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市二、三环路交通改善方案设计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快速环路以其快速、连续、大容量成为众多大城市交通干道网中的骨干道路 ,在城市道路网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分析了北京市中心区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道路网功能和作用的角度分析了对二、三环路进行交通改善的必要性 ,并针对二、三环路存在的问题对交通改善工程的实施要点及方案的内容、方法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城市环路快速系统的设计具有许多不同于一般城市道路的特点,该文在对二环交通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二环快速系统的功能定位和设计标准,介绍了昆明市主城二环快速系统的总体设计,总结和探讨了快速环路设计中的总体思路、立交选型等关键性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3.
对于中国团状布局的大城市,采用快速环路往往是解决交通问题的一个好办法。在进行快速环路工程设计之前,从前期规划角度要明确环路的功能标准,处理好环路与周边用地,地方道路网的关系,确定道路横断面和立交布局。本文就上述问题分析论述,以便提出合理的快速环路工程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4.
随着天津经济的发展,原有城市道路设施承受的交通压力不断加大。为进一步提高城市载体功能、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2003年天津开始进行快速环路的建设。该文介绍了城市快速路东南半环上重要枢纽性立交——卫国道路立交的总体设计情况,结合设计特点对城市立交的设计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近年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区城市化程度较高、开发力度加大、汽车保有量的增速,快速路及相交道路的交通功能及交通量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对呼和浩特市现有交通组织带来了一定难度,部分路段产生了一定的拥堵。为了更好地发挥快速环线功能,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屏蔽外来交通对中心城区的干扰,加强两侧地域之间的沟通联系,带动沿线地区快速发展,对除南二环路以外的其他环路的快速化改造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内城市开发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城市规划了CBD(中央商务区),以此作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引擎。但是由于CBD开发强度高,交通需求旺盛,因此早晚交通拥挤等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为此,很多城市规划了地下环路以弥补地面路网的不足。通过对CBD路网特征的研究和国内外案例的分析,结合路网容量理论,提出是否需要建设地下环路的计算模型,为规划建设地下环路提供定量分析的理论支撑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
以山东省中部某县级市为例,分析了城市商贸中心区用地、交通等现状条件,并对该区域的居民进行了交通出行特征调查,以此为基础数据,研究了近期城市商贸中心区交通改善目标和措施,着重对该地区的停车场设置制定了具体方案,并对该区域未来的发展提出了规划控制建议,以期对其他同类城市的中心区交通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杨庆祥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8):118-120,388,389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机动车保有量持续高速增长,许多城市中心区联系城市各组团的过江桥梁交通压力日益增大,通常容易成为城市交通拥堵的瓶颈路段。因此,如何在改造或新建城市中心区桥梁时,科学合理地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提高整个片区的路网通行能力,发挥出其最佳的综合效益,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该文以惠州市西枝江大桥拆除重建工程为例,介绍了桥梁的方案选择、桥梁与周边道路的交通组织、桥头公共用地的综合利用等设计方法,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城市环路转角处立交的方案设计应体现出环路转向交通的重要性,这与普通立交的方案设计以直行交通为主要流向、转向交通为次要流向的特点有所不同。该文通过对城市环路转角处立交的交通特点进行分析,对此类立交方案设计提出一些建议,并提供了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10.
