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4 毫秒
1.
车辆的平顺性和道路友好性是反应车辆悬架性能的2个重要指标。为改善重载汽车在道路行驶中的友好性,基于7自由度重载汽车动力学模型,建立了半主动悬架系统的运动方程,设计了半主动悬架最优控制器,考虑路面不平度的随机激励,以车辆平顺性和道路友好性为控制目标,提出了车辆悬架的最优半主动控制策略,并且给出了详尽的推导过程。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当汽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在C级路面时,车身和驾驶室垂向加速度有效均方根值分别减少了3.42%和46.4%,轮胎对路面的破坏减少了2.10%;半主动控制悬架有效地保证了车辆行驶的平顺性,同时可减小车辆对路面的冲击作用,改善了车辆的悬架性能。  相似文献   

2.
在ADAMS/VIEW中建立某轿车前麦弗逊悬架动力学模型,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C级路面激励,并将此路面激励导入到ADAMS中作为悬架测试平台的驱动,然后将悬架动力学模型导入到MATLAB中,并在MATLAB中建立开关式天棚阻尼半主动控制策略,进行联合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悬架通过半主动控制,可以有效的降低车身加速度和悬架动挠度,提高了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3.
悬架是车辆底盘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对车辆平顺性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传统的被动悬架无法根据车辆运行工况调整自身阻尼,减振效果有限,半主动悬架能够根据不同的运行工况实时调整自身阻尼,能够有效提升车辆平顺性。文章通过TruckSim和MATLAB/Simulink建立基于天棚控制策略的某重型商用车半主动悬架仿真模型和传统被动悬架仿真模型,并对两种悬架的减振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传统被动悬架,基于天棚控制策略的半主动悬架能够有效提升车辆平顺性,其中车身加速度均方根值降低22.9%,悬架动挠度均方根值降低15.1%,轮胎动载荷均方根值降低9.8%。  相似文献   

4.
空气悬架车辆ADAMS与MATLAB联合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虚拟样机技术建立了基于ADAMS/Car模块的空气悬架车辆多体模型,并在MATLAB中设计了主动悬架PID控制器.通过ADAMS的路面编辑器建立了脉冲输入和随机输入两种路面模型,进行了ADAMS与MATLAB联合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由车辆虚拟样机模型和PID控制策略组成的空气悬架系统有效改善了车辆平顺性.  相似文献   

5.
在试验测试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采用磁流变减振器的半主动悬架的模型.采用积分白噪声模拟B级路面谱作为路面输入;提出了由1个径向基神经网络辨识器和4个神经网络控制器组成的自适应控制系统;以轮胎动载荷和质心垂向加速度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利用Matlab/Simulink模块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半主动悬架系统与被动悬架系统相比,道路友好性得到了良好改善,同时车辆的平顺性也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6.
研究天棚控制方法对磁流变半主动悬架动力学的影响.根据磁流变减振器的力学特性,建立了二自由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模型,分析了在天棚控制方法下悬架的频率响应特性,并通过仿真分析了被动悬架和天棚控制悬架的平顺性.结果表明,天棚控制方法能有效降低簧载质量加速度和悬架动挠度,但是增大了轮胎动载荷.  相似文献   

7.
基于半主动自适应悬架系统的整车道路友好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车辆的道路友好性与平顺性,设计了以磁流变减振器为控制对象的整车自适应模糊控制半主动悬架系统。在试验测试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磁流变减振器的整车半主动悬架模型及其状态方程,并用该模型对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模型的输入采用B级和C级路面谱;道路友好性评价指标采用动载荷系数和动载荷应力因子;使用MATLAB/Simulink建立基于2个自适应模块的模糊控制器控制系统,模糊控制器的输入均采用车身与车桥的相对速度和相对加速度。仿真结果表明:与被动悬架相比,在B级和C级路面、不同速度下,半主动自适应悬架动载荷系数均降低30%左右,动载荷应力因子均降低40%以上,同时也提高了车辆的运行平顺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汽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自适应模糊控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汽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存在非线性及不确定性等因素而难以控制的问题,提出采用自适应模糊控制策略并进行了研究。在分析磁流变减振器输入输出特性的基础上,针对1/4车辆悬架模型设计了自适应模糊控制器并进行了仿真分析。以某微型车为试验用车,搭建了平顺性道路试验系统,进行了不同车速、不同控制策略(自适应模糊控制和天棚控制)下的随机路面试验,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相吻合,说明将自适应模糊策略应用于半主动控制是可行的,能够抑制车身的垂直振动,提高乘坐的舒适性,且控制效果要优于天棚控制。  相似文献   

