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城市轨道交通通过廊道效应对沿线的城市土地利用产生影响,不同性质的用地因此出现了不同的空间分异特征。以上海轨道交通明珠线(一期)为例,运用PIS和RS技术,建立上海市中心城区的土地利用、交通等综合数据库,构建了空间分析模型,对轻轨交通沿线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异情况及其趋势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结合广州市轨道交通规划的编制,探讨对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土地进行控制与储备的规划保障政策,论述分阶段对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可开发土地进行储备,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提供用地支持,保证政府筹集地铁建设资金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同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中,轨道交通线路沿线或相邻线路的交通站点之间会产生交通廊道效应, 这将如何影响城市轨道交通 TOD 区域的土地混合开发利用优化是需要探讨的问题。城市轨道交通站点 TOD 区域 土地混合利用规划,应考虑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站点间的相互联动影响,并将有联动效应的轨道交通站点 TOD 区 域视为整体,对其进行土地利用功能规划。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的 TOD 程度。 可在城市轨道交通 TOD 区域范围内,使用 CAD 工具识别土地利用现状,并用离散粒子群算法确定未开发土地的 利用方式和容积率,使轨道交通 TOD 区域内的土地利用既考虑符合 TOD 理念内涵的高密度开发原则,又兼顾 “公园城市”舒适环境的人性化设计原则。选取成都市的 4 个商业核心型轨道交通 TOD 区域,实证土地混合利用 规划程度评价,发现可达性较高的轨道交通 TOD 区域更倾向于规划大量的居住用地和商业用地,而可达性较低 的轨道交通 TOD 区域的规划类似于一般独立规划的轨道交通 TOD 区域,各类用地较为均衡。  相似文献   

4.
阐明北京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发展的现状,总结分析在北京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城市轨道交通尚未有效支撑城市空间发展、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的相互协调程度不足、部分地区轨道交通周边的土地利用模式还不够合理等,最后提出建议:根据城市空间布局特征,提供轨道交通的多层次差异化服务;根据不同土地利用特征,促进轨道交通线路SOD与TOD功能的相互结合;结合城市空间布局促进沿线土地利用珠链式发展模式;优化轨道交通沿线、站点周边的土地利用强度和性质等,以促进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的相互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随着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的轨道建设,尤其是轨道沿线土地开发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从规划的角度引入"灰色用地"规划的策略,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研究结论:本文通过对"灰色用地"规划方法的分析研究,结合苏州轨道2号线高铁站点周边的用地规划,提出对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影响区域内的土地进行动态的"灰色用地"规划,可以减少规划修改的频率,提高土地的使用价值和利用效率,体现轨道交通的市场属性,实现轨道交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轨道交通出行比例不断增加,轨道交通网络已成为大城市交通体系的大动脉。轨道交通的发展对于城市用地的影响日益突出,站点周边地区的开发建设成为城市空间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GPS跟踪的方法对轨道交通接驳特征进行分析,明确天津市轨道交通站点的主要影响范围。基于GIS空间数据模型,对天津市地铁1号线沿线土地利用发展演变过程进行定量分析,明确轨道交通线路不同区段用地更新的差异。城市核心区域站点设施相对完善,地块更新较少,沿线土地功能结构更趋混合利用,商业用地明显增加,工业仓储用地则相应减少。居住用地比例变化不大,主要是低层住宅更新为高层住宅,开发强度更大。  相似文献   

7.
城市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定性与定量分析了轨道交通对城市土地利用的作用及影响。修正了日本研究者Aoki的轨道交通出行成本与沿线土地价值的定量关系式,并针对上海的实际情况对有关参数进行了标定。最后讨论了城市轨道交通在调整城市土地利用中的作用及手段。  相似文献   

