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无缝线路稳定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建立无缝线路横向胀曲的有限元模型,推导相应的数值计算公式,并编制计算程序。运用该模型,分析道床横向阻力、轨枕失效、扣件横向弹性系数、曲线半径、线路初始弯曲对无缝线路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提高轨道结构稳定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利用铁摩辛柯能量法推导无缝线路稳定性计算公式。将轨道视为一根具有一定横向刚度铺设在连续弹性介质(道床)的有限长梁。在临界温度压力作用下,具有初始不平顺的钢轨产生微小的横向变形,且处于微弯平衡状态。根据钢轨应变能增量与外力功的改变相等,直接运用铁摩辛柯能量法,推导出临界温度压力计算公式,编写相应的计算程序,计算具体算例,获得与统一公式计算接近的结果。将曲线半径、道床横向阻力、弹性弯曲矢度、塑性弯曲矢度等参数取不同值代入计算程序,得出各种参数变化对无缝线路稳定性的影响。并据此提出线路养护工作中保证稳定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3.
采用内外力矩平衡法,并考虑轨道原始弯曲和非线性道床横向阻力及扣件阻矩,在轨道变形曲线假设为半波正弦曲线的情况下,对无缝线路轨道稳定性进行分析,并推导出钢轨温度力计算公式。输入不同的轨道变形波长,通过优化理论找出最小的钢轨温度力。将此模型的计算结果与使用《铁路轨道设计规范》条文中的轨道稳定性计算方法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两者计算结果较为接近。相对误差不超过3.8%,从而证明此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徐玉坡  梁晨  卢耀荣 《铁道建筑》2014,(5):124-125,161
《铁路无缝线路设计规范》中无缝线路稳定性控制采用修改后的"统一无缝线路稳定性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其中对变形波长计算式作了实质性修改。该公式用于设计计算可能出现计算的无缝线路弯曲变形波长为∞或虚数的不合理情况。本文对存在的问题从理论分析和实际计算两方面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5.
基于模糊横移限值的无缝线路稳定性可靠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无缝线路是一种新型的轨道结构,是轨道结构现代化的标志。无缝线路稳定性分析是无缝线路的理论基础和关键技术,也是无缝线路理论研究的前沿课题。国内外都非常重视无缝线路的稳定性问题,并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和理论研究。结构可靠度理论应用于无缝线路稳定性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具有开创意义。无缝线路稳定性分析的设计参数(轨道原始弯曲、道床向阻力、轨温变化幅度)具有明显的随机性,采用大量试验和统计分析基础上的概率取值更为科学合理。轨道允许向位移是无缝线路稳定性分析的一个重要参数,在高温和列车横向力作有下的轨道允许横向位移对无缝线路稳定性影响很大。本文分析了轨道允许横向位移的模糊随机性,认为轨道允许横向位移是一个模糊变量,在现有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模糊变量的当量随机化方法分析了轨道允许横向位移的概率分布及统计参数。对于模糊横移条件下的无缝线路稳定性可靠度进行了随机模拟,发现轨道允许横向位移对无缝线路稳定性具有敏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初始不平顺与初始弯曲的叠加方式对无缝线路稳定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无缝线路稳定性方面的分析,研究线路初始不平顺与初始弹塑性弯曲之间的叠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无缝线路稳定性有限元分析理论建立钢轨、扣件、轨枕和道床阻力为一体的轨道框架模型,对于桥上无缝线路由于梁端相对伸缩产生的线路不平顺,分析线路不平顺幅值位置以及各弦测法对应矢度最大值位置与初始弹塑性弯曲的叠加线型对无缝线路稳定性的影响。分析表明:梁端横向伸缩引起的钢轨变形会降低无缝线路的稳定性。建议对于存在初始不平顺的线路,首先采用4 m弦长对线路初始不平顺进行测量,得到最大的矢度对应的位置,然后与钢轨初始弹塑性弯曲最大处相对应进行叠加,最后进行求解,以此作为计算无缝线路稳定性最不利的工况。  相似文献   

7.
结构可靠度理论在无缝线路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秋义  陈秀方 《铁道学报》2001,23(5):102-106
将结构可靠度理论应用于无缝线路稳定性的分析。根据无缝线路稳定性的计算公式。建立了无缝线路稳定性极限状态方程,在无缝线路稳定性设计参数的概率取值基础上,采用Monte Carlo法分析了60kg/m轨无缝线路稳定性可靠度,得出提高钢轨焊接质量对提高轨道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和明显的经济效益这一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8.
