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了能够科学地评价综合交通枢纽换乘衔接性的优劣,为综合交通枢纽站的换乘客流组织的合理性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分析综合交通枢纽站换乘的影响因素,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出发,建立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北京南站换乘衔接性的分析评价,得出其评价结果较好。该评价指标的建立能够给综合交通枢纽站的换乘衔接性提供相对详细和准确的评价,也对北京南站改善换乘组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钧  邬旭  孙明博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9):后插15-后插16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城市环境设计中更多地融入了文化元素.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城市的骨干交通网络,大型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站也已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和城市生活的重要场所,城市轨道交通大型枢纽站环境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地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地域非遗文化")是一个城市的重要文化符号,将地域非遗文化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大型枢纽站环境设计中,既能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同时也能起到发扬和发展地域非遗文化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后评估是一种对预测全过程的技术性评估,涉及到诸多因素.在分析实际客流与预测客流准确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PSR(压力-状态-响应)构建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综合后评估体系.评估结果的可信性和指导意义在很大程度上了取决于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选取.探讨了基于PSR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综合后评估方法,借以实...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大型铁路客运站运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建立各种交通方式的换乘接运能力协调匹配模型.应用该模型对北京南大型综合交通客运站的换乘接运能力协调性进行评价分析,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公共交通、城市出租车交通以及城市社会车辆交通等与城间铁路交通的换乘接运能力合理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5.
研究和分析轨道交通车辆段上盖综合开发的类型与决定因素,指出上盖综合开发类型包括住区开发、住宅与公建综合开发及交通枢纽站城一体化综合开发等经营性综合开发,以及公园绿地和城市基础设施的非经营性综合开发两大类。上盖综合开发定位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项目区位选址、区域影响、前瞻规划,以及协同设计。在车辆段上盖综合开发类型的确定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基于多重因素综合考虑,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高崎车辆段上盖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成为国内首例车辆段上盖综合开发公交停车楼项目。  相似文献   

6.
大型客运枢纽站安全应急疏散计算机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客运枢纽站是重要的旅客换乘集散场所,由于其内部功能区位布局和客流分布比较复杂,因此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减小事故伤亡率,防止事故发生后产生群死群伤的现象,成为研究重点。本文以北京南站为例,利用Anylogic仿真软件,设计北京南站地下一层的旅客疏散流线,并对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7.
分析影响城市快轨交通站间距确定的主要因素,研究快轨交通和常规公交的出行距离-出行时间曲线,指出临界距离是乘客选择快轨交通和常规公交的分界线,提出一种基于出行距离的快轨交通站间距的确定方法.结果表明,所确定的站间距能够体现快速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的良好配合与协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方式快速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场站一体化衔接水平不断提升。同时,交通枢纽站房也朝着功能复合、地域特色化的方向发展。本文结合高铁黄山北站的设计实践,从站区规划、设计构思、平面功能、建筑结构、室内装修等方面进行论述,分析了城市自然风貌以及文化传统对站房设计的影响,提出了交通枢纽站房设计中将站房与城市、站房内外部、站房内各系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系统性设计的设计方法和室内空间与外部造型和谐统一。地域特色的抽象提炼表现手法可为其他高铁综合客运枢纽站房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模糊可拓工程优选模型的城市轨道交通路网方案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虑轨道交通路网与城市发展协调性、建设实施性、路网结构合理性与综合效果性的关系,构建城市轨道交通路网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协商理论将单人AHP法扩展为多专家主观构权方法,并与熵值客观赋权法结合形成组合构权法,用于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综合模糊数学、可拓学和TOPSIS法建立模糊可拓工程优选模型,计算各方案的优属度,并据此对城市轨道交通路网方案进行评价.应用该方法对长沙市城市轨道交通路网方案评价结果证明了模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在总结我国城市地铁换乘枢纽站布局配置传统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来配置城市地铁换乘枢纽站;简要介绍其各项评价指标并提出相应评价指标的量化方法;用关联度的大小描述各备选方案与目标间的关联程度,并以此进行排序,最后决策。  相似文献   

11.
各类客运枢纽及周边区域已成为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模式在我国 落地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客运枢纽区域开发前进行适应性评价,可帮助优化分配有限的开发资源,对海量待开发 客运枢纽实现全盘统筹。综述国内外客运枢纽区域 TOD 开发政策及适应性评价的相关研究,包括面临的问题、 相关的影响因素等,指出适应性评价应从客运枢纽区域开发的全生命周期,以及枢纽、区域、城市整体功能最优 化的角度出发,通过采用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为客运枢纽区域开发提供指导,促进枢纽及周边区域与所 在城市的协同发展,优化国土空间利用。  相似文献   

