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诠释的循环     
“诠释循环”是理解诠释学的关键性概念之一。现代诠释学的所有经典作家都对它有过重要论述,他们的观点虽不尽相同,但他们都一致把循环视为诠释的理解之基本特征。循环的理解理论之兴起,是对传统认识论的挑战,它所提出的一系列耐人寻味的问题,为理解理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辩证法是关涉事物存在意义的逻辑,寻求存在的意义是辩证法的理论本性。但是,实在论的解释原则把辩证法理解为关于客观实在的实证法则,认识论的解释原则把辩证法理解为思维认知形式与认知对象错位的消极幻相,辩证法寻求存在意义的理论本性被这两种解释原则所遮蔽。从存在论视角超越实在论和认识论的解释原则,以符合辩证法理论本性的方式阐释辩证法的意义批判本质,既是对辩证法解释原则的变革和创新,也是对辩证法当代生命力的守护和激发。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的"主奴关系辩证法"在东西方思想史上均有不同的阐释;后现代主义在中西学术界也有殊异之解读.本文倾向于把主奴关系辩证法解读为"人的内在自我教化"和"方法论功能",并以此作为理论质点,绘出现代性的主人谱系和后现代性的奴隶谱系,把主奴关系的辩证运动理解为后现代主义思潮发生的真正动力学.  相似文献   

4.
云南大学出版社一九九三年出版的《辩证思维方法及其应用》一书(苗启明、毕国明主编,李承明、罗翊重副主编),在总结了我国辩证逻辑研究成就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力求把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实现辩证法的世界观向应用领域的转化。这种努力本身所具有的意义以及著作者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足以提醒读者重新思考象牙之塔的形而上学与我们置身其中的世界之间的关系。 辩证逻辑学界通常所指的辩证思维方法主要有“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归纳与演绎的统一”、“分析与综合的统一”以及“逻辑的与历史的统一”等,这些方法都是辩证思维规律的表现,是人们对辩证思维规律的认识和运用。这实际上是人们总结出来的思维活动的“框架”,或本体论意义上的一种思维活动的“模式”,说到底是一种纯粹的理论方法。而本书所研究的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基于哲学与自然科学、唯物主义辩证自然观与自然科学、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理解和运用理论思维。理论思维本意为理论化的辩证思维,是理论化形式和唯物辩证法内容的有机融合,具有内在性、批判性、发展性和时代性。恩格斯把理论思维看作"最重要的思维形式",认为理论思维是一个民族站在科学最高峰的必要条件,其关于理论思维及其重要性的论述为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维路径。  相似文献   

6.
艺术终结论:一种叙事化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化实践中,现代艺术同传统、现代性与自身之间,具有一种爱恨交加的关系,这种矛盾的动力性根源使现代艺术形式发生了激进的革新和断裂.它不仅影响了艺术的法则,而且迫使美学理论进行批判与反思,"艺术的终结"和"艺术终结论"必须放在这个语境下加以理解.前者是一种断裂与危机意识,而后者则是以叙事方式建构理论并使之合法化的尝试,是一种"危机一理解"性的回应.  相似文献   

7.
彭修银 《思想战线》2004,30(1):77-81
20世纪西方艺术哲学对"什么是艺术作品"提出了种种无核心、无确定意义的"洋葱式"解答,而这表明西方艺术理论在不断精密化的同时也在不断地陷入枝节的缠绕,迷失中心和整体的感觉,最终丧失真正的解说能力。将艺术作品作为一个开放概念,从艺术作品中人的印证———技巧与意向,以及作品的同一性———变异与永恒等方面切入,可对后现代艺术作品进行一尝试性解答。  相似文献   

8.
一个时期以来,哲学界的许多同志对什么是转化,转化在辩证法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不同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认为转化属于同一性范畴,是同一性的一种情形。同一性既包括对立面的相互依存,也包括对立面的相互转化。二,认为转化不属于同一性范畴。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和矛盾的运动(包括转化)是对立统一规律中的三项基本内容或范畴。三,认为同一性只包含转化的趋势和可能,而转化本身则与联系、发展并列,都是辩证  相似文献   

9.
不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学绝对同一性、先验性、线性的形而上学思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立基于辩证思维,将资本、市场、效率、公平与人、辩证法统一于经济学之中,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经济学的辨证理性、实践理性及价值理性的统一。其中,辨证理性着重探讨其辩证思维方法论,即它如何用辩证法精神破除了资本逻辑的同一性、抽象性、颠倒性,并强调经济学的辩证的同一性、开放性、整体性等思维;实践理性着重探讨其现实的革命性意义和影响,也即如何用中国话语讲中国的经济故事,同时为世界经济学贡献中国智慧;价值理性着重探讨其扬弃资本主义经济学单纯的经济合理性,强调经济学科的价值性,坚持以人民性作为其基本价值立场与诉求。  相似文献   

10.
成中英说 :“‘诠释’ (即阐释 ,笔者 )是就已有的文化和语言的意义系统作出具有新义新境的说明与理解 ,它是意义的推陈出新 ,是以人为中心 ,结合新的时空环境与主观感知展现出来的理解、认知与评价。它可以面对历史、面对现在、面对未来 ,作山陈述与发言 ,表现诠释者心灵的创造力 ,并启发他人的想像力 ,体会新义 ,此即为理解。事实上 ,诠释自身即可被看为宇宙不息创造的实现。”[1 ] 可见 ,阐释是一种意义生成的方式。西方阐释学作为一种意义生成方式与中国依经立义的意义生成方式有相同之处 ,但也有更多的不同。一 阐释之源———经典的…  相似文献   

