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以重庆市嘉滨路连接道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法与现场监控、量测对不同净距下浅埋分岔隧道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围岩位移来说,隧道净距越大,连接断面水平收敛就越大,净距越小,连接断面拱顶及拱底的竖向位移就越大;(2)对于初期支护应力,沿隧道方向的初支应力主要集中在连接断面前2 m的小净距隧道拱脚处以及中夹岩左右侧拱肩处,且隧道过渡段初期支护主应力随净距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2.
运用ANSYS有限元程序,研究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在不同的偏压角度、间距、埋深条件下,先开挖深埋侧和先开挖浅埋侧2种不同的开挖顺序下的受力和变形特性,对比分析了围岩最大拉应力、围岩洞周最大位移、中岩柱水平位移和竖向应力。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角度的增加,先开挖深埋侧较先开挖浅埋侧隧道及中岩柱更加安全;当间距小于0.5倍洞径时,先开挖深埋侧较先开挖浅埋侧安全;当间距大于0.75倍洞径时,先开挖浅埋侧对于隧道受力更加有利;当埋深在1倍洞径以下,先开挖深埋侧隧道整体稳定性及受力更加安全,当埋深大于1.5倍洞径时,先开挖浅埋侧隧道受力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3.
为给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结构抗震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以极限平衡法原理为基础,通过引入水平地震力系数推导出一种能够考虑后行洞施工对先行洞围岩压力影响的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通过算例分析水平地震作用力对围岩破裂角的影响规律,得出以下结论:先行洞与后行洞深浅埋侧围岩破裂角均随所处围岩级别增大而减小;随着水平地震力系...  相似文献   

4.
浅埋暗挖小净距隧道应力集中现象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目的:小净距隧道暗挖施工中,由于邻近导洞之间土柱应力集中,影响其安全状态和邻近后行隧道的施工,并影响到先行隧道的安全,严重的还可能造成周边建筑物、地中管线等设施的破坏。因此,对浅埋暗挖小净距隧道应力集中现象进行分析,对保证施工安全十分重要。研究结论:本文结合宣武门车站小净距群洞暗挖施工,通过实测数据分析应力集中现象,量化了群洞施工时中间土柱的应力应变效应,分析了土柱沉降规律、土压力变化特征,监测结果显示:(1)相邻导洞中土柱体中间部位沉降值最大,达到-14.8 mm,是其他区域的1.1~2倍,土柱体的沉降与土压力的关系和理论分析吻合,表明该部位产生明显的应力集中;(2)后行隧道对先行隧道产生微小的拉力作用。同时,按照开挖面与监测点的距离,对土柱沉降规律和土压力变化规律进行阶段划分,为采取措施降低应力集中现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浦梅铁路新建隧道双侧近接既有偏压浅埋隧道工程的不良地质问题突出,近接形式独特,施工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理论和实践方法指导.本文以该工程为依托进行拓展研究,利用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方法,对不同偏压角度和净距条件下的近接施工影响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论:(1)偏压角度增加会提高近接施工的扰动性,主要表现为既有隧道的拱...  相似文献   

6.
浅埋小净距偏压隧道地震响应特性与承载力安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非偏压隧道相比,浅埋偏压隧道稳定性较差,受地震动荷载的影响更为敏感.结合实际工程,运用FLAC有限差分法研究了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结构在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时程响应,对比分析了左、右两洞的内力(轴力、剪力、弯矩)变化规律和动力安全系数.研究结果表明:衬砌结构的地震响应、受力状态与地形条件密切相关;在两洞埋深差异...  相似文献   

7.
基于强度折减法的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广东某浅埋偏压小净距高速公路隧道,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基本原理,研究隧道施工过程中各施工工序的安全系数动态变化过程,并对极限状态下关键施工工序的围岩塑性区与隧道围岩位移进行分析,结论为:隧道左洞第一步开挖时,由于中岩柱的出现,其安全系数最小,为最危险施工步,其次为两个洞室临时岩柱上台阶开挖;施工中中岩柱、洞室左拱腰和右拱脚出现大量塑性区,为围岩应力危险区域;中岩柱水平位移在施工过程中呈现出左右往返变化,右侧隧道竖向位移及其上部地表沉降较大,为监控量测重点部位。  相似文献   

