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介绍既有南昆线路基病害的特点,对膨胀土路基病害整治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根据现场施工场地狭小和临近既有线施工安全风险大、干扰多等因素,提出了对病害段路基路堤段采用竖向钢花管和斜向注浆管注浆、纵向施做虹吸毛细排水管,特殊地段采用约束桩加固;路堑段于两侧既有侧沟下部设置碎石盲沟,盲沟顶部设置钢筋混凝土底板等措施的方案,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施工方法,确保既能起到引排水、固结土体的作用,又能使对营业线运输的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2.
针对既有运营铁路路基实际病害情况,对比分析了不同注浆技术的适用性,提出了精细化袖阀管注浆加固技术。该技术在陇海线等线路开展工程应用,证明了袖阀管注浆加固技术的有效性与适用性,可为类似铁路路基沉降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结合沪宁城际铁路K300+208~K300+283段软土路基运营沉降病害处治的实践,在确定采用"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袖阀管注浆技术"作为整治方案的基础上,详细阐述其工艺原理、施工效率及加固效果等关键内容,这是此项技术在高铁软土路基运营沉降病害处治中的首次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4.
钻孔注浆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范围很广,本文结合白沙洲大道高架桥建设中遇见的路基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在分析岩溶塌陷形成机理的基础上,引入钻孔注浆法进行处理;施工中采用套管注浆法和埋管注浆法两种施工工艺,通过对比两种工艺的整治效果,指出埋管注浆法具有注浆效率高、成本低、治理效果好等优势,是防治岩溶塌陷的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狮子洋隧道下穿珠江大堤注浆加固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目的:新建铁路广深港客运专线狮子洋隧道下穿珠江主航道,在隧道进口方向穿越珠江大堤下方的不均匀地层时,地面发生大面积塌陷,危及珠江大堤安全,同时盾构机被困,不能正常掘进.为解决此难题,针对该工程的最佳地层加固方案和实验采用50 m以上深孔袖阀管注浆工艺进行研究,提出可行办法和措施,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研究结果:通过研究提出的地层加固方案和深孔袖阀管注浆工艺,解决了深孔袖阀管注浆的"卡、掉芯管"问题;解决了在盾构机前方注浆施工可能发生的"包裹、固结"盾构机的问题.通过注浆改良地层,保证了盾构机施工的正常.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通过宝中线病害治理的工程实践,阐述了采用注浆加固整治窑洞区路基塌陷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应用ABAQUS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采用袖阀管劈裂注浆技术加固的粉土路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对袖阀管劈裂注浆施工方法和作用机理的分析,确定对粉土路基采用三维弹塑性模型和Mohr-Coulomb屈服准则进行模拟,袖阀管桩采用三维弹性模型.通过试验确定模型计算参数,模拟对比分析了粉土路基加固前后的稳定性安全系数,并对位移、受力和塑性进行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袖阀管劈裂注浆加固粉土路基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路基岩溶塌陷注浆整治施工工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阐述了路基岩溶塌陷的形成机理、岩溶塌陷整治原理 ,并结合内 (江 )昆 (明 )铁路梅花山至昭通段路基岩溶注浆施工 ,给出了铁路路基岩溶塌陷注浆整治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过程 ,强调了实际生产中的可操作性 ,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根据株六复线,黎南线,黎湛线路基岩溶地面塌陷勘测与整治工程的施工经验,作者对铁路路基岩溶地面塌陷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阐述了岩溶地面塌陷的分布规律及成因机制,介绍了电法勘探对忆注浆法在铁路路基岩溶地面塌陷勘测与整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董森 《铁道勘察》2011,37(2):63-65
结合兖石线K169处岩溶路基塌陷工程实例,分析了岩溶路基塌陷原因。采用压力注浆方案对塌陷区域进行工程整治,重点介绍了压力注浆的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1.
对粉土路基病害情况以及产生的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废弃路基注浆试验以及在既有运营线的试验性施工,提出了粉土路基注浆的工艺和方法;达到了整治粉土路基病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新建地铁隧道下穿既有铁路工程涉及到铁路运营安全和地铁施工安全,受到工程界的重视.文中选取暗挖地铁隧道斜交下穿某既有铁路工程为研究对象,该地铁隧道为双线、部分浅埋隧道,隧道采用暗挖法施工难度和风险较大.通过ansys计算软件按初步设计的施工顺序和施工工艺进行三维数值计算,分析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沉降和塑性区分布.研究结论:(1)隧道施工引起地层内力重分布,是地表产生沉降的原因,但是列车荷载对地表沉降的影响更为显著;(2)数值计算对施工措施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3)施工前对铁路路基注浆加固或在铁路路基两侧预埋袖阀管根据沉降情况进行注浆,可对沉降变形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3.
