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介绍了地铁车站的一种新型暗挖施工工法——拱盖法。拱盖法是在明挖法、盖挖法和PBA(洞桩法)工法基础上创建的适用于特殊地层的一种暗挖施工方法。该方法针对大连地区特殊地质条件,较好地适应了上软下硬采用钻爆法暗挖施工的大跨度地铁车站的施工要求,具有环境影响小、工序少、效率高、施工安全可靠等突出优点,并成功地应用于工程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1987年,北京地铁采用暗挖工艺成功设计和施工了复兴门折返线工程,并由此确立了浅埋暗挖工法.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空前发展,浅埋暗挖工法在我国多个城市地铁和市政工程中广泛应用,但在工程实践中也出现一些问题,需进一步研究解决,例如安全施工保障措施、沉降控制技术、辅助施工措施配套、质量控制措施及地下水防范与处理等.结合深圳地铁5号线西丽—大学城站区间双层暗挖风道工程,对在富水软弱地质条件中采用浅埋暗挖工法所遇到的难点及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国贸站位于CBD中心区,其上管线密布,路上车水马龙,周围高楼林立,施工环境极其复杂。其结构不得不与既有市政桥梁、市政管线、城市建(构)筑物邻近通过。洞桩法为目前比较成功的暗挖工法,能够有效限制地层变形,在诸多暗挖工法中。能够较好地适应本站苛刻的工程环境控制的要求。介绍洞内钻孔桩施工的工艺流程及施工中遇到问题的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4.
暗挖法修建地铁车站具有不影响城市交通,以及管线搬迁少、建筑拆迁量小、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介绍了国内外修建地铁车站采用的各类暗挖工法,并进行了综合比较,提出了选择暗挖工法应考虑的因素。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既有施工设备、车站自身特点及周边环境等因素来选择具体的暗挖工法。  相似文献   

5.
根据西安地铁3号线通化门站—胡家庙站区间暗挖段工程特点,提出了台阶法+临时仰拱、中隔法(CD法)和交叉中隔法(CRD法)三种可行工法。运用FLAC数值模拟方法对三种工法引起的地表沉降进行了预测分析,确定台阶法+临时仰拱法为最优施工工法。实测结果表明,暗挖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满足变形要求,提出的暗挖段施工工法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北京某双矩形区间隧道密贴下穿既有地铁车站工程为背景,利用三维有限差分计算软件FLAC 3D对暗挖隧道动态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模拟。并对暗挖隧道周围采取预注浆加固既有车站下方土体和在暗挖隧道与既有车站间设置千斤顶,分级施加顶力工法进行了比较。得到预注浆工法下既有车站最大沉降量为6.97 mm,而千斤顶工法下既有车站最大沉降量只有2.36 mm,千斤顶工法为优先考虑的工法。最后给出了千斤顶工法下既有车站轨道结构典型的双峰形态沉降槽,从而为密贴穿越地铁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新暗挖工法“超前模筑初期支护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沈阳某地铁车站,全面介绍该站采用的新暗挖工法的设计及施工技术,阐述采用新暗挖工法的原因,分析该工法与国内传统暗挖工法及NTR工法的区别及其特点,讨论了该工法在国内的应用前景及需要完善的方向。新暗挖工法具有地面沉降小、施工过程安全可靠、适应地层广泛、结构受力明确且造价适中等优点,极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柱洞逆筑法是在形成"桩、柱、梁"稳定的受力体系下,再通过逆筑施工工法完成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施工。在拱部二次衬砌保护下,进行主体结构的施工,尤其在拱部土质较差,地下水较丰富的条件下,与暗挖顺做法相比,具有受力体系明确、施工安全风险小、投入的模板支架少等特点,适用于城市地铁大跨度暗挖车站的施工。城市地铁工程施工通常临近道路桥梁.对道路桥梁采取保护措施,从而保证地铁施工过程中周边环境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以北京地铁10号线劲松站为工程实例.系统介绍浅埋暗挖地铁岛式车站柱洞逆筑施工工法及主要工艺,介绍暗挖施工中时劲松桥采取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北京地铁浅埋暗挖技术也在不断完善,由原来只适用于地面无建筑物的简单条件,拓展到穿越既有线、桥梁和建筑物等的复杂环境条件,并在施工工法、超前支护、施工降水、监控量测等方面取得了较大发展。结合北京地铁新线工程建设,介绍了浅埋暗挖这些新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以青岛地铁一期工程(3号线)中山公园站暗挖工程为实例,对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实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浅埋暗挖工法施工大跨度地铁车站过程中地表沉降产生的原因及沉降规律,以期对类似工程施工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双线公路隧道下穿铁路隧道不同施工工法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新建隧道下穿既有铁路隧道施工安全性问题,基于有限元摩尔库伦原理对不同施工工法的三维隧道交叉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对比分析CD法、CRD法和双侧壁导坑法的新建公路隧道下穿既有铁路隧道引起的公路隧道施工不同部位稳定性演变和运营铁路隧道沉降变化,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自身隧道开挖,双侧壁导坑法在控制拱顶沉降具有一定优势,但在水平收敛上CRD法效果最好,其次是双侧壁导坑法。不同工法对既有铁路隧道的沉降影响不同,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公路隧道施工对既有铁路隧道的沉降影响最小,且不建议在交叉隧道处采用CD法进行施工。  相似文献   

