、隔离、阻碍和扰动作用的研究,建立影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尝试在适合研究区的层次分析基础上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研究区线形工程对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处理好重大交通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护高原环境、促进基础建设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公路建设对所处地域自然生态环境势必产生一定破坏,建立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于公路-环境交互式设计十分有必要。构建水土流失、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功能、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标评价体系,结合实际工程对山区公路桥隧比、填挖高度、路基宽度、生态补偿等设计指标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定量评价,为生态保护区域其他公路工程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成 《公路》2007,(7):219-222
坚持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行公路生态建设是必然发展趋势。作为北京的生态涵养发展区,门头沟区山地占土地总面积的98.5%,其公路生态建设直接影响到全区经济的发展。合理选线、增加桥隧比、科学合理的土石方平衡设计等措施和工程与植物相结合的挖填坡面生态防护、完善的排水系统、生态绿化等措施是实现公路生态建设、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路域景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而公路建设又不可避免地对沿线的湿地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分析西部公路建设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占用湿地面积,破坏水文动态,引发水土流失,污染湿地环境,破坏湿地生物多样性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湿地的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道路工程路基设计与施工中的土石方调配问题,根据道路工程土石方调配施工的特点与要求,建立道路工程土石方调配与施工进度的动态联合优化模型。模型考虑了土石方调配施工过程的动态性、施工进度的局部可调整性,以及施工作业面的生产强度限制,将土石方的优化调配与施工进度结合,实现了道路路基土石方调配的动态优化及与工程进度的联合优化。工程实践应用表明,本模型的计算结果提高了道路路基开挖料的利用率,减少弃料量和借料区开挖量,减少了弃料占地面积和借料区征地面积,有利于保护道路沿线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目标与生态目标的共同改进。  相似文献   

13.
云南普炭公路水土保持及生态修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作为现代化的交通基础设施,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公路建设过程中大规模的土地扰动,破坏地形地貌,自然植被消失,将会引起水土流失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问题。本文以普炭(普者黑至炭房)公路为例,详细分析了其地质地貌及周边植物特性,阐述了普炭公路水土流失原因和水土保持及生态修复原则,针对普炭公路现状设计运用挡土墙工程、工程手段与植物措施相结合、植被复耕等水保与生态修复措施,为公路建设区的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及其周边环境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公路》2020,(4)
高速公路建设在延伸区域可达性、支持沿线区域经济带发展以及促进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部分公路建设给沿线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如何科学、合理地对道路进行生态选线已成为行业中重点考虑的问题。文中研究结合遥感数据、野外实地调查数据及统计年鉴数据选取了8种一级评价指标和26种二级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赋值,应用GIS空间分析的栅格计算器(Raster Calculation)进行生态选线研究,定量评估了依托工程所在区域的公路建设生态适宜性,对比分析了不同路线方案的生态适宜性和综合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5.
根据公路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破坏生态系统功能结构,导致生态平衡丧失,生态环境恢复困难的现状,提出了建设生态公路的理念。由于生态公路这一概念目前没有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文中首先全面阐述了生态公路的概念,分析了生态公路的特征。其次以保护耕地为中心,重点从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阶段、工程设计阶段及施工阶段研究了生态公路实现的途径和方法。最后以环境保护为中心,重点研究了施工与运营阶段噪声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及农作物污染等方面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万宁滨海旅游公路是海南省级示范工程,是对滨海旅游公路建设模式的一种探索,项目致力于建设集"生态、安全、景观、特色"于一体的滨海旅游公路。通过旅游公路的建设,串联起沿线的旅游景点,同时,项目本身也成为一种景观。通过对项目设计的关键技术进行总结,并结合建设后的实际情况,对建设前后进行对比,对各种措施进行评价,可为滨海旅游公路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山区公路建设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山区公路建设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作了比较深入地分析与探讨,总结归纳了山区公路施工、营运期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的重点与措施,并对国内外公路建设生态保护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结合公路建设过程中土石方调配的挖方区、填方区、借方区及弃方区主要性质及特点进行定量分析,建立线性土石方调配优化模型。对公路施工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将调配优化模型简化为不同工作区土石方用量与距离运费的综合考虑结果,引入运费系数λ,应用lingo对模型求解,能在工程实践中起到明显的优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常吉高速公路设计期沿线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破坏将无法复原.公路建设中不可避免地会对沿线文化遗产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设计阶段,若选线不合理,必将对沿线文化遗产的保护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探索与研究公路设计期文化遗产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是当务之急.文中以常吉(常德-吉首)高速公路为例,对设计期沿线文化遗产保护措施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对贵州水毁恢复项目设计在S203线石阡老屋基至枫香湾段公路改建工程应用进行了分析,从因地制宜,灵活掌握设计指标;加强交通安全设施设计;保护沿线生态3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加强国省干线公路在设计过程中,本着满足技术标准的原则,受投资控制,设计更重要是因地制宜,灵活掌握设计指标,尽量利用原有公路,顺应地形、节约用地;加强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更多体现"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新理念,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保护沿线生态,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避免引起新的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