宁湘 《中国铁路》2011,(7):68-71
论述采用袖阀管注浆对房屋基础进行加固。袖阀管注浆具有按不同地层、不同设计要求对注浆范围分层、多方位、多角度、定量、重复多次注浆特点。根据地质情况,通过工艺性试验,提出机械设备配套、材料选用、袖阀管注浆单孔施工工艺流程;施工中应进行质量控制、严把材料关、确定合理参数和做好施工记录。通过施工监测和分析注浆效果,提出施工环节是袖阀管注浆质量控制重点等结论,并建议采用台阶式止浆橡胶塞防止止浆塞翻转,或增加连通管,以平衡注浆枪底部袖阀管的封闭空腔与上部空腔的压力差。  相似文献   

14.
以福州地铁1号线下穿福州火车站铁路工程为依托,应用有限元软件MIDAS/GTS建模并分析地基不加固、仅采用高压旋喷桩加固、仅采用袖阀管注浆加固、高压旋喷桩联合袖阀管注浆加固4种施工方案控制路基沉降的效果。试验及计算表明,高压旋喷桩联合袖阀管注浆加固地基方法能发挥高压旋喷排桩隔水和袖阀管注浆加固地基提升土体强度的优势,可减少沉降50%,是改善复杂地质条件地区盾构隧道施工中路基产生过大变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发展迅猛,高速铁路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标准非常苛刻。而高速铁路路基对沉降非常敏感,受抽取地下水、弃方堆填、深基坑开挖、周边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发生沉降病害。鉴于我国高铁发展历史较短,高速铁路路基沉降病害治理的经验非常匮乏,十分有必要开展运营高铁路基沉降病害加固处理和质量检测的技术研究工作,为同类型病害治理工作提供经验和技术支持。研究结论:本文通过对东部某运营高铁病害路基工点加固技术的研究,得出:(1)旋喷桩联合袖阀管注浆加固技术可应用于高速铁路路基沉降病害整治,加固效果显著,同时适用于运营高铁软基沉降的加固;(2)钻孔取芯、面波检测、沉降监测等手段可有效检验高铁软基沉降加固效果;(3)该研究成果可为今后高速铁路沉降病害路基的整治设计、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运营期间高速铁路路基出现沉降病害通常采取路基本体和基底注浆的措施进行整治,由于整治施工一般在天窗点内进行,因此对整治维护技术要求极高。结合一工程案例介绍了路基沉降整治的检测评估、设计、特种施工及后评估成套技术,并从风险控制、精细施工、过程管理等方面对高速铁路路基基底注浆加固关键控制技术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施工过程中路基沉降、上拱变形等的控制限值。对天窗点作业条件下注浆工艺、浆液性能、关键参数、实时监控等方面提出了精细化控制要求,对施工过程管理模式、作业安全管控制度等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从而提出了一套适用于运营高速铁路路基沉降整治的精细化管控技术。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京广线DK1075+337--DK1075+367段路基病害的形成原因,介绍采用双管单液浆法注浆法对路基病害的整治,包括注浆的设计原则、主要技术参数、主要机械设备和施工工艺,以及施工中异常情况的处理过程。由于加固前已探明缺陷的位置,注浆施工工艺合理,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介绍太原南站大西站场路基沉降范围及病害特征,采用地质雷达和轻型动力触探对病害区段的路基密实状况及承载力特征进行探测,探测结果发现20号股道路肩及道心存在不同程度异常,表现为地层不密实导致下沉;20号股道所在地层基本承载力明显偏低。结合病害发育特征和探测结果,推断路基沉降的主要原因是地表水进入线路内导致路基土层软化,在列车动荷载作用下土体承载能力进一步降低。针对这些问题采用钢花管微型桩结合压注早强抗冻硫铝酸盐水泥浆的方式,在低温环境下对沉降地层进行加固,并对整治前后线路平顺性进行监测。数据表明,施工后路基沉降病害得到有效控制,整治方案可行,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线路在软土地层通过的情况也越来较多。在软土路基条件下设计及施工时,由于对邻近的新增工程建设所产生的荷载情况无法预估,部分地段会因受到新增荷载影响造成土体偏压,从而导致路基本体发生侧向滑移等病害,影响路基施工质量,危及运营安全。本文通过沪昆高铁项目路基病害整治实例,对软土地层路基侧向滑移病害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整治施工技术进行阐述,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为整治某开行大轴重列车既有线隧道基底下沉及翻浆冒泥病害,采用钻探与物探相结合的检测手段进行隧道病害区段检测。检测结果表明,隧道病害区段底板混凝土为素混凝土且较薄(25cm左右),基岩与混凝土间存在厚度约5cm的软弱夹层,病害区段基底含水量较大,导致底板混凝土破损严重。在掌握隧道基底现状的基础上,确定对其采用"井点降水+注浆"复合式整治措施。通过理论计算、降水效果的数值分析和施工可行性分析并兼顾工程造价确定的具体方案为:单侧降水,井点系统布置于重车线外侧,在100m病害区内按间距2m布设50根井点管;注浆在重车线轨枕头两侧实施,注浆管直径为60mm,长度2m,间距1m,注浆压力0.3MPa。"井点降水+注浆"整治措施实施后,该区段基底水位始终保持在基底下1.5m左右,再无基底下沉及翻浆冒泥病害发生,说明采用该方案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