8.
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对城市空间扩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解析上海市近15年的城市形态演变遥感图片,描述其城市外围扩散特征为:圈层式扩散、轴线突破扩散以及郊区集镇吞噬扩散.同时发现上海市轨道交通1号线在过去的10年间引导了沿线的带状城区扩散,吸引了大量的居住空间的分布.结合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从城市扩散动力、城市交通系统以及城市扩散模式三个层面在理论上分析交通在城市外围扩散中的导向作用.指出城市轨道交通诱导城市形态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充分发挥自身的交通客运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正处于轨道交通高速发展时期,有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避免造成土地浪费和交通拥挤,是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集约型土地利用与轨道交通发展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结合轨道交通特点,城市资源配置可以在土地开发强度、用地结构、土地出让方式等方面促进城市轨道交通与集约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城市轨道交通对周边物业影响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以深圳市为实例,利用历年房地产交易资料,阐述了深圳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模型构架,得出各项特征因素值.建立了深圳地铁一期沿线物业的特征价格模型,分析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期对周边不同物业的影响程度,揭示了城市轨道交通促进周边土地升值的空间变化规律.对照香港的成功发展经验,提出了站点周边土地的综合发展策略,为土地利用规划、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站点周边土地地价测算和开发形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轨道交通建设资金投入大、运营费用高,因此大家对轨道交通建设的综合效益期望也越来越多,最现实的做法就是利用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增值效益作为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的融资途径。香港的成功经验激励着大家对"轨道+物业"发展的追求。但鉴于政策、规划管理体系、轨道建设运营制度等众多约束因素,国内城市轨道交通TOD(交通引导发展)模式的实施艰难无比。通过项目实例研究,从规划、轨道财务、市场等全景角度探讨轨道交通TOD的协调框架和策略,目的是促进"轨道沿线土地综合开发"与城市、轨道财务、市场三者协调发展,使得轨道TOD发展理念下"轨道+物业"模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土地是城市化的重要载体。在轨道交通建设背景的影响下,川道城市土地使用模式的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矛盾与问题愈加突出。以川道城市西宁轨道交通3号线沿线土地利用问题为研究对象,总结出影响川道城市土地开发模式转型的影响因素,包括交通路网布局、土地资源开发手段、公共交通建设资金体系等问题,并尝试提出合理布局城市交通网络、调节土地市场、推行PPP模式等解决方法,为川道城市土地使用模式的转型提供技术方法支撑和政策实施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土地的使用性质、开发强度等用地特征产生深远影响,通过对轨道交通影响下的城市用地特征进行分析,并根据城市土地使用控制要求,探讨以轨道交通建设为先导的联合开发策略,为优化城市布局、提高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以北京轨道交通线网指挥中心二期工程"信息中心项目"建设为背景,通过数据仓库技术在数据中心的具体应用,搭建集成、统一的轨道交通信息数据测试平台,并给出轨道交通数据仓库测试的一般化过程。介绍数据仓库理论,指出轨道交通系统建立数据仓库的必要性;根据轨道交通数据信息流程,划分测试阶段,制定整套数据仓库测试大纲;针对轨道交通业务特点,结合交通信息的多维表结构模型,编写具体的测试用例;最终,设计并实现轨道交通数据仓库测试平台。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深圳轨道交通建设的投融资模式,深入阐述了深圳市"轨道+物业"投融资模式的法律政策、融资框架、实施路径,结合深圳市土地资源紧缺等问题,提出深圳地铁四期工程应在"轨道+物业"投融资模式基础上,发展公私合营(PPP)等市场化的投融资模式,实现轨道交通交通建设、运营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目前国内轨道交通进入建设高峰期,但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协调研究却相对滞后。本文通过研究建立协调评价系统,有助于轨道交通线网合理规划和沿线土地合理开发。研究结论:本文首先提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与土地利用各自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这两个指标体系,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构建协调度模型。然后以VB2005为平台、结合ArcGIS Engine9.2组件技术进行二次开发,建立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评价系统。以长株潭城际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为实例,选取六个决策单元,利用该协调评价系统对长株潭城际轨道交通-土地利用复合系统协调度进行计算,分析计算结果可以看出:2010~2012年协调值小于0.6,处于基本不协调状态;2009、2013和2014年,协调值在0.6~0.8之间,处于基本协调状态;2015年协调值大于0.8,处于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各大城市将站点地区作为城市发展新的增长点,城市轨道交通与沿线土地一体化发展成为构建健康城市的重要方式。节点-场所模型是分析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系统相互作用的重要工具,考虑站点地区街道网络的影响,将其空间连接指标添加到节点和场所价值中,构建优化的节点-场所模型。根据优化的节点-场所模型,将天津地铁1号线各站点分为4种类型,分别为压力型、平衡型、从属型和失衡节点型。压力型和平衡型站点各项指标都较高,且节点价值和场所价值相对均衡,一体化程度较高。从属型站点位于城市的外围区域,各项指标都较低,一体化发展程度低。失衡节点型站点的节点价值高于场所价值,站区空间利用相对滞后于轨道交通建设,需要加强站区空间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8.
“交通引导发展”的轨道线交通衔接对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轨道交通为城市的空间拓展起到战略引导作用,其沿线用地发展直接影响到城市格局态势和功能发挥.交通衔接效果的好坏是决定轨道交通服务能力的主要方面.通过研究城市空间拓展的规划理念与方向,思考"交通引导发展"的轨道线的交通衔接对策,并以广州地铁3、4号线为例进行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设计和建设全过程年限较长,在此期间土地利用规划通常多有调整,导致工可研阶段的客流预测结果难以支撑新线开通时运输计划编制等运营管理工作。提出一种基于土地利用的城轨新站点客流预测方法,首先研究城轨站点周边人口岗位数据统计方法,其次提出人口岗位比、人口岗位总数和站点可达性指标概念,基于K近邻非参数回归预测方法构建进出站量预测模型,最后依托广州地铁客流数据对模型进行精度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站点进站量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占平均实际进站量的19.0%,进站量大于2万人次的站点平均相对误差为16.0%,所提方法可为城轨新线开通后运输组织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