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建立健全铁路工务物资全寿命管理,改善现有物资管理的不足,对重要物资的生产、发运和使用进行全流程信息跟踪,做到物资信息的可追溯性。利用大数据对道岔等重要物资进行寿命预测,利于损耗件及时更换,确保铁路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2.
铁路工务部门地理信息查询系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主要介绍了北京铁路局工务地理信息查询系统,该系统采用WebGIS技术,采用B/S的四层体系结构,在网上实现了工务设备地理信息发布、工务防洪地理信息查询和工务综合信息查询等功能,使铁路工务信息系统(PWMIS)的有关功能WEB化,拓宽了业务信息的使用范围,为将来建设"数字铁路"的工程做了有力的尝试和技术准备.  相似文献   

3.
铁路工务信息PWMIS检索程序只能按规定的程式进行统计查询,而对其中所提供"SQL查询"功能一直是望尘莫及,经过近一年来我们对ORACLE数据库SQL语句的学习和摸索,掌握了工务信息软件提供"SQL查询"模式,从而提高了对工务信息处理的时效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铁路的快速发展,工务基础设施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以新中国成立以来铁路工务基础设施养护技术升级改造为背景,梳理总结我国铁路路网规模、运营速度、轨道结构、检测技术、维修策略、作业手段等方面发展的主要历程,阐述我国铁路工务线桥结构现代化、作业手段机械化、维修管理科学化的养护维修理念,最后从推进全寿命周期管理、优化维修组织、推广应用先进的维修手段、积极推进运营维护智能化等四个方面展望铁路工务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针对铁路工务线上料库存在工务整体库存中占比高、材料周转慢、信息化滞后、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网格化库存管理、全寿命跟踪、统一道岔标准、建立标准化评价体系等四大策略,并对策略目标和实施方案进行探讨和研究,为优化铁路工务线上料库存提出切实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目前相关的客运专线工务养护维修系统主要基于工务设备基本信息的查询及统计,缺乏对工务基础设施深度信息挖掘与诊断,并不能有效指导路局及所管辖各工务生产单位开展日常管理及生产任务;如何对检测数据、维修信息的统一管理及维护以及建立维修知识库需要进一步研究。研究结论:(1)基于SOA的客运专线工务维修辅助平台主要将身份(角色)认证、作业、设备、人员、知识信息管理等不同业务服务集成;(2)该平台可通过监测数据分析判断轨道、路基等高铁基础设施的损伤;(3)可利用该平台完成现场消息的双向推送;(4)平台提出了面向维修知识的设计理念,可辅助工务维修人员生产。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铁路工务设备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二维码技术在工务设备远程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RGIS的铁路工务动态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我国现有铁路工务管理信息系统与发达国家铁路工务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差距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我国铁路地理信息系统(RGIS)的铁路工务动态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方案,该方案充分利用RGIS的技术特点,可为现有工务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强大的图形、图像直观表现能力和辅助决策功能,实现相关信息资源的共享,同时还具有动态管理功能.  相似文献   

9.
以三维GIS作为技术支持,依托海南东环线线路设备以及检测数据,基于三维GIS铁路固定设施生产管理系统,探索研究工务线路质量闭环管理模式在系统中的应用。通过对工务线路质量闭环管理的广泛调研,提出工务线路质量闭环管理在三维GIS铁路固定设施生产管理系统中的功能应用并总结其特点,研究线路质量分析应用于系统功能的逻辑算法。实践表明,工务线路质量闭环管理模式通过结合三维地图展示使线路缺陷查询管理更为直观;闭环管理模式应用于系统功能能够良好覆盖铁路养护维修的各个过程体系,符合中国铁路总公司维修体制改革的各项规范,进一步提高业务效率与数据精准度,以期为铁路工务系统安全生产工作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系统主要应用于铁路工务系统旧轨料管理部门、材料保管单位和施工单位三级机构对旧轨料的科学管理,可满足工务旧轨料日常管理要求,包括:申请管理、调拨管理、领料点收、报废鉴定、审核管理、库存管理、查询统计以及系统维护。  相似文献   

