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6 毫秒
1.
通过近二十年的实践,海东地区村民自治水平明显提高,自治能力增强,但村“两委”关系不协调的矛盾逐步暴露出来。村“两委”关系不协调,归根到底是关于村级公共权力与支配村级集体资源的主导权问题,实质是传统的村级管理组织与民主选举的村民自治为重新划分公共权利而产生的权益冲突。目前。村“两委”关系不协调已成为农村工作中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党刊纵览     
在实践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权和村民自治组织的自治权并无具体界定,村两委之间往往出现‘两张皮’现象,相互推诿扯皮,关系紧张,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连云港市海州区构建“村权三分、三会自治”模式,科学配置村级权力,规范村级权力运行,村党支部通过功能转换,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同时确保村民自治权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3.
自农村实行村民自治以来,广大农村出现了不少新气象,村委会班子得到优化,广大村民和村干部的民主意识得到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以前乡镇政府花很大气力办不成的事,通过村民自治办成了。如修桥、铺路、建校、改造农电等村级公益事业发展很快,群众很拥护。一个根本的原因即群众自己的事情自己办,积极性高。不少村两委干部谈起村民自治的体会时说,搞了村民自治,干部的财务问题说清了,群众气顺了、理解了,各项工作好落实了。这表明,推进村民自治活动是符合农村实际的。但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村民自治…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的起源、发展与问题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游祥斌  彭磊 《探索》2000,(5):32-35
本文认为,80年代初期由农村经济体制转轨所带来的村级公共权力的缺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导致的社会分化,以及农村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拓展是村民自治制度发展的原动力。村民自治发展至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组织架构,制度化,制度运作与功能实现。村民自治的发展在运作阶段遇到了来自现有乡镇体制的压力,造成制度的扭曲。文章分析了这种扭曲产生的制度根源。  相似文献   

5.
规范村民自治组织运行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民自治组织是人民公社制度解体后为填补土地集体所有者主体缺位而产生的乡村新型组织形式。由于法律和制度规定模糊,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了村“两委”关系不顺、运行机制不规范等问题。要保证村民自治组织的规范化运行,必须总结村民自治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条款,从法律上保证村务管理权和监督权的分立;村级党组织要转变观念,确保建立科学、高效的村“两委”工作运行机制;乡镇政府及其干部要在思想上、职能上和工作方法上实现新的转变,保证乡镇政府管理权在基层的落实。  相似文献   

6.
村民自治是中国农村基层民主的重要形式。当前在推进村民自治的进程中还存在乡镇政府干部制约村民自治的正常进展、村委会干部的权力难以受到有效制约和村民自治权利的保障与救济不完善等问题。因此,要完善村民自治,首先要从战略高度重视农村文化教育事业,使之成为村民自治的重中之重;其次要完善村民自治的监督机制,保障自治权不被异化,完善村委会选举制度,真正实行民主选举。  相似文献   

7.
刘长江 《唯实》2005,(11):19-22
村级党组织是农村基层政权的核心。村民自治在农村的全面推进,对村级党组织的作用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村民自治在相当一些村庄的推进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这是因为村民自治的推进不能超越农村经济社会条件的制约。在这种情况下,对村级党组织的作用进行准确定位,创造村级党组织发挥应有作用的条件,是加强党对农村领导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我国村民自治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村级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当前,就村民自治的运行状况,国内外学者大致分为三大类型:两分法、三分法和四模型说。为推进村民自治走向深入,亟待理顺村民委员会与乡政府、村民委员会与村级党组织、村民委员会自治职能与其它职能的关系,以及遏制并根除村民自治权力的异化现象。十余年来,村民自治的实践推动了我国农村基层社区制度的根本性变革,必将对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起到越来越明显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赵楠 《理论研究》2013,(3):55-59
村民自治制度作为我国农村基层民主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是涉及亿万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政治活动,而且是关系整个国家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村民自治在制度设计和实践环节还存在村民民主意识淡薄、村级事务公开难、村民自治权力异化等问题。切实解决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应从经济保障、权责划分、参与主体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村民自治语境下,村级党组织权威的内涵、来源、表现形式、强化的途径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传统与变革的激荡中,村级党组织权威面临着经济危机、权力危机和意识形态危机。立足于既维护村级党组织的权威又推进村民自治的发展,必须以增强村级党组织的经济实力为立足点,以强化村级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为关键点,以加强党的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为突破点,有效应对村级党组织权威面临的危机。  相似文献   

