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无砟轨道裂缝产生原因与整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目前我国正在施工的无砟轨道综合试验段中出现裂缝的情况,首先对无砟轨道裂缝的类型和裂缝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温度和混凝土的收缩是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通过优选原材料、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采用二次振捣工艺以及强化养护环节来防止裂缝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德国纽伦堡——英格尔施塔特新建线的无碴轨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纽伦堡——英格尔施塔特新建线采用博格板式和 Rheda2000型无碴轨道。博格板式无碴轨道采用钢纤维混凝土预制轨道板,板下铺设水硬性混凝土支承层或混凝土底座,而在桥梁上、隧道内用混凝土底座。新建线的车站道岔区采用 Rheda2000型无碴轨道,其上部结构与有碴、无碴轨道的高速道岔相同。无碴轨道道岔与区间无碴轨道的过渡是在岔前及长岔枕后设置弹性过渡段,与区间有碴轨道的过渡是在过渡段设置两根辅助轨以增加轨道框架刚度。高速道岔区主要采用 VOSSLOH 弹性分开式扣件和 SKL12型弹条。无碴轨道结构均采用 VOSSLOH 300型扣件。德国的无碴轨道技术可供我国客运专线建设借鉴。  相似文献   

3.
无砟轨道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呈现形式有轨枕端部"八"字裂缝、道床横向非贯通裂缝与贯通裂缝、支承层假缝处的道床反射裂缝和支承层非假缝处横向裂缝。其中,混凝土配合比、现场施工工艺、外部环境是无砟轨道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应用HM系列无砟轨道裂缝修复材料对裂缝进行修复,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道床板裂缝是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质量控制的难点,通过对裂缝产生原因的理论分析,指出混凝土收缩、温差和不当施工工艺等是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提出原材料质量控制、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和施工工艺等方面控制裂缝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现浇双块式无砟轨道板裂缝控制机理和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混凝土裂缝是工程中普遍存在的质量通病。对混凝土裂缝出现的机理、无砟轨道轨道板出现裂缝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制订了一系列措施,以控制无砟轨道轨道板混凝土裂缝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铁道建筑技术》2009,(1):I0007-I0007
孤山大桥设计为250km/h的客运专线无碴轨道桥,要求桥梁刚度大、变形小,确保桥上轨道的高平顺性和高稳定性,以及列车运行的安全性、舒适性。孤山大桥采用两座脚铰跨度90m的单线、无碴预应力混凝土斜腿刚构桥。目前国内对无碴轨道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研究较少,尤其是对无碴轨道斜腿刚构桥这样的桥梁。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客运专线施工中普遍存在的无砟轨道轨道板混凝土裂缝问题,以武广客运专线管内无砟轨道试验段及正线的施工为依托,对混凝土裂缝出现的机理、无砟轨道轨道板出现裂缝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所谓无碴轨道,是指以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等取代散体颗粒道床而形成的轨道结构形式。Rheda型无碴轨道于1972年在德国Rheda车站铺设并命名,最新的Rheda型无碴轨道形式为Rheda2000型。计算机仿真计算,具有投资小、无风险、可重复等优点,是研究高速铁路非常有效的工具。本文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对目前国内设计中24m单孔箱型梁上Rheda2000型无碴轨道结构进行建模分析。  相似文献   