8.
我国部分高速公路建设在山地丘陵地区,地质条件极其复杂,会遇到大量隧道工程,而有些隧道受到地形、线形规划等条件的限制,往往需要修建小净距隧道,而固岩稳定性对于施工尤为重要.本文以某浅埋小净距隧道为例,采用数值模拟的分析方法,研究隧道出口段分别采用交叉中隔壁法(CRD工法)和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对围岩变形和力学特性的稳定性影响,将不同施工方法开挖引起的隧道围岩变形和塑性区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CRD工法引起的围岩扰动相对较小,这将为比较选择更为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方法提供较好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浅埋偏压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详细介绍了盖挖法在高速公路浅埋偏压隧道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并根据工程实际,总结出钢花管注浆和混凝土盖板并用后顺利通过浅埋偏压隧道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1.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喀斯特地质条件下小间距隧道施工技术。抓好地质超前预报及监控量测工作是施工安全的有利保障。采用微振动控制光面爆破技术和单侧壁导洞法施工确保了工程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2.
城市小净距隧道施工工法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在建的某市小净距隧道V级围岩段为例,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对隧道施工全过程进行仿真分析,获得了不同施工步条件下围岩位移、受力及塑性区分布图.同时对施工过程中的初衬及临时支护受力特征进行研究表明:设计中采用的施工工法和支护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地表、隧道围岩位移及塑性区分布,充分发挥了初衬材料的受力性能,二次衬砌结构处于安全性状态.  相似文献   

13.
雪峰山隧道为向莆铁路上第二长隧道,控制着全线的总体工期,隧道左线长17842m,右线长17836m。隧道进口段小间距穿越软塑地层,地层饱和含水,施工条件复杂。施工过程中,经过方案比选,因地制宜,选择土体劈裂注浆工法加固土体,稳定支护。本文根据现场收集资料,查证国内地下结构施工经典实例,对雪峰山隧道小间距穿越软塑地层段的施工过程进行了技术总结,该技术可为今后相似地质条件的地下结构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超小净距地铁隧道爆破振动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结合南京地铁Ⅱ号线苜蓿园站-小卫街站超小净距地铁隧道施工中,由于左右线隧道之间距离较近,对在后行洞开挖爆破荷载作用下先行洞衬砌振动响应进行相关监测,并分析地震波在不同位置的分布规律,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5.
滑坡地段小净距并行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灾变链式理论表明,隧道变形病害与所在斜坡出现滑坡现象密切相关,并且严重危及行车安全.以石狮小净距并行隧道为例,介绍滑坡地段小净距并行隧道的超前支护、洞身开挖、中间岩柱加固、监控量测等关键工序的施工方法和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关于小净距隧道间合理净距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数值分析手段,对不同净距未支护条件下小净距隧道的围岩塑性区、变形及受力状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可知:当两隧道的净距小于B(B为毛洞开挖宽度)时,在两隧道中岩墙较大范围内将产生塑性区,且位移量明显大于单洞状态.中岩墙部位产生了明显的应力叠加现象,处于很不利的受力状态,中岩墙需进行特殊加固处理.而当净距增加至1 B及以上时,塑性区的产生范围基本接近单洞状态.据此确定该高速公路隧道Ⅴ级围岩段的合理净距可定为等于或大于1.0B.  相似文献   

17.
根据小净距公路隧道的施工特点,科学、合理地建立了小净距公路隧道施工系统安全评价综合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方法对体系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对黄衢南高速公路焦坞小净距隧道施工系统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施工情况较吻合。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软弱围岩条件下的大断面小净距隧道采用不同施工方案及步骤时的力学响应研究,针对双侧壁导坑法、CD法、上下台阶法等几种施工方法对围岩变形、地表沉降、围岩应力、围岩稳定性等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了适合软弱围岩条件下大断面小净距公路隧道的合理施工方法。对双侧壁导坑法采用不同的施工过程,分析比较确定出合理的施工程序。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盾构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运营隧道的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广州APM线盾构机近距离穿越正在运营中的地铁一号线隧道,列车正常运营期间对线路变形有严格要求,因此,隧道下穿施工时采取一系列的沉降控制措施,包括穿越前盾构机的准备、关键施工参数控制、同步注浆、补充注浆、施工监测和信息化管理。另外,为保证列车运行安全,必须对运营线路进行监测及防护。施工过程中的监测结果表明,这些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