12.
对外综合交通枢纽集疏系统工作的顺畅与否对于枢纽乃至城市整体的交通运输具有重要影响。以城市对外交通的综合交通枢纽作为研究对象,以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重点研究轨道交通方式在枢纽集疏系统中的作用及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轨道交通作为综合枢纽集疏系统的骨干,仍有上升及改善的空间;衔接方式、步行距离等衔接设计因素,收入水平、户籍所在地等乘客特征,显著影响轨道交通对集疏系统客流的吸引力;通过优化票证服务及指引服务巩固现有主体客群,利用提高时效性及舒适性的措施争取目标客群,推广轨道交通车站与对外枢纽的一体化设计与统一管理等措施,有利于提高轨道交通对集疏系统客流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轨道交通设施在我国大城市大规模建设,以地铁站为中心的空间开发利用已成为城市规划、地铁建设以及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从单一交通服务空间利用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发展成为集多种交通、商业于一体、多种功能综合空间开发利用的综合交通枢纽,大型交通枢纽结构的空间合理分布,对节约城市占地、改善城市环境、建成简洁、高效的轨道交通系统以及促进城市经济综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服务水平评价需求,考虑乘客与枢纽环境的交互特征,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基于仿真技术的枢纽运营效果评价方法.应用仿真工具对枢纽内乘客的行为进行模拟,得到相关参数的取值;采用评价指标计算方法得到评价指标的取值,用以分析和评价轨道交通枢纽运营的效果.采用该评价方法对北京地铁宣武门站的评价结果为:地铁2号线换乘4号线的乘客最大换乘时间较长;4号线站台楼梯口和扶梯口的乘客平均拥挤程度最高;4号线站台区域的设施能力更容易趋于饱和并呈现乘客滞留倾向;4号线换乘2号线的乘客平均换乘时间对客流规模的适应性较强,2号线换乘4号线的乘客平均候车时间对列车接续的适应性较强.实例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验证了评价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铁路枢纽能力利用率评价问题,从铁路枢纽的运输组织特性出发,将枢纽划分为客运、货运、行车、编解等子系统,构建枢纽子系统-构成要素-评价指标3个层次的指标体系。按照各指标项的适中型特征构造评价得分函数,设计包括子系统权重、构成要素权重和指标权重的层次化权重设置方法,建立基于子系统划分的枢纽能力利用率评价方法。开发了枢纽能力利用率评价软件,以郑州枢纽为实例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该枢纽各子系统能力差异较大,编解瓶颈对枢纽能力制约较为显著。评价方法可全面评价枢纽能力状况、分析识别制约枢纽能力的瓶颈,为枢纽运输组织和总图设计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长株潭城际铁路是长株潭城市群城际铁路网的骨架线路和核心部分,主要承担着长沙至株洲、湘潭间城际客流运输并兼顾主城区城市轨道交通功能。结合既有及规划的铁路客运设施布局、城市发展规划,从既有及规划铁路资源利用、城际铁路与城市发展相互促进等方面,研究4个引入长沙铁路枢纽研究方案。通过对吸引客流能力、工程可实施性、与其他线路衔接情况、点线能力和工程投资等因素分析,建议长株潭城际铁路引入长沙铁路枢纽采用引入长沙站方案。  相似文献   

17.
分析我国综合交通发展现状,基于各交通行业信息系统建设和发展的现实情况,提出交通信息"一张图"的系统信息联通架构,以及多式联运"一张票"的内涵。根据大型枢纽节点、空铁联运和铁公水联运的发展情况,分别提出大型枢纽节点城市接驳、空铁联运、铁公水联运的旅客智能出行技术方案,这些方案可为提高旅客出行的便利性和提升各交通行业的资源利用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分析市域快线基本特征及乘客诉求,将站点交通衔接纳入区域的综合交通规划,从更大范围、更高层面,用枢纽锚固的方式助力综合治堵、慢行系统改善等诸多交通问题。依托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的实践,遵循TOD规划理念,通过交通先行的方式推进站点周边用地调整。综合交通和土地开发价值两方面因素,得出结论:每个市域快线站点都将成为该区域的交通换乘中心;在站点周边打造开放、友好的复合型城市核心;因地制宜地确定TOD发展模式,客观分析周边的土地价值及产业布局,促进规划的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