9.
双块无碴轨道施工难点在于混凝土质量要求,线型精度要求高,施工中轨道标高的控制及混凝土浇注质决定了线路的平顺性和使用寿命。本文详细介绍了长大隧道双块式无碴轨道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0.
大跨梁、简支T梁铺设无碴轨道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利用新北碚嘉陵江大桥作大跨度连续梁桥及简支T梁上铺设无碴轨道的研究,意在突破大跨度桥及简支T梁上铺设无碴轨道的瓶颈,这对我国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的发展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研究方法:采用理论与实桥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轨—板—桥—墩一体化空间计算模型,线路纵向考虑钢轨、轨道板和底座板、桥梁等的相互作用。施工时安放测试原件,测试验证理论计算参数。研究结果:通过对在建的遂渝线新北碚嘉陵江大桥(94 168 84)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及其引桥24 m、32 m简支T梁上铺设无碴轨道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连续刚构及简支T梁上的无碴轨道铺设方案。研究结论:通过研究认为,在主跨168 m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及其引桥24 m、32 m简支T梁上铺设无碴轨道是可行的,拓宽了无碴轨道的适用范围,为我国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的发展积累了新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1.
结合郑西客运专线西安北站房工程,对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证明,通过对原材料的优选和对配合比的优化,采用优质高效外加剂和矿物掺合科,降低了用水量,减少了水泥用量,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抗裂和抗冻性能,并采取了限制原材料碱含量和氯离子含量等措施来预防混凝土发生碱骨料反应和钢筋锈蚀,从而确保了混凝土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12.
刚节点是倒L型桥墩结构受力的关键部位,但现行规范尚无刚节点构造细节和计算方法的详细规定。文章通过对倒L型钢筋混凝土桥墩刚节点结构的受力理论分析、刚节点开裂数值模拟、裂缝处理方案等多方面进行研究,提出倒L型钢筋混凝土桥墩刚节点结构优化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3.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具有抗折强度高、抗裂性能好、抗疲劳及耐磨损性能优等特点,目前普遍应用于桥梁工程混凝土路面及房建工程地下室底板、顶板等部位。但是由于聚丙烯纤维的加入,导致混凝土粘聚性大幅提高,工作性能下降,不再适应于泵送施工工艺,使其应用范围受到大幅限制。本文以某新建铁路联络线工程为依托,结合施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及问题,对泵送聚丙烯纤维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及工作性能优化进行分析探讨,并对适用于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外加剂复配技术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结合福厦铁路站前工程高性能混凝土墩台施工实例,分析高性能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从桥墩构造、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和施工工艺等阐述控制混凝土裂缝的措施,以控制高性能混凝土裂缝的产生。研究结果:有效地控制了墩台高性能混凝土裂缝的产生,降低了施工成本,加快了施工进度,保证了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迅速发展,铁路混凝土结构服役环境由一般转向特殊。为了研究特殊环境(如大风干旱)下混凝土结构裂缝宽度限值,以混凝土结构设计及耐久性设计规范的发展阶段为主线,介绍发达国家和我国在不同时期混凝土结构裂缝宽度限值的发展历史,分析混凝土结构裂缝宽度限值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得出裂缝宽度限值正逐步放宽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隧道管片设计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影响管片设计的主要条件包括管片形状尺寸、管片结构设计计算方法及荷载、管片设计细节等;结合工程实例,对管片的厚度、管片环的整体偏转、管片分块与接头位置、管片拼装方式等进行了设计优化。分析认为:如简单地加大管片厚度,会导致弯矩增大,同时引起混凝土的裂缝增大;所有管片设计参数不变,只将管片环整体偏转一个角度,其受力特征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合理对管片进行分块和布置螺栓接头位置,可以改善其受力性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矩形截面梁裂缝宽度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首先,通过理论分析,找出影响预应力混凝土梁裂缝宽度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预测预应力混凝土梁裂缝宽度的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然后,针对所建模型,输入一定量的实测的预应力混凝土梁裂缝宽度数据样本,进行模型参数的训练和学习,利用人工元神经网络的特点,训练好裂缝宽度计算模型。仿真计算的结果表明,应用人工元神经网络方法,进行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裂缝宽度的预测计算是可行的,而且与我国现行规范公式的计算结果相比,计算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8.
分析归纳了钢纤维混凝土的基本特性,对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以及钢纤维混凝土衬砌的变形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钢纤维的阻裂作用,提出了考虑拉力软化关系的钢纤维混凝土衬砌结构的破坏模式和承载能力分析方法。其研究成果可供钢纤维混凝土衬砌设计参考和利用。  相似文献   

19.
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斜裂缝宽度影响参数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分析剪跨比、配箍率、钢纤维体积率和纵筋率等不同参数对试验梁斜裂缝宽度的影响,进行4组11根HRB500级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简支梁的抗剪试验研究,并提出其最大斜裂缝宽度计算的建议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剪跨比、钢纤维体积率、配箍率和纵筋率都对试验梁的斜裂缝宽度有一定的影响,剪跨比越小,试验梁的斜裂缝宽度越小;配箍率、钢纤维含量和纵筋率越大,试验梁的斜裂缝宽度越小;其中钢纤维体积率的影响最为明显。基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斜裂缝宽度计算公式构建的修正公式,可为HRB500级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简支梁的抗剪计算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比了页岩陶砂、粉煤灰黏土复合陶粒、浮石粉3种内养护材料对高强度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早期抗裂性能的影响,并结合桥塔混凝土结构进行了抗裂性验算。结果表明:随着内养护材料掺量的增加,不同龄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有所降低,但降幅不大,水胶比0.24时,每种内养护材料体积掺量控制在20%以内可满足C60混凝土强度要求;掺入3种内养护材料均可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能,其中浮石粉的抗裂效果最好。结合沪通长江大桥主塔(高330 m,壁厚大多超过1.5 m)混凝土结构,针对收缩与温度应力引起的开裂问题进行了有限元抗裂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浮石粉掺量20%的低收缩混凝土拉应力在容许范围内,开裂风险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