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车辆-轨道系统耦合动力学的基本思想,对横向耦合动力学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车辆,轨道、轮轨接触整体系统的角度,建立了车辆-轨道系统横向耦合模型,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仿真实施软件包,用以分析高速、重载运输条件下车辆和轨道的横向相互作用,为车辆和轨道的轨道的最佳设计,最佳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车辆在弹性轨道结构上的横向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运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研究了车辆在弹性轨道上的非线性运动稳定性问题。考虑轨道结构振动的影响,计算得出了车辆的实际临界速度,并与采用传统的车辆动力学方法计算得到的临界速度进行了比较。同时探讨了销售网钢轨扣件横向刚度和阻尼对车辆横向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介绍第15届国际车辆系统动力学会议的盛况及各国车辆系统动力学技术发展的新水平,并以较大篇幅着重介绍车辆/轨道相互作用、车辆六动控制、轮轨磨耗、弓网关系以及车辆构件疲劳评估等方面的最新研究领域,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铁道车辆在刚性及弹性轨道模型上的振动模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原理,对铁路车辆在实际弹性轨道基础上的垂向振动形态进行计算机模拟分析,并将模拟结果与假想的刚性轨道基础上车辆振动模型的计算结果加以综合对比,从而探明传统车辆振动模型与车辆-轨道耦合振动模型分析结果之差异,指出传统模型的适用范围,使铁道车辆振动分析更加切合实际。  相似文献   

5.
弹性轮对车辆-轨道垂向耦合系统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弹性轮对车辆-轨道垂向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推导了弹性轮对车辆-轨道垂向耦合系统振动微分方程。通过输入脉冲型激扰,对弹性轮对车辆-轨道垂向耦合系统进行了轮轨力及轮轨接触应力的动力学仿真,并与刚性轮对车辆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一种确定轨道过渡段长度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以有碴轨道和无碴轨道的过渡段为例,进行了车辆-轨道过渡段垂向动态相互作用的仿真研究。指出了在确定轨道过渡段长度时,所采用的动力学性能评价指标,提出了确定轨道过渡段长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高速列车—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翟婉明 《铁道学报》1997,19(4):16-21
探讨高速列车在轨道结构上运行时的垂向耦合振动问题是列车-轨道耦合动力学更深入的理论研究。本文建立了铰接式高速列车-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及方程,运用新型快速数值积分方法编制了这一大型系统的动力学仿真程序,对铰接式高速列车垂向动力学性能,特别是车辆与车辆之间的耦合振动以及车辆与轨道之间的动力作用进行了系统仿真分析,并与非铰接式高速列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铰接式高速列车具有优良的垂向动力性能。  相似文献   

8.
轨道刚度对列车走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列车运行品质不仅取决于机车车辆本身的动力学性能,而且还受到来自轨道方面因素(如轨道弹性、轨面几何不平顺等)的影响。本文从车辆/轨道相互作用整体系统的角度,动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首次研究了轨道结构各部件刚度对列车走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轨道刚度对机车车辆走行部的振动行为有较大影响,但对车体平稳性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地铁车辆在不同减振轨道结构上的动力学性能,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考虑不同类型减振轨道的地铁车辆-减振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基于动力学仿真,对比分析地铁车辆在4种常用减振轨道上的横向稳定性,以及直线和曲线段的轮轨动力学性能.结果 表明:减振轨道结构参数对地铁车辆横向稳定性有很大影响,弹性扣件减振轨道上车辆的轮轨安全性指标略小于其他3种减振轨道.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地铁A型车辆在不同等级减振轨道上行车时的动力学特性,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以深圳地铁某线路实际铺设的不同等级减振轨道为研究对象,建立考虑不同等级减振轨道的地铁A型车辆-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分析不同等级减振轨道下车辆-轨道耦合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相对于铺设其他两种等级减振轨道,铺设高等和特殊减振轨道时车体的垂向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增幅超过30%,车体垂向Sperling平稳性指标增幅超过5%;钢轨垂向位移增加明显且钢轨垂向位移的标准差增加了约3倍。主要结论为:采用高等级减振轨道会一定程度恶化车辆动力学性能和乘客乘车环境,在实际选取不同等级减振轨道时应综合考虑地铁车辆的行车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