9.
基于ADAMS/Car Ride车辆平顺性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虚拟样机技术进行车辆平顺性仿真研究.建立了基于ADAMS/Car Ride的多体动理学模型,通过虚拟四柱试验台对模型进行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ADAMS/Car Ride可方便地进行路面功率谱密度响应仿真试验,所建立的包含虚拟四柱试验台的整车模型可深入进行车辆平顺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基于ADAMS的空气悬架客车平顺性仿真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应用机械系统仿真分析软件ADAMS,创建空气悬架客车前悬架、后悬架的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包括转向系、发动机、车身、前后轮胎等在内的整车虚拟样机模型。并通过编制路面谱文件对虚拟模型进行平顺性仿真和悬挂系统固有频率仿真试验,结果显示该车的平顺性能比较理想。将仿真结果与样车道路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二者比较吻合,从而验证了所创建的虚拟样机模型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虚拟试验可以有效地分析汽车的平顺性。  相似文献   

11.
据词典,圆形有孔的玉称为璧,半圆形的称为半璧,2个半璧合成一个圆称为"合璧"。中西合璧,比喻中国和国外的好东西及建筑风格融合到一起。其近义词有:土洋结合、亦中亦西等。近期以来,"中西合璧"这个成语在笔者脑海中频现,因是一些见闻令笔者不由地产生了一些联想。2011年1月,在美国,看到不少总轴数为7~11轴的单组半挂汽车列车(设悬浮轴;多是罐车和高栏板  相似文献   

12.
在全深度——变深度的剪切弹簧模拟桩侧土对桩的约束的基础上,考虑桩周土的损伤对桩基沉降的影响,推导了一组确定桩的轴向荷载——沉降曲线的解析算式,经算例计算表明,考虑桩周土损伤来估计桩的承载力是合理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涵洞土压力与填土沉降差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对现行有关涵洞害的调查分析,并结合现场试验及相关资料,对高填土路基中涵洞土压力及其土体变形的影响因素和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利用填土沉降差减小涵洞土压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邓恒  章一舫  唐华  王鼎鼎 《上海汽车》2008,(1):20-23,27
根据整车技术环境发展方向,提出了汽车发电机的技术要求.结合这些要求,阐述了汽车发电机的各种特性与整车之间的设计匹配关系,以及各种技术使用的原因和背景,并针对使用中的故障给出处理策略.在整车设计阶段合理地利用车用交流发电机的特性,有利于提高轿车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15.
薛矫智 《天津汽车》2009,(10):45-48
单向离合器可以单向接合2个部件,单向离合器在分离时能产生超越作用。文章介绍了单向离合器在自动变速器中的作用和用于自动变速器的限制条件,指出具有超越作用的单向离合器,在齿轮变速机构中能够消除降挡冲击,因而在自动变速器中得到应用。使用单向离合器会使汽车失去发动机制动的作用,必要时要取消单向离合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沥青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沥青路面裂缝的4种常见形式,分析了裂缝产生的原因,并相应地提出了裂缝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盐渍土地层隧道在运营期间底部结构产生的病害层出不穷,隧底的病害缺陷直接影响衬砌结构承载力。在全面调查新疆某隧道底部病害的基础上,运用ANSYS软件建立“荷载-结构”模型,改变隧底不同位置的衬砌厚度值,模拟衬砌厚度缺陷,分析典型截面安全系数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墙脚作为应力集中的部位,是隧道衬砌受力的最不利部位;隧底厚度缺陷值,围岩条件直接影响隧道衬砌结构的安全性能。拱顶安全系数随隧底厚度缺陷的增加而增大;左墙脚、右墙脚同时发生厚度缺陷时,拱顶安全系数上升最明显。  相似文献   

18.
前照灯检测仪是在假定车身位置摆正的前提下进行检测的,实际检测中停车位置往往很难做到没有偏差.影响了检测精度。介绍了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车身位置偏差自动补偿前照灯检测仪的实现方法和检测原理.详细地论述了斜拍校正技术、模式识别技术以及自然光线下高精度实时角度测量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前诱增交通量产生的经济效益在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中常被忽略,但其产生效益对全面评价项目效益至关重要。分析了诱增交通量产生效益的机理,并给出了其可具操作性的效益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对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石油勘探过程对洒水车的要求越来越多,文章通过对水泵、取力器、汽车发动机的匹配计算分析和用户使用状态分析,提出了石油勘探现场洒水车用取力器的选型原则,也指出了影响洒水车工作可靠性的因素和降低故障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