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解决D型施工便梁存在的使用跨度不够、横竖向刚度弱、实际限速低、安全系数预留小等问题,开展了既有提速铁路低高度施工便梁关键技术研究。本文根据拟定的主要技术参数,提出了既有提速铁路低高度施工便梁仍采用半穿式钢板梁的总体结构方案;并重点对其纵梁、横梁、连接板、隅撑及牛腿、联结系、钢轨扣件等零部件的结构方案,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推荐方案。该提速铁路低高度施工便梁,竖向和横向刚度大,限速高;可拼组24 m、28 m、32 m跨度;并改善安装作业条件,方便施工;这可为公路、市政道路下穿铁路工程的施工设备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  相似文献   

2.
针对复杂地形地质下高墩柱道岔梁采用满堂支架方案会产生诸多不利因素的问题,提出了拼装式钢管柱贝雷梁支架方案,并且通过支架设计和对支架的应力检算,使该方案成功地应用于工程中,解决了施工功效低和安全风险大的问题,为以后同类工程施工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3.
合九铁路9号桥体外预应力加固Ansys仿真分析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整治既有线小跨度低高度钢筋混凝土梁普遍存在的竖向刚度不足的病害,应用Ansys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分析,研究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的适用性,并对体外预应力钢绞线和体外预应力精轧螺纹钢筋方案进行方案比选;通过现场实测数据与理论分析的对比验证,结论为:体外预应力精轧螺纹钢筋加固技术可有效恢复小跨度低高度钢筋混凝土梁竖向刚度,具有经济高效、施工便捷、对铁路运输基本无干扰等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宿淮线采用自两端向中间铺架的方式,通过铺架汇合点比选,确定两端各自的架梁数量;根据铺架汇合点比选结果,采用盈亏平衡分析法进行外购成品梁与现场预制梁方案比选;通过建立存储模型进行制存梁场布置比选,确定制存梁场投资,从而得出现场预制梁方案优于外购成品梁方案的结论。通过上述三项技术经济比选,最终确定宿淮线最佳铺架方案。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抛丸处理设备进行选型、方案论证和运行试验,使摇枕、侧架、制动梁表面经过清理,达到探伤要求,并取得了抛丸处理故障率低、安全、环保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D0~D23)处于大练岛的山凹之间,受穿堂风的影响,大跨高墩支架现浇梁施工安全风险大、施工工效低、工期紧、成本高。为了克服大风条件造成的现浇梁施工困难,本文通过三种方案综合工期安排、施工工艺、经济性等多方面对比分析进行方案比选,并从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试验对大跨高墩现浇支架研究分析论证,确保大跨高墩现浇梁的顺利建设,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盾构下穿铁路时不同加固方案的效果,通过FLAC~(3D)数值模拟,在分析盾构参数对地表沉降影响的基础上,对比研究D型梁加固和管棚注浆加固2种股道加固方案的特点,得到如下结论:地层损失率越低、盾构密封舱内压力越大,地表沉降越小,针对不同工程,应对比选取最佳密封舱内压力以保证整体沉降最小;D型梁的隔离作用优于管棚注浆,但其施工会对股道造成较大扰动;D型梁加固具有一步到位的效果,后期安全系数更高,复杂工程中,D型梁的适用性强于管棚注浆;管棚注浆和D型梁2种加固方案,管棚注浆的经济性和可操作性更强,2种股道加固方案都满足变形要求时,宜优先采用管棚注浆加固;管棚注浆无法满足股道变形要求时,宜考虑D型梁加固。  相似文献   

8.
NF系列三角桁架双导梁公路架桥机调头方案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F系列三角桁架双导梁公路架桥机由机械、液压、电气三大工作系统组成,可以满足各种桥型的简支梁架设。现有调头方法工期消耗长,经济投入大,安全系数低。结合工程实例,创新性地提出了NF系列三角桁架双导梁公路架桥机一次性调头方案,论证了此方案的可行性并详细介绍了操作方法,为双导梁公路架桥机调头提供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结合沪昆铁路柘溪桥既有双线桥梁更换单线梁体施工技术,提出3种换梁施工方案,并进行方案比选;从施工工艺、施工重点与难点方面介绍施工方案;从塔架与平台工程、纵横移轨道与立体交叉龙口、横移油顶设备的选定、纵移梁小车与油顶通过接头处理、提前解除支座与穿设滑轨、新梁预铺道砟与轨枕方面分析施工关键技术。通过换梁施工运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铁常用跨度梁使用量巨大,但既有的铁路抢修钢梁行车限制速度低,已无法适应高速铁路运行的需要。京张高铁官厅水库特大桥32 m简支钢-混结合梁以打造京张智慧高铁为契机,采用高铁应急抢修梁方案,同时通过设置梁侧牛腿和横向限位装置,达到了协调主、引桥横向变形的目的。针对应急抢修简支钢-混结合梁的结构构造、节段组装、主要计算结果、结合梁安装等内容进行详尽介绍,并对其技术特点进行总结。该桥的建成为高铁应急抢修梁的设计与应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为今后进一步深化高铁应急抢修梁的研究、开展高铁应急抢修梁相关标准设计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