《铁路无缝线路设计规范》规定无缝线路允许温升的计算采用修改后的"统一无缝线路稳定性计算公式"。该公式用于设计计算存在问题,本文对原公式及修改后的公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加以分析。规范公式在建立过程中不妥当地改变了弯曲变形波长的性质,致使计算的无缝线路多种状态下的变形波长不可避免地出现无法解释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小半径曲线铺设无缝线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无缝线路稳定性统一公式对小半径曲线无缝线路进行稳定性检算时存在局限性,把轨道在温度力作用下的变形曲线设为正弦曲线的半波,可得出适用于R≤600m的小半径曲线的修正计算公式,并在无缝线路设计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
运用有限单元法和无缝线路横向鼓曲稳定性理论,建立无缝线路横向稳定性计算模型,分析钢轨初始弯曲矢度、波长、导曲线半径及道床横向阻力对无缝线路稳定性的影响,提出提高无缝线路横向稳定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介绍了“标定轨长”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流程。  相似文献   

12.
巴准铁路设计为预留无缝线路。对巴准铁路换铺无缝线路设计进行研究,在设计时根据工程特点确定设计参数、锁定轨温,对大跨桥连续梁无缝线路的钢轨强度、稳定性、断缝值和梁轨快速相对位移等进行检算,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并提出可行的无缝线路结构设计方案,为日后巴准铁路换铺无缝线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研究无碴轨道扣件结构型式和关键技术,提出我国客运专线扣件技术发展思路和具体设计建议。研究方法结合遂渝铁路无碴轨道综合试验段扣件试验成果和我国客运专线线路和运营条件,总结分析国内外铁路无碴轨道扣件结构型式和技术特点。研究结果提出了无碴轨道宜优先采用带铁垫板的分开式、弹条有螺栓扣压钢轨和铁垫板、单层或双层弹性垫层、轨下基础不设挡肩扣件的建议。研究结论影响无碴轨道扣件设计的主要因素是合理刚度、绝缘性能和钢轨高低、轨距调整能力,可按节点静刚度25~50kN/mm,钢轨高低调整量不小于30mm,轨距调整量-10~ 10mm,道床电阻不小于3Ω·km进行扣件设计。同时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原则下,应积极引进Vossloh和Pandrol等扣件先进技术,促进我国铁路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直线电机轨道交通的轨道结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国外直线电机轨道交通主要采用的轨道结构形式进行分析,针对直线电机轨道交通轨道结构形式的力学特点,就我国在发展该种轨道交通时在轨道结构设计与施工中需要研究的关键技术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低速磁浮交通采用有缝线路、非对称形状复杂的F型钢轨,F型钢轨接头是磁浮列车安全、平稳和快速运行的关键。基于既有J I型和J II型接头出现的竖向不平顺、振动等问题,提出了两种新型接头方案。新型J I型接头中新设的导向限位槽、燕尾键、U型连接板等结构增强了接头横向对中性能、抗扭刚度和防高差错位能力,且适应于0~30 mm的轨缝变化。新型J II型接头中新设的主副限位扣和弹性复位元件等可有效适应主F型钢轨的温差伸缩变形,并实现副F型钢轨纵向自动对中性能;其防转垫圈实现了直线段和曲线段F型钢轨的自由伸缩,可适应0~40 mm的轨缝变化幅度。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国各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大规模地展开,在国铁受到冷遇的小号码道岔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得到了较多的应用。选用小号码道岔,可以节约土地用量,降低地铁建设成本,同时也迫使地铁车辆段的选址逐渐远离闹市区。广州地铁5号线道岔是全国最小号码的道岔,以此为例介绍了道岔的设计应用和维护。合理地选用小号码道岔符合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现代有轨电车轨道结构综述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通过对国内外的现代有轨电车轨道结构的研究与发展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对有轨电车轨道结构进行初步分类,并详细介绍几种国内外应用较多的现代有轨电车轨道结构的组成、特点及其应用情况,结合我国现有的技术特点,提出我国现代有轨电车轨道结构设计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既有线提速改造时形成小区间无缝线路,利用长轨机械铺设比较困难,以往利用轨排换铺法进行。该法对既有线运营产生严重干扰,造成列车运行晚点,并形成诸多不安全因素,迫切需要改进。研究方法:在不拨移既有线路的情况下进出轨料,减少封锁次数,利用人工一次性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的方法取代轨排换铺法。研究结果:解决了既有线提速改造铺架与既有线运营的矛盾。研究结论:在既有线电气化改造施工中,使用这种人工铺轨代替轨排换铺,是一种利用短暂的运营间歇时间,保证运营安全与施工安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地铁线路设计受城市环境的影响,小半径曲线在地铁线路中普遍应用,钢轨波磨为小半径曲线主要病害,严重影响行车品质。针对不同的曲线病害状态,结合地铁车辆车轮踏面实际廓形,设计不同的钢轨打磨廓形,且曲线上下股进行非对称性廓形设计和打磨,改善轮轨接触关系,是有效的波磨整治方案。以北京地铁4号线北京南—马家堡区间一条350 m的曲线波磨病害整治为例,简述按该方案进行廓形设计和施工的过程,后期进行连续观测,打磨整治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轮轨接触关系,控制疲劳伤损,延长钢轨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