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实践核心论与哲学基本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曙光 《理论学刊》2001,2(3):32-35
随着学术界对实践问题研究的深入 ,有的学者提出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基本问题 ,否定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有的学者则提出了与此相反对的意见 ,认为实践既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 ,也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作者认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于其他哲学的 ,在于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方式、方法不同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基础 ,实践核心论并没有否定哲学基本问题 :实践核心论从属于哲学基本问题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本体论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
人根据实践需要可与宇宙发生无限的关系,而元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哲学家将人与宇宙的关系抽象到最极限的"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这对矛盾关系的结果。恩格斯是从元哲学意义上提出哲学基本问题的,而国内一些学者是在非元哲学意义上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非元哲学意义上的哲学基本问题,在人与宇宙关系的终极反思上,最后还必须抽象到"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上,其根据在于:一是元哲学的反思是终极性"寻根究底"的思维,二是哲学史上元哲学的反思始终是围绕思维和存在关系而展开的,三是元哲学的思维和存在关系的反思体现了所有哲学反思的根本矛盾。元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意义,主要在于两个标准的提出;其实践意义,是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实践观的历史哲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剑 《探索》2002,1(4):4-7
毛泽东的实践观初步揭示了历史的本质问题,毛泽东对实践的创造功能的强调则明确地揭示了历史的本质,因而毛泽东的实践概念不仅是认识论的范畴,也是历史观的范畴,不仅具有认识论的意义,也具有历史哲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德政  谢聚峰 《党史博采》2008,38(3):4-5,10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它贯穿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各个环节.本文阐述了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认识论和历史观中的作用及其具体表现形式,以进一步深刻理解实践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在哲学史上实现了革命性的变革。20世纪80年代以来,哲学界常把这个变革称之为"实践转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批判了全部的旧哲学,并以实践为中介解决了思维与存在、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从而把实践贯穿在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中,创立了实践的唯物主义,从哲学上指明了人类解放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批判实在论强调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区别、客体与关于客体思想的区别,也就是可及性与不可及性的区别。巴斯卡认为,混淆这些区别,就会陷入“认识论谬误”。拉克劳话语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客观世界是一种话语构造,本体论只是一种话语实践,话语之外无本体论,而批判实在论强调实在不依赖于话语而存在是本体论的根本主旨。批判实在论与话语理论围绕着话语与非话语的区别、话语可及性与不可及性的区别等哲学基本问题,展开了面对面的哲学交锋。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站在实践的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在研究不同的理论问题时总是要根据实践和理论创新的需要而有着不同的哲学论域。生存实践问题,是当今解读马克思哲学的一个论域。如何从人类存在的独特性和人类生命性质的意义上直视生活实践的问题,让能动的、感性的实践活动面对人类的本质,让自由自觉的、对象性的审美观蕴含于哲学观之中,这是我们在解读马克思哲学时应当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马克思的哲学实践观所揭示的审美意蕴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最深层本质是自由自觉的特性,它体现着人的审美追求;实践体现着美的本质;交往是实践与审美的中介;马克思的哲学实践观有助于人们从审美价值评估的角度打开通向可能性世界的道路。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在于,在现实与创新之间建立起审美的平台让实践与审美相互蕴含。  相似文献   