11.
章新若 《人民论坛》2014,(2):196-197
西方马克思主义鼻祖卢卡奇与当代“辩证马克思主义”流派代表人物奥尔曼都强调马克思辩证法的重要性,但落脚点不尽相同.卢卡奇认为“总体性”是马克思辩证法的首要特征,奥尔曼认为马克思辩证法是一种“内在关系”哲学.文章在考察各自观点的基础上分析两者在理解辩证法内涵上的异同,并提出辩证法“系统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西方马克思主义鼻祖卢卡奇与当代"辩证马克思主义"流派代表人物奥尔曼都强调马克思辩证法的重要性,但落脚点不尽相同。卢卡奇认为"总体性"是马克思辩证法的首要特征,奥尔曼认为马克思辩证法是一种"内在关系"哲学。文章在考察各自观点的基础上分析两者在理解辩证法内涵上的异同,并提出辩证法"系统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保罗·德·曼的修辞观汲取尼采的修辞性语言观,融合早期浪漫主义的语言理论,辩证地审视语法和修辞之间的关系。在德·曼的修辞论中或隐或显地存在着一种辩证法,它强调语言层面上字面义和比喻义的差异性共存,意义层面上个性体验的动态生成,以及认知层面上拒绝从肯定到否定的进化,倡导一种非本体论的辩证存在。  相似文献   

14.
对黑格尔辩证法科学性的理解是马克思早期超越和批判同期思想家的重要理论武器和工具,辩证法在马克思的理论活动中事实上承担着方法论上解构和建构的功能。马克思博士论文的理论创新源于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初次解构与建构。运用辩证法的解构功能,马克思分析了伊壁鸠鲁原子论哲学与德谟克利特原子论哲学的内在区别及其社会意义。通过辩证法的建构,马克思阐发了“自我意识”的能动性、无神论和人的精神解放、激进的自由和民主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5.
法治作为现代世界各国社会治理的普遍形式,奠基其基础的是法律的客观性及其法律诠释的客观性追求。哲学诠释学从本体论的高度,用理解的创造性解构了法治的确定性和客观性。既是本体又是方法的法律诠释学,在法律文本和法律实践中架起了一座桥梁,它既预设了诠释者的价值存在,同时也作为具有规范化意义的操作技术存在,对法治建设起到重要的建构作用。它的建构性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理解的创造性的制约和法律诠释对客观性的追求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吴炜  李新慧 《岭南学刊》2009,(2):116-120
实证主义否认理解或解释在自然科学中的意义和价值,否认科学诠释学的可能性,甚至认为在人文社会科学中,亦可将理解还原为说明。传统诠释学则将诠释学限定在人文社会领域,实际上也否定了科学诠释学的可能性。哲学诠释学或本体诠释学和科学哲学中历史主义学派的兴起,打破了传统哲学在理解与说明、科学与人文、认识论与诠释学之间所设定的僵硬界限,宣告了科学诠释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17.
潘卫红 《岭南学刊》2008,4(1):75-78
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是两种不同的"矛盾之说,"但二者对矛盾范畴的基本理解是一致的,即矛盾双方的对立是一种抽象的对立。随着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辩证法的引入,由于受到传统形象思维的影响,人们把辩证矛盾理解为一种类似矛与盾的一对一的具体的对立统一,这是对辩证矛盾范畴的一种误解。要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辩证法,需要首先消除这种误解。  相似文献   

18.
李丽君 《理论月刊》2008,(3):125-127
比较是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是比较文学最引人注目的方法特征;比较文学的研究趋向是在民族文化文学的差异性和同一性之间建立一种辩证的关系,在世界文化的范围中寻觅思维本质的共性,它是辩证思维方式与方法论的结合;比较文学作为文学研究,一旦纳入文学批评的视野.就具有了方法论的意义.影响研究与社会历史批评,平行研究与新批评、符号学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接受美学、女性主义批评、文化批判等无不渗透着比较文学思维特性.重视文学批评视域中的比较文学方法论,是文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19.
"理解马克思"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提,它将理论研究带入了解释学视野,也将解释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问题推向理论前沿。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等同于解释学,忽视哲学和解释学的质的区别,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实践诠释学"会导致历史唯心主义。"理解马克思"必须反对绝对主义解释学,绝对主义解释学违背了理解的主体性、辩证法原则,在本质上是一种教条主义。"理解马克思"必须反对主观主义解释学,主观主义解释学违背了理解的客观性、可知性原则,在本质上是一种虚无主义。"理解马克思"必须坚持客观主义解释学,坚持理解是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保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元性基础和科学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20.
辩证法不是抽象的形而上学原则,而是对客观现实的辩证关系的深刻反映,是具有实践意义的具体的辩证方法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发展表明:列宁关于对立面的统一是辩证法实质的规定是对辩证法的最有普遍意义的最高层次的概括;对辩证法实质的不同理解,是“两极相联”、“对立面的统一”,还是“对立面的斗争”、“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导致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辩证法运用上的重大差别;辩证法的实质问题是理论与实践辩证统一的关键环节。 列宁《哲学笔记》出版以后,对辩证法实质问题的探索与争鸣促进了辩证法理论的全面发展。但近几年来,在一些论著中,广泛存在着一些流行论点,这些论点经过论著者的“理解”、“引申”或“推论”,就作为对辩证法问题的定论强加在列宁头上,使人们误以为这就是列宁的结论。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在于论著者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