11.
借鉴吉登斯的权力来源资源论的观点,文章从“权力+资源”的角度理解村民自治实践困境的生成逻辑与化解机制.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物质性资源的日益匮乏、权威性资源的逐步萎缩、权力运作合法性释义空间的日渐丧失,使党领导下的村民委员会可以调度使用的各种资源逐渐缺失,村级组织的治权严重不足,越来越难以满足村庄治理的现实需要,这加重了村民自治制度实施的负荷.真正想要超越“权力+资源”的村民自治实践困境,必须理顺国家权力、村民自治权力(权利)与农民权利的关系,充实村民自治实践的资源基础,引导村民自治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村民选举与自治制度是中国政治变革的重要部份,也是最有成效的领域之一.面对村民选举而来的压力与挑战,村党支部通常会采取各种方法来控制村民选举以维系其领导核心之地位.村民选举出来的村委会的确挑战了村党支部的权威,一定程度上重新分配了村级权力,并且推进了党内民主政治的发展,其典型就是"两票制"的出现与广泛的推行.  相似文献   

13.
因为对镇上的调查处理结果不服,今年初,华蓥市明月镇某村村民黄某等7人向华蓥市纪委实名举报该村村干部冒领退耕还林款和贪污村级公路集资款等问题。40天后,当村干部多领的退耕还林款如数退到村上,相关责任人被依法罢免的调查处理结果在村民代表大会公布时,黄某等人心服口服。  相似文献   

14.
继包产到户、乡镇企业之后,在体制结构最末端、政府介入最薄弱的节点上,群众的意愿与基层的智慧催生出了“村民自治”。在稳健改革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迅速跟进,设计、领导了农村新的政治发展,村级自治的轮廓逐渐明晰。其间,党组织在农村治理中所起的核心作用毋庸置疑。但依赖制度安排、依赖行政权力的痼疾,仍然困扰着村级自治中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5.
村民自治权的异变是村民自治实践中的根本性问题。考察村民自治权有两个维度,一个是村民自治权与国家政权尤其是乡镇政权关系的维度;另一个是村民自治权与村民关系的维度。村民自治权的异变在这两个维度上发生,在前一维度上村民自治权异变为乡镇政权的附属权力,在后一维度上村民自治权异变为村庄内部为少数人把持的私人权力。村民自治权的异变使得村民自治演变为“村民他治”。对村民自治权并变的治理主要在两个维度上进行,但不论在哪一个雏度,其任务都是长期和艰巨的。  相似文献   

16.
实行“村民自治”,是农村自80年代经济体制发生巨大变革之后的又一次意义深远的历史性变革,是我国农村进入新阶段的重要特征。研究这一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课题,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路子,对指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的新矛盾 首先,“政强”与“党弱”的矛盾。在过去高度集中的体制下,农村干部的任命权直接掌握在党组织手里,党管干部实际就成为党组织直接任命干部。在实行“村民自治”的新形势下,村委会干部任命权掌握在全体村民手里,村委会成员要由全体…  相似文献   

17.
村民自治中理顺村支部与村委会关系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划经济时期党的基层组织事实上是农村的行政权力实体。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试图通过适当划分党组织和社区自治组织的职能边界,重新调整村级党组织与村委会的关系,但却带来了村支部领导核心的削弱以及村支部与村委会关系的紧张等新问题。近年来一些地方采取的"一肩挑"、"一体化"等办法,表面上看是改善了村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但却有悖于实行村民自治的初衷。从推进村民自治、保证村民自主地决定和管理本村事务的目的出发,理顺村支部与村委会关系的思路和重点,不是将村支部与村委会"一体化",而是将村支部融入村民自治系统之中,从而实现村委会、党的领导、村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理有机结合起来的治理原则。  相似文献   

18.
刘卫常 《唯实》2012,(1):43-45
"四位一体"的村民自治新模式是以村党支部为领导核心、村民代表会议为决策主体、村民委员会为执行主体、村务监事会为监督主体的新型村级治理组织构架。构建"四位一体"的村治新模式,有利于消除村民自治中的不和谐因素,化解村官信任危机,促进村治组织架构中各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当前,要理顺村治新模式中"四驾马车"之间的关系,实现权力的相互平衡与制约,推进基层民主不断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精英话语与村民诉求——对乡村精英治理现象的双向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博  刘祖云 《求实》2012,(3):82-85
我国村级治理的法定模式是村民自治,从法理上说,这一模式可以充分满足广大村民的诉求,但是我国部分地区在实践层面上的村级治理由乡村精英的话语主导,没有很好地满足村民诉求。从价值追求与利益驱动的逻辑向度对乡村精英治理现象进行溯源后,精英话语主导村级治理有其历史合理性与现实客观性,但是基于其自身的局限,具有向村民自治过渡和转化的必然。精英治理因其优劣并存而与村民自治相互冲突又相互依存,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张力,精英话语与村民诉求的融合过程即为张力的调适过程,最终将实现彻底的村民自治。  相似文献   

20.
2007年底,南充市高坪区螺溪镇村级班子换届工作紧张进行,对鹅坝村此时村民上访不断,老上访户袁昌早等人甚至跟镇党委公开“叫板”:“如果要让村上那些昧良心的干部连任,我们绝对还要到省上去告,到北京上访,看谁能坚持到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