12.
目前给水支管驳接所采用的方法大部分还是沿用切断既有给水主干管后形成空间,然后重新组装管件形成支管的方法进行。但随着城市政建设的发展,保持连续供水要求越来越高,采用传统的驳接的方法作业停水时间长,管道配件多,成本大,施工复杂。因此寻找一种行之有效的驳接方案是目前给水管线新旧管驳接迫切的任务,为此就非断管法驳接给水新旧管技术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新线施工对既有线车站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新线近接既有线路的结构施工。为保护环境,许多构思仔细的工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将针对具体工程分析明挖新线对既有车站结构的影响。 研究方法:鉴于问题的复杂性,采用三维增量有限元弹性分析的方法,全程模拟了在既有结构存在的条件下,新线三个不同区域的不同施工方法,对既有线结构的变形进行了分析,并对新线的施工方法进行了优化。 研究结果:新线分三段区域(中间及两侧)施工,其中中间区域分块开挖。在中间区域施工过程中,既有结构的隆起控制在2.67mm以下。在整个新线施工过程中,既有结构最大隆起不是在施工完成后,而是出现在靠近中间区域先挖一侧基坑开挖完成后,为7.82mm;改变两侧区域的施工顺序后,既有线结构的最终隆起量基本不变,但过程最大隆起量减为7.43mm。 研究结论:近距离上穿既有结构施工时,采用合适的工法可以有效地控制既有结构的隆起。在施工中,既有结构的隆起可能出现在施工过程的某一阶段。合理的施工顺序有助于控制施工过程中既有结构的最大隆起量。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测量方法很难保证轴承内圈直径尺寸的高精度自动测量,提出一种在十字定位测量轴承内径基础上的比较测量方法,它可以改善传统测量方法的不足。介绍该测量系统设计的整体方案,对其测量的不确定度作了分析。该测量系统实现了自动校准、定位和测量,减小了人工测量误差,提高了测量精度,有力地保证了轴承选配数据的准确性,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轨道交通建设的新环境、新形势,结合重庆主城区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和轨道交通车站特点,提出一种新的大断面深埋轨道交通车站隧道的施工工法——扩大拱脚台阶法。该工法以新奥法为基本理论依据,充分发挥围岩的自稳能力和开挖面的空间约束作用,通过初支大拱脚的设置,将拱部荷载传递至拱脚围岩,从而提高拱部初期支护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同时,通过分台阶分步开挖,能够为大断面隧道开挖提供充足的施工作业空间,有效提高隧道的施工工效,节约工程投资、缩短工期。以重庆轨道交通9号线红岩村站为例,对该工法与双侧壁导坑法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理论计算分析,可以得出扩大拱脚台阶法对围岩的扰动更小,更有利于对围岩的保护和变形控制,工程风险更加可控。  相似文献   

16.
GO法在应用中表现出简洁性、通用性、综合分析能力强、较高的效率和较低的费用等优点,它正逐渐成为系统可靠性评估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提出了基于GO法的交叉支路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利用GO法对简化双电源供电系统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利用故障树分析法进行验证,证明了GO法在处理具有交叉支路系统可靠性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缆和变频器的应用,地铁供电系统电缆充电无功功率和谐波越来越多,常规的治理措施已经无法满足国家标准。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综合治理方案,方便地实现感性和容性双向补偿,以利解决无功功率和谐波难题。  相似文献   

18.
夯管帷幕工法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夯管帷幕施工工法是一种全新的隧道施工工法。详细介绍夯管帷幕工法的原理、特点、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要点等。  相似文献   

19.
形式化方法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和验证,近扯为,形式化方法的研究扩展到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安全关键系统。论述了形式化方法对安全关键软件系统的作用,提出了一种安全关键软件系统的形式化开发模型(Safety Critical Model-SCSM)。给出了模型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