根据流量潮汐式变化规律,相应调整车道功能。有的城市金融、商业、娱乐中心以及市政府的有关部门均集中在中心地区,每天出入中心地区上下班、办事、旅游、购物的人构成了交通的主体,而出入中心地区的联络线也往往成为交通瓶颈。为了减少交通瓶颈,都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出入中心区的道路畅通。例如,为疏导早高峰期间大批进中心区的车辆,将连接中心区和周围几个区的道路、桥梁和隧道的上下行车道都改为进入的通道。纽约旧金山的金门大桥双向六车道.在早晚高峰根据流量变化规律分别实行“四进两出车道”、“四出两进车道”的管理措施。这些措施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现有的交通设施,提高了道路的利用率,加快了瓶颈地段的交通流速.缓解了交通堵塞。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眼于动、静态交通平衡.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交通需求为目标,提出了城市中心区停车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城市商业中心区是城市中交通拥堵的多发地带,而交通枢纽及商业混合区域更是给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文中结合镇江市城际枢纽站商业中心区的实例,对城市交通枢纽及商业混合区域的交通问题剖析,并对交通枢纽型商业中心区的交通改善策略进行了相应研究。通过采用公交优先、布置交通设施、构建先进的停车系统、合理组织交通流等措施,为该类地区的交通改善和治理提出对策,使得交通枢纽型商业中心的交通组织更加合理有序,尽可能地减少交通拥堵,促进城市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眼于动、静态交通平衡、以最大限制地满足交通需求为目标,提出了城市中心区停车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洪小春 《隧道建设》2022,42(12):2036-2047
为探究城市空间集约和土地高效利用背景下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与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的低碳效应,梳理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与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在构成要素、开发生命周期等方面的特征,分析一体化策划、规划、设计、建造和运维等发展阶段对促进“双碳”目标实现的作用与意义; 构建基于“双碳”目标的包含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城市发展、一体化的低碳效应、城市中心区发展和城市中心区开发5项准则层指标在内的22项指标的一体化测度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与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评价方法体系。以南京新街口中心区2005年、2010年、2014年和2019年4个典〖JP2〗型阶段为例进行评价,结果分别为2.349、3.105、3.588和4.222,对应的一体化发展水平分别为较差、中、良和良。对照南京新街口中心区渐进式一体化发展历程可知,南京新街口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与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对促进区域“双碳”目标实现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破解南宁市"快环不快"交通困局,对沿线交通节点进行整治改善十分必要.以快速环路邕武立交改扩建工程为例,对城市互通立交改扩建设计进行了研究.在对邕武立交现状、存在的问题、立交功能及交通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梳理了立交改造思路,总结了立交方案选择的要点.基于现状和改造后的立交型式分别建立微观仿真模型,对立交改造后效果进行分析.结论为:立交改造后,交通顺畅、连续,改善效果显著.最后总结指出:城市改扩建立交的功能定位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相适应,在满足交通需求的前提下,从征地拆迁、工程投资等多方面进行方案比选;设计方案应便于施工组织,减少改扩建工程对既有道路交通和沿线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针对如何提高城市地下道路的运营效率,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城市交通等问题,通过对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地下交通联系通道设计过程的归纳总结,提出了城市地下道路交通诱导系统的研究思路,并以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地下交通联系通道为实例,阐述了交通诱导系统在地下道路中的实际应用。通过对区域路网以及地下道路与周边道路衔接方案的研究,确定合理的交通组织方案,并以此为基础,结合交通标线、交通标志,进行交通诱导设计。  相似文献   

17.
为提升道路交通服务水平,为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活提供高效率、高品质的交通服务,国内各城市大力规划建设快速路。高昂的造价、中心区建设快速路的争议等因素,导致快速路网络化建设严重滞后,限制了已建快速路充分发挥其功能和效率。部分城市选择规划建设适当降低标准的准快速路。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准快速路的必要性,总结了国内城市准快速路规划建设现状,提出了准快速路承担的功能"延伸、补充、联络、过渡",以及设计车速、单车道通行能力等准快速路规划设计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8.
高密度城市核心区地下环路是服务车辆最后一公里到发的地下专用道,是解决城市核心区交通问题的重要设施,具有主线成环、车辆行驶速度较低、出入口密集等特点.目前地下环路出入口数量及最小间距等设计指标的取值标准尚不明确,缺少完善可靠的设计依据.基于现有工程案例的统计分析,总结归纳城市核心区地下环路的功能定位,为地下环路主线规划布局提供参考;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地下环路内、外出入口的数量、最小间距、位置布局等参数,详细探讨环路外出入口的布局特点以及与服务车位数的关系,进一步总结环路内出入口数量及布局与外出入口和地块之间的关系.结合相关规范要求,对城市核心区地下环路的出入口设计指标提出合理建议,为地下环路出入口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城市中心区道路建设基本完成的情况下,通过优化交通组织提高道路运行效率是缓解中心区交通矛盾的必然选择。单向交通就是城市交通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分析单行交通设置的原则和条件,并根据实例,从交叉口服务水平的角度分析了单行道系统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城市发展建设的快速推进,机动车存有量不断攀升,交通拥堵、汽车空气污染等问题日益普遍。旧城中心区人口密集,道路空间有限,是城市交通拥堵及汽车空气污染的重灾区。非机动车作为城市绿色交通工具,对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系统,落实国家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战略大有可为。通过对城市非机动车系统发展历史的回顾,检讨目前旧城中心区交通存在的问题,参考国内外成功案例,提出在道路空间有限的条件下,完善提升现有非机动车交通系统的方案构思。其成果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