11.
高效管理高速铁路工务设备数据对提高运营安全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介绍高速铁路工务设备数据的管理现状,对建立工务设备大数据应用进行需求分析,提出基于数据服务平台的工务设备大数据总体框架及相关功能。以京沪高速铁路工务专业为例,搭建京沪高速铁路数据资产汇集平台,并开展大数据应用。结果表明,基于该平台开展大数据应用能够科学合理地指导工务设备维修管理和提供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2.
为保障铁路线路设备的良好运行和相关人员的量化管理,基于二维码技术和FineReport软件平台,运用GPS核查人员定位的方法,构建了铁路线路设备痕迹管理系统,实现了设备检查、发现问题、整改问题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该系统突破传统设备检查和管理系统的弊端,实现移动端的扫码签到、问题管理、任务量化、问题督办、数据分析和盲区管理等功能,为铁路线路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和移动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是为了弄清楚遂渝线无碴轨道综合试验段区间轨道刚度和岔区轨道刚度特性,为提高列车过岔的舒适性及延长轨道结构的使用寿命,本文提出了区间轨道与岔区轨道间轨道过渡段的设置及其设计。研究方法:本研究应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与理论,分析了遂渝线区间及道岔区无碴轨道刚度的特性。研究结果:区间轨道与道岔区轨道间存在着较大刚度差,遂渝线无碴轨道综合试验段无碴道岔区的轨道刚度约是区间线路的2~3倍,应设置轨道刚度过渡段。研究结论:道岔前后轨道刚度差可采用分级过渡的方法,每一级刚度取18孔轨枕间距左右,将钢轨挠度变化率控制在0.3 mm/m以下,由此确定的过渡段结构动力学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4.
轨道不平顺严重威胁铁路行车安全和设备的使用寿命。研究轨道高低不平顺的变化特点和劣化规律对重载铁路轨道维修管理有重要指导作用。基于灰色区间预测建模理论,研究重载铁路轨道高低不平顺变化特点和劣化规律,预测轨道高低不平顺未来的发展情况。为验证预测模型的有效性,采用神朔铁路上行10个高低超限病害高发单元区段的共17个月的历史轨道高低不平顺检测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拟合和预测效果良好,对神朔铁路轨道的养护维修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研究适用于高铁经营的扫码点餐系统,解决在高铁运营和列车经营的复杂场景下难以开展扫码点餐服务的问题。基于铁路12306互联网订餐平台,分析高铁列车扫码点餐的难点,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设计并实现了高铁列车扫码点餐系统。该系统已在多个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担当的部分高铁列车上运用。运用结果表明,系统符合高铁列车经营实际,有利于提高经营效益和服务质量,提升铁路出行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16.
以铁路线路周边区域的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集成铁路基础设施、构筑物、房地产等三维模型数据,并收集线路信息、房屋信息、土地信息等相关资料,建立房地产信息数据库,开发相关业务功能,满足三维可视化界面下的场景浏览定位、房产信息查询、三维空间分析、日常更新维护等需求,实现铁路房地产信息的三维可视化管理。  相似文献   

17.
新型重载道岔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载道岔是重载铁路的关键设备,也是线路的薄弱环节,其尖轨、辙叉心轨的寿命是影响重载道岔寿命的决定因素。针对既有重载道岔调研情况,研究近年来我国重载道岔关键部件(尖轨、辙叉)的结构改进技术方案,并且结合上道试用验证。实际效果证明,改进后的方案能够适应我国重载铁路"大轴重、高密度和超大运量"的使用要求,且大大延长了主要部件的寿命,提高了重载铁路运能,减少了养护维修工作量。  相似文献   

18.
铁路工务安全与生产动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以济南铁路局铁路工务管理信息系统(PWMIS)数据和工务地理信息系统(PWGIS)为基础信息平台,以车载仪、轨检车、轨检仪、便携式添乘仪和动检车信息等工务检测数据为数据源,构建的一个覆盖铁路局、工务段、车间和工区的铁路工务安全与生产动态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是以安全监控、检测数据分析、雨量监测报警等工务生产管理为主体业务的计算机综合应用平台.  相似文献   

19.
从高速铁路的发展,新型复兴号动车组投入运营等情况出发,通过对现行高速铁路设计规范对于京张高铁股道有效长650 m的车站出站信号机设置的要求,以及相关研究试验等详细的分析,提出了4个高速铁路的车站出站信号机设置方案,对各方案的适应性进行分析。结合复兴号列车在京沈高铁试验段的试验和新型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的开行情况,对京张高铁出站信号机的设置进行了优化,京张高铁出站信号机的优化设置进一步提高高速铁路的安全性,实现到发线有效长的充分利用,进一步优化司机操纵,减少停车附加时分、提高工程经济性等,为京张高铁未来开行17辆长编组"复兴号"动车组预留了行车条件,并为今后规范的修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铁路工务检测数据综合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分析工务检测数据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检测数据综合信息平台的方案,并详细阐述各种检测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的方法,从而为铁路运输安全生产和维修计划的科学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