8.
从哲学的角度来认识与把握翻译活动,处理好翻译实践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关系,是一个有待于开拓和探索的领域。本文运用哲学认识论与社会历史观来研究翻译现象的本质和翻译活动的规律,说明翻译中认识与实践、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并就翻译的可行性问题进行了专门的探讨,最后作者对翻译理论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设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对旧哲学认识论的超越,不是像传统教科书阐释的那样,把实践引入认识论,从"行"决定"知"的纬度,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基础地位和决定作用,而是要求我们彻底转变思维方式.只有从实践理解相关的认识问题,才能升华到真正的实践认识论.本文对实践的认识主客体现、实践的认识本质、规律观和实践的真理客观性观的探讨,将有助于增进人们对这个重大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什么,也许人们会不加思考地回答出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但从马克思创建其哲学体系的根本目的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大众哲学。辨证性和唯物性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方法和理论基础,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伟大之处,就在于它颠覆千年以来哲学的精英性、贵族性、缥缈性,取而代之的是大众性、实践性、应用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真正具有普遍实践意义的大众性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国内哲学界对于哲学基本问题进行了多方面探讨,有些观点是针锋相对的。为了澄清理论是非,现对部分观点作一简介,仅供进一步研讨参考。一、哲学基本问题是否只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第一种意见认为,哲学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理由是:①哲学的根本任务在于解决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思维对存在的关系是人们在实践和认识过程中存在的最根本的矛盾,因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一方面,它是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丁四海 《唯实》2003,4(7):15-18
追问和回答哲学究竟是什么、能够做什么 ,是决定哲学理论的表现形态、整体结构和功能特征的首要问题。从历史上看 ,哲学的存在是多元的 ,并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标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世界观、方法论、人生观相统一的严密科学体系 ,实现了哲学价值性与科学性的统一。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维度 ,需要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与普世性、思辨性与大众性、社会性与功利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王胜兵 《世纪桥》2007,(7):53-54
哲学基本问题本身与其包涵的两个方面是不同的,信息哲学重申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可知性。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同时存在着互逆的两种信息流的运动,认识主体通过其认识方式把握客体信息并形成再生信息,并通过实践将其转化为实践对象的客体信息。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革命哲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兴良 《求实》2004,1(5):24-27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首先是“哲学观”上的革命 ,而不首先是“本体论”上的革命。马克思的哲学也不是“主客统一的生存论哲学” ,而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是“改变世界”的革命哲学。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和革命哲学 ,必须以“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为坐标 ,把它看成是马克思“改变世界”的一种方式 ,任何把马克思哲学纳入现代西方哲学的理路或概念系统的尝试 ,都可能离开了马克思 ,而不是“回到”或“走近”了马克思。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哲学的本性体现在它的哲学视域、逻辑起点,以及由此产生的实践观立场上。而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的根本症结就在于它采取了与马克思哲学立场不同的物质本体论立场。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的改革不是修枝剪叶、充实完善,而是要从物质本体论立场转变到实践观立场上来,并对原体系进行解构和重建。  相似文献   

16.
中外监狱哲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晶 《唯实》2011,(6):60-63
监狱哲学是监狱对囚犯执行刑罚,实现改造与矫正的基本理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态度的总称。监狱哲学的形成、发展是一个启蒙、进步和文明的过程。这种演变不独在中国,在世界范围里同样存在。就其要者而言,监狱哲学主要是指:惩罚哲学、改造哲学和人道哲学。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现代关系哲学实践观是从系统关系的角度,运用结构的方法研究实践,赋予实践范畴新的内容,使实践观的研究从抽象走向具体。文章就现代关系哲学实践观中的实践主体、客体、本质、过程、形式和方法展开探讨,较为全面、深入地分析了现代关系哲学实践观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知"与"行"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知行之辩"亦是哲学史上唯物论与唯心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认识论领域长期论争的一个焦点.毛泽东在批判总结中国传统哲学关于知行问题的各种观点及有益成果的基础上,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引入其认识论,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革命发展的特殊规律,从而在实践的基础上,科学地解决了知行关系这一传统哲学认识论的重大难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  相似文献   

19.
“知”与“行”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知行之辩”亦是哲学史上唯物论与唯心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认识论领域长期论争的一个焦点。毛泽东在批判总结中国传统哲学关于知行问题的各种观点及有益成果的基础上,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引入其认识论,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革命发展的特殊规律,从而在实践的基础上,科学地解决了知行关系这一中国传统哲学认识论的重大难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  相似文献   

20.
谢友倩 《唯实》2011,(1):48-52
哈贝马斯对意识哲学的批判反映了西方哲学史上认识论哲学与语言分析哲学错综复杂的关系。哈贝马斯用他的交往理论中最核心的两个范畴—~交往理性和生活世界批判意识哲学中的先验主体与对象世界的两极对抗。虽然作为新意识哲学的现象学也提出过交互主体性与生活世界概念,但其在本质上有别于哈贝马斯基于交往行为理论之上